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课外阅读的“底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wld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而且还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奠定基础。以《西游记》为例浅析“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具体为定位要精准,落實要到位;兴趣要点燃,方法要渗透;主线要清晰,问题要突出;文本要依托,课外要延伸。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化;《西游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87-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仅靠学生自觉阅读,其效果几乎微乎其微。因而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现实中不少教师认识不清,将课外阅读当作教材文本进行精读,这也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负担。本文笔者结合一节《西游记》课内指导课为例,浅析“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
  一、定位要精准,落实要到位
  对于教材精读文本来说,其目标往往是围绕语文知识、方法过程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制定。而对于课外阅读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阅读兴趣培养,传统文化熏陶等。两者的目标不同,自然其教学内容与方法也不同。对于《西游记》这一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来说,其目标可以制定如下:
  1.通过指导,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2.了解名著具体故事片段,引导学生从中感知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3.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水平。
  从其目标制定来看,其定位主要是围绕课外阅读指导进行的。换句话说,这一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西游记》这部名著。对于课外阅读来说,指导仅仅是个“引子”,其目的是从“引”到“放”,以便最终实现“自主阅读”。如果教师舍不得放手,也许其课堂教学看似精彩,但学生却得不到“锻炼”,或者根本就不去课外阅读,那么其指导是失败的。因而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来说,前提是目标定位要准。
  二、兴趣要点燃,方法要渗透
  “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指导关键是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及教会相应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比如:“你们想在名著中知道些什么?”“对于名著中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等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西游记》这部名著属于白话文章回体小说,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字词往往不够理解。因而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总结。一般来说,针对阅读方法,主要集中于四个字:问,主要是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查,通过百度搜索,以及字典词典进行查阅;猜,结合造字方法,或者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跳,阅读中不求甚解,读不懂的,直接跳过去。同时,教师要善于“点石成金”,针对指导课中生成的课外资源,教师要进行整合,并进行提炼,继而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课后阅读方法清晰明了。这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
  三、文本要依托,课外要延伸
  “课外阅读课内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方式还是要依托课内教材。针对《西游记》的课外阅读指导来说,其依托的便是苏教版教材中六年级下册中的《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虽然学生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有所了解,对名著中人物,比如孙悟空,也都知晓,但是从知晓到了解,还需要很长的过程。那么这节阅读指导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感知人物丰富形象,认识到孙悟空不仅神通广大,而且有情有义。这一认识过程更多的是依赖于教材文本。在教材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外的《西游记》阅读,从而不断丰满对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其实,对于教材中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比如《三顾茅庐》,其延伸的课外阅读就是《三国演义》,《林冲棒打洪教头》则是《水浒传》,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指导,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阅读的殿堂。
  总而言之,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探索来说,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并从中感知语言的精妙,文化的精深,为其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写什么”,又要训练“怎么写”。教师要依据目标,遵循规律,基于文本、学情和练习,准确把握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读写结合;文本;学情;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62-0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广大教师已形成共识:阅读课既要关注
[摘 要]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生成。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如何巧妙地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以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一课为例,首先,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描述,场景呈现出课堂的不足之况;然后,在且教且思中,诊断与分析课堂的尴尬之扰;最后,在感悟与收获中,提出了有效教学之策。  [关键词]语文课堂;且教且思;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探讨作文教学绕不开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属于课程内容问题,怎么教属于教学方法问题。要素作文教学实验重视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不断总结适合于学生运用的写作知识、方法,精选出小学作文最常用的五类写作知识,二十多种作文方法,以及五种写作技能,并形成序列,然后融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解决了作文教学“教什么”这一最核心的问题,破解了困扰我国语文教育界多年来的难题。  [关键词]要素
[摘 要]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快乐写话最重要。由传统体育项目抖空竹探讨低年级作文教学策略:一、兴趣引路,奠定基础,让孩子们想写、乐写;二、由扶到放,循序渐进,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材,引导他们布局谋篇,提醒他们遣词用句;三、展现个性,与众不同,让文字拥有鲜活的生命。  [关键词]兴趣;引领;个性;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具备反思意识。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但不在故事里打转;认识人物,但不在描写中纠结;梳理主题,但不在表象里徘徊。教师要教会学生既会看“热闹”又会看“门道”,全面塑造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7  俗话说:“外行看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搭石》,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故事。教学时,要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中所流淌的美,就要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导”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片段一:整合单元,激情导入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古诗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突出了习作教学的重要地位,加强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联系,使习作的目标更为明晰有序,指导方法更为具体。教材编者力图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两大疑难问题。这样,使教材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的学本。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目标明晰;知识关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01-04 
[摘 要]语文教学在引领孩子们感悟名著课文“篇”的魅力之余,还应激发起他们对名著的兴趣,指导学生从单篇文章阅读走向长篇作品的阅读。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一是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层层深入地体味文本内涵,学习巴金语言平实的特点;二是适度拓展资料,丰满人物形象;三是略读《家》的几个片段,带着学生走进这本小说,从作品中寻找作者的影子,让学生产生进一步阅读小说的兴趣。  [关键词]单篇课文;名著阅读;教
《爬山虎的脚》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学生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依据教材编排来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地区往往时值冬令,爬山虎也已枯萎。怎样再现爬山虎清新、明丽又令人神清目爽的真实面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呢?多媒体手段在这里就显示出了不可比拟的
[摘 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识字教学的过程,文本是识字教学的载体。《猴子种果树》一文的教学很好地体现这一点。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画、儿歌、表演、联系生活等多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让识字教学具有趣味性,激发起儿童的识字写字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识字教学 趣味性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