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伤口疗法中不同内层敷料对Ⅲ度烧伤兔切痂创面的影响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负压伤口疗法中不同的内层敷料对Ⅲ度烧伤兔切痂创面的影响。

方法

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单侧背部造成Ⅲ度烧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分子敷料组、生物敷料组和含银生物敷料组各6只,伤后第3天行切痂术后,高分子敷料组兔创面覆盖聚氨酯泡沫、生物敷料组兔创面覆盖猪ADM敷料、含银生物敷料组兔创面覆盖含银猪ADM敷料,均行持续负压治疗7 d。于术后即刻和7 d,分别观察各组兔创面大体情况,测定创周组织干湿比,计算创面细菌量,ELISA法测定创面TNF-α、IL-1β、IL-6含量,Masson染色后行创面Fb计数,CD31染色后行创面微血管计数。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术后即刻,3组兔创面基底无肉芽组织,血供丰富,水肿明显。术后7 d,3组兔创面基底均有较多肉芽组织,无或轻度水肿,创缘未见明显红肿。(2)3组兔创面术后即刻及7 d创周组织干湿比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70和0.09,t值为0.17~0.52,P值均大于0.05)。(3)术后即刻,高分子敷料组、生物敷料组、含银生物敷料组兔创面细菌量分别为(603.0±146.0)×104、(573.0±63.0)×104、(590.0±100.0)×104 CFU/g,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P>0.05);术后7 d创面细菌量分别为(5.4±0.8)×104、(4.6±0.9)×104、(3.5±0.9)×104 CFU/g,其中含银生物敷料组创面细菌量明显少于高分子敷料组和生物敷料组(t值分别为3.78和2.29,P<0.05或P<0.01);3组兔术后7 d创面细菌量均较术后即刻明显减少(t值为10.05~21.81,P值均小于0.01)。(4)3组兔术后即刻和7 d创面TNF-α、IL-1β及IL-6含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0.10~1.89,P值均大于0.05)。3组兔术后7 d创面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后即刻(t值为2.93~5.01,P<0.05或P<0.01)。(5)3组兔术后即刻和7 d创面Fb数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1和0.81,P值均大于0.05)。3组兔术后7 d创面Fb数均明显高于术后即刻(t值为4.78~11.58,P值均小于0.01)。(6)3组兔术后即刻和7 d创面微血管数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2和2.49,P值均大于0.05)。3组兔术后7 d创面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多于术后即刻(t值为7.17~11.14,P值均小于0.01)。

结论

在抑制创面细菌增殖方面含银生物敷料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抑制局部组织水肿和创面炎症反应、促进胶原纤维沉积及组织血管化方面,高分子敷料、生物敷料及含银生物敷料作用基本相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度、特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计划补液的成分和总量与复苏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50例12周岁以下,重度、特重度烧伤患儿病历资料。入院后非延迟复苏患儿按照补液公式"烧伤总面积×体质量×2.0 mL+生理需要量"计算第1个24 h液体总量,电解质、胶体比例为1∶1,电解质应用生理盐水、50 g/L碳酸氢钠,胶体应用同型新鲜冰冻血浆,生理需要量按
目的了解交通伤患儿创面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26例交通伤患儿的创面分泌物,采用API细菌鉴定板条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通过K-B纸片扩散法测定检出菌株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统计各年度患儿创面病原菌检出情况,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将鲍氏不动
目的探讨采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Ⅳ度电击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2016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11例手部Ⅳ度电击伤患者,创面面积3.0 cm×2.5 cm~8.0 cm×5.0 cm,平均20.6 cm2。采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8例患者以尺骨茎突近端2.5 cm处为皮瓣旋转点,3例患者因旋转点位置较高,不能修复手部远端创面,以尺骨茎突处为皮瓣旋转点,皮瓣面积3
期刊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联合自制手屈曲训练带治疗手背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5年2月,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46例手背部深Ⅱ~Ⅲ度烧伤后瘢痕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常规训练组18例和联合训练组28例。创面愈合后2周,常规训练组患者行手功能训练和佩戴自制压力手套,联合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另增加佩戴自制手屈曲训练带(由尼龙带、屈曲带和魔术贴组成),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温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