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凸显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ttf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是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作出进一步认识和界定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学语文对学生在育德、育才、育人方面担负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教学来进一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意蕴,从而更好地彰显课程本身的文化育人本质与功能。
  〔关键词〕 凸显;大学语文;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5)03-0080-02
  高职院校发展近三十年来,公共基础课较之本科院校边缘化的程度更快。时至今日,各院校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其冲击也更为激烈,其内容多删减、弱化,课时数明显下降。在改革浪潮面前,大学语文如何保持先天优势,彰显文化育人功能,本文试作一些实践性探究。
  一、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特点
  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门类,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一直是基础性、工具性的代名词,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它带有更强的体验性和评价性。这种体验性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侧重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评价性则侧重加强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学效果评价。此外,大学课堂的语文其内涵和处延扩大了很多。将“文化”引入大学语文课堂,更加强了大学语文文化育人的功能和使命,这不仅是本科院校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重要的支撑之一,是大学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决定的。基于上述种种,高职院校的语文课既要渗透人文内涵,又要贯彻职教的理念,这对课程的讲授无疑是一个挑战。
  现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一般分阅读鉴赏、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三个模块。做好文化育人很重要的一面就是超越这三个模块的内容,即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意蕴,使之渗透到职业素质的培养上,把教材放到广阔深远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观照、审视、探讨,从而提高教育对象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变成历史意义上、文化意义上、情感意义上、道德意义上的人,实现精神成人的目的。
  二、 育德是大学语文文化育人的根本
  习总书记曾在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会上提出“扣子论”,即希望青年学生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钮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对中华民族注重修身养性优良传统的弘扬与继承,又是当下对青年学生成人成才的现实要求。高职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严以修德,正当其时;严以修德,大有益处。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应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首要任务,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立人之本。
  各类教材中谈立德树人的篇章很多,对高职学生来说,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具备良好健康的职业道德与心态,能促使他们快速适应一毕业就进入工作环境的紧张状态。以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大学语文》选取的《论语》三章为例,文中孔子分别从诚信观、理欲观与复礼归仁的角度阐述如何做人、如何塑造君子人格,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构建与道德行为的养成都起到重大的影响。再如北岛的《回答》真实有力地告诉学生,我们是活生生的尘世中的人,而不是魔鬼或者天使。无论在自以为高尚还是在自以为卑鄙的时候,只有微笑地看待自己,那才是最真实的。而末尾两行,把“闪闪的星斗”想象成“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和“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则赋予了诗歌一种历史感和开拓未来的使命感。在教学中,如要求学生一味地去牢记文章内容是不可取的,应设置道德情境或结合实际摆出案例,让学生去切身体验并评判其中所涉及的人性美丑和道德高下,这样的授课方法,显然比教师单纯授课要效果显著。
  三、 育才是大学语文文化育人的途径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奋斗的目标和宗旨。大学语文仍需继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传授学生说话的礼仪风度、艺术技巧。说有用的话,说被人乐意接受的话并非易事。为此,结合社会现象,设计各种沟通情景,要求学生去完成交谈训练,如近期央视曝光的云南导游谩骂游客事件,可以让学生去模拟当时的情境进行游客与导游之间的文明、有效沟通。再如,就学生宿舍养宠物引发舍友间矛盾的事件,可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真实体验,做有效沟通,并最终解决问题。这种体验式教学会真正寓教于乐,达到文化育人的功效。
  对于应用写作,学生除学会各类文种的基本概念、写作格式、写作内容、写作要求外,还应提高使用文字的修养,培养一种踏实认真、质朴晓畅的文风。采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会事半功倍。如单位要举办一场“五一劳模表彰大会”,从请示、批复、活动方案策划、通知、海报到开幕词、领导发言稿、闭幕词等一系列文案内容都涉及其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此项任务,在一定时间内展现成果,互相评价、打分,再由教师指出问题、纠正错误、进行总结,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更易于评价中掌握知识,在小组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竞争能力及领导能力。
  四、 人格塑造是大学语文文化育人的目标
  文化育人最终落脚点就是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语文课应着力培养高职生客观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积极的自我态度,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和有效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处处皆“文化”,可帮助学生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题外之旨、韵外之致,充分实现教材中作品的价值。以冯梦龙《三言》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来论,小说的文化意蕴颇值玩味。文中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这种理想化、美学化的友谊,虽受到当代无利不往的择友观的冲击,但不带一点世俗功利、超越贫富贵贱身份地位,纯以隐逸文人以琴相交、心神相交、信义相交,却能帮助学生他们建立正确的友情观。再如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之死》,记录了这位西方哲学的奠基人理智从容地面对死亡的整个过程。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苏格拉底说:“我宁愿选择死也不愿婢膝地乞求比死还坏得多的苟且偷生”。这篇文章使学生在了解欧洲文化史的同时,更让其明白为了维护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宁愿献身的真谛,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文化”是提高大学语文课程学术含量和教学层次的重要指标。从内容上看,文化底蕴不足的语文教学在大学课堂注定是行之不远的,更何谈进步与超越。文化育人就是在探求与教材文本相关的一切文化。《易经》说:“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在文化气息的熏陶下,高职学生能立求实之志,去虚狂之心,才能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现代化的职教理念使语文课程“应结合学生个性与社会关系、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而服务”,它包括与课程相关的其他一切文化知识。以课程文本自身的文明、精神、道德作用于人,并通过作用于人而作用于社会。不断凸显大学语文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是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它既能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学术含量,更能在精神成人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大勇,等.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与实践精神[J].语文教学通讯,2014,(1).
  [2] 敬 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化分析[J].科教导刊,2014,(2).
  [3] 丁 岚.《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微[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责任编辑:徐 芳
其他文献
在我国相关政策的主导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迅速发展,后勤逐步在高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部门。但是作为一个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势必会影
政府公共产品具有产品生产的非单一性、非均等性、非先发性以及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特性。政府无形公共产品的不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供求规律,有形公共产品的供求规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门实践性
《温家宝地质笔记》客观记录了温家宝早年的成长历程,其中,涉及其从普通的地质队员逐步成长为地矿部领导干部的过程,从个体视角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拔培养的
足球运动员体能的研究一直是足球运动训练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足球运动员体能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广大教练员、足球教师等在足球体能训练中提供
中古汉译佛典语言上承上古汉语,下启近代汉语,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竺法护是西晋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所译经典凡百余部。这些经典中的词汇无论在汉语词汇史
大学生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经济、就业等心理压力,并因此而产生了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掌握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该关系是否受班级
调查研究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正确运用理论,需要依靠调查研究;认清本国国情,需要依
分析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现状,对校企联合办学培养面向欧美软件外包人才的可行性、开展以"真实企业项目实战"贯穿全程和"基于工作过程"培养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