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不要轻易浪费它,不能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所限制,不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有时候,你的内心和直觉已经知道了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除了你的内心和直觉,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乔布斯
遵从自己内心的人,是少数的。
遵从世俗的人,有太多的理由。
为自己做出抉择的人,是孤独的。
我遵从内心,朝内心指引的方向,行走。
我的2015年,曾经在北京首届家校合作共育全国研讨会上分享《我和梅爸梅妈的故事》,曾经迎接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副所长、儿童文学作家、编剧李西西走进我们的教室,给小梅花班的父母和全校老师们带来了“家庭电影课”;曾经在五莲“萤火虫之夏”活动中负责儿童夏令营版块,一周时间用活动见证了儿童课程对精神的滋养,书写《萤火虫之夏微播报》达2万多字;曾经在县进修校为班主任培训班进行两期培训,前往内蒙古为当地教师和父母开展阅读讲座;也曾经在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开学典礼上负责学员代表发言版块的工作,主持新教育萤火虫4周年庆典活动;也带领武陟萤火虫分站继续亲子共读,进一步走向偏远乡镇,还曾经在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颁奖典礼暨“从校本走向班本”观摩研讨会上,被评为“首届最具影响力班主任优秀奖”,并在现场沙龙上分享《打造班级性格之思考》,在中国教育家年会暨2015年度“中国好教师”评选中,获评“中国好教师”……
生命是一个不断修炼,不断成长的过程。遵从自己的内心,执著地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曾经写过一段话,是告诉种子教师也是告诉自己:我们不可能梦想着自己一下子就能长大,一切困难都需要自己去克服,这个过程就是自己最好的成长机会。很多时候,当我们去担当、去挑战一些事情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技能就会有很大的长进,甚至有可能达到训练有素。别小看这些细节,它往往是决定我们今后的工作是否能高效的必要条件。而且当自己真正沉浸在美好事物中时,那种幸福感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努力创造,让存在展开,探索生命的可能性。
每一段相遇都值得铭记
乔布斯说:“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
五莲之行
这一次活动,特别感谢飓风大姐,让我打开生命,重新认识自己。
活动之后,我做了这样的记录:
这次活动前,很荣幸的是我被安排在文稿审核组。细细算来,从“北京新教育实验学校同课异构”“北京家校研讨会”到今年的“萤火虫之夏”,这样的文本审核,我亲力亲为是第三次了。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一位种子教师都有的,我非常珍惜。每一次这样的机会,都能面对面接受大姐的教诲,这在我成长道路上是多么珍贵的机遇。这一次的审稿,我的感触最深。在面对大姐毫不留情的一句句追问、我一次次仓皇应对中,我已经分不清我们讨论的事情的本身,只是呈现着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反应。这样的对话,让我一次次痛楚而又快乐地思考着成长中必然应该面对的问题。我不仅看到了自己的短板,看到了和大姐的差距,更看到了真实的自我。我在很明显的应激反应中,透露了我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那天下午,在大姐屋里的那场对话,让我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一层层自我剥去保护层的痛楚中,我开始看到自己遮蔽着的生命,脱去肉体,我的灵魂赤裸裸地站在大家面前。这次对话深深地刺入我生命的深处,我第一次如此清醒地面对我自己。
我清楚地看到“小我”的存在,没有任何东西比“我是对的”更能强化生命中的小我。而每一个小我都不断地在为生存而挣扎,试图保护和扩大自己。也许我的苍白的应激反应真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是对的,或是较为优越而投射出来的。我应该面对我生命的本身,我必须抱持诚实的态度,去真诚地觉知真实的本我,去消除心智中的小我。过去的事是无法阻止自己保持临在的,我要打开自我的生命,清空原有的避障。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与我的灵魂进行了这样深入的
对话。
一直以来,我用我的方式在行走,因为行走的寂寞和不被理解,始终没有用开放的心态前行。这种不开放正是长久的固步自封。而有时候,我常常没有面对自己的勇气。
自己没深度没厚度没高度,光看到自己的一点点成长与进步,就走进了瓶颈。自身生命的浅薄才是我们成长的大敌。不敢面对自己成长的短板更是对生命的自我遮蔽。应该低下头,低到尘埃里。感谢大姐,让我成长。
濮阳之行
感谢教育时报,让我思考自己的“从智慧力到影响力之间的距离”。活动之后,我做了这样的记录:
我深知: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所以我努力朝向这四个力——“学习力:让成长起航”;“研究力:带来别样的快乐”;“创新力:让工作充满活力”;“坚守力:给你不一样的未来”。决定你和其他人不同的,主要就是看你的课外时间里干了什么,在哪些方面投入的精力最多。
