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城乡差异浅析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nwo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对个体的成长影响极大,而个体所接受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儿童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个体的成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造成了家庭教育在教育认知、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城乡差异。本文试图对家庭教育城乡差异的分析提出缩小该差异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城乡;差异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我国社会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城乡家庭教育差异便是其重要表现。我国城乡家庭教育的差异是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城乡差异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受教育影响息息相关,本文认为,在城乡差异这个大背景之下,所接触的教育(教育内容、思想、方法等)存在差异,那么,个体的整个发展也是不一样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综合分析城乡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它们的差异性对个体造成的不同影响,进一步分析在不同背景中成长的个体形成了差异的性格、社交、能力等各个方面。
  一、 家庭教育的涵义
  何谓家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赵忠心先生认为:“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他所认为的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本文所要研究和探讨的家庭教育,指的是狭义的家庭教育。也就是指父母对子女、年长者对年幼者实施的教育,主要是指对儿童、青少年实施的教育。[1]
  二、 家庭教育城乡差异表现
  (一)教育认知
  城乡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存在着明显差异。城市家长一般能够充分肯定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家庭教育作用的认识也比较理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很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也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作用的认识却比较模糊,家庭教育意识不强。农村父母虽然重视子女的学校教育,但却往往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对子女的教育侧重于依赖学校,认为教导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父母的责任只是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让其吃饱穿暖而已,没有进行家庭教育的必要。[2]
  (二)教育期望
  父母对子女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期望,如品德期望、学习期望、身心期望、职业期望等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是直接影响个体发展的家庭心理环境因素,它甚至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就机会。由于父母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期望,而一个孩子关于教育与职业的抱负,又深受父母和其他同类教育经历和文化生活机会的影响。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直接影响着其下一代的发展。
  一般而言,城乡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是不同的,城市父母对子女都抱有较高的教育期望,父母对子女的学业和将来的职业要求都很高。相对于城市父母而言,农村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身的生存现状,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跳出农门,改变社会底层的现状,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以及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城市父母在重视子女的学习期望的同时也会兼顾孩子品德、身心各方面的教育,而农村父母更是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比较单一。
  (三)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能力、思想品德、身心健康、智力和知识、审美能力等方面。
  不论是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对子女生活能力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思想品德、身心健康、智力以及审美能力这些方面的教育,在城市家庭出现较多,而在农村家庭出现很少,甚至没有。城乡家庭教育大多都注重对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只要有条件,都让孩子学”,许多家长都是本着这样的观念,积极地开发和培养子女的各种能力。相对而言,农村家庭则没有那么丰富的活动,农村家长大都只顾养家糊口,无暇顾及子女这方面的教育,对子女兴趣的培养较少或几乎没有。
  城市家长对子女在学习上,部分家长除了指导子女完成学校课业外,还增加一定数量的附加训练,农村家长虽也提学习要求,可绝大多数是些笼统的愿望,没有具体措施或规定,绝大多数的家长只是笼统地希望他(她)好好学习。由于他们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的限制,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寄希望于学校,自身涉及较少,通常仅仅是督促子女完成功课,缺乏对子女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家庭教育,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
  (四)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身心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城乡家长在教育方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
  大部分的城市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对子女言听计从,事事代劳,过分溺爱,缺乏对子女劳动和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农村家庭的孩子从小要为父母分担家务活,因此显得更为独立,生活能力也较强。
  在城市,家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更是多于农村,城市家长在这方面的意识也更强些。城市家长可借用城市的各种资源对子女进行教育,例如一些大型的展览、书籍、专家的指导等。而这些资源是在农村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农村也有许多可用于培养孩子的资源,如大自然的风景、环境等。只是许多农村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因此,城市家庭教育的内容较为全面和丰富,而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则比较单一。
  在农村,许多家长深深地体会到当农民的辛苦,希望孩子将来能跳出农门,远离农村。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光宗耀祖,因而对孩子的期望较高。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严格,较多干涉,比如只让孩子学习,不让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不用说到田地里参加农业劳动了。农村家庭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因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有效地交流和沟通。相当一部分家长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他认为检查作业是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过问孩子在学校里的事了。再者,由于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即使想要辅导子女功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靠孩子自己学习。而城镇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能够很好的辅导孩子功课,也知道孩子各方面的,能够即使查缺补漏,提高孩子学习效率。但也存在一个问题,父母过分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盲目的给还在报名参加更重学习辅导班,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   (五)教育投入
  城乡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投入和时间投入上。农村居民对子女教育的经济投入主要用于承担子女的基本教育费用,包括交纳学校教育的学、杂费和购买学习用具等,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教育开销。即便如此,对农民来说,这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居民对子女的教育已经不再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而是转向注重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内容的多元化,重视子女各方面的培养和均衡化,使他们能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这方面所需的花费是很大的,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的费用。此外,城市父母花费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也比农村父母的多得多,对子女的学习也常常投入较多心思,陪读陪学的现象大量存在。但事实上农村父母的闲暇时间不见得就比城市父母少,而他们真正花费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却不多,主动跟学校或老师沟通的次数也很少,常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3]
  三、 家庭教育差异原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
