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情境”教学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5157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方法反映了教育者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受高考升学的影响,应试的烙印依然明显,老师讲学生听,为提高成绩而机械地完成大量习题。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相反还会压抑和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创新意识和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必须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实施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素质教学的方法。
  我在三种课型中进行了实验,包括对于课本知识传授的新授课、实验课以及现行课标中要求的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在授课中,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笼统来说就是两大部分:第一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第二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切科学的发现都是源于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和疑问。赵凯华先生这样说过:“长期以来在我国有一种提法,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种说法没有说到点子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许多科学的巨匠都是把发现问题放在第一位上。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玻尔也曾说,我并不是知道科学中大部分问题答案的人,不过也许我比别人多知道一点问题。这决不仅仅是伟人们谦虚的美德,而是为我们揭示了科学发现的真谛。作为担负着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情境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吉尔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存在于问题情境的过程之中。”因此,“问题情境”的教学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根据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我总结出了这样的步骤:
  1、提出问题。这是问题情境的关键和精髓。这里的“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老师只负责提供一些情境。有时也可以由老师帮助提出,但老师在提出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问题情境的设立,教学生一些提出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说,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能再提出问题。
  2、确认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与目前的教学中搞清楚知识和审明题意差不多。这也是与现在要求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应,使学生能够把在问题情境中获得的问题进行确认,能够把问题情境给我们的信息进行分析确认。
  3、确定策略与实施策略。这是问题情境中的实施阶段,是问题情境教学法中的课堂具体实施步骤。要把确认的问题信息与从平时记忆检索得来的贮存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利用“发散性加工”和“收敛性加工”(也叫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产生一些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类似于心理学中的认知建构过程。就是在“问题确认”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实施这种思路和策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反馈、评价和结论。这是问题情境形成结论的阶段。如果被检验是正确的问题情境过程,则形成结论和范例(比如教学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或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导以后的学习。笛卡儿说:“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范例,以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并由此给出新的问题情境,产生新的问题,使“问题情境”连环地进行下去,这就是知识、问题的连贯性。如果检验其问题情境的过程是不正确或是不完全正确,那么再重新进入问题情境的步骤。这里一般是从第二步即确认问题开始,重新进行。这种评价和结论最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学会检验和评价自己的工作,这也是创新素质的一部分。当然,在特殊情况下,这些评价和检验也可以由教师去做,但要学生明白其错误出现的原因,能动地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找出新问题情境,形成新问题情境的开端。
  如指导高一的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这个实验正是现行课本上的)时,我在讲课前没有告诉学生该如何做这个实验,而是复习了一些学过的知识和做过的“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然后就让学生每四人一组,自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大部分小组都基本上设计出了实验方案,但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欠缺:有的没有想到平衡摩擦力;有的没有考虑到沙和小桶的质量与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关系;有的想到了平衡摩擦力,但没有找到最佳平衡方案。但他们都想到了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加速度,整个实验应该分作两步来进行:一是先验证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二是验证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我又引导他们把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得出了实际实验的最佳方案,并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在实验后同学们又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解决了在实验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并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路,自行解决发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总要去探索问题,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知识的成果往往始于问题的提出,形成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最终在结论的实际应用中获得完善。物理学正是在此中保持着自身的发展活力。只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主动完成认知建构,才能真正获得知识与能力。学生正是在这种别的学科并不多见的全方位心理体验中,产生了探索求新的思想共鸣,获得了创新人格的进一步完善。正是由于物理学知识的这一特点,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更适合于物理学这个学科特点的教学形式。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探讨的“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亦即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问题,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础。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一、明确认识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语言
期刊
中学地理教育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目的是使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并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要使学生树立新观念、新道德、新价值、新态度和新行动,以此做为理解、支持、参与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和行动的思想基础和自觉意识。  要使学生对周围环境质量及人地关系引起兴趣和关注,正确判断和评价人地关系现状和趋势,并能自觉调控自身行为使之适应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期刊
孔子有云:“温故而知新。”早在《学记》中也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阐述,意在对学生课堂教学外做些补充和延伸的练习。可长期以来的语文作业,除了抄、背、练之外,很少有其他形式,也让学生觉着“语文作业可以不做”,更不用说感兴趣了。其实作业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融会贯通。那么在新课程的活动课程理念下,究竟该如何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让它爆发出时代的活力呢?    一、形式上,讲究趣味性  
期刊
在小学阶段口算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道题,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多,贯穿于各个年级的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
期刊
高中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发挥好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有关概念的理解    理论研究对“创新”有多种解释:1、指一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2、淘汰落后的东西、创造先进的东西的过程;3、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性;4、标志新事物的生成。  美术教学创新,教师要更新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具有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认识、实践和改造社会的主体。 面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小学语文阅
期刊
数学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桥梁”,是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途径,是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环节。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例题的教学工作。在例题教学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去模仿教材的编写者是如何把已知条件与所要求证的结论相联系的,去探索有别于书上的例题的解法等;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启发引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初中课本上所选的古诗文占教材的30%左右。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教法僵化,使学生日生厌倦之情。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成为广大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对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