首先说说我的学习力,接受新教育网师的学习,一直是我坚持的。从2012年起,我主要研修了“文本解读与设计”“完美教室”“生命叙事剧”“文学鉴赏”“电影课程”……这些研修,让我在专业的道路上,逐渐看到自己的短板,看到自己学科能力,看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那天见到喜喜,说起了专业成长,喜喜告诉我,应该在理论上多下功夫。我随口说,现在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女儿初三,还有儿子,时间很紧张。喜喜语重心长地说:“能坚持每天读三页吗?如果能这样坚持,深入地读三页书,一年下来,你也能啃读进三本书。我们的团队需要高理论的支撑呀!”我郑重地点点头。这是一份承诺,我们讲师团的成员,肩负着新教育培训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承诺了,就努力地做好自己。我们新教育实验操作手册编写组的成员们,在精诚合作中,不断深入研讨儿童课程,开始着手各个手册的编写,这对于我的研究力、创新力和坚守力都是一个考验。我们学科研发组的成员,在每年两次的同课异构中,不断打磨自身,打通课标与理想课堂的理念构建,不断思考课标和理想课堂之间的关系,用一节节的课,实践中思考,实践中磨练,真正的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这个学期,在研读生命叙事课程中,我又一次开启了自己的书写之旅。开始了坚持每日书写的计划。坚持书写每天的班级日记,从学科课程思考,到班级大事回顾,从儿童个体生命呈现,到团队成长的思考;从班级课程的研发实践,到每日生活的点滴……小梅花的父母每天关注着我的书写,和我一起思考儿童成长的意义,我们一起回归儿童的本真,尊重儿童成长的方式,一起回到儿童完整的世界里去,回到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去,因无限相信儿童的潜能,我们一起用宽松幸福的成长空间,逐步丰盈着小梅花的心灵。
教育时报的黄杰老师让我说说自己的影响力,我想,这就应该是我的影响力。我努力地影响教室里的每一个小梅花,影响每一个梅花家庭,影响着更多的愿意点亮自己的萤火虫们,我们一起行走在幸福完整的教育之路上。
焦作之行
第三届种子研训营是本年度收获最大的一次行走。
首先,我承担了同课异构,这是我第二次承担上课的任务。每一次实战,真正收获最大的是授课者,如果我不敢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我就永远失去了进步的机会。第一次在北京新教育实验小学,我讲的是二年级上册的阅读课《从现在开始》,一次磨练,我非常清晰阅读同类型的课,应该从哪里开始入手备课,那个上课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课程到最后拓展时,用怎样的方式最合适。这一次上的是《识字五》,对于识字课型的上法有了明确的研讨。“背景知识的储备”“字源识字的功底”“课标与课堂的契合点”“浪漫—精确—综合每一个阶段的过渡”“综合阶段的呈现方式”……
飓风大姐在研训中重点进行了《同课异构分析点评》《新课标培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这三个方面对于任何一个一线的教师,都是受益匪浅的。特别是大姐出示了自己这次再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笔记,书上密密麻麻都是红色笔黑色笔蓝色笔以及铅笔的批注。大姐说,书上的批注是初读,然后将这些批注进行整理,形成电子的笔记。这时候的笔记就进行了梳理,不只是素读时的兴发感动,关于结构的梳理,关于观点的梳理,关于阐释方式的梳理……之后,大姐开始做课件,从几万字的笔记到做成几十页的课件,就又一次进行了内化。把《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对这次研训需要学习的重点章节进行打通,并加入了自己教学中设计到这些建议的案例,让大家在听讲座时,能够和自己的教学和生活打通,从讲座的倾听中看到自己,发现自己,从而修正自己。
而我,非常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我也是从网师里摸爬滚打几年了,我也曾一度是网师里的优秀学员,我也曾深深体会什么样的啃读给自己的阅读收获最大。可是自从父亲开始重病卧床,我再也没有了那样的啃读,再也没有了深入文字深处漫溯的喜悦,再也没有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震动心灵的阅读式收获。看着大姐出示自己的书中批注,看着大姐的电子笔记和课件,我一阵阵地出汗。这就是我和卓越之间的距离。我看到了,应该朝向。
大姐追问着:“我们大家都在同时阅读《新教育的一年级》,请问,你在如何阅读?你如何做笔记?你进行了怎样的梳理?如果让你做讲座,你该选取什么材料做成自己的课件?你准备如何走向下一步?”
有时候,生命中就真的缺少这些追问。自己追问自己,自己也就赦免了自己的深度。同事不曾这样追问自己,自己也就淡然了这份深入。领导不曾这样追问自己,自己就完全默然了这份压力。
而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们就放弃了让自己提升的可能。
倒空自己的前见,重新开始关照自己的内心渴望,从外在走向自主,把自己也放在苏氏教育学的正循环里,让自己也体验成功的感受,从而不再容忍自己的任何一个方面不如别人。
这个学期,我在新网师里选修了“生命叙事剧”“文学鉴赏”两门课。尽管两门课都被评为“及格”,但今年的网师学习,是最为恐慌的一年,女儿初三,母亲久病。精力实在不足,做事的速度明显不如以前,硬逼着推掉杂务坐下来去读、去啃、去摘抄、去提问,努力完成预习作业,效果却不如从前,自己整个人也没有了以前学习的自信了。
