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并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就一定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创新能力 问题情景 民主和谐 动手动脑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48-02
进入二十一世纪,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作为人文学科中的历史学科,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下面就如何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愉快学习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课堂上,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而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走出思想的禁锢,走向无拘无束地探索与创新,学生们会觉得,学习是非常愉快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发言交流的机会,让其敢于发言。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和他们交换意见,交流看法,并给学生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同时,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新发现,新观点,新思路,及时给他们以鼓励、表扬、肯定,哪怕学生的想法比较幼稚可笑,也要肯定其乐于思考的精神,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
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策略有:(1)允许回答错误的同学重新答题;(2)如果初次回答不完整,可允许补充;(3)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听不明白,可以向老师发问;(4)允许还没有想好的同学继续思考(5)允许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相互辩论;(6)允许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不同的见解;(7)允许学生在争论文题时接话茬发表不同意见,这样可清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二、有效问题情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驱动力
“学贵有疑”,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认识历史的本质规律。
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教《探险者的梦想》一课时,我主要是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读教材,然后引导学生互相探讨提出的问题:(1)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3)新航路的开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4)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互问互答,教师针对个别重点问题解答,把学生从压抑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敢于标新立异,从而唤起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
三、各种教学手段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好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这些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1.使用多媒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电视等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多媒体已经广泛进入了初中历史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易化历史教学难点,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可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在重要的地点适时的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大都能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既要保护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同时也不能稀释课堂的授课内容。因此,要慎重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入手,合理运用多媒体,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2.编排历史小品
历史课所授的内容都是过去的事情,不可能真实的再现,为了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体验历史人物,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事先编排好历史剧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参与历史,“对话”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我预先安排分组编排《西安事变》历史小品短剧,上课时,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再现历史。这样一来,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课堂气氛,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3.组织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每学习完一节历史课,为了内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历史材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选题和搜集材料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自主确定主题,独立运作,并给予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直到学生完成整个论文,在学期末组织学生成果展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认真专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勇于思考,大胆探究。只有多方面的结合,我们就一定能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做出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秀珍.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新课程(上) .2011年06期
[2]任成臻.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1年03期
[3]罗黛筠.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4]谭家国.试探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学周刊.2011年0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问题情景 民主和谐 动手动脑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48-02
进入二十一世纪,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作为人文学科中的历史学科,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下面就如何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愉快学习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课堂上,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而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走出思想的禁锢,走向无拘无束地探索与创新,学生们会觉得,学习是非常愉快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发言交流的机会,让其敢于发言。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和他们交换意见,交流看法,并给学生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同时,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新发现,新观点,新思路,及时给他们以鼓励、表扬、肯定,哪怕学生的想法比较幼稚可笑,也要肯定其乐于思考的精神,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
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策略有:(1)允许回答错误的同学重新答题;(2)如果初次回答不完整,可允许补充;(3)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听不明白,可以向老师发问;(4)允许还没有想好的同学继续思考(5)允许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相互辩论;(6)允许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不同的见解;(7)允许学生在争论文题时接话茬发表不同意见,这样可清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二、有效问题情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驱动力
“学贵有疑”,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认识历史的本质规律。
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教《探险者的梦想》一课时,我主要是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读教材,然后引导学生互相探讨提出的问题:(1)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3)新航路的开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4)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互问互答,教师针对个别重点问题解答,把学生从压抑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敢于标新立异,从而唤起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
三、各种教学手段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好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这些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1.使用多媒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电视等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多媒体已经广泛进入了初中历史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易化历史教学难点,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可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在重要的地点适时的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大都能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既要保护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同时也不能稀释课堂的授课内容。因此,要慎重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入手,合理运用多媒体,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2.编排历史小品
历史课所授的内容都是过去的事情,不可能真实的再现,为了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体验历史人物,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事先编排好历史剧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参与历史,“对话”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我预先安排分组编排《西安事变》历史小品短剧,上课时,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再现历史。这样一来,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课堂气氛,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3.组织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每学习完一节历史课,为了内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历史材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选题和搜集材料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自主确定主题,独立运作,并给予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直到学生完成整个论文,在学期末组织学生成果展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认真专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勇于思考,大胆探究。只有多方面的结合,我们就一定能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做出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秀珍.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新课程(上) .2011年06期
[2]任成臻.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1年03期
[3]罗黛筠.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4]谭家国.试探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学周刊.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