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诬古人,不惑来者

来源 :出版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pi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编校文献类图书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问题,牵涉格式体例、新旧词条选择、一词多义的理解、异形词处理、工具书运用等诸多方面。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的执行方案,就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事情。本文总结《中国抗战档案文献丛书》编校中若干规律性的内容,希冀能对档案文献类图书的编辑和校对人士有所助益。
  [关键词] 文献丛书 图书编校 校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6-0039-03
  [Abstract] How to edit and proofread the documents is such a sophisticated and research-worthwhile matter itself which is involved in patterns, entry use, words multi-function, homophones and reference books, etc. If there is not an overall schedule and detailed scheme performance, it could be half the results with twice the effort against the original intention. It further probes into the innovative measures of the edition and proofreading of the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documents,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beneficial to the editors and proofreaders aimed at such documents in publishing circles.
  [Key words] Documents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Proofreading method
  搶救、发掘档案文献,乃是出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中国的抗战大后方档案文献卷帙浩繁,涉及面广,其抢救、发掘、整理、出版点多面广,繁难苦累,自非一日能毕其功,显为一个系统工程。面对如山似海的第一手资料,如何取舍、编辑、校勘,也是系统工程。《中国抗战档案文献丛书》涉及军事类、政治类、教育类、经济类等,资料来源有报纸、期刊、电报、信函、标语等。文章作者众多,行文风格不一,数字用法不一,有无标点不一,资料完整度不一,格式体例不一,凡此等等,不一而足。为此,在做编辑校勘之前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编辑说明”。否则,编者不知如何着手,读者也难明其义。
  出版档案文献的总原则是“不诬古人,不惑来者”。档案文献出版的主要目的是留史存真,保持原文写作时的文化味道。但留史存真是相对的,并非说其中的错误也不改。以文字为例,抗战历史文献多是民国时期文人所写,文章文白夹杂,用字晦涩,一些文章不用句读,一些字词至为生癖甚至不识,一些字词不为《现代汉语词典》所录,因此原稿中的文字差错很多。那么,编辑该如何进行文字加工,校对该如何进行文字校勘呢?以错别字为例,通常的方法是在错别字后面补上正字,并用六角括号将正字括起来。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简洁、明了。但处理得不好,就会发生“诬古人、惑来者”的憾事。为此,笔者不揣简陋,以《中国抗战档案文献丛书》的文字编校为例,总结一些经验和规律与大家探讨。
