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小扇来东溟 粉笺折叠类凤翎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by289702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在江苏常州武进区村前南宋墓中,出土了一件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奁盖上是一幅描金的《仕女消夏图》。图中绘了二主一仆在庭院石径中纳凉,左边什女握马蹄形纨扇,右边什女持一柄有六根扇骨的折叠扇,扇面绘花卉。
  折扇是宋人的消暑佳器。宋人李龏作一首《折叠扇》流传至今——“尺素裁成半叶荷,竹批六夹影相罗;玉人笑把遮羞面,还向绦边见笑涡”。诗中生动描写了一位佳人以折扇掩面的娇羞情态。
  日式折扇 进贡北宋
  那么,折叠纸扇的原产国是哪里?又是如何传人我国的呢?在《宋史》卷491、列传第250“外国七·日本国”中,记载了北宋初年日本僧人奇然率弟子五六名来华求法归国,再遣弟子喜因等人前来答谢之事。奝然大师在呈送宋太宗的表章最后,列有一份贡品清单:“称其本国永延二年岁次戊子二月八日,实端拱元年也。……又金银莳绘扇笛一合,纳桧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这是日本折叠扇传人我国在正史上的最早记载,确切时间为北宋太宗端拱元年,即日本平安中期永延二年(988年)。另外,这份表章还记有折扇的种类、称谓、数量及收纳方式。
  又据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6记载:“彼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觌物……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近岁尤秘惜,典客者盖稀得之。倭国乃日本国也,本名倭,既耻其名,又自以在极东,因号日本也。今则臣属高丽也。”高丽使者向宋人介绍此物“出于倭国”,并袭用“倭扇”之名,说明日本是折扇的原产国。
  日本折扇名目繁多。日据朝鲜时期的总督府中枢院编过一本《朝鲜风俗资料集说》,作者是日本人今村辆。在其《朝鲜和扇》第五章《日本扇/总记》第二节《日本扇名略考》中记载,折扇名称有衵扇、五重扇、色目扇、谣扇、枝扇、御田扇等。而按材质划分,则有木扇(桧扇和杉扇)和纸扇两大类,它们的社会功能、形制和工艺迥然不同。在目前发表的相关成果中,对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已很明确的日本扇品种,仍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笔者希望通过系列专题文章厘清这一问题。
  持扇不同 身份有别
  早期纸折扇的扇骨数量一般为6根,后世逐渐增加,有竹片、木片、鲸须等材质。据日本文献《饰抄》和《平家物语》卷1“殿上闇討”记载,“年少之公卿,或炎天持蝙蝠”,可知其主要功能是招风祛暑,故称“夏扇”。关于蝙蝠扇的起源,《和汉三才图会》卷26称:“按扇或书云,神功皇后三韩征伐时,见蝙蝠羽始作扇。”据明人郑舜功《日本一鉴·穷河话海》卷2“器用附言土产·扇”日:“倭初无扇,因见蝙蝠之形始作扇,称蝙蝠,宋端拱间曾进此。按其作扇,有淡青、素笺、水墨、黄牛者佳。”从以上说法至少可知,之所以把早期纸折扇称为“蝙蝠扇”,是因为从形制到扇面颜色,这种扇都模仿自然界中的蝙蝠羽。蝙蝠展开双翼时呈扇状,薄薄的翼膜上有5根指骨。因为纸折扇不易保存,所以传世的日本早期纸折扇不如木质的桧扇多,但在漆器、绘画等艺术品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它们的身影。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一册平安时代《扇面法华经》,原是大阪四天王寺所藏十册装饰经中的一册。此时的贵族阶层热衷抄写《法華经》进行供养,并发展出“装饰经”形式。这套“装饰经”是平安时代赏玩类纸扇画中惟一的传世品,各册封面上绘守护《法华经》信众的“十罗刹女”,皆为贵族女性形象,内页扇面绘贵族或平民的生活场景。其中一名表情悠然,衣着华丽的女子,左手持小鼓,放在身后的右手按着一柄展开的蝙蝠扇。明显可以看出此扇的形制是单面贴骨,四根中骨露在鸦青色扇面的同侧,宛如自然界中的蝙蝠翼骨。再加上贴在扇边的两根大骨,共6根,与此时期的扇骨数量吻合。
