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位定义辨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位理论起源于西方,是普通语言学和普通语音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音位理论开始被引入我国语言学界。其后,音位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界得到了广泛和成功的应用,中国几代语言学家运用音位理论对汉民族共同语和汉语方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但是,音位并不是一个客观自然存在着的语音现象,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人为约定和规范的抽象概念。在这一点上,音位和音素有很大的区别。音素是一个自然存在的语音单位,我们可以自然感知,我们说出来的是音素而不是音位,我们听到的也是一个个具体的音素而不是音位。正因为音位的归纳具有主观性,所以历来各家各派从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对于音位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归纳出来的具体语言的音位也不尽相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引起了一定的争论。本文在理论上对音位定义的不同说法进行一个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各家各派对于音位定义的界定
  
  对于音位的定义,学界一直都存在着不小的分歧。我们现在看到的比较常见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1]
  (二)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也不能直接区别意义,而是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2]
  (三)音位是“从某一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线性结构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3]
  (四)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通过语素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4]
  
  二、为什么要建立音位理论
  
  要搞清楚音位定义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我们在普通语言学和普通语音学中要引入音位的概念,必须要追溯为什么前辈语言学家要建立音位学说,音位对于语言学和语音学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沈阳先生认为,之所以要建立“音位”的概念,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减少用于拼音的字母。人们说话时使用的音相当多,如果从声音的物理、生理属性看,这些音素会很不相同。“如果汉语拼音要给每个这样的音都找一个字母,那字母的数量就会相当大,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正因为如此,汉语拼音才需要用一个字母来代表几个音素。” [5]
  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沈阳先生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世界上的音千差万别,数不胜数。如果单从语音的物理和生理属性出发对一种语言的语音进行研究,不但耗时费力,而且得不出什么结果来。因此,必须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去繁就简,披沙拣金,才能建立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所以,我们必须从语音的社会属性或功能的角度去建立和分析音位的定义,这是贯穿于我们下面讨论的一个主要思路。
  
  三、音位定义分析
  
  我们考察上述音位的定义不难发现,虽然各家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实都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即音位区别的对象和音位区别的功能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角度对音位的定义问题进行辨析。
  (一)音位区别对象的问题
  所谓音位区别对象的问题,其实就是指音位区别的是语言组合关系中的哪一级语法单位,是语素、词亦或是短语。综合上述各家的几种观点,在这个问题上,大概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音位区别的语法单位是词,如第(一)类定义;第二种看法认为音位区别的语法单位是语素,如第(四)类定义。第(二)类定义实际上是这两种看法的一个折中,第(三)类定义则干脆回避了这个问题。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词和语素的区别。
  1.词和语素的区别
  按一般的定义而言,“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1]。所谓独立运用,是指它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语法单位出现,也就是一般说的单说和单用。所谓单说,就是指可以单独成句。所谓单用,是指可以单独做句子的成分。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它和词的最主要的区别是语素(成词语素除外)不能独立运用,词就是由语素构成的。例如“经济”这个词就是由“经”这个语素和“济”这个语素构成的。
  2.音位区别的语法单位是词而不是语素
  我们认为还是将词作为音位区别的语法单位的比较好。主要理由如下:
  (1)词比语素在意义的完整性方面要强。我们知道,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在意义的完整性方面要比语素强。例如我们说“故事”这个词时,听见的人都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是当我们将“故”和“事”这两个语素分别说出的时候,听的人往往不知所云。再举一个英语的例子,英语中的“-ing”这个语素,我们都知道它是表示进行时态的一个语素,但是当它单独存在的时候我们不可能表达出其具体的意思,只有当它和have、play、smile等单词结合起来才可以表示“正在吃、正在玩、正在笑”等意思。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词可以表达一个单独的完整的意思,而语素却不能。考虑到音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意义不同的语法单位区别开来,因此在意义上具有完整性的词自然比语素更适合作为音位的区别对象。例如,[in]和[i]肯定是不同的音素,如果我们把“having”[hvi]说成是[hvin],就引起了“-ing”这个语素的语音形式的不同。但是对于说英语的人来讲,他并不会觉得[hvi]和[hvin]有什么不同,即使是把“having”[hvi]说成是[hvin],也不影响听的人理解“正在吃”的意思。
  2.还有一个操作性的问题。词的划分向来是一个难题,词和语素的划分也不是完全那样严格的,所以,如果将词作为区别音位的语法单位,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呢?符淮青先生认为“在对确定现代汉语的词的深入研究中,学者遇到了不少界限不清的问题。”[6]他举了例子,如“鸡蛋”“游泳”等是不是词的问题。但其实说词不好划分只是汉语的问题,而不是所有语言都存在着的问题。例如英语中,词和语素就比较容易区分。只要跳出汉语的视野,词和语素的区分就不是一个难题。
  3.第(二)种定义说的是音位的区别的语法单位是词或语素。这实际上是一种折中的说法,我们认为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词和语素是不同层级上的语法单位,词是由语素组成的,二者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上级单位与下级单位的问题。所以,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逻辑问题的,这好比我们不能说“水对植物和松树有好处”,因为植物和松树是不同层面上的概念,松树是包含在植物的概念范畴里面的。
  (二)音位区别功能的问题
  音位区别功能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音位区别的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是音位的作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第(三)(四)种定义认为音位主要区别的是语法单位的意义;第(一)种定义认为音位主要区别的是语法单位的语音形式;第(二)种定义认为音位是首先区别语法单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那么究竟哪一种看法比较合适呢?我们认为应该是第(三)(四)种定义的看法。主要理由如下:
  1.语音形式这个概念并不好解释。第(一)(二)种定义虽然给出了“语音形式”这个说法,但是并没有解释究竟什么是“语音形式”。按照字面上的理解,“语音”就是指“人类语言的声音”,“形式”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就是“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所谓“语音形式”大概就是指“语音的结构特征”。既然如此,那么“语音形式”所包含的范围就应该比较广,任何一个语音现象,都可以纳入到语音形式的范畴。例如,我们可以说音素是一个语音形式,音位也是一个语音形式 ,甚至音节也是一个语音形式。送气和不送气会导致不同的语音形式,嘴唇的圆展度的异同会导致不同的语音形式、舌位的高低的变化也会导致不同的语音形式。所以,既然“语音形式”是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范畴,如果我们说音位区别语音单位的语音形式的话,就会给我们在归纳音位时带来困难。因为面对如此众多的不同的“语音形式”,即使我们勉强归纳出音位系统来,从语言的社会属性上讲,这样的“音位”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音位划分也会繁不胜繁,划分出来的音位也会不计其数,在现实上显然并不具备可操作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这样一个生造的概念呢?
  2.前面提到,“语音形式”这个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是非常大的,音素、音位、音节都可以被看作是语音形式。那么,如果我们用“语音形式”这个概念作为音位区别语法单位的功能,实际上就不能体现建立音位理论的初衷,即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来建立和归纳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举例而言,例如[p]和[p‘]这两个音在英语中是不同的音素,从发音的方法来看,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是送气音,一个是不送气音。因此,从“语音形式”的角度上来看,它们是不同的语音形式,因此就可以被划分为是不同的音位。但是,我们知道,实际这样的划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就说英语的人而言,对这两个音的区别是漠然的。也就是说,对他们来说,这两个音只有物理属性上的区别,而没有社会属性上的区别,这实际上就违背了当初建立音位理论的目的。所以实际上说区别语音形式是值得商榷的。
  
