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传统日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分析存在的问题出发,导入会话礼貌理论,重点阐述会话礼貌理论中“基本态”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从而达到弥补传统听力教学模式的不足,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日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日语听力教学;会话礼貌理论;基本态
目前,各高校的日语听力教学普遍采取的模式为教师利用语音设备进行语音播放,而后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有效地、大量的语音输出,通过不断地“刺激—反应”来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对单句、单个表述层面进行听解训练,而在提高整个会话的理解方面却收效甚微。笔者对江西省九江学院日语专业部分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九江学院日语听力课程正是采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放音——学生做题——对答案——第二次放音——针对题目进行讲解”,如此循环往复。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单一乏味,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听力课课堂气氛十分呆板枯燥,学生很容易进入疲倦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神游,无法达到好的听力训练效果,导致严重打击学生对自我听解能力的自信心,甚至对听力训练自暴自弃。可见,传统日语听力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提高听力水平的需要。因此,本文探讨导入会话礼貌理论对日语听力教学的启示,旨在弥补传统日语听力教学中的不足,寻求更加有效提高学生日语听力水平的教学模式。
一、会话礼貌理论
日常生活中的“礼貌”是指一项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准则,是人们为了维护人际和谐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但“礼貌”最为一种语用学概念,却是另一层含义。20世纪,Brown和Levinson指出“礼貌就是典型人(ModelPerson)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他们的礼貌概念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各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著名语言学家宇佐美真有美(宇佐美まゆみ)提出了会话礼貌理论(Discourse Politeness Theory,以下略称DP理论),即语言研究不能只局限在单句或单个表述本身,而应该纵观整个会话表述过程,研究整个会话过程的“基本态”,即某类会话的连锁模式(発話の連鎖のパターン)。以下,笔者以日语电话会话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二、会话礼貌理论对日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了解了会话的“基本态”就相当于掌握了这段会话的基本脉络或是基本走势。这对我们日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传统日语听力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外语听力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两个极端,一类是逐字逐句地听写或是听力教师强调学生听懂每句话,企图通过不断地“刺激—反应”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此类教学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要完全跟上语音材料的难度和节奏。这势必会造成两种结果,对于听解能力不足的学生犹如听天书一般,即使能偶尔扑捉住一些相关词汇,对会话的整体内容也茫然无知;而对于听力水平不错的学生这种训练也不能持续长时间,往往几段训练后,学生注意力明显下降,精神进入倦怠期,无法再跟上训练速度和强度。目前各高校的听力课时间一般为90分钟左右,在这么长的时间段反复地做这种高强度训练显然并不合适,不但不能保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反而容易打击学生对自我听力水平的信心,造成学生对听力的畏惧或者厌恶心理,更不利于学生自身日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另一类教学方式是:教师播放大段听力材料——学生做题——对答案——针对答案进行适当讲解。此类教学模式虽然避免了上一类高强度的训练方式,但从教学效果来看依然不理想。原因有二:第一、大段的语音材料播放时因为没有适度的实时监督和刺激点,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很容易走神,几番来回后对听力内容的大意自然无从得知了。第二、教师讲解不够详尽,往往讲解内容只针对听解问题进行细节上的核对,对于会话的整体脉络并不涉及,学生只能核对细节,无法从宏观上去理解语音材料,很难真正意义上地提高外语听力水平。本来第二类教学法旨在突破让学生逐字逐句听解的局限性,把听力重点放在对段落大意的理解上,但实际操作得到的教学效果却很难达到本教学法的预期。
2.导入会话礼貌理论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其应用
第一,导入会话礼貌理论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之一是明确了对语音材料内容的把握程度。导入会话礼貌原则是从“基本态”的层面去把握整个会话的结构和走向,既不会过份拘泥于细节,又不会对整个会话内容囫囵吞枣、模糊不清。因此,在对听力材料内容的把握程度方面,导入会话礼貌理论的教学理念正好平衡了两类传统教学模式的极端,弥补了其不足之处。通过对“基本态”的把握,既可以把学生从单句或单个表述层面的语音训练中解放出来,又不会像第二种教学法一样对整个会话内容太过模糊不清。学生可以综合自身听解能力和猜测能力,从“基本态”的层面去理解整个会话,训练自身的听力水平。
第二,导入会话礼貌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新的教学理念并不要求学生精神高度紧张地把每个句子或每段话完全听出来,而是在了解会话“基本态”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合理猜测整个会话的基本走势,并在听力的同时不断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而每一次相关听力训练又是对理解这类会话“基本态”的调整与补充,通过对这种“基本态”的不断积累,对会话走势的把握会越来越准确,这才是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外语听力水平。另外,这种不断“猜测——印证”的循环会在整个会话过程中不断形成小的刺激点,使得学生能在整个放音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兴奋度,从而达到持续集中注意力的良好效果。
总之,会话礼貌理论的导入突破了传统日语听力教学中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节奏,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对日语听力的自信心,真正意义上提高交流层面的听力水平。
参考 文献:
[1] 宇佐美あゆみ.『談話のポライトネス』.国立国語研究所,2001
[2] 宇佐美あゆみ.「対人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言語問題」.『国立国語研究書巻冊の報告書』.凡人社,2001
[3] 横山紀子.『聞くことを教える』.国際交流基金,2011:15