  1 勤翻《现代汉语词典》,但不囿于《现代汉语词典》
  有些字词,仅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就可以。比如“四出﹝处﹞轰炸”“屏﹝摒﹞除不用”“从﹝重﹞新建立”“通电申﹝声﹞讨”“坚﹝艰﹞苦领导”“强毅厚重的轨﹝规﹞范”,这些例子中,“四出”“屏除”“从新”“申讨”“坚苦”“轨范”都不能更改,为什么?只要翻翻《现代汉语词典》就能看到,这些字词都有列条和解释,说明它们是完全可以使用的,而且用得得体,准确到位。改动后的字反而体现不出原字的准确性,也没了民国时期那种文白相杂的韵味。捉刀以伐的人,见着它们有些眼生,以之为怪类,于是妄下刀斧,把好好的词章批得不伦不类,遍体鳞伤,而且诬了古人,于文章提质没有,甚而反为败笔。
  但皆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绳,凡《现代汉语词典》上没有的词条一概不用,这样的做事原则亦不可取。须知,《现代汉语词典》只属中型词典,而历史资料文献往往不是现代文,许多字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查不到的。如“与汪精卫尚有秘密连﹝联﹞络”中的“连络”,《现代汉语词典》未收,但查《汉语大词典》可知,“连”释义有“联络”义,“连络”用法正确。再如“我们以文化界一份﹝分﹞子的资格……”中的“份子”,依《汉语大词典》不改,“份子”释义为“属于一定阶层、阶级、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又如,“凡经核准缓役之工夫,……其有违反规则不合缓役条件者,得迳送当地兵役机关服役”中的“工夫”指工人,与“农夫”相对,与《现代汉语词典》“工夫”的所有义项都风马牛不及,若囿于《现代汉语词典》,无异缘木求鱼。还例:“历祁寒酷暑之苦,冒弹雨枪林之危”中,“祁”义为“大;盛”,此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未列,但可以在《汉语大词典》上查到。可见,编校历史文献图书时,遇到生字、生僻字,要利用多种检索途径,不能仅仅依靠《现代汉语词典》,更要查阅各种大型工具书,或者借助网络。
  2 切忌妄改旧用字词
  孔子编《春秋》,明知其误而不予更正,用的就是“死校”,目的是为后人立法,不要人们对文献和书稿妄加臆断和更改。民国时期一些字词用法有别于现代,如“那”“藉”“底”“象”等,不能改。
  比如,“歌声在那里,民族解放的战士也在那里”中的“那”不能改为“哪”;“对共产党员顾正红等同志底屠杀”中的“底”不能改为“的”;“惹得一群群乡村孩子,象蜂子般拥来观看”中的“象”不能改为“像”。“正因为是纪念日,有些商店,亦藉此休假一天”中,“藉”不能改为“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将“藉”作为“借”的繁体字,以前的版本中有说明,“藉”同“借”。   为何不能改?因为那时人们就是这样用、这样写的。这是事实,不容更改。这就叫留史存真。如果照通常做法用六角括号更改,就说明作者当时写了错别字。这不是“诬古人”吗?
  除这几个常见字外,还有很多字都有旧时用法,在文献资料中不能更改,应予保留。如“翦﹝剪﹞灭汪精卫的天罗地网,已到处张布”中的“翦”旧同“剪”,不应改。我们要尊重历史,当时人就是这样用的,这样写的。不唯古人如此,今人一样有这样用的,特别是一些长者、博学多才者。所以,唯有多学,学做杂家、大家,才能更好胜任编校工作,才能“为他人做好嫁衣裳”。
  3 不妄改具相通义项的字
  中国汉字,数量庞大。每一个字,义项少则一项、几项,多则十几甚至几十项。要想在头脑中将每一汉字之义项记牢,实则不能。那么,在准备改动某个字的时候就应好好斟酌一下,不能颟顸从事。
  比如,“此不过为敌人侵略之又一方式,足征﹝证﹞敌人之武力侵略,已完全失败”中,“征”有“证明”之义,用法正确,并不是“证”的错别字。“汪逆利欲薰﹝熏﹞心”中,“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同‘熏’”,也不是错别字。“使国无弃材﹝才﹞”中,“材”是“指某类人”,如“蠢材”,用法得当,不可更改。