  三、结论
  
  音位理论从建立到今天,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音位学说的发展都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上面我们从音位区别的语法单位对象和音位区别的语法单位功能两个方面讨论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四种音位的定义,从我们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我们认为是以下定义是比较合适的,即音位是在一种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参考文献:
  [1]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徐通锵. 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5.
  [5]沈 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周 骥,西南大学文学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前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洲分宁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词作内容包容甚广,四时景物、年华感伤、佳人相赠……其思想以儒家为主,兼而有佛道的旷达;其语言精炼而浅近,重叠词的运用较为普遍。  汉语词语的重叠现象源远流长。在《诗经》中已有极为丰富的重叠形式,即被后世学者称作“重言”的现象。如:“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诗经·芣苡》)“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唐代“行程”的意义并非指“路程”“旅程”。中古时期的“程”表示“期限”很常见;而相关法制文献中的“行程”明确指因公出行的时间规定,因此唐代的“行程”为“出行的时间期
具有共同属性的同一类人,我们常常管它叫某“族”。今时今日,“族”字辈欣欣向荣:“追星族”“哈韩族”“SOHO族”“丁克族”的说法层出不穷。“族”不再只用来表示“宗族”“民族”等结构稳定、人员固定的群体,新生族群往往具有某种相同的生活方式,比如“SOHO族”和“丁克族”。新生族群的成员流动性大,十七八岁的少年,今日是“哈韩一族”,明日也许就成为“哈日族”。   最近,社会族群中又增添了新成员。有这么
前言成语,作为固定语中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类别,长期以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什么是成语”这样一个简单的老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刘叔新(1982:104~105)认为凭借“表意的双
“扛鼎”,简单说就是用手举鼎,颇类似于现在的举重活动。作为一个古老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并未将之作为条目收录其中,然而时下这个“扛鼎”却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现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1)意识流文学的“扛鼎”之作,现代人灵魂的全景图-论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2)修史自有扛鼎人-张林雨  (3)数字城市,城市发展的扛鼎之举  (4)北京独
2月22日-28日,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印工协)特别顾问王德茂、理事长徐建国,中展集团北京华港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标,印工协副秘书长、北京中印协华港公司总经理
11月15日,PRINT CHINA 2015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长安,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会长、东莞中印协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均等
合成了环氧-胺阳离子树脂和环氧-丙烯酸酯接枝阳离子树脂,以这2种树脂共混制备了有机挥发物含量低的复配树脂用作水性汽车阴极电泳涂料。采用FTIR、DSC、TG和SEM分析研究了几
本文从《诗经·卫风·氓》中“女也不爽”句的多种解释的辨析入手,通过对先秦文献中“爽”字义项关系的梳理,贯穿本人对字义的产生发展及正确阐释古文字义的见解,以期开
采用3种不同型号聚乙烯醇(PVA)通过缩醛和与酸酐酯化两步反应合成了含羧基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PA),通过1^H—NMR、GPC和FTIR等方法对改性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缩醛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