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之精神 人世事业”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永川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这是个繁华自由的大城市。他在画院供职,我在高校教书,相仿的年龄、相仿的追求、相仿的性格使得我俩从相识之初就有聊不尽的话题。
  可如果细品,他与我的艺术主张并非完全一模一样,各自专业方向的差别使得各自内心都如刺猬般优雅地留有一方田地(法国作家妙莉叶·芭贝里在其小说《刺猬的优雅》里用来形容人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面)。所幸互相的宽容与聆听拉近了他与我的距离。想象一下,如果两个人的世界价值观如出一辙,那坐在一起聊天是一件多么可怕而又无趣的事情啊!
  其实永川已经做得相当好了,拿过全国大展的金奖,频频现身于各种学术展览,这一切都肯定了永川的艺术水准与学术地位,无需我再溢美之辞了。数年前由于他出众的业务成绩,被南京书画院成功“收编”为专职画家。之所以给收编两个字加上引号,我多多少少有些酸葡萄心理在作祟,因为跟永川比起来,在高校任教的我其实只是个“业余”画家而已,这让同样画了20年画的我颇有些忿忿然。
  让我们绕开甘永川的工笔花鸟画艺术本体,先谈谈当下工笔花鸟画坛三种流行的风格(或称“现象”)。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了,永川的艺术风格自然也就凸显出来了。
  第一种风格,我称之为朴素的风格,拾古人之牙毁掉传统之书袋,止步于技巧的重复,毫无生机。我上大学时,曾接触过工笔花鸟课程,虽短暂但也算系统。这科画种有着一套复杂完善的制作技巧与程序。“三矾九染”极大考验制作者的耐心,既可以让人望而生畏,也可以让人着迷其中。朱光潜先生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工笔技法就像海妖塞壬,会产生“催眠式”的魔力让画家忘却了诗意浪漫的营造,彻底将自己推向匠人的怀抱。
  第二种风格,通过作品传达禅意,抑或是老庄的出世之道,画面造型力求简洁,以达“欲辨已忘言”的高深之境。这种画风无疑是烦躁庸俗社会“反向移情”的产物;同时不客气地说,也迎合了一帮手缠佛珠口念慈悲脑满肥肠低智之辈的文艺诉求。如果画家不幸也是这样的人,那他的风格恰恰在背离宗教与出世的路上渐行渐远而与恶俗愈走愈近。
  第三种风格,将空间、古今动物等形象符号在画面上错置、重构、掩映,出现一种与导演大卫·林奇电影《穆赫兰道》极其类似的神秘、奇幻、超现实的气质。我很钦佩这种画风的始作俑者,显然他创建了属于他的精神家园。其实,类似的例子很容易在水墨人物圈里找到。十几年来,大家一窝蜂地模仿来自南非的女画家马琳·杜马斯,最初学她的水墨艺术家已经跳出了模仿的窠臼,可后继者源源不断,大有溃烂之势。如果没有对死亡、生命、种族、宗教、哲学等形而上的思考和形而下的造型意识支撑,学马琳·杜马斯就是一种病。一个事物一旦流行开来,也就丧失了这个事物本身最初的活力。
  文章行至于此,并没有直接对甘永川的艺术加以评价,可剔除三种画风,我们便可获得一个有关他艺术风格的大体框架,他没有受其中任何一种风向的影响,纯粹坦率,以真诚自然傲立。
  永川兄出身虽非科班,又经过了十几年的创作磨砺,所谓的技巧对他早已不是秘密,可他并没有固守技巧。永川曾经跟我说自己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具有这样性格倾向的人,外在气质往往呈现出敏感、谨慎、多虑、善良、含蓄等特征,不仅怕伤害自己更不愿带给他人伤害。所以永川没有将这份不安的信息从画面上传递出来,转而描绘了一个唯美静谧清新的“理想国”,在这个国度里,他做着自己的“哲学家”。我想这完全是他秉性的外化,他总是怀有某种宗教式的使命感,严肃地对待艺术。当一个艺术家采取认真而非玩世的态度时,他的作品数量必然不多,质量必然精良。
  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除了主要论证了作为文学的诗与造型艺术的区别与界限之外,也阐明了另一个重要的观点,艺术若要打动观者并触及灵魂,必须要赋予人性,哪怕是奥林匹亚山上的众神。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中也存在相对立的表达——“寄情于山水”。山水本无情,是观者依据自己的经验给了它或疑愁或欢笑或闲散等种种人的情感,花鸟也一样,所以也就有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也就有了八大山人笔下睥睨冷静的鸟儿,也就有了徐渭毫端桀骜淋漓的杂花。
  无情的作品就是被抽掉灵魂的表皮,没有生命何以打动观者,我喜欢永川的画,他无疑靠着主观之情打通了一条与客观之物的道路,也打通了与欣赏者之间的通道,全无机杼造作之迹。
  工笔花鸟画易俗,可“不自信”的永川却极好地驾驭了自己的尺度,正所谓“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这就是永川对自己技巧与秉性了解后的自信。
  若干年后,若要再给永川写文章,此文必要重新修订。原因很简单,永川还会进步,我乐见永川有一个更加开放的未来。
其他文献
读李兴杰的作品,第一感觉是时尚的笔墨,干干净净、文文雅雅,一派书生文弱。再看一层是隐隐的一股倔强力量,他的构图新颖,奇崛豪放,灵巧聪慧,似曾相识又隐现着八大、齐白石、潘天寿的某些东西。越往里看,越多的气息感觉就会显现出来,停顿细品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他是辛勤的创造者,他敢于“吃螃蟹”,创立新象,打破山水与花鸟的界限,技法相融,花鸟像山石一样奇绝,在形与气上文武同势、巧拙相生。再加上精于用笔用墨,笔墨
期刊
您觉得中国画在现代社会面临怎样的处境?您是如何看待刘进安老师的水墨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的?  介甫:我喜欢说一个词叫“真相”。我们来探讨一下当代艺术的“真相”,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处境的“真相”。“真相”就是探究这个事情本来的面目。  回到艺术的“真相”上来,我个人并不反对传统的梅兰竹菊、高山流水、高士童子。很多人孜孜不倦地在这个领域里埋头苦干,我也很尊敬。其中有一些人像北京的衲子先生,內心极为安静,