每一次看到预习作业时,非常恐慌,太多的书没有来得及读,放在床头,一日日赶着学校的节奏,生活的节奏,网师作业的节奏,抽出时间来读几页。读书的量明显少了,读书的速度也在放慢,我在没有重读的可能时,尽量一次性吸纳消化。我深刻地体会到:阅读于我,只能从自己的“前见”开始,但如果我们仅仅读出的是自己,实际上,阅读并没有真正开始。真正的阅读,意味着和另一颗心灵的对话。实际上,我们必须学会谦卑聆听,敞开自我,让新的东西进入我们自身的存在。让自己生命可以走进更伟大的生命,为了让自己的存在具有更多丰富的可能性。每一次打开一本书,是从文字间读出一个伟大心灵的思想,读出作者当时的一个抉择。我们作为虔诚的文化继承者,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阅读这些伟大作品的目的,就是从中吸取伟大人格所展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从而让这些美好成为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朝向。朝向,比起“知道”更重要,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类似情景需要进行选择时,会不自觉地用这些伟大的思想者的行动引领自己。也就是说用行动,将自己理解的美好词语活出来。这就是无痕的成长,是在阅读中更新了自己的存在。
回首这一路行走,串联这些生命留下的点点滴滴,虽不可预见,但我深深地明白了“遭遇”的含义。
只有少数重大的特定的经验,可以称作遭遇。它们闯入人的生活,突然地,往往令人痛苦地中断人们的活动,使之转向一个新的方向。人只有通过危机——基本上没有其他途径——只有通过这种最大的威胁,才能获得真正的自我。
因为遭遇喜喜,她大爱的温暖和鼓励;遭遇大姐,她真诚的追问和帮扶;遭遇教育时报,他们搭建的平台和跳板;遭遇网师,一群群正能量姐妹们的无声激励……
课程是师生共成长的旅程
课程是一个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课程是一段旅程,过程中的所有都已融入;课程是一群人,站在起点的人和站在终点的人。课程之思,生命之思,课程研发,奏响的是师生生命之歌。进入三年级,我们的课程有了螺旋式的上升,我和小梅花们站在课程的中央,思考着成长。 小古文课程,国学课程
三年级。开启小古文晨诵之后,根据教材的编排,晨诵围绕着古人的课余生活,选择了《放风筝》《雪人》《不倒翁》《春日寻芳》等古文。我们一边品读着“忙趁东风放纸鸢”“戏秋千于杏院”,吟诵着“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庭中积雪数寸,堆雪做人形”,对唱着“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我们在文字间穿行,且看先人们诗意的栖居,常常不自觉地进行比照,感慨先人们的悠然自得,赞叹边疆民族小学的和谐恬静,叹息钢筋混凝的丛林里我们的狭隘闭塞——就是这样,于设计之处无痕,于教学之处无声,我们在开启黎明的那一刻,用声音唤醒心灵,用诗意吻醒彼此。清新明快,韵律鲜明的小古文,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早晨。穿行古文,对话先辈,叩问心灵,丰盈生命,晨诵,真好!
写作课程
三年级,写作的起始年级,进行班级共读《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是一本胜过所有作文书的经典童书,我们在穿越经典的同时,学会写作。“制作人物卡”,让孩子们更加深入的走进故事,了解人物,概括人物特点。“画鱼骨图”,让孩子们学会梳理故事中最最关键的事件,学会从关键事件中分析人物,总结人物成长。“跟着鲍雷伊学写作”,鲍雷伊为了回答汉修先生的10个问题,每天坚持书写日记,每一次用心的书写,都以观察生活,省察内心,叩问心灵为出发,慢慢的,学会了“我手写我心”,真正的写自己,写生活。一段时间的书写之后,小梅花们真正爱上了写作,更爱上了阅读。班级共读,让经典离我们更近,让生命在浸润中丰盈。
梅花课程
三年级。曾经飓风大姐问了一句:“你们是小梅花班,如何做你们的梅花课程呢?”班名是自我镜像。取名小梅花,蕴含着一株植物穿越岁月,在儒道文化的熏染下,一日日朝向镜像,慢慢成长。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用课程把“梅的精神”传递。我们“用魔法气球做梅花,进行经典诵读”,我们“在衣服上画梅花做成独属于自己的文化衫”,我们在“教室的后墙上做一棵梅树氤氲浓浓的梅文化”,我们“在喜喜来小梅花教室时,和喜喜一起用手指点画梅花,一起在心中种下一株梅”,我们成立“小梅花童话剧社团”,我们成立“梅韵流香乐队”……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梅文化生活,日日濡染,天天浸泡,梅文化成为生命里的一部分,进入血肉,小梅花一日日有了梅的气质,我们进入高年级后,就会让这间有着浓浓梅文化气质的教室更名为“梅香阁”。今年入冬,开启梅文化课程,进行了“吹梅花”:首先欣赏梅花傲雪凌霜绽放的图片,然后讲解了墨吹梅花的注意事项,接着发放父母们拿来的A4纸,滴上墨,开始吹。李老师不愧为专业老师,一边进行课程,一边讲解“留白”“密集”“落款”“天干地支”等艺术知识,小梅花们用墨吹,吹出梅树梅枝,然后用手指点出梅花,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大家意犹未尽,欣喜不已。
葫芦丝课程
三年级,我们的“梅花乐队”经历整整一个月筹备,在梅爸梅妈们的协商努力下,在爱琴海乐器行的通力帮助下,基础篇开始了。每一个小梅花开始着手学习第一个乐器——葫芦丝。听老师讲解葫芦丝的构造、名称、作用,看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葫芦丝的吹奏注意事项,讲授最最基础的乐理和按孔的方法,孩子们跃跃欲试。
乐队讲究的是同一个步骤的演奏,这就要求步调的一致性,更要求大家的齐心协力,如何为乐队演奏的每一个音符整齐呈现而全面照顾。这样的团队学习,不同于补习班里的单个辅导,孩子们在集体学习中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学习,而且要关照到整个团队。从这个角度上讲,团队练习,对孩子们的成长要求更高。
