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扬:花梨为什么这么贵

来源 :南岛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南花梨界,人们都说你是掀起国宝花梨热潮的第一人。”张志扬先生听后微微一笑,起身给我们冲了一泡普洱茶,客气地说:“坐下来慢慢聊。”他的这个房间里,摆满了古色古香的黄花梨家具和工艺品;窗外,挂着几只鸟笼,画眉在啾啾地叫着;古琴声在屋中绕梁回荡。
  他是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长,收藏、研究海南黄花梨文化20年,《国宝花黎》一书的撰著人,是对花梨最有话语权的人物之一。
  家具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
  张志扬先生的客厅里陈列着数把交椅、圈椅,还有两只立柜,都是严格仿照明式家具的款式结构用海黄老料打制,典雅庄重,特有的光泽散发着迷人魅力,令简单装修的房间熠熠生辉。在他眼里,这些并不只是表面上可以坐可以储物的家具,而是至高无上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历史的载体。他摊开一张白纸,开始向我们讲述明清家具里的学问。
  他在纸上画了一个三角形,以代表明清时候所有紫禁城的家具。随后又在三角形中间画了一道横线,指着下面的梯形说,这最大的部分是软木家具,或者说漆木家具,用材包括楠木、榉木、榆木等,是给宫中的女人、宦官,以及其他为皇帝服务的人使用。而上面的三角形部分代表硬木家具,用的是当时来自热带的进口木材。接着它又在小三角形里画了一道横线,将硬木家具的用材分成了下面的红木(酸枝)、铁力木、鸡翅木,和顶尖所代表的黄花梨(海南花梨)、紫檀,为皇帝专用。其中,黄花梨(海南花梨)主要在明朝使用,到了清朝因为枯竭了,开始使用紫檀。
  一个清晰简洁的金字塔图案,配以张志扬先生的讲解,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通过家具这一日常用具体现得清清楚楚。这时候,哪怕一个门外汉也能明白海南黄花梨所代表的意义。“花梨木家具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是大众化的东西。你说它为什么这么贵?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
  美的事物一定稀有一定昂贵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我们采访张志扬先生的短短时间里,就有国内知名的现代艺术家和瓷器收藏家慕名拜访。文人、士大夫这样的社会精英阶层,历来是花梨的拥趸,时至今日,依然如是。而我们的话题也随之转到花梨的艺术欣赏性。
  张志扬先生拿手中的茶杯即兴打了一个比方,“像这个杯子,只有拿来喝水的实用性,如果换作是成化斗彩鸡缸杯,就不一样了。那是皇帝为了讨妃子高兴,举全国之力烧制的一个杯,把所有瓷器需要的最好元素融在一个杯子上面。你不能从实用性上来说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喝水的杯,因为从它烧造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欣赏,为了喜爱,它就具有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
  现在很多人觉得一件花梨家具上千万,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这种简单从实用功能去判断价值的做法,太幼稚了。石头不值钱,玉为什么值钱?因为玉是美石。茅台、路易十三为什么卖那么贵?因为是美酒。“美的东西都需要人们付出很高的成本去获得。”
  张志扬先生认为花梨最美之处在于它的天然。过去人们都是用油漆去粉饰家具的外表,而花梨和紫檀不需要,它们就像传统道家思想一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这种不经人工粉饰的自然之美,世间稀有,作为大自然最精华的存在,就是它的价值基础。
  同时,花梨家具的制作过程中还凝聚着非同一般的智慧和创造。普通的家具,木材易得,可以交给普通工匠制作,做坏了也没多少损失。花梨稀缺,就要高级技工、名家大师来作,他们本身也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掌握普通人不具备的手艺,拿高工资。所以,花梨家具是这各种稀缺、各种文化元素的堆积,是对人类社会精华的提炼和总结。“出类拔萃的东西人们才会觉得美,而美的事物它一定稀有。从美,从社会学,从人类智慧的总结,就可以看出花梨为什么这么贵。”张志扬先生如是说道。
  收藏花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
  现在,以花梨为代表的明清家具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符号,追根溯源,张志扬先生一语道破天机:“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木头的基础上,而西方的文化是建立在石头的基础上。”的确,中国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木材,从房子到生产工具,都是木头的。这种对木材与生俱来的眷恋,是社会一步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人十分了解木头,从河姆渡时候就有用榫卯结构搭建的房子,经过上千年的总结,特别是明朝中期,随着海禁的开放,世界各地大量的木头涌进中国,使中国人有机会完成对世界木材的总结。产自热带雨林的硬木也进入中国,在传统审美当中,硬木比中国传统的软木(楠木、榉木、榆木、松木)美、重、经久耐用。其中,花梨作为硬木当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成就了明式家具的辉煌。
  近代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战乱,因为贫穷,花梨完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海南的丛林中寂寞生长无人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传统文化的回归。太平盛世,人们开始关注生活,重视生活的品质,花梨的价值被重新挖掘,赋予新的意义。
