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曲艺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学的对接尝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jlu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花鼓戏近来受到了“冷遇”,虽然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仍然不能摆脱时代和音乐多元化的脚步带给花鼓戏的冲击,这种冲击也可以理解为传统与现代音乐的对话,但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呈现的内容之别,同时花鼓戏几百种的曲目不光呈现了丰富的社会百态同时也呈现了音乐的语言,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何继承,如何发扬光大,这都需要年青人去对接,而高校音乐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把地方曲艺通过高校的平台传播,这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
  【关键词】:地方曲艺;高校音乐教学;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源于清朝中叶,兴于清末民初,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湘中名曲。湖南花鼓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的问题一直围绕着所有关注花鼓戏的人们,笔者提出地方曲艺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学对接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一、高校音乐教学的大同小异,方向感缺失
  高校音乐教学目前来说主要是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过度追求名人明星效应,以学校出了几个选秀选手为荣,这严重的背离了音乐教学的另外一项功能就是普及和传承自己的音乐形式和内容;第二,高校的培养的音乐人才大多数人都不会再专门从事音乐工作而是更多的把它当做了一种爱好,从这个角度来说,那就是一种音乐的普及了。第三,音乐教学以西洋乐为主,冷遇了中国自己的音乐,而像地方曲艺更是没有什么地位了。现在高校的音乐教学基本上是以西洋乐的教学为主,培养的是现代的音乐人,学生也乐衷于去吸收和学习更多的西洋音乐,这就导致地方曲艺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这是非常遗憾的事,除了出身名门的民歌望族,像湖南花鼓戏这种地方曲艺很难进入大学的音乐课中,那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曲艺应该有地方的高校去完成部分的传承功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正好迎合了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的大同小异,同时也可以把地方曲艺这种戏曲的音乐形式和表现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进一步的奠定了地方高校对于地方曲艺的方向性和参与性,使高校的音乐特色教育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二、湖南花鼓戲急需另攀高枝,花成与高校的对接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湖南花鼓作为湖南地区重要的地方曲艺表现形式,面临着一些困难,第一是人才的馈乏,从事花鼓戏表演的人从过去的几万到现在的几百,而都是中老年者居多;第二是曲目的失传,从目前花鼓戏的内容来看,花鼓戏的失传还表现为失真,就是花鼓戏的舞台表现有失传统的精彩,被学艺不精者表现的不伦不类。第三是花鼓戏与任何其它的曲艺一样都需要发展都需要好的土壤,这就是前面说到的,去高校这块土壤是最为合适的了,只有在高校才有时间和空间去做传承的事情,避免过度商业化。
  而同时高校也需要像花鼓戏这样的地方曲艺来填补内心的空白,现代音乐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人对于音乐的喜好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分化,音乐越来越追求小众的表现,那么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去把握小众音乐的价值和特色呢?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吸收和引入更多的地方曲艺等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来补充到现代音乐中,补充到音乐教学中去,只要更多的音乐形式的呈现学生才能在不同的音乐之间吸收到有价值的音乐元素从而为自己的音乐创作铺平道路。
  三、高校音乐教学与地方曲艺可以在哪些方面对接呢
  从高校音乐教学与地方曲艺对接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对接:第一是音乐编曲教学,让学生把花鼓戏的音乐中融入现代音乐,让他们去尝试这种不同;第二是音乐的表现,通过不同的或者多种的西洋乐器来为花鼓戏伴凑从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第三高校需要复合性的人才,这种复合性的人才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我们在提出民族的传统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年青人去发扬这样的传统和民族的,特别是像湖南花鼓戏这种曲艺是代表了中国封建文化向半殖民地文化再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它经历了跨越,经历了历史的风雨,它更需要我们去挖掘它、发现它,从而更好的善待它。第四,高校的音乐教学发展需要地方曲艺的营养,这一点可以从二点来说,首先地方曲艺的学术研究的音乐价值和史学价值;二是曲艺的未来在哪里,这不能靠民间艺人去实现,这个使命就在高校。所以基于以上的对接,我们基本上可以明确一点,地方曲艺与高校的对接是必然的。
  四、高校音乐教学与地方曲艺对接的策略
  高校音乐教学与地方曲艺对接的策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成立试验班,让更多具有音乐基础的大二学生进入到试验班进行学习;第二,成立高校地方曲艺的研究中心,通过学习实践和理论的研究更进一步的加深对于这个专业的认识;第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地方曲艺专业,让更多的年青人从事地方曲艺的传承工作并且对于这部分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让他在更多的舞台上去表现地方曲艺的魅力和价值。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要建立地方曲艺的人才库,让更多的人具备地方曲艺的传承能力,并提供像西方音乐一样的考级制度为地方曲艺服务。
  结束语:高校是培养现代音乐人才的地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高校不是培养地方曲艺人才的地方,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这就是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感缺失,音乐不能靠音乐家的采风和发现,而是要依靠高校的传播和传承,这是必然,所有西方的音乐高等学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着挖掘和传承并非是创新,而我们为了创新而创新,走在了一条不归路,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所以我们需要从地方曲艺上找突破口,把地方曲艺完整的引进来,成为高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作为地方高校有义务去传承地方的曲艺并为之培养适合的人才,所以地方高校与地方曲艺在这块土壤上对接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辉.湘楚文化背景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谭立琴.湖南地花鼓的文化价值分析[J].娄底师专学报,2003(04).