其实她们所学到的东西要比音乐本身多得多:她们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倾听,她们养成了自己练习的纪律性,她们学会了大家在一起排练的责任心。即使她们将来长大后成不了音乐家,但她们也会因这种熏陶一生受益。
“萤火行动”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作为新教育萤火虫武陟分站的站长,不能不说我们的分站。
这一年,分站从成立到现在只有一年零五个月。四周年庆典前一天,看到武陟分站又一次荣获“优秀分站”,我记录了当时的感受:
2014年8月,武陟分站成立了,我们有了自己的平台,我们汇聚了23名义工姐妹,汇聚了近800个家庭,开始了一段充满书香的育子之路。我们在每一个休息日,思考、策划、组织不同的线上线下活动,用几个人的微薄之力,为越来越多的武陟父母们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为越来越多渴望成长的武陟孩子创造机会。做一份公益,成就一方人民,我们努力些,坚持着,默默无闻的行走着,真正做到“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两次榜样分站,只是额外的奖赏,我们只想看到,武陟这片土地上,曾留下我们的足迹,萤火这片天空下,我们曾努力发光。
这一年,武陟分站萤火行动有了大动作,首次走进农村安营扎寨,成功点亮萤火,用喜喜的话就是“萤火行动”吧。武陟县城虽然不是太大,但相对来说,一个远离县城的乡镇,如果想参加分站的线下活动,还是非常困难,来一次不容易呀!而且我在活动中发现,农村的孩子走进县城,和县城的孩子一起做活动时非常拘谨,生命的状态完全没有打开。
鉴于这些原因,我们分站开始思考,如何唤醒农村的教师和父母,成为点亮萤火之人。就像全国各个分站次第成立一样,每一处萤火都会用不同的光亮去帮助身边的孩子,身边的家庭,这是武陟分站的工作思路。
感谢每年暑期进修校让我参与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今年有了工作重点后,在班主任培训会上,我从分站成立开始和大家分享。虽仅仅只有一年的历程,但是,远离大城市的孩子们在分站的陪伴下绽放的灿烂笑脸,还是打动了太多的一线班主任,尤其是谢旗营镇的老师们,对萤火行动非常感兴趣。课间他们和我促膝交流,我把萤火点亮乡村的想法告诉他们,他们纷纷响应。接下来,我们就开始用网络的形式交流共享,在邀请父母来县城和我们共享了几次活动后,鼓励他们迈开步子,开始行动,分站在县城做活动的同时,把资料发给谢旗营,他们也开始做起来。 几次小规模的尝试之后,想参加的父母和家庭不断增加,怎么办?正好迎来了国庆节,我有了空闲时间,于是着手策划这次乡村萤火行动。没想到一下子有四十多个家庭报名,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我想一定要把新教育的理念经由他们传播到谢旗营更多的家庭,于是临时调整,加上了我给大家分享《父母和孩子共成长》专题活动,我们把活动分成两个部分,父母在一间教室里和我分享新教育萤火虫理念,小萤火虫们在另一间教室里做阅读活动。
当想法在义工群里探讨开来,负责人灿烂马上响应,主动承担户外亲子游戏,聪妈积极配合。霖妈主动承担国庆故事分享《火城》,为了找这个故事,走遍了县城的书店,用手机拍照,做成课件。高山流水主动承担室内手工制作“国旗”,上网查找资料,在家试做,用心地对待每一个环节。尧妈积极配合高山流水。谢旗营的总负责墨荷更是发动老公做海报,改了又改,不厌其烦。她还跑到县城的美术用品店购买手工用料,甚是辛苦。喜喜说:“只要乡村开始阅读,就不绝望。”我们用心点亮一个孩子又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又一个家庭。
作为新教育种子计划项目的组长,不能不说我们的种子计划。
这一年,10个种子群,621个种子,采用了分层管理的方法,将所有的种子按照地区、学科、年级进行分组,建立了官方微博,发表论坛主题帖,呈现种子拔节成长的足迹。每一个学科组每周二交流一次,做海报,交流,整理资料,上传种子项目各年级组大事共259次。组织种子教师承担了全国新教育项目培训群一个学期的所有培训工作,新教育项目培训群活动共64次,让很多一线的老师们都在这个网络平台中领略了新教育儿童课程的魅力,走上了新教育这条道路。
每个学期都会重新招募新种子,看着队伍不断壮大,内心非常清楚这是在不断加大自己的工作量,而同时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工作量的问题,更多更重的是责任,但我毫
不犹豫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从容地行走在属于自己的黄砖路上。
这一年,就这样,我书写着自己的故事,盘点着自己的成长。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需要在遭遇困境时,勇敢地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当闯过种种难关时,个人生命才能得到真正成长。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决定故事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的,决定未来朝向发展的,只能是自己。
我更知道——
有一种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有一种成长也是无止境的,因为卓越者呼吸的,总是高岗上的空气,清冽,悠远。
寻找才能寻见,在逐梦的旅程上,我看到了生命成长的伸展方式,我明白了选择的路就要继续走下去,纵然不能像先行者那样把花开得绚烂,但也有努力地在自己的教室里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小小的花。每一个生命都在创造自己,而不必为其他的花朵而自卑。努力创造,让存在展开,探索生命的可能性。