期刊
1983年生,广西南宁人。200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學位。现任职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工艺美术师。设计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区内艺术设计竞赛并获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于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参加“全区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荣获艺术设计类作品二等奖;参加“第八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吉祥物征集荣获优秀奖。
期刊
2015年深秋的一个静夜,我在昏昏的灯光下打开一本画册《再造厚土》,一页页地慢慢翻阅,我又一次走进刘建国的水墨人物画世界!  在那一幅幅满含深情的画作中我嗅到了一股源于泥土的芬芳,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笔墨的力量。其实,对建国我并不陌生。我们同为陈钰铭老师“水墨家园”研修班的学员,又是河南老乡,彼此间沟通与了解自然就多了些。但比较全面地看他一个时期完整的探索之作,这还是第一次。  建国生长于豫西北“山水
期刊
作为一位年轻的女畫家,杨平善于思考,想法诸多,有着敏锐的艺术感觉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更为可贵的是总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稳步攀登。  她主攻水墨人物画,在关注当代现实生活,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她试图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切入当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角度进行表现,用极富中国传统意味的水墨为媒介,传达对现实的切身感受。在她经历的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情里,讲述与自己有关的生活体
期刊
【摘要】钓源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西郊,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后裔的聚居地。在历史的洗礼中村落的兴衰与变迁可谓一部浓缩的古代庐陵文化史,目前该村保存明、清古建筑大约有150多处,融合山、水、古建筑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典型庐陵民居代表。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既非个人作品,又兼顾功能性质,包含地域性、公共性、技术性等特征。故建筑美学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对建筑本身进行鉴赏,还包括了对形式美、空间序列美、自
期刊
在当代中国油画本土化的探索中,陈钧德以其梦幻、神奇、瑰丽、清新、优雅和恬淡的新海派油画风貌而令人耳目一新,他是继刘海粟、林风眠、关良、吴大羽之后将20世纪上半叶至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海派油画在90年代后推向一个新里程并影响了其同时代画家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相对于以现实主义油画为主潮的中国北方,上海从民国建立新式美术教育开始就一直对西欧流行的印象派及印象派之后的现代主义情有独钟,不论是游法的刘
期刊
【摘要】虽然观念、装置、行为、影像艺术一直充斥着整个20世纪的后半叶,但热爱架上艺术的画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在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其中不乏大卫·霍克尼、基塔伊、贾科梅蒂等这些早已为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家,而身居法国的以色列籍画家阿利卡也是其中的一员。阿利卡是欧洲当代具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素描作品中,坚持以即兴写生的方式,描绘生活中的看似不起眼的角落、身边的朋友和一些生活用品。他的作品中构图新颖、简洁朴
期刊
首先,杨斌是个非常勤奋的学生,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对艺术的感受力特别好,尤其是对绘画的色彩、线条、形象、构图、形式感等绘画本体元素更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并且将这种感知与洞察转化在其人物的表现中,使人物形象更具“精神气”和审美内蕴。  在教学上,我最注重的便是对绘画的本体把握,修养、学识、阅历等诸多因素对绘画固然有深刻影响,但决定性的因素却是画家对绘画有没有直觉悟性,即对绘画的本体语言诸如色彩、
期刊
【摘要】受后现代艺术浪潮的影响,观念艺术为雕塑创作理念打开了大门。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种雕塑艺术的新型材料的出现,完美地融合了形体与观念。于是,当代雕塑材料开始有了“温度”,有了“情感”。人类的感觉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感知的,注重形体塑造的传统雕塑,解决了视觉的需求,而当代雕塑则会通过材料的变化,加进了触觉和听觉甚至嗅觉的体验。这些新的体验,离不开雕塑的“肌肤”作用。“肌肤”一词在这里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