  在城市家庭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家庭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空间。在物质方面,有诸如独立书房、各类名著和刊物、电脑、钢琴等;在精神方面,主要是父母自身高素质对子女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等。这些对于许多城乡家庭来说,都是有条件和能力去实现的。但对于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村家庭来说,都是很难实现的。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自己的房间,没有课外读物,而父母又忙于劳作,没时间和子女在语言上进行沟通。因此,不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农村家庭教育环境的建设显得非常空洞。
  (二)社会环境
  城乡居民由于所处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环境不同,造成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也不相同,而且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父母能够提供给子女的教育资源也有很大差异。城市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识字、画画、背诗、弹琴,接受各种训练并显得多才多艺,丰富的课外书籍和多彩的网络世界也使他们能够接触各种领域,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良好的社会环境,城市父母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及信息。与之相反,农村孩子所享有的教育资源远远不及城市孩子,除了从学校课本上获得知识以外,农村孩子更多的是通过大自然接受教育,农村家长即使有心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形式和学习资料,也缺乏相应的条件,所能接触到的教育信息自然十分匮乏,加之无法得到正确的指导,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往往是依赖自己亲身的体会和传统经验,较为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
  (三)父母受教育程度
  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存在相关性,因此,城乡家长在文化水平上的差距对子女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而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其所受教育程度有关,目前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仍然不高,特别是担当母亲这一重要角色的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更低,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较大。父母的文化修养对子女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它除了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外,还直接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水平、教养态度、教育期望等。通过家庭生活的耳濡目染和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子女在无形的熏陶中得以继承他们的文化资本。因此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便成为了城乡家庭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并不是文化水平越高的父母家庭教育水平就越高、文化水平越低的父母家庭教育水平就越低,相反,在农村,一些教育意识观念比较强的父母,外出打工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自己文化水平越低,就更要自己的子女努力读书,提高受教育程度。也许他们对教育知之甚少,但是他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从小培养的教育意识。
  (四)经济差距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直接对其子女的家庭教养方式产生着影响,家庭经济阶层越高,子女实际享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也越大。农村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总的来说比较低,虽然城市人口中仍有一部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也不高,但总体而言,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农村居民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常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造成大量家教缺失的留守儿童。而许多农民子女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帮助父母干活挣钱而荒废了学业。很多农村家庭的教育消费只能满足子女基本教育支出,甚至连基本的学费都负担不起。且目前高中和大学的学费又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常常使得农村家长望而却步,几经权衡,还不如让子女外出打工,早点挣钱。而城市的孩子则通常很少出现由于经济负担而造成的无法继续深造的情况,城市父母在经济收入上的优势也为子女带来了教育消费上的优势。
  四、 对于缩小家庭教育城乡差异的建议
  针对城乡家庭教育的差异,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部门都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如有些地方城市的妇联“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着眼农村家长、城市家长、留守流动儿童的不同需求,开展了以“亲子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家教乡村行”、“家教知识五进”等活动;有的乡政府、村委会发动专家队伍、妇女干部和社会工作者,多形式让家庭教育不留 “盲区”,不断提升广大家长对科学家教知识的知晓率等等,这些具体的做法不外乎就是为了缩小家庭教育城乡差距,下面就围绕如何进一步促进城乡家庭教育均衡统筹发展,提以下几点粗浅想法。
  (一)提高认知,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从孩子的一生来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她们的首任教师。有很多人把家庭教育比喻为“第一道染缸”,及最先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地方,所以要高度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农村家长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一言一行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积极主动地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再过度依赖学校,改变过去教育子女光宗耀祖、“跳出农门万丈高”、出人头地的狭隘观念,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强势观念,要克服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甚至重男轻女的倾向,把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素质,树立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识作为当前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努力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将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单一期望扩展为对孩子品德、身心的教育,有这样一句话说的好,“一个人的身体不好是废品,成绩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   (二)注重方法,创新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身心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城乡家庭教育在方式上的差别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大影响。作为农村家长,一定要创新教育费方式,变孩子的言听计从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将对直观行为的单一关注转变为行为、精神的和谐关爱。俗话说:沟通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沟通的根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也要注重理解和沟通,离开了理解和沟通,家庭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效的沟通、理解才能达到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首先,农村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其次,要充分理解孩子,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爱好兴趣,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再者,。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家长要学会赏识教育,对孩子哪怕是一些微少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不要总是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较。最后,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万不可揪住一点错处不放,“一棒子打死”,没完没了地指责。