遵从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脚步,用行动书写生命的奇迹。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育才学校)
——乔布斯
遵从自己内心的人,是少数的。
遵从世俗的人,有太多的理由。
为自己做出抉择的人,是孤独的。
我遵从内心,朝内心指引的方向,行走。
我的2015年,曾经在北京首届家校合作共育全国研讨会上分享《我和梅爸梅妈的故事》,曾经迎接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副所长、儿童文学作家、编剧李西西走进我们的教室,给小梅花班的父母和全校老师们带来了“家庭电影课”;曾经在五莲“萤火虫之夏”活动中负责儿童夏令营版块,一周时间用活动见证了儿童课程对精神的滋养,书写《萤火虫之夏微播报》达2万多字;曾经在县进修校为班主任培训班进行两期培训,前往内蒙古为当地教师和父母开展阅读讲座;也曾经在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开学典礼上负责学员代表发言版块的工作,主持新教育萤火虫4周年庆典活动;也带领武陟萤火虫分站继续亲子共读,进一步走向偏远乡镇,还曾经在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颁奖典礼暨“从校本走向班本”观摩研讨会上,被评为“首届最具影响力班主任优秀奖”,并在现场沙龙上分享《打造班级性格之思考》,在中国教育家年会暨2015年度“中国好教师”评选中,获评“中国好教师”……
生命是一个不断修炼,不断成长的过程。遵从自己的内心,执著地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曾经写过一段话,是告诉种子教师也是告诉自己:我们不可能梦想着自己一下子就能长大,一切困难都需要自己去克服,这个过程就是自己最好的成长机会。很多时候,当我们去担当、去挑战一些事情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技能就会有很大的长进,甚至有可能达到训练有素。别小看这些细节,它往往是决定我们今后的工作是否能高效的必要条件。而且当自己真正沉浸在美好事物中时,那种幸福感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努力创造,让存在展开,探索生命的可能性。
每一段相遇都值得铭记
乔布斯说:“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
五莲之行
这一次活动,特别感谢飓风大姐,让我打开生命,重新认识自己。
活动之后,我做了这样的记录:
这次活动前,很荣幸的是我被安排在文稿审核组。细细算来,从“北京新教育实验学校同课异构”“北京家校研讨会”到今年的“萤火虫之夏”,这样的文本审核,我亲力亲为是第三次了。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一位种子教师都有的,我非常珍惜。每一次这样的机会,都能面对面接受大姐的教诲,这在我成长道路上是多么珍贵的机遇。这一次的审稿,我的感触最深。在面对大姐毫不留情的一句句追问、我一次次仓皇应对中,我已经分不清我们讨论的事情的本身,只是呈现着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反应。这样的对话,让我一次次痛楚而又快乐地思考着成长中必然应该面对的问题。我不仅看到了自己的短板,看到了和大姐的差距,更看到了真实的自我。我在很明显的应激反应中,透露了我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那天下午,在大姐屋里的那场对话,让我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一层层自我剥去保护层的痛楚中,我开始看到自己遮蔽着的生命,脱去肉体,我的灵魂赤裸裸地站在大家面前。这次对话深深地刺入我生命的深处,我第一次如此清醒地面对我自己。
我清楚地看到“小我”的存在,没有任何东西比“我是对的”更能强化生命中的小我。而每一个小我都不断地在为生存而挣扎,试图保护和扩大自己。也许我的苍白的应激反应真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是对的,或是较为优越而投射出来的。我应该面对我生命的本身,我必须抱持诚实的态度,去真诚地觉知真实的本我,去消除心智中的小我。过去的事是无法阻止自己保持临在的,我要打开自我的生命,清空原有的避障。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与我的灵魂进行了这样深入的
对话。
一直以来,我用我的方式在行走,因为行走的寂寞和不被理解,始终没有用开放的心态前行。这种不开放正是长久的固步自封。而有时候,我常常没有面对自己的勇气。
自己没深度没厚度没高度,光看到自己的一点点成长与进步,就走进了瓶颈。自身生命的浅薄才是我们成长的大敌。不敢面对自己成长的短板更是对生命的自我遮蔽。应该低下头,低到尘埃里。感谢大姐,让我成长。
濮阳之行
感谢教育时报,让我思考自己的“从智慧力到影响力之间的距离”。活动之后,我做了这样的记录:
我深知: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所以我努力朝向这四个力——“学习力:让成长起航”;“研究力:带来别样的快乐”;“创新力:让工作充满活力”;“坚守力:给你不一样的未来”。决定你和其他人不同的,主要就是看你的课外时间里干了什么,在哪些方面投入的精力最多。