  “也有人说我是掀起国宝花梨热潮的罪魁祸首,但我所作的,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继承、发展。”
其他文献
2000年2月11日上映的美国电影《海滩》,是英国著名导演丹尼·博伊尔和刚因出演《泰坦尼克》而如日中天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的一部作品。但强强组合,并没有使这部电影火起来,甚至没能成为两人各自最值得说道的经典之作。相比于丹尼·博伊尔后来导演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影片,这部电影在当时上映之后反响平平,而后几乎不太被人们提起。而在翻阅豆瓣及其他网站上为数不多的评论时,有很大篇幅是在说这部电影拍摄
期刊
相比于建省之初就来到海南的老一代“闯海人”,孙超算是新一代“闯海人”。学习金融专业的他,在银行待过、在电视台闯过,还创办了一家设计和文化策划公司,和同事一起组织过各种文化活动。到了2009年,即将奔三的孙超想着“要在三十岁之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来到了海南。在这之前,他和团队去成都、贵阳、昆明、山东等地考察过,也在深圳、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做过项目,最终决定在海南开始自己的房地产事业,迈出
期刊
与饶城潘君相识,既属偶然,也是必然。  还是几年前,我在网上搜索曾外祖父画作消息时,在评论栏里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饶城医院潘君。记得在饶城过春节时,身为饶城医院院长的大舅子曾提起过他手下的这个有些传奇色彩的员工——本职工作干得不错,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尤其喜欢收藏。“他居然评点了我曾外祖父的画作!”曾外祖父朱蓉庄算是清末民初海上画派的名家,不过名声远不如吴昌硕、王一亭等人响亮,潘君能将收藏
期刊
梅国云独创的笔外意象在汉字笔墨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他的笔外意象借助书法形态使汉字的书写艺术有了宗教、哲学、文学等无限神奇想象的思想,使形而下的线条艺术附着了巨大的精神价值和力量。二是笔外意象创作完全区别于传统书法艺术,他的每幅作品都有着天才的想象和难以置信的构思。三是他笔外意象的每幅作品都具有专门召开研讨会讨论的价值,而且因为笔外意象作品的思想意义,笔外意象已经成为梅国云与专家学者
期刊
本刊近日从“中国香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口复兴城中国第一沉香文化精品街将于2014年国庆期间正式开街营业。  中国·香街位于海口市核心滨海商业区,海口市标志性建筑世纪大桥西侧,万绿园及世纪公园之间,占地80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其中香街占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前期预计投资6000万元。整个香街将以高端沉香打造专业交易市场,通过沉香上下游产业链产品,以富有文化内涵的姿态面向国内外游客。
期刊
对于黄花梨,很多人只是近几年才有所耳闻,最多也不过一二十年。但事实上,中国人研究黄花梨已经超过五百年。五百年的宠爱,失落,再被重新发现,这种井喷的热情可以称之为疯狂。  价格起来了,但社会对其价值的认同,却莫衷一是。在海南,黄花梨名正言顺的产地,关于它的各种传奇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关于它的市场正在迅速成型,关于它的疑问困惑着很多人。本期杂志,我们对黄花梨追根究底,希望能够正本清源,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它
期刊
“鬼市”与藏家  2001年,每逢星期天,海口羊山地区的村民都会在人民公园门口、东湖边上卖花草盆景、木石根艺,其中就包括黄花梨根艺。海口一个卖文房四宝的年轻人和几个朋友闲来无事在东湖逛,发现村民们卖的黄花梨根艺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于是经常买一些回去收藏。其中一个有钱却不知投资何物的山东小伙子买下一个根艺带回家乡,不想竟小赚了一笔。半年之后,买卖双方一来二去地熟络了,海口根艺收藏氛围也越发浓厚,不
期刊
四楼的蟹王  为了拍摄一张东湖市场的俯瞰图,我们爬上了一座居民楼,却意外发现这栋四层小楼里都是花梨代加工的小作坊,每家每户都有几个工人戴着口罩在埋头加工木料,打着“福建木雕加工”字样的小招牌随处可见。在四楼,我们碰见了“蟹王”。  王殿锋,来自吉林。他的作坊是整栋楼里最杂乱的一家,堆满了书、工具、木料、半成品、成品。但他的阳台却是最小清新的一个,栽着几株花梨和沉香的幼苗,只有手指那么细,正在春天里
期刊
初见王梁森老师,总会被他那自成体系的自然卷发型所吸引。而他却自曝:  “我一辈子没有去过理发店,头发从来都是自己剪。”这位海南工艺美术界的奇人,几十年来没有改变过发型。  他浓眉下双目如炬,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相貌和热忱,你不会想到这位貌似五十出头的长者,实际年龄已经六十七岁。更不知道,那布满茧子粗糙的双手,经手过七八百吨的海南黄花梨。而他,亦是在海南未建省之前就提出用黄花梨做成工艺品出口国外的第一
期刊
在笔者印象里,苏作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而,在心中,苏作雕刻家,理所应当地被烙上了传统文人的印记:家境贫寒却个人清高、身体羸弱却是精神小强;长袍、眼镜、老北京布鞋,再配上两个红袖添香的小丫环,这是在脑海中给未曾谋面的艺术家韩建贤勾勒出的形象。当和韩建贤见面时,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穿西装、留山羊胡、开名车、开工厂,完全以高富帅的形象出镜。  “难道,这就是苏作的气象?”眼前的这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