  其他如“侵陵﹝凌﹞中华”“领队标帜﹝志﹞须随函送发”“患得患失反覆﹝复﹞无耻的角色”“益足见其技﹝伎﹞俩之恶劣”“本份”“峙等拱卫陪都,尤深义愤,誓申﹝伸﹞正义”中,“陵”有“欺侮,侵犯”之义,“帜”有“标志”之义,覆”与“复”有相同义项,“技”有“不正当的手段”之义,“份”有“本分、名分”之义,“申”有“伸展、伸张”之义,都不是错别字。这样的改法,一是不尊重原作,违背了“忠实原稿”的原则,更是不尊重作者,裭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权利。作者当时为了觅得一字,拧断了几根须,或许也是有的吧。这样改法,不唯诬了古人,也惑了来者。
  4 正确辨识繁体字
  一些汉字好用,因其没有繁体字。另一些则不然,它们不但有繁体字,有的还有异体字,甚至好几个异体字。而且,其繁体、异体有的还要分义项。因此,编校时必须仔细辨别其正误。
  比如,照“我们现在正是踏上最后胜利前所必经的最大艰钜﹝巨﹞的阶段”的改法,意味着“钜”是“巨”的错别字。实际上,作者写的是“鉅”,它是“巨”的异体字,在加工时被改为“钜”,又由于“钜”字是个简化字,在《现代汉语词典》单字出条,所以就出现将“钜”改为“巨”的情况。正确的改法是直接用“巨”字。
  再如,“劫持政府,箝﹝钳﹞制舆论”中,“箝”是“钳”的异体字,當时人是很喜欢用此类异体字的。在出版此类文献资料时,本来原则就是一般文字不用繁体和异体,为什么要如上处理呢?直接将“箝”改为“钳”就行了。
  又如,“乃是我们中国坚决走上战以求胜的明徵﹝征﹞”中,“征”的义项是“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徵”就是“征”的繁体字,直接将“徵”写成“征”就行了。
  5 改必有据,切忌妄改
  原稿本无误,编校误改之。忠实于原稿,是校对的一个原则,但同时要敢于质疑,对编辑环节进行补充与完善,尽量弥补编辑之不足。但如果对某些字词拿捏不准,就会“无是生非”,所以要做到“改必有据,切忌妄改”。
  比如“加意﹝以﹞爱护”。原文具有明显的“文”的韵味,经校对一编校一改,“文”味全无,成地道的“现代文”了,动一字而全篇读来其味索然。假使此文作者有知,定会大动肝火,不定还会骂娘。所以,编校时动笔一定要慎之慎之。
  又如,“他拿着这面旗子,吆喝一声,‘喽啰们飞滚南京去着’,这种形相﹝象﹞,南京城里三岁孩子见了也会叫一声‘妖孽来了快避快避’”中的“形相”,当然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找不着,容易被《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形象”干扰,以为只有“形象”才是“正神”,“形相”肯定是个“妖孽”,于是,挥刀将其批去。殊不知,“形相”在《汉语大词典》上就有条,义为“相貌”。此义用在这里,恰得其所。改后,反非其义。
  再如,“更须使每一同胞都知道力行新生活是我们国民自强自力﹝立﹞的始基”中,“自强自力”又受了《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以为“自立”有条,“自力”无条,是个错别字。其实,“自力”就是“尽自己的力量,靠自身之力”,“自强自力”用得一点儿没错。
  还如“衣服以整洁朴素为主,非不得已,在抗战时期内最好不添制﹝置﹞新衣”,“制”也是不当改的。
  6 异形词的处理
  异形词,音义全同,仅是写法不同而已,不影响文意理解。作为现在的出版规范,如“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是不能强加在“古人”身上的。文献资料理当保留当时作者的写法(不针对繁体字和异体字言)。谚云:“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少一次更改可以少出一次差错,也可在无意中告知后来者文字乃在演变。
  一些字词是不能更改的,如“到处发生磨﹝摩﹞擦”“言之甚为透澈﹝彻﹞”“宏﹝弘﹞扬于世界”“奢侈的生活,过度的糜﹝靡﹞费”“原﹝缘﹞故”“混﹝浑﹞水摸鱼”中的这些,否则,意味着它们是“古人”的错别字,这岂不是笑话?
