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伴行享人生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6339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锦超先生
  与香港书法名家陈更新先生並誉为“书画孖宝”。年幼接触书法後,他笔耕不辍,打下深厚的书法功底;九十年代已入选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退休後全身心投入书画的研习,如痴如醉,尽享瀚墨之乐,既能入帖,又能出帖,既能师古,又不泥古,寓行草入隶书,古为今用,走出一条新路。
  割捨不断的翰墨情缘
  读书时代,麦锦超先生就对书法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他说,几十年前香港学习书法的人极少,所幸学校还能开设书法课,虽说一周只设有一节课。在带有古韻的一笔一划中,他对书法的热爱十分着迷。
  那时练习书法,都是买来临摹用习字薄的字格,上面有写好的书法字,用一张薄薄的纸覆在上面,一遍又一遍地练,为了练好书法,他用坏的临摹卡片一张又一张,写完的练习纸也是一张又一张……如此,在浓淡不一的水墨之间,在横竖撇捺的笔划之间,书法基础也日益打牢。
  “我的书法课能考到95分,可大多数同学才60、70多分,这样就大大拉高了我的总分,将我的成绩拉至前五名。”也因此,他更加专注书法练习。
  其後,书法伴随着麦锦超先生走过数十年,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书法是我的兴趣爱好,一直有练习。”1994年,退休後的他,立即将所有精力投身书法,想要更进一层楼。
  紧接着,麦锦超先生认识了香港书画家、惠风书画研究会会长陈更新先生,两人相识,在艺术方面互敬互重,“陈更新先生不但是我的好师兄、好朋友,更是我的老师。他见我沉迷书法,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给予我专业性的指导,真是帮了我很大的忙。”
  1998年,麦锦超先生的作品就曾入选当年的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杭州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多次入选国内各省市书法展;2011年,他获施子清先生之邀,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分会,成为其创会成员之一,现担任执委;也获聘为惠风书画研究会名誉顾问,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成员、香港书法家协会成员等。
  古为今用的创新书法
  麦锦超先生,别署“老墨、墨翁”,可见其对书法的热爱。
  他认为,师古而不泥古,方为书法之道。“行书有王羲之,草书有‘颠张狂素’,隶书有蔡邕,楷书有王献之,在这些前人面前,今人已无法超越,唯有拥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方能写出新意。因而习书法,择善而习,要有悟性,入帖亦能出帖,否则越写越死板。”
  他在书法创新方面的见解,跟香港书法界诸多有识之士不谋而合。不久前,在“陈更新书法作品展”上,香港著名企业家、书法家施子清在致辞时也提出,学习书法要对自己有信心,不断观摩,下苦功和创新,方能古为今用,创作出風格多变並有新意的作品来。
  麦锦超先生擅行书、草书及隶书,拥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且愿意不断摸索新路子。他不拘於成法,不泥於世俗,以行书及隶书之笔法融入隶书,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面貌。观其书法作品,笔法自然天真,书写得心应手,有一种宛若天成之感,耐人寻味,富有生命力,以王泉胜先生对其书法的评价为:“其行书跡存黄庭坚、王铎笔意;隶书带三颂神韻,融诸法帖为己用,然不泥古,是以其书每多创意,变幻万端。而作隶则重筋骨,时又露显金石之古拙,应与其沾手篆刻有关。行草左右欹正呼应,自出心裁,浑然天成,湿墨洇润,焦墨苍枯,穿插交更,教人目不暇接,作品耐看,在香江书坛为三五数之一。”
  多年的心血筑就,麦锦超先生的书法在香港书法界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现已成为书法界的表表者,与陈更新先生同誉为“艺坛孖宝”。而在他们的身边,亦聚集起大批书法家,如惠风书画研究会顾问陈义源、郑浩明,天趣艺轩永远会长廖凤娇等。
  都说香港是一片文化的沙漠,这话並非如此。在这里,人们能看到一批又一批如麦锦超先生痴迷书法並有所成就的书法名家,他们以毕生的心血与书法为伍,正因为有这些书法名家对文化的坚守,令得香港渐渐地变成了一片百花齐放、百家爭鸣、人人向往的文化乐土。
  採访手记
  与麦锦超先生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他虽说年近八十,但思维活跃,时常妙语连珠,性格和善,很受朋友们喜欢、爱戴;他身体健朗,还是一个运动健将,原来他退休前是一位体育老师,真是文武双全。
  他的兴致爱好广泛,一周七天排得满满当当,他说:“周一和周四和球友相会打网球,周三去书画研究会写书法,周二会雀友,剩下周五的时间留给太太,太太不断投诉留给她的时间太少了。”话一完,大家听着都哈哈大笑起来,氛围特别融洽、欢乐。
  他喜欢音乐,趁着太太外出时,就打开家中的音响,沉浸在贝多芬激荡的音乐世界当中,独自承享这一片精神上的欢愉。
  麦锦超先生这位善良的长辈,能如此用心安排自己的生活,在书法上又开阔一片属於他的天地,真是一位可爱可敬的长者。祝福他在丰富多彩的人生当中,继续挥毫,翰墨伴清閒,乐享美好生活。
其他文献