  (三)加大投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教育投入,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投入,还包括时间、精力上的投入。同时,这些投入对于农村家庭教育来说,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责任,也是政府、社会应该关注的主题之一。所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如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而各级妇联组织要以提高家长素质为主线,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双合格”人才、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目标,大力弘扬家庭教育主旋律,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家庭教育传播行动,积极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有计划的组织他们深入社区、村子、学校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宣讲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知识,帮助广大农村家长解疑释惑,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构建筑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工作网络,大力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发展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推广家庭教育新典型新经验,推进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努力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心、人人重视、人人支持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城乡差异存在于各个不同方面,包括教育认知、教育期望、立场、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投入等,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既有家庭、社会原因也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环境有关系。个体的整个受教育过程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都对个体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而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点,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是否成功也影响到孩子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由于教育环境的差别,从小个体形成的社会思想意识也不同,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个体特征。城乡家庭教育的差异,也使生长在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形成特色鲜明的两类性格特征,包括自身性格特点、社会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为了缩小家庭教育的城乡差异,使农村家庭教育向城市家庭教育积极靠拢,学校、社会、政府、家庭必须形成共同的合力,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塑造家庭教育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丽媛.浅谈我国家庭教育的城乡差异及原因[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2): 37~39
  [2]黄艾丽,杜学元.关于我国城乡家庭教育差异的比较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7:107~110
  [3]李连英.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6(2):95~97
  [4]肖云刚,刁文彬.城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差异成因的教育解读[J]. 文教资料, 2010,(11): 204-205
  [5]王成,皇甫晓霞.城乡家庭教育调查与分析[J]. 长治学院学报,2007:34~36
  [6]朱迎春,周志刚.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25~27
  [7]王秋英.当前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探索,2001,(2):76~77
  [8]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99~103
  [9]魏彤儒.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与回报的矛盾与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10(11): 69~72
  [10]温海滢,李普亮.中国城乡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研究述评[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5):30~35
  [11]范艳玲.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制度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9~101
  [12]杨唐盛,龙小林.农村家庭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25):7943~7944,7965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新课改实验已经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新课改强调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传统的纸笔考试,用教师激励性的评语来促进学生发展,正是质性学生评价的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评语和课堂用语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运用的评语,不管是书面评语,还是口头评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课堂观察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的实质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实践证明,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和培养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所具有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背景:维护小肠上皮的完整依赖于上皮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凋亡之间的平衡。凋亡抑制蛋白XIAP(X-link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在小肠细胞上皮的凋亡中有重要作用,是抑制细
摘要: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具有一定的特征.并影响学生的社会化。本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从1993年9月开始使用至今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1.在民族类别上,汉族人是少数民族人的25.2倍,显示了以汉族人为中心的特点。2.在形象倾向上,人物的形象倾向反映了教学大纲中的一些要求.但对现代人的形象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一些精神品质反映不够。3.在身份/职业上,人物的身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探究问题更是力不从心。实际上,这三种能力是有机结合、相互递进的,即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基础,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关键,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发展目的。由于物理是最能体现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要突出问题材料的指向性  1.改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是与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分不开的。下面我从学生自理能力、学习习惯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寄宿制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发现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教子方法、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WTO的加入,教育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机制、教育方向、教育发展目标的变革,最后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由于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个,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成为必需,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比其它学科更贴近
【摘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策略要求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都要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如何转变教育观念、除旧布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要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按时代需要进行改革。笔者根据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收获,谈谈新课程中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摘要:中学英语要立足于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必须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为中心,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手段。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理解是保证,学生运用能力是关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
摘要: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课堂是师生对话、交流、探究、情感交融、思维碰撞的场所,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沃土。所以关于“有效教学”这个话题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然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依旧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作为新课标的执教者,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备课、突出教学重点、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