  《源氏物语绘卷》是以紫式部所著同名小说的内容为题材,反映平安时代宫廷生活的风俗画卷,各时期都有绘制。其中一卷在江户时代被鉴定为平安末期作品,作者是宫廷画师藤原隆能。而昭和以后的研究者则认为,该画卷至少有四种画风,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现存的画面情节有19幅,分别藏在东京五岛美术馆和名古屋德川美术馆。名古屋德川美术馆所藏《源氏物语绘卷·九》“东亭二秋九月熏大将全三条院探访浮舟的隐寓”,画中薰大将坐在玄关式台上,手持一柄6根扇骨的蝙蝠扇。而在另一《源氏物语扇面画帖》第50帖“东亭”中,画面构图虽与前者基本一致,而薰大将却手持白桧扇。因桧扇是标识身份的礼仪道具,所以画帖作者强调的是薰大将的二公主驸马身份。这一细节差异应与画家对《源氏物语》原著的主观理解有关,桧扇与蝙蝠扇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含义不同,为该题材画家提供了更多图解原著的再创作空间。
  南宋时尚 流行明清
  日本平安末期正是中国南宋时期。在中国的谐音文化中,“蝙蝠”谐音“遍福”,寓意十分吉祥,所以蝙蝠扇很快被宋人接受。宋人使用的蝙蝠扇,除少数是日本原产之外,多为中国匠人效法其制的仿品。
  据南宋人吴自牧《梦梁录》卷13“铺席”载,当时的都城临安有“周家折叠扇铺、陈家画团扇铺”,并出现了专做折扇、团扇的作坊式商号。日本扇形制对中国早期纸折扇的发展影响很大,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平安时代《扇面法华经》中,绘一位背对观者、衣着华丽的女子,右手持一柄折合的蝙蝠扇,可以看到大骨位于纸芯中央。类似形制在宋画中的图像,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宋佚名《蕉荫击球图》。图绘一夏日庭院近景处,二童子正做击球游戏,芭蕉山石旁置一条案,案边什女是主仆二人,女主人头戴花冠,身穿红地花边褙子。双肘支案,案上仅放一柄折合的蝙蝠扇,扇面上半部仍是鸦青色,红色的大骨纤巧,纸面外露不齐。由该图可知,这种扇式至少在南宋时已传人我国。因式样甚雅,所以一直在明清两代文人中流行。
  与《蕉荫击球图》中那柄纸面外露不齐、不作修饰的“一根葱”式类似的形制,实物可见这柄乌木骨扇。入元以后,南方汉人的地位变得极其低下,他们曾推崇的精雅生活方式化作过眼云烟,折扇的地位也随之跌落谷底,据明人陈霆《两山墨谈》卷18载:“元初,东南夷使者持聚头扇,当时讥笑之。”元代初年,民众看到海外使者手持折扇,甚全讥笑他们。   扇有方圆 风随形生
  日本纸折扇不仅有常规款式,更有独运巧思之作。江少虞是北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他在《新雕皇朝类苑》卷60“日本扇”中讲过一件亲历之事。
  熙宁末,余游相国寺。见卖日本国扇者,琴漆柄,以鸦青纸、如饼,揲为旋风扇。淡粉画平远山水,薄傅以五彩。近岸为寒芦衰蓼,鸥鹭竚立,景物如八九月间,舣小舟、渔人披蓑钓其上,天末隐隐有微云飞鸟之状。意思深远,笔势精妙,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索价绝高,余晴苦贫,无以置之。每以为恨,其后再访都市,不复有矣。
  北宋年间,东京汴梁大相国寺作为皇家寺院,从太祖、太宗直至徽宗时期一直诏敕扩建。同时,这里也是京城的商品集散中心,故有这种日本奇扇出售。
  明人郑舜功在所著《日本一鉴·穷河话海》卷2“器用附言土产·扇”中记述称,此扇是日本人效仿中国上古“五明扇”的像形之作。“五明扇”是泛称,其一指仪仗扇,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9中记其用法:“天下神霄,皆赐威仪,设于殿帐座外。面南,东壁,从东第一架六物:日锦伞、日绛节、日宝盖、日珠幢、日五明扇、日旌。”其二指具有实用功能的圆扇,西晋陆机在《羽扇赋》中,假托宋玉与诸侯进行论辩,盛赞东吴羽扇之美,赋中点出了五明扇的形制:“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麈尾而笑,襄王不悦。宋玉趋而进日:‘敢问诸侯何笑?’‘昔者武王玄览,造扇于前,而五明安众,世繁于后,各有讬于方圆,盖受则于箑蒲。舍兹器而不用,顾奚取于鸟羽?’宋玉日:‘……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诸侯认为,方形的安众扇和圆形的五明扇都由蒲草制成,以鸟羽为扇不合先王之制,故掩麈尾而笑。宋玉则辩称方形的安众扇使气松散,圆形的五明扇使风烦乱。据唐人欧阳询《艺文类聚》卷69“服饰部上·扇”:“晋张载《扇赋》日:‘……夫裂素制圆,剖竹为方。五明起于名都九华,兴于上京。’”可知晋时的五明圆扇也有以白色生绢制成者,而安众方扇则由竹片或竹丝编成。