首先说说我的学习力,接受新教育网师的学习,一直是我坚持的。从2012年起,我主要研修了“文本解读与设计”“完美教室”“生命叙事剧”“文学鉴赏”“电影课程”……这些研修,让我在专业的道路上,逐渐看到自己的短板,看到自己学科能力,看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那天见到喜喜,说起了专业成长,喜喜告诉我,应该在理论上多下功夫。我随口说,现在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女儿初三,还有儿子,时间很紧张。喜喜语重心长地说:“能坚持每天读三页吗?如果能这样坚持,深入地读三页书,一年下来,你也能啃读进三本书。我们的团队需要高理论的支撑呀!”我郑重地点点头。这是一份承诺,我们讲师团的成员,肩负着新教育培训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承诺了,就努力地做好自己。我们新教育实验操作手册编写组的成员们,在精诚合作中,不断深入研讨儿童课程,开始着手各个手册的编写,这对于我的研究力、创新力和坚守力都是一个考验。我们学科研发组的成员,在每年两次的同课异构中,不断打磨自身,打通课标与理想课堂的理念构建,不断思考课标和理想课堂之间的关系,用一节节的课,实践中思考,实践中磨练,真正的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这个学期,在研读生命叙事课程中,我又一次开启了自己的书写之旅。开始了坚持每日书写的计划。坚持书写每天的班级日记,从学科课程思考,到班级大事回顾,从儿童个体生命呈现,到团队成长的思考;从班级课程的研发实践,到每日生活的点滴……小梅花的父母每天关注着我的书写,和我一起思考儿童成长的意义,我们一起回归儿童的本真,尊重儿童成长的方式,一起回到儿童完整的世界里去,回到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去,因无限相信儿童的潜能,我们一起用宽松幸福的成长空间,逐步丰盈着小梅花的心灵。
教育时报的黄杰老师让我说说自己的影响力,我想,这就应该是我的影响力。我努力地影响教室里的每一个小梅花,影响每一个梅花家庭,影响着更多的愿意点亮自己的萤火虫们,我们一起行走在幸福完整的教育之路上。
焦作之行
第三届种子研训营是本年度收获最大的一次行走。
首先,我承担了同课异构,这是我第二次承担上课的任务。每一次实战,真正收获最大的是授课者,如果我不敢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我就永远失去了进步的机会。第一次在北京新教育实验小学,我讲的是二年级上册的阅读课《从现在开始》,一次磨练,我非常清晰阅读同类型的课,应该从哪里开始入手备课,那个上课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课程到最后拓展时,用怎样的方式最合适。这一次上的是《识字五》,对于识字课型的上法有了明确的研讨。“背景知识的储备”“字源识字的功底”“课标与课堂的契合点”“浪漫—精确—综合每一个阶段的过渡”“综合阶段的呈现方式”……
飓风大姐在研训中重点进行了《同课异构分析点评》《新课标培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这三个方面对于任何一个一线的教师,都是受益匪浅的。特别是大姐出示了自己这次再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笔记,书上密密麻麻都是红色笔黑色笔蓝色笔以及铅笔的批注。大姐说,书上的批注是初读,然后将这些批注进行整理,形成电子的笔记。这时候的笔记就进行了梳理,不只是素读时的兴发感动,关于结构的梳理,关于观点的梳理,关于阐释方式的梳理……之后,大姐开始做课件,从几万字的笔记到做成几十页的课件,就又一次进行了内化。把《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对这次研训需要学习的重点章节进行打通,并加入了自己教学中设计到这些建议的案例,让大家在听讲座时,能够和自己的教学和生活打通,从讲座的倾听中看到自己,发现自己,从而修正自己。
而我,非常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我也是从网师里摸爬滚打几年了,我也曾一度是网师里的优秀学员,我也曾深深体会什么样的啃读给自己的阅读收获最大。可是自从父亲开始重病卧床,我再也没有了那样的啃读,再也没有了深入文字深处漫溯的喜悦,再也没有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震动心灵的阅读式收获。看着大姐出示自己的书中批注,看着大姐的电子笔记和课件,我一阵阵地出汗。这就是我和卓越之间的距离。我看到了,应该朝向。
大姐追问着:“我们大家都在同时阅读《新教育的一年级》,请问,你在如何阅读?你如何做笔记?你进行了怎样的梳理?如果让你做讲座,你该选取什么材料做成自己的课件?你准备如何走向下一步?”
有时候,生命中就真的缺少这些追问。自己追问自己,自己也就赦免了自己的深度。同事不曾这样追问自己,自己也就淡然了这份深入。领导不曾这样追问自己,自己就完全默然了这份压力。
而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们就放弃了让自己提升的可能。
倒空自己的前见,重新开始关照自己的内心渴望,从外在走向自主,把自己也放在苏氏教育学的正循环里,让自己也体验成功的感受,从而不再容忍自己的任何一个方面不如别人。
这个学期,我在新网师里选修了“生命叙事剧”“文学鉴赏”两门课。尽管两门课都被评为“及格”,但今年的网师学习,是最为恐慌的一年,女儿初三,母亲久病。精力实在不足,做事的速度明显不如以前,硬逼着推掉杂务坐下来去读、去啃、去摘抄、去提问,努力完成预习作业,效果却不如从前,自己整个人也没有了以前学习的自信了。