其他文献
【摘要】:陶瓷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手法,存在着造型生动有趣、描绘淡雅细致等美感特征,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高超的形态和轮廓处理技巧。笔者的任务,就是透过造型设计、线条与色彩搭配、构图方式等细节,细致化论证陶瓷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希望能够为日后更多人了解、传承这类艺术手法,提供合理性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陶瓷工笔;花鸟画;艺术特征;造型  前言:须知陶瓷装饰和花鸟画都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瑰宝,
期刊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写意性的,画家对自然物像的感受和作画中的性灵抒发是占有很大比重,同时在写生过程中对物像的艺术化处理也是灵活的多样,探索山水画的精神性成为很多画家的追求。  【关键词】:意象; 符号;写生  在当代山水画中,有一类山水创作大多不以真山真水的形式出现,更倾向似于不似或一种意象的山河, 它淡化了形象的写实性,笔墨趋于自由,不同程度的回归程式化,以程式化的方法画树、画石、画云、画水;
期刊
【摘要】: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其音乐思想至今仍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嵇康的生平经历以及音乐思想《声无哀乐论》的探索,挖掘出蕴含在其音乐思想中的士人风度。  【关键词】:嵇康;士人风度;声无哀乐论;广陵散  一、嵇康的生平及音乐思想  嵇康生于魏初,卒于魏末。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他的一生既潇洒快乐又苦闷仿徨。与阮籍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  (一)嵇康的生平经历  嵇康字叔夜,三国魏谯国铚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禅”中所蕴含的“悟、容”,而且将“悟”作为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实践的过程中,运用气息、冥想等方法参禅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世界、对生活的“体悟”。本文主要就是为了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过程中融入“禅”的理念,使得舞者不仅可以训练身体的功能与技巧,还可以使得其心理上达到一种畅怀的心悟与心境,真正体会到宁静、包容以及和谐的心理境界,进而使得舞者在舞动的时候能够表现出纯净自
期刊
【摘要】:在景观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强调艺术语言的重要性,才能通过环境、空间的需要,巧妙地将艺术作品融入其中。本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定义和分类进行简要的阐述,再进一步地分析艺术作品与景观空间环境的关系和在景观空间环境中的应用。  【关键词】:艺术作品;艺术语汇;景观空间;环境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和审美水平逐步提升之后,艺术作品作为人们生活的调节剂,在越来越
期刊
【摘要】:民乐的演奏风格与演奏技法息息相关,民乐演奏的技巧和方法不同,会使演奏出来的风格也有所差别,由于我国的民族乐器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与地域特征的差别,饱含不同民族的个性特征与文化色彩。因此,在历来的民族音乐创作中一直受到作曲家的重视与关注。不同民乐演奏技法运用展现了了不同的创作观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关键词】:民乐演奏技法;演奏风格  传统民间乐器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乐
期刊
【摘要】:首先从环境与人的关系到心理精神生态和文化精神生态两大方面来分析精神生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密切关系。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居住区环境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人们对居住区环境在要求舒适、安全、方便的同时 ,更加关注居住区环境质量。我国自加入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
期刊
【摘要】: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利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来研究播音主持艺术的生态与发展,我们不能只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也要看到随着社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说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观点正在印证和指导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播音主持;互联网;媒介融合;美学  現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舒适圈,媒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播音员、主持人担当着广播电视领域的
期刊
一、有技术 任何没类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否则是空中楼阁。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是技术和艺术的共同发展和共同推动的结果。没有技术的支持与实践,其他的只是一个理想。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并非单纯的梅兰竹菊,也并非干湿浓淡。它是有目的有思想有道理的主观呈现。从工笔和写意的分化,到勾花点叶再到直接点写,每一步都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果,无不是体现了几个或一个时代的审美习惯的演变。技近乎于道。  二、有法
期刊
【摘要】:日本镰仓(1185-1333年)、室田 (1338-1573年)时期的汉画对中国南宋山水画有着很多的借鉴,它在题材、构图形式、笔墨技法等方面与南宋山水画有许多相似之处,南宋山水画在日本备受欢迎是有一定原因的。日本汉画不但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吸收了中国南宋山水画的优点,而且他们能够充分根据其民族特色,在技法与审美意味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前人虽有提出但比较概括,没有从更深的层面去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