  南北朝以后,女子多用五明扇招凉。欧阳询《艺文类聚》中记有“梁元帝相名诗曰:‘……妻摇五明扇,妾弄一弦琴。’”隋初诗人卢思道在《美女篇》中吟诵:“京洛多妖艳……时摇五明扇,聊驻七香车。”又见唐人乔知之《长信宫中树》:“叶艳九春华,香摇五明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佚名《宫乐图》中,绘有一身着红衣,肩搭黄披帛的侧脸女子,她竖执一长柄圆扇,长柄贯穿到扇的顶部,將扇面左右等分,这是早期团扇的形制。这种扇式于奈良时代由唐朝传人日本。1972年,奈良明日香村、奈良县立橿原考古研究所和关西大学考古队对当地的高松冢古坟进行了发掘,在石室内发现了约公元7世纪后期的壁画。其风格受唐文化影响,特别是人物图与陕西唐永泰公主墓壁画相似,只是墓葬规模和壁画尺寸逊色得多,而画工却更精致。因没有墓志铭,墓主人_时难下定论。小林惠子在所著《高松冢被葬者考一一天武朝之谜》中认为,此冢是天武天皇的陵。壁画中有一幅四仕女图,最左侧黄袍仕女右手持圆扇,扇面绿彩晕染,图案已不清晰,其形制与《宫乐图》侧面什女所执扇式相同。
  宋人江少虞所见的“如饼”倭扇,就是日本人以从中国传来的早期团扇之形为灵感的创新之作。此工艺在日本至今未绝,在日本NHK《美@壶》制作班编写的《扇子》中,有一圆形扇子。形制是将常规扇面加长,可360°延展成圆饼状。试想江少虞所见,就是单面贴有鸦青纸的这种形制的圆折扇,在其上淡粉打底后画平远山水,略施五彩。近处绘寒芦衰蓼,鸥鹭竚立,一叶小舟中渔人披蓑垂钓。随着扇面的徐徐展开,一幅恬淡雅致的初秋小景以广角方式呈现在观者面前,这样的视觉冲击力怎不令他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中国到了明代以后,也创制了一种张开如满月的扇式。在沈德符生活的万历时期,不可折叠的团扇逐渐失宠。据其所著《万历野获编》卷26“玩具·折扇”记载:“盖自宋已人中国,然宋入画仕女止有团扇,而无折扇。团扇制极雅,宜闺阁用之。予少时见金陵曲中,诸妓每出,尚以二团扇,令侍儿拥于前,今不复有矣。”而团扇形制极雅,弃之令人不舍,于是造出折叠团扇以应时尚。“宫中所用,又有以纸绢叠成折扇,张之如满月,下有短柄,居扇之半,有机敛之,用牡笋管定,阔仅寸许,长尺余。宫娃及内臣,以囊盛而佩之。”当代摺扇收藏家赵羽先生于2010年出版了一套《怀袖雅物:苏州摺扇》图录,此书卷1“通释”中有一柄折叠团扇与沈德符所述形制接近,惟柄稍长。最右是合拢状态,左四幅分别为逐步展至“满月”的状态。此扇与江少虞所见的日本“如饼”扇皆为展开后呈圆形,但扇骨折叠的方式却不相同。日本圆扇在形制上仍如常规,只是扇面加长可展至360°;而中国圆扇则以扇头为轴,两根大骨分别向左右拉开180°会合成圆形。
其他文献
他的作品,喷涌、直抒胸臆,似是横空出世;他的为人,癫狂,多疑,杀妻之举令人错愕……  在中国传统书画史上,能用乖张、佯狂乃至偏执这类词语来形容的艺术家不在少数;然而,生前落寞,故去多年才被人“后知后觉”,并且给予“里程碑”式评价的大家却并不多,徐渭就是其中的一位。  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普及热的升温,徐文长(即徐渭)这个名字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藏家、艺术爱好者们所知晓。不过,对比起唐寅、文征
期刊
“这里一物一型,一器一色。红、黄、蓝、绿、白……那么纯粹却又是那么深邃。”面对展厅中陈列的单色釉瓷器,不少参观者情不自禁地这样感叹道。“单色釉尽管只是单色,但她很美,美得让人难以释怀。”  9月20日,一场名为“大朴尚简一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在位于北京东二环的保利艺术博物馆隆重登场,而云集于此的诸多行家里手、收藏家、瓷器爱好者被这里陈列的110余件(组)单色釉瓷器深深吸引住。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
期刊
日前,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以1.36亿英镑(折合人民币11. 83亿元)总成交额收官。其中,备受瞩目的毕加索“金发缪斯”——《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玛莉·德雷莎·沃特)》以4982万英镑成交,成为欧洲历来成交价最高的画作。  此次拍卖共推出47件拍品,逾一半作品为首度登上拍场,吸引了35个国家的藏家踊跃竞投,亚洲、俄罗斯、美国及英国的藏家尤为积极。作为本场最大的焦点,毕加索的“金发缪