每一次看到预习作业时,非常恐慌,太多的书没有来得及读,放在床头,一日日赶着学校的节奏,生活的节奏,网师作业的节奏,抽出时间来读几页。读书的量明显少了,读书的速度也在放慢,我在没有重读的可能时,尽量一次性吸纳消化。我深刻地体会到:阅读于我,只能从自己的“前见”开始,但如果我们仅仅读出的是自己,实际上,阅读并没有真正开始。真正的阅读,意味着和另一颗心灵的对话。实际上,我们必须学会谦卑聆听,敞开自我,让新的东西进入我们自身的存在。让自己生命可以走进更伟大的生命,为了让自己的存在具有更多丰富的可能性。每一次打开一本书,是从文字间读出一个伟大心灵的思想,读出作者当时的一个抉择。我们作为虔诚的文化继承者,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阅读这些伟大作品的目的,就是从中吸取伟大人格所展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从而让这些美好成为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朝向。朝向,比起“知道”更重要,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类似情景需要进行选择时,会不自觉地用这些伟大的思想者的行动引领自己。也就是说用行动,将自己理解的美好词语活出来。这就是无痕的成长,是在阅读中更新了自己的存在。
回首这一路行走,串联这些生命留下的点点滴滴,虽不可预见,但我深深地明白了“遭遇”的含义。
只有少数重大的特定的经验,可以称作遭遇。它们闯入人的生活,突然地,往往令人痛苦地中断人们的活动,使之转向一个新的方向。人只有通过危机——基本上没有其他途径——只有通过这种最大的威胁,才能获得真正的自我。
因为遭遇喜喜,她大爱的温暖和鼓励;遭遇大姐,她真诚的追问和帮扶;遭遇教育时报,他们搭建的平台和跳板;遭遇网师,一群群正能量姐妹们的无声激励……
课程是师生共成长的旅程
课程是一个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课程是一段旅程,过程中的所有都已融入;课程是一群人,站在起点的人和站在终点的人。课程之思,生命之思,课程研发,奏响的是师生生命之歌。进入三年级,我们的课程有了螺旋式的上升,我和小梅花们站在课程的中央,思考着成长。 小古文课程,国学课程
三年级。开启小古文晨诵之后,根据教材的编排,晨诵围绕着古人的课余生活,选择了《放风筝》《雪人》《不倒翁》《春日寻芳》等古文。我们一边品读着“忙趁东风放纸鸢”“戏秋千于杏院”,吟诵着“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庭中积雪数寸,堆雪做人形”,对唱着“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我们在文字间穿行,且看先人们诗意的栖居,常常不自觉地进行比照,感慨先人们的悠然自得,赞叹边疆民族小学的和谐恬静,叹息钢筋混凝的丛林里我们的狭隘闭塞——就是这样,于设计之处无痕,于教学之处无声,我们在开启黎明的那一刻,用声音唤醒心灵,用诗意吻醒彼此。清新明快,韵律鲜明的小古文,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早晨。穿行古文,对话先辈,叩问心灵,丰盈生命,晨诵,真好!
写作课程
三年级,写作的起始年级,进行班级共读《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是一本胜过所有作文书的经典童书,我们在穿越经典的同时,学会写作。“制作人物卡”,让孩子们更加深入的走进故事,了解人物,概括人物特点。“画鱼骨图”,让孩子们学会梳理故事中最最关键的事件,学会从关键事件中分析人物,总结人物成长。“跟着鲍雷伊学写作”,鲍雷伊为了回答汉修先生的10个问题,每天坚持书写日记,每一次用心的书写,都以观察生活,省察内心,叩问心灵为出发,慢慢的,学会了“我手写我心”,真正的写自己,写生活。一段时间的书写之后,小梅花们真正爱上了写作,更爱上了阅读。班级共读,让经典离我们更近,让生命在浸润中丰盈。
梅花课程
三年级。曾经飓风大姐问了一句:“你们是小梅花班,如何做你们的梅花课程呢?”班名是自我镜像。取名小梅花,蕴含着一株植物穿越岁月,在儒道文化的熏染下,一日日朝向镜像,慢慢成长。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用课程把“梅的精神”传递。我们“用魔法气球做梅花,进行经典诵读”,我们“在衣服上画梅花做成独属于自己的文化衫”,我们在“教室的后墙上做一棵梅树氤氲浓浓的梅文化”,我们“在喜喜来小梅花教室时,和喜喜一起用手指点画梅花,一起在心中种下一株梅”,我们成立“小梅花童话剧社团”,我们成立“梅韵流香乐队”……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梅文化生活,日日濡染,天天浸泡,梅文化成为生命里的一部分,进入血肉,小梅花一日日有了梅的气质,我们进入高年级后,就会让这间有着浓浓梅文化气质的教室更名为“梅香阁”。今年入冬,开启梅文化课程,进行了“吹梅花”:首先欣赏梅花傲雪凌霜绽放的图片,然后讲解了墨吹梅花的注意事项,接着发放父母们拿来的A4纸,滴上墨,开始吹。李老师不愧为专业老师,一边进行课程,一边讲解“留白”“密集”“落款”“天干地支”等艺术知识,小梅花们用墨吹,吹出梅树梅枝,然后用手指点出梅花,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大家意犹未尽,欣喜不已。
葫芦丝课程
三年级,我们的“梅花乐队”经历整整一个月筹备,在梅爸梅妈们的协商努力下,在爱琴海乐器行的通力帮助下,基础篇开始了。每一个小梅花开始着手学习第一个乐器——葫芦丝。听老师讲解葫芦丝的构造、名称、作用,看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葫芦丝的吹奏注意事项,讲授最最基础的乐理和按孔的方法,孩子们跃跃欲试。
乐队讲究的是同一个步骤的演奏,这就要求步调的一致性,更要求大家的齐心协力,如何为乐队演奏的每一个音符整齐呈现而全面照顾。这样的团队学习,不同于补习班里的单个辅导,孩子们在集体学习中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学习,而且要关照到整个团队。从这个角度上讲,团队练习,对孩子们的成长要求更高。
其实她们所学到的东西要比音乐本身多得多:她们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倾听,她们养成了自己练习的纪律性,她们学会了大家在一起排练的责任心。即使她们将来长大后成不了音乐家,但她们也会因这种熏陶一生受益。