范振声先生朴实、低调,不太善言辞,但卻是一位非常热心和有爱心的人。他从事金融行业近三十载,历经了行业大风大浪的洗礼,也养成了他沉稳、豁达的处世风格。自1975年来到香港,他始终心繫家乡,並出资、出力支援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现在,他全心投入服务於香港汕尾市陆河同乡总会,让这个平台更好地发挥桥樑和纽带的作用。  创会二十载:继往开来,再谱新篇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也是香港汕尾市陆河同乡
期刊
滕文金先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雕塑家,他一生雕塑了许多代表性作品,有的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标誌。但之於他,每件作品都同样重要,因为,他认为可能需要一辈子的积累,才能体现个人艺术成就的。所以,他不忘初心,並有着一颗至死不渝的匠心,体现为他澹泊名利、潛心创作、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掌声与讚扬声中,他反而心静如水  循着蜿蜒的登山道,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带着崇敬和怀念,笔者再一次来到深圳莲花
期刊
作为中国动漫业界规格最高、最具权威的奖项,第13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4月26日晚在杭州揭晓,获得动画电影金奖,《熊猫和小鼹鼠》获得動画系列片金奖。爱尔兰动画电影《海洋之歌》获得了银奖,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获得铜奖。  此外,法国影片《触摸》、中国影片《梅花三弄》和捷克影片《库斯托的海海人生》分获动画短片的金、银、铜奖,两部国产漫画《大禹故事——望夫石》和《十二点灰姑娘》以及美国漫画《精灵
期刊
任正珊爵士  一位誉满香港的舞蹈艺术家,一位受人敬爱的慈善家,更是香港舞蹈首位获得“爵士”头衔之人,人称“一代慈善舞王”。他痴迷舞蹈,矢志追求,在舞蹈艺术方面达到了至高境界,享誉国际舞坛;他享受美的事物,並不断创造美的事业——以舞蹈为媒介,推举慈善发展,成為当之无愧的“慈善舞皇”,推举善业,功不可没。  打破传统他三任香港域多利狮子会会长  原本想退居幕後工作的任正珊爵士,在狮友们的极力推荐下,将
期刊
吴仕明先生  其善业善举,义气四扬,八方称颂,乃慈善公益界之表表者。滴水之恩,当湧泉相报。得益於早年拿奖学金受教育的经历,他毕业後即投身教育事业,培育桃李,用心耕耘,且服务澳门街坊基层不遗余力;他退而不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书法推动澳门艺术文化发展,並以艺术推动善业,至今经手捐建129座慈安桥,搭建了一座座连通同胞之间的爱心桥、汇聚艺术家善心的友谊桥。  滴水之恩,当湧泉相报他将十三年心血投入
期刊
卢业惠先生  一位文化工作者,他博览群书,富有才气,集记者、编辑、设计师、文艺家於一身;他有胆有识,能说会做,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懂分寸,不拘泥,褒贬世事,是非分明;他有大智慧、大格局,笔直善良,真诚宽容,直语一席触心弦,良言一句暖三冬。人生一世,他谨慎落笔,认真写好每一词、每一段,让全篇精采。  妙笔著文章 出口齿留香  汉字以中华民族特有的造境方式,使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因为文字,中华民族
期刊
黄北金先生  一位与艺术结缘,与艺术为伍的豁达之士。很难想象,一位主理装修工程行业的佼佼者,竟然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黄北金先生就是这位成功跨界发展且得到书法艺术家拥护的企业家,他开设有听泉馆艺术品一人有限公司,将各种艺术珍品聚集於此,让热爱艺术的人找到心头之好,让艺术家将自己的佳作推向社会,散发艺术的芬芳,为澳门艺术的繁荣发展倾注了一份心力。  艰辛创业,立足澳门装修业  1979年,阔别家乡,从
期刊
邓梅巧云女士  早年从事教育工作,现今致力於宗亲联谊及国粹文化传播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在她的身上可以寻见文人、商人与善心的融合点,她有着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文化使命感,也有着从事商贸事业带来的智慧积淀以及共享精神,更有着相信因果轮回大道並以正心修德的坚守。她以文化为主菜,以素食为佐菜,於浮躁现世,尽心也精心为世人烹饪一碗碗“文化素食”。  养心素食 内藏千秋  在急功近利、追求眼球效应的当下,总能催生出
期刊
日前,供职於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姜文国教授因其在“国际癌症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伦敦白金汉宫接受了英国王储查尔斯亲王亲自授予的2017年度“大英勳章”, 成为首位获得这一荣誉勳章的原籍为中国大陆的科学家。  大英勳章全称为“大英帝国最傑出成就勳章”,也称不列颠帝国勳章,主要颁予在艺术、科学、医学、体育、教育、商业和金融等领域长期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其贡献对人類及人类生活有重大积极影响。据了解,姜文国
期刊
郑善武先生  中华传统太极拳的忠实推动者与传承者。机缘巧合之下,他与太极拳结下了深厚情缘,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拳友,开阔了眼界,收获了健康的体魄,练就了平和的心态,也真正体会了“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含义。十五年来,他德艺双馨,不但在两岸四地的各大太极赛事中频获殊荣,更创建了善武太极学会,用心授拳,将陈式太极正脈传承。  结缘:从“老人拳”到拳不离手  没接触过太极拳的人,都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