期刊
10月24日至28日,备受瞩目的2018嘉德典亚艺术周(GuardianFine Art Asia,简称GFAA)将在位于北京王府井1号的嘉德艺术中心拉开大幕。作为国内古董、经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引领者,也是当今艺术消费的“风向标”,今年嘉德典亚艺术周将迎来5周年庆典。经过了前四届的不断摸索与优化,GFAA将为观众呈现一场数量更多、价值更高的艺术盛宴。无论是对业界藏家、艺术专业人士,还是广大艺术爱
期刊
故宫,是众多文物艺术爱好者心中朝圣的殿堂,来到这里,总能满足人们关于历史的各种想像。如今,古老的文化氛围却与当代的艺术创作相碰撞,这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日前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隆重登场的“瓷艺生辉——杨学棒作品展”,给各路观者带来了别样的艺术体验。故宫办展已不是什么稀奇之事,但这场“进宫”大展却有着很多的“不一般”:故宫博物院首次为当代陶瓷艺术举办大展;展览的主角一反常态,不是著作等身的老艺术
期刊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如何创新与传承,这是摆在许多艺术家和业内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创作容易,创新不易,传承更难,而“瓷艺生辉一一杨学棒作品展”则让人耳目一新一一不少作品不失传统,却又不落入窠臼。  展览开幕的同期,多位来自文博界、艺术界、工艺美术界的专家云集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里,就“瓷艺生辉一一杨学棒作品展”展开研讨。从展览切入,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尽管这只是对一位当代陶瓷美术家作品的研讨,但无疑也是一次
期刊
尽管单色釉瓷器是我们的独创,但她的美、她所彰显的极简美学却具有一定的国际语言,深得一些欧、美及日本藏家的推崇。也正因有他们的助推,单色釉的世界更显这一抹抹的釉色鲜亮。  有诸多海外大藏家因庋藏中国珍稀瓷器而闻名天下,其中也不乏单色釉瓷器的收藏者。如大名鼎鼎的瑞典工业家卡尔·坎普、英国大维德爵士、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室主任霍尔、美国私人收藏家高登等,在他们的珍藏中,单色釉这一独特品种是难以跨越的
期刊
对于色彩,中国古代文人艺匠在运用上一贯对单色格外青睐。纯净的色彩象征高洁素雅、绝世独一,正符合古人对高节之忐的追求。千百年的儒道观念最终累积成只应天上有、人间绝此一品的艺术精粹。于绘画上,墨分五色、青山绿水都足文人贵族对色彩审美极致的表达。而于瓷器上,北宋的大青汝釉如世外清潭般绝尘出神。在经过了元明时期各种瓷器种类的发展之后,到了清代,单色釉瓷器的烧造义达到了空前盛况。清雍正时,粉青、胴脂水、柠檬
期刊
这个春天,一场前所未有的青铜器大展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上演。从商代至今,跨越3400多年的约180件中国青铜器及相关作品,亮相“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特展,被认为“绝对是今年美国最不容错过的大展之一”。  这批展品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及部分重要私人收藏。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天下第一鬲”——师趁鬲、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柉禁组
期刊
在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主要分為五类:一是祭天、祭地、祭日、祭月,二是祭祀山河,三是祭祀祖先,四是祭祀神灵,五是祭祀亡灵。在这些祭祀活动中,尤以祭天地日月最为重要。  在周朝,祭祀所用器物主要为璧、琮、圭、璋、璜、琥这六种玉器,称之为“六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日:“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