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时从报纸、电视等传媒上看到某某学校的学生被老师批评几句就跳楼了;某某家庭对孩子批评严厉了一些,自杀了……。大家感到如今的孩子承受力太差,心里太脆弱。于是,一些专家就大声疾呼:各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室。他们认为通过心理辅导,就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认为这只是事后补救的 “药方”之一。没有从源头上着手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那么,出现这类悲剧的根源在哪儿呢?笔者以为:“家、校教育两重天”是造成这种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在大街上,看看有几个孩子是瘦子,(即使有,也是娇惯地太挑食。)小胖子比比皆是。好东西都给孩子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当成皇帝来喂着;穿名牌,玩贵重玩具,当皇帝供着;上学、放学孩子的书包,爷爷、奶奶背着,或者父母骑车带着,把他们当做皇帝来宠着。这些孩子在家里养尊处优,养成了高高在上的“人上人”。
其次,再来看看我们的学校教育。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举了两个例子。现摘录如下:
例 1 :课间休息时,一女生来到办公室:“李老师,我想借个杯子喝水服感冒药。”我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里的书柜:“喏,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服了药,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
例 2 :上课了,是作文课。学生在下面写作文,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我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我轻声地问前排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于是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拿出文具……“李老师用我的笔吧!”……还是那位课间向我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我的手中,在递到我手中之前,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
后来他反思:“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我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他呢?而我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没有对我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
还有 2011 年第 1 期《教育文汇》中刊登的一位家长写的文章《架子和面子》:“几位学生因说用左手拿传接力棒(他们是左撇子),就被体育老师剥夺了参加接力赛的权利,甚至还罚了站。
类似的事例,每个学校都发生过,每个教师都似曾经历过。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想还是几千年的师道尊严在教师的心中作祟吧!“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蹲下来看孩子”等教育理念,只是一部分教师嘴中的口号而已。
这样的两种教育方式。使孩子从家庭中的“人上人”,到了学校变成“一般人”,甚至“人下人”(受到批评感觉不如人)时,这种心理的落差,就是我们成人有时也承受不了,别说是心智未成熟的未成年的孩子了。如果再因某些原因受到老师、家长的责备,在一部分孩子身上发生悲剧,也就在所难免了。
要想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我认为,一方面,家长不要把孩子当作皇帝、公主来供养,要把他们当作朋友、公民来养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面子,不要把学生当作臣民,而要当作朋友、公民来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等接轨。只要家、校教育和谐统一,学生的心理没有过分的落差感,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的发展、成长。类似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那么,出现这类悲剧的根源在哪儿呢?笔者以为:“家、校教育两重天”是造成这种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在大街上,看看有几个孩子是瘦子,(即使有,也是娇惯地太挑食。)小胖子比比皆是。好东西都给孩子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当成皇帝来喂着;穿名牌,玩贵重玩具,当皇帝供着;上学、放学孩子的书包,爷爷、奶奶背着,或者父母骑车带着,把他们当做皇帝来宠着。这些孩子在家里养尊处优,养成了高高在上的“人上人”。
其次,再来看看我们的学校教育。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举了两个例子。现摘录如下:
例 1 :课间休息时,一女生来到办公室:“李老师,我想借个杯子喝水服感冒药。”我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里的书柜:“喏,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服了药,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
例 2 :上课了,是作文课。学生在下面写作文,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我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我轻声地问前排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于是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拿出文具……“李老师用我的笔吧!”……还是那位课间向我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我的手中,在递到我手中之前,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
后来他反思:“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我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他呢?而我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没有对我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
还有 2011 年第 1 期《教育文汇》中刊登的一位家长写的文章《架子和面子》:“几位学生因说用左手拿传接力棒(他们是左撇子),就被体育老师剥夺了参加接力赛的权利,甚至还罚了站。
类似的事例,每个学校都发生过,每个教师都似曾经历过。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想还是几千年的师道尊严在教师的心中作祟吧!“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蹲下来看孩子”等教育理念,只是一部分教师嘴中的口号而已。
这样的两种教育方式。使孩子从家庭中的“人上人”,到了学校变成“一般人”,甚至“人下人”(受到批评感觉不如人)时,这种心理的落差,就是我们成人有时也承受不了,别说是心智未成熟的未成年的孩子了。如果再因某些原因受到老师、家长的责备,在一部分孩子身上发生悲剧,也就在所难免了。
要想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我认为,一方面,家长不要把孩子当作皇帝、公主来供养,要把他们当作朋友、公民来养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面子,不要把学生当作臣民,而要当作朋友、公民来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等接轨。只要家、校教育和谐统一,学生的心理没有过分的落差感,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的发展、成长。类似的悲剧才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