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方式中,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心绪或者对某件事物的喜好或态度,让观众在欣赏时产生共鸣,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情绪和环境。而新兴数码艺术作品则是由创作者搭建一个互动平台。它决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和开始状态,但由于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创作者无法控制作品的过程和结果,从某种角度来看,观众也变成了作者。如果观众还是以原始审视普通作品的“阅读经验”来解读新一代的数码艺术作品则会造成“阅读障碍”。
关键词:数码艺术;传统艺术;接受美学
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人们就通过运用视觉艺术手法来表达心情、记录历史。 随着时代的迁移,技术的大大进步,绘画工具的不断改进,视觉艺术家们开始追求更为逼真的画面效果。直至摄影技术的出现,现代艺术家们又多了一种全新的创作工具——数码艺术。摄影技术加之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数码艺术正在蓬勃兴起。
数码艺术,指那些运用电脑、投影仪、摄像机、传感器等新技术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和过程。到目前为止,被归纳为数码艺术的形式有多种,如数码图像、动画影视后期、电脑游戏、虚拟空间、数码交互、人机交互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混合艺术。
那么,对于当代数码艺术我们该怎么来理解?笔者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对当代艺术中的数码艺术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什么是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在读者没有开始阅读之前,它也只是半成品,没有思想、没有任何用途。换句话说,对一件艺术品进行解读必须要从读者中心出发。艺术家、作品、观众三者之间最重要的是观众,作品完成后,作品就脱离艺术家而单独存在,一件作品要获得生命必须通过观众的“检阅”才能真正实现其更大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在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方式中,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心绪或者对某件事物的喜好或态度,让观众在欣赏时产生共鸣。而新兴数码艺术作品则是由创作者搭建一个互动平台。它决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和开始状态,但由于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创作者无法控制作品的过程和结果,从某种角度来看,观众也变成了作者。如果观众还是以原始审视普通作品的“阅读经验”来解读新一代的数码艺术作品则会造成“阅读障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同时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码艺术以一种亲民又便捷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作为蓬勃发展中的数码艺术,它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观众必须参与到作品中去,与作品进行互动从而创造出无法预计的结果来。这点与接受美学的思想不谋而合。
网络数码艺术是一种正在茁壮成长的新媒体艺术形式,人们通过和影像的互动和交流进行角色扮演、人机交流等,这是一种全新的人类视觉感知方式。人机交互数码作品将观众的反应纳入作品的一部分,削弱了传统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之间的界限,也淡化了创作者与观众的身份概念。创作者只是整个作品的驱动者,引导着大局的前进方向,但他却不能控制全局,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参与者的介入将使他对作品的影响越来越小。
例如,设计一个给小朋友设计一个会说话的绘本App,里面有关于教育、生活等12类小故事。小朋友们必须主动选择不同的类别,由于小朋友点击的顺序不同,所以不同的故事就会有不同的内容和结果出现。在整个观看过程中,小朋友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可以自行选择并参与。对于这类作品,艺术家只是搭建了一个人机交互的平台和框架,让参与者由被动接受作品变成了主动的决策者。同时对整个数码作品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作品也就具有了极大的生命意义空间。在整个过程中,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将这个作品呈现出其丰富意义的源泉,而最初设定的框架和平台只不过是承载意义的载体而已。
其次,接受美学强调要重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读者在参与同一部作品进行创作时,没有也完全不可能超越作品本身所提供的再创造的可能性和限度,这种可能性与限度也就是作品对读者的一种召唤以及等待,观众只能在作品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能力。从语言角度而言,这种文本召唤性的深度依赖于作品意义与建构层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与空白。当代数码艺术强调的是开放性和能动性,以便观众通过互动更好的了解作品本身的内容,并创作出更加意想不到的结果。通过观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作品的主题意义的再创造来开启作品自身巨大的内在意义空间。
如今大热的手机游戏“节奏大师”,参与者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它下载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刚开始的时候玩的比较生疏,随着参与者对多种键盘模式的熟悉以及对舞曲的适应,弹奏技术逐渐提升。最后参与者可以将自己的闯关数与其他好友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与好友建立对战模式。这件数码作品本质是一款游戏,它在整个设计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给参与者发挥。如果这一切远离了参与者的介入,这个游戏本身所带有的独立的意义是极其有限的。视觉文本只是一个空的框架,它需要参与者往里面不断的填充内容和意义。因为文本本身的价值和变化是有限的,只有与参与者不断的互动和交流,其创造出的结果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无限的。
新兴的数字设计的载体与其他传统设计的载体相比有着特殊的交互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对当代美学观念的表现上也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数码艺术的发展对视觉艺术的冲击不仅仅是视觉效果上的不同和载体的不同,而是从美学观念到阅读习惯上的根本影响和改变。数码艺术本身的形态构成结果超越了传统艺术的本质而发生了质变,完全开创与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石群山.论接受美学视野中的文学阅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2]徐庆军.数码艺术的产生与美的感悟[J].内蒙古艺术,2003(01)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数码艺术;传统艺术;接受美学