“萤火行动”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作为新教育萤火虫武陟分站的站长,不能不说我们的分站。
这一年,分站从成立到现在只有一年零五个月。四周年庆典前一天,看到武陟分站又一次荣获“优秀分站”,我记录了当时的感受:
2014年8月,武陟分站成立了,我们有了自己的平台,我们汇聚了23名义工姐妹,汇聚了近800个家庭,开始了一段充满书香的育子之路。我们在每一个休息日,思考、策划、组织不同的线上线下活动,用几个人的微薄之力,为越来越多的武陟父母们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为越来越多渴望成长的武陟孩子创造机会。做一份公益,成就一方人民,我们努力些,坚持着,默默无闻的行走着,真正做到“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两次榜样分站,只是额外的奖赏,我们只想看到,武陟这片土地上,曾留下我们的足迹,萤火这片天空下,我们曾努力发光。
这一年,武陟分站萤火行动有了大动作,首次走进农村安营扎寨,成功点亮萤火,用喜喜的话就是“萤火行动”吧。武陟县城虽然不是太大,但相对来说,一个远离县城的乡镇,如果想参加分站的线下活动,还是非常困难,来一次不容易呀!而且我在活动中发现,农村的孩子走进县城,和县城的孩子一起做活动时非常拘谨,生命的状态完全没有打开。
鉴于这些原因,我们分站开始思考,如何唤醒农村的教师和父母,成为点亮萤火之人。就像全国各个分站次第成立一样,每一处萤火都会用不同的光亮去帮助身边的孩子,身边的家庭,这是武陟分站的工作思路。
感谢每年暑期进修校让我参与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今年有了工作重点后,在班主任培训会上,我从分站成立开始和大家分享。虽仅仅只有一年的历程,但是,远离大城市的孩子们在分站的陪伴下绽放的灿烂笑脸,还是打动了太多的一线班主任,尤其是谢旗营镇的老师们,对萤火行动非常感兴趣。课间他们和我促膝交流,我把萤火点亮乡村的想法告诉他们,他们纷纷响应。接下来,我们就开始用网络的形式交流共享,在邀请父母来县城和我们共享了几次活动后,鼓励他们迈开步子,开始行动,分站在县城做活动的同时,把资料发给谢旗营,他们也开始做起来。 几次小规模的尝试之后,想参加的父母和家庭不断增加,怎么办?正好迎来了国庆节,我有了空闲时间,于是着手策划这次乡村萤火行动。没想到一下子有四十多个家庭报名,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我想一定要把新教育的理念经由他们传播到谢旗营更多的家庭,于是临时调整,加上了我给大家分享《父母和孩子共成长》专题活动,我们把活动分成两个部分,父母在一间教室里和我分享新教育萤火虫理念,小萤火虫们在另一间教室里做阅读活动。
当想法在义工群里探讨开来,负责人灿烂马上响应,主动承担户外亲子游戏,聪妈积极配合。霖妈主动承担国庆故事分享《火城》,为了找这个故事,走遍了县城的书店,用手机拍照,做成课件。高山流水主动承担室内手工制作“国旗”,上网查找资料,在家试做,用心地对待每一个环节。尧妈积极配合高山流水。谢旗营的总负责墨荷更是发动老公做海报,改了又改,不厌其烦。她还跑到县城的美术用品店购买手工用料,甚是辛苦。喜喜说:“只要乡村开始阅读,就不绝望。”我们用心点亮一个孩子又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又一个家庭。
作为新教育种子计划项目的组长,不能不说我们的种子计划。
这一年,10个种子群,621个种子,采用了分层管理的方法,将所有的种子按照地区、学科、年级进行分组,建立了官方微博,发表论坛主题帖,呈现种子拔节成长的足迹。每一个学科组每周二交流一次,做海报,交流,整理资料,上传种子项目各年级组大事共259次。组织种子教师承担了全国新教育项目培训群一个学期的所有培训工作,新教育项目培训群活动共64次,让很多一线的老师们都在这个网络平台中领略了新教育儿童课程的魅力,走上了新教育这条道路。
每个学期都会重新招募新种子,看着队伍不断壮大,内心非常清楚这是在不断加大自己的工作量,而同时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工作量的问题,更多更重的是责任,但我毫
不犹豫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从容地行走在属于自己的黄砖路上。
这一年,就这样,我书写着自己的故事,盘点着自己的成长。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需要在遭遇困境时,勇敢地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当闯过种种难关时,个人生命才能得到真正成长。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决定故事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的,决定未来朝向发展的,只能是自己。
我更知道——
有一种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有一种成长也是无止境的,因为卓越者呼吸的,总是高岗上的空气,清冽,悠远。
寻找才能寻见,在逐梦的旅程上,我看到了生命成长的伸展方式,我明白了选择的路就要继续走下去,纵然不能像先行者那样把花开得绚烂,但也有努力地在自己的教室里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小小的花。每一个生命都在创造自己,而不必为其他的花朵而自卑。努力创造,让存在展开,探索生命的可能性。
遵从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脚步,用行动书写生命的奇迹。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育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