[4]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徐晶(1987.4~)女、九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从事日语听力及日语精读教学。
关键词:日语听力教学;会话礼貌理论;基本态
目前,各高校的日语听力教学普遍采取的模式为教师利用语音设备进行语音播放,而后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有效地、大量的语音输出,通过不断地“刺激—反应”来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对单句、单个表述层面进行听解训练,而在提高整个会话的理解方面却收效甚微。笔者对江西省九江学院日语专业部分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九江学院日语听力课程正是采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放音——学生做题——对答案——第二次放音——针对题目进行讲解”,如此循环往复。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单一乏味,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听力课课堂气氛十分呆板枯燥,学生很容易进入疲倦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神游,无法达到好的听力训练效果,导致严重打击学生对自我听解能力的自信心,甚至对听力训练自暴自弃。可见,传统日语听力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提高听力水平的需要。因此,本文探讨导入会话礼貌理论对日语听力教学的启示,旨在弥补传统日语听力教学中的不足,寻求更加有效提高学生日语听力水平的教学模式。
一、会话礼貌理论
日常生活中的“礼貌”是指一项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准则,是人们为了维护人际和谐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但“礼貌”最为一种语用学概念,却是另一层含义。20世纪,Brown和Levinson指出“礼貌就是典型人(ModelPerson)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他们的礼貌概念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各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著名语言学家宇佐美真有美(宇佐美まゆみ)提出了会话礼貌理论(Discourse Politeness Theory,以下略称DP理论),即语言研究不能只局限在单句或单个表述本身,而应该纵观整个会话表述过程,研究整个会话过程的“基本态”,即某类会话的连锁模式(発話の連鎖のパターン)。以下,笔者以日语电话会话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二、会话礼貌理论对日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了解了会话的“基本态”就相当于掌握了这段会话的基本脉络或是基本走势。这对我们日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传统日语听力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外语听力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两个极端,一类是逐字逐句地听写或是听力教师强调学生听懂每句话,企图通过不断地“刺激—反应”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此类教学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要完全跟上语音材料的难度和节奏。这势必会造成两种结果,对于听解能力不足的学生犹如听天书一般,即使能偶尔扑捉住一些相关词汇,对会话的整体内容也茫然无知;而对于听力水平不错的学生这种训练也不能持续长时间,往往几段训练后,学生注意力明显下降,精神进入倦怠期,无法再跟上训练速度和强度。目前各高校的听力课时间一般为90分钟左右,在这么长的时间段反复地做这种高强度训练显然并不合适,不但不能保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反而容易打击学生对自我听力水平的信心,造成学生对听力的畏惧或者厌恶心理,更不利于学生自身日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另一类教学方式是:教师播放大段听力材料——学生做题——对答案——针对答案进行适当讲解。此类教学模式虽然避免了上一类高强度的训练方式,但从教学效果来看依然不理想。原因有二:第一、大段的语音材料播放时因为没有适度的实时监督和刺激点,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很容易走神,几番来回后对听力内容的大意自然无从得知了。第二、教师讲解不够详尽,往往讲解内容只针对听解问题进行细节上的核对,对于会话的整体脉络并不涉及,学生只能核对细节,无法从宏观上去理解语音材料,很难真正意义上地提高外语听力水平。本来第二类教学法旨在突破让学生逐字逐句听解的局限性,把听力重点放在对段落大意的理解上,但实际操作得到的教学效果却很难达到本教学法的预期。
2.导入会话礼貌理论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其应用
第一,导入会话礼貌理论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之一是明确了对语音材料内容的把握程度。导入会话礼貌原则是从“基本态”的层面去把握整个会话的结构和走向,既不会过份拘泥于细节,又不会对整个会话内容囫囵吞枣、模糊不清。因此,在对听力材料内容的把握程度方面,导入会话礼貌理论的教学理念正好平衡了两类传统教学模式的极端,弥补了其不足之处。通过对“基本态”的把握,既可以把学生从单句或单个表述层面的语音训练中解放出来,又不会像第二种教学法一样对整个会话内容太过模糊不清。学生可以综合自身听解能力和猜测能力,从“基本态”的层面去理解整个会话,训练自身的听力水平。
第二,导入会话礼貌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新的教学理念并不要求学生精神高度紧张地把每个句子或每段话完全听出来,而是在了解会话“基本态”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合理猜测整个会话的基本走势,并在听力的同时不断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而每一次相关听力训练又是对理解这类会话“基本态”的调整与补充,通过对这种“基本态”的不断积累,对会话走势的把握会越来越准确,这才是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外语听力水平。另外,这种不断“猜测——印证”的循环会在整个会话过程中不断形成小的刺激点,使得学生能在整个放音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兴奋度,从而达到持续集中注意力的良好效果。
总之,会话礼貌理论的导入突破了传统日语听力教学中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节奏,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对日语听力的自信心,真正意义上提高交流层面的听力水平。
参考 文献:
[1] 宇佐美あゆみ.『談話のポライトネス』.国立国語研究所,2001
[2] 宇佐美あゆみ.「対人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言語問題」.『国立国語研究書巻冊の報告書』.凡人社,2001
[3] 横山紀子.『聞くことを教える』.国際交流基金,2011:15
[4]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徐晶(1987.4~)女、九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从事日语听力及日语精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