  有时,一些字词的运用要兼及几个方面考虑,有可能两个字义项相通,有可能又牵涉异形词。比如“届时仓卒﹝促﹞应付,顾此失彼”。为什么会有这种改法呢?原来,《现代汉语词典》有“仓促”词条,而无“仓卒”。实际上,“卒”同“猝”,“仓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仓促”的次选词。所以,“仓卒”是正确的。
  总之,在处理档案文献资料书稿时,要慎之又慎。一要纠错,二要慎改;要提质,不要降质;要保留原作的风味,不要搞出怪味。最后,引吕叔湘先生之言作结,“非不得已不改”。
  (收稿日期:2016-12-30)
其他文献
[摘 要] 传播技术带来网络文学IP的开发便利,同时也造成版权侵权形态的多元化,从而给司法判决增加了不确定性。对于网络小说转码而言,我国著作权法认定“临时复制”是合法的,但在司法判决中要避免转码技术的证据认定向被告倾斜。对于网络小说搜索链接、存储以及改编而言,我国司法判决中出现了如下新的问题:原告没有提起间接侵权诉讼,法官要不要行使释明权?提供改编服务是不是可以被列为对网络小说改变的情形?“应知”
期刊
[摘 要] 综合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当当网”畅销绘本《小猪佩奇》的在线评论内容进行编码分析。研究认为:顾客网购绘本主要考虑儿童阅读者的主体性需求和身心发展现状;除内容因子和感知价值外,赠礼送人、快递服务等因子也会对顾客满意度造成影响,因此不可忽视购买动机中的情感性因素,绘本的配套及衍生服务等辅助性因素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  [关键词] 顾客满意度 绘本 影響因素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是我国当代优秀出版人的一个典型群体。本文利用韬奋基金会等相关机构的公开资料,对于1987—2014年间168位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的性别、年龄、工龄、教育背景、职务、职称、所属机构级别以及所属机构地理位置等一系列社会学变量进行检视,据此为中国最高出版奖韬奋出版奖获奖者勾勒出群体特征。  [关键词] 韬奋出版奖 出版人 个人属性 机构属性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
期刊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宋代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的这项伟大发明,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长廊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被西方学者称为“文明之母”。可是关于他个人的事迹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却所传甚少,只是在当时一位对科学技术怀有炽烈热情和独到见解的官员兼学者沈括的笔记——《梦溪笔谈》一书中被印出了274个字。“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至今宝藏。”[1]  这
期刊
[摘 要] 从法律解释学、著作权国际条约以及现有的国内司法实践三个角度分析,不宜通过修改《著作权法》第36条将版式设计权扩张到网络传播中。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趁《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之际,可以考虑废除《著作权法》第36条,进而把版式设计权纳入《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范畴,而不必单设邻接权予以保护。  [关键词] 版式设计 装帧设计 信息网络传播权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医学出版领域的生态正在发生改变,满足社会对医疗健康知识服务的需求是医学出版的价值所在与发展方向。本文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医学出版业务发展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型探索的实践为例,从知识内容选择、知识组织形式、知识传播方式、用户服务思维、技术驱动发展共五个方面介绍和总结其医学出版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与经验。  [关键词] 医学出版 知识服务 出版转型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以2017年毕业季的120条编辑出版类招聘信息为研究样本,通过词频统计分析方法,解析出版业对从业人员在学历、职业技能、语言能力、职业素养、性格品德等方面的要求,总结人才需求能力结构。研究发现,当前出版人才市场需求与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呈现错位性偏差,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编辑出版 招聘信息 大学教育 词频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 出版与社会软环境共生。出版作为文化成果的载体与呈现,必然涉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需要对两者之间的特征与边界作出解析。出版在传播文化和思想的过程中,促使人从“群体符号的人”到“个体自觉的人”的转变,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不同利益民众的多元思想,体现了出版的“人民性”,出版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的进步,使出版成为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哲学向度 边界 特征 归宿  [中图分类号] G23
期刊
[摘 要] 在社交网络时代,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呈现时空压缩的新变化。时间上,基于戴维·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理论,以微信读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社会化阅读在时空压缩上呈现的特征以及阅读选择趋于社会化推荐、阅读体验趋于社会化分享以及阅读效率提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时空压缩 社会化阅读 微信读书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期刊
[摘 要] 乡土中国要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文化之花,则必将借我们出版人之力——通过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五种出版方式,记录乡土美丽、载存乡土故事、传播乡土味道,推动乡土中国的美丽延续与记忆传流。  [关键词] 记录 出版 传承 乡土中国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5-0054-04  Record and Inherit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