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人们就通过运用视觉艺术手法来表达心情、记录历史。 随着时代的迁移,技术的大大进步,绘画工具的不断改进,视觉艺术家们开始追求更为逼真的画面效果。直至摄影技术的出现,现代艺术家们又多了一种全新的创作工具——数码艺术。摄影技术加之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数码艺术正在蓬勃兴起。
数码艺术,指那些运用电脑、投影仪、摄像机、传感器等新技术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和过程。到目前为止,被归纳为数码艺术的形式有多种,如数码图像、动画影视后期、电脑游戏、虚拟空间、数码交互、人机交互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混合艺术。
那么,对于当代数码艺术我们该怎么来理解?笔者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对当代艺术中的数码艺术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什么是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在读者没有开始阅读之前,它也只是半成品,没有思想、没有任何用途。换句话说,对一件艺术品进行解读必须要从读者中心出发。艺术家、作品、观众三者之间最重要的是观众,作品完成后,作品就脱离艺术家而单独存在,一件作品要获得生命必须通过观众的“检阅”才能真正实现其更大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在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方式中,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心绪或者对某件事物的喜好或态度,让观众在欣赏时产生共鸣。而新兴数码艺术作品则是由创作者搭建一个互动平台。它决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和开始状态,但由于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创作者无法控制作品的过程和结果,从某种角度来看,观众也变成了作者。如果观众还是以原始审视普通作品的“阅读经验”来解读新一代的数码艺术作品则会造成“阅读障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同时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码艺术以一种亲民又便捷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作为蓬勃发展中的数码艺术,它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观众必须参与到作品中去,与作品进行互动从而创造出无法预计的结果来。这点与接受美学的思想不谋而合。
网络数码艺术是一种正在茁壮成长的新媒体艺术形式,人们通过和影像的互动和交流进行角色扮演、人机交流等,这是一种全新的人类视觉感知方式。人机交互数码作品将观众的反应纳入作品的一部分,削弱了传统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之间的界限,也淡化了创作者与观众的身份概念。创作者只是整个作品的驱动者,引导着大局的前进方向,但他却不能控制全局,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参与者的介入将使他对作品的影响越来越小。
例如,设计一个给小朋友设计一个会说话的绘本App,里面有关于教育、生活等12类小故事。小朋友们必须主动选择不同的类别,由于小朋友点击的顺序不同,所以不同的故事就会有不同的内容和结果出现。在整个观看过程中,小朋友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可以自行选择并参与。对于这类作品,艺术家只是搭建了一个人机交互的平台和框架,让参与者由被动接受作品变成了主动的决策者。同时对整个数码作品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作品也就具有了极大的生命意义空间。在整个过程中,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将这个作品呈现出其丰富意义的源泉,而最初设定的框架和平台只不过是承载意义的载体而已。
其次,接受美学强调要重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读者在参与同一部作品进行创作时,没有也完全不可能超越作品本身所提供的再创造的可能性和限度,这种可能性与限度也就是作品对读者的一种召唤以及等待,观众只能在作品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能力。从语言角度而言,这种文本召唤性的深度依赖于作品意义与建构层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与空白。当代数码艺术强调的是开放性和能动性,以便观众通过互动更好的了解作品本身的内容,并创作出更加意想不到的结果。通过观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作品的主题意义的再创造来开启作品自身巨大的内在意义空间。
如今大热的手机游戏“节奏大师”,参与者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它下载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刚开始的时候玩的比较生疏,随着参与者对多种键盘模式的熟悉以及对舞曲的适应,弹奏技术逐渐提升。最后参与者可以将自己的闯关数与其他好友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与好友建立对战模式。这件数码作品本质是一款游戏,它在整个设计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给参与者发挥。如果这一切远离了参与者的介入,这个游戏本身所带有的独立的意义是极其有限的。视觉文本只是一个空的框架,它需要参与者往里面不断的填充内容和意义。因为文本本身的价值和变化是有限的,只有与参与者不断的互动和交流,其创造出的结果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无限的。
新兴的数字设计的载体与其他传统设计的载体相比有着特殊的交互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对当代美学观念的表现上也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数码艺术的发展对视觉艺术的冲击不仅仅是视觉效果上的不同和载体的不同,而是从美学观念到阅读习惯上的根本影响和改变。数码艺术本身的形态构成结果超越了传统艺术的本质而发生了质变,完全开创与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石群山.论接受美学视野中的文学阅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2]徐庆军.数码艺术的产生与美的感悟[J].内蒙古艺术,2003(01)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