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字号品牌激活策略探讨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广州,老字号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广州商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除少数老字号品牌今天仍然保持活力,绝大多数已经走向衰落,甚至从市场上消失。因此,老字号企业急需进行品牌激活。本文针对广州老字号品牌当今所面临的困境,探讨其创新发展的出路,以期让广州老字号品牌在新时期继续绽放异彩。
  关键词:广州老字号 品牌激活 创新 营销策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新品牌,同时也有许多老品牌退出市场,从此销声匿迹。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上市的新品牌中,只有30%的品牌能获得成功,70%都以失败而告终。而这些生存下来的新品牌,能够成为知名品牌并长期发展的就更少。在广州这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城市,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优秀的品牌,如鹤鸣鞋帽商店、成珠酒家、太平馆西餐厅等,然而这些老字号在今天却雄风不再。老字号企业急需进行品牌激活。本文针对广州老字号品牌当今所面临的困境,探讨其创新发展的出路,以期让广州老字号品牌在新时期继续绽放异彩。
  一、广州老字号品牌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1999年,广州政府颁布《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提出保护“老字号”。随后在2000年12月,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包括陈李济、王老吉、莲香楼在内的27家“老字号”名单,这些老字号大多数集中在传统制药、餐饮、百货方面。目前,广州老字号企业中历史最短的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企业陈李济,已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老字号能够经历历史的洗礼,一直走到现今,一定有其高明的经商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字号”企业课题组的调研成果《老字号蓝皮书——中国“老字号”企业发展报告No.1(2011)》显示:老字号相对于其他品牌而言,其优势依次体现在“品牌影响大”、“传统工艺艺术”、“品牌时间长”、“产品质量”。可见,老字号的优势比较集中,且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然而,老字号品牌主要集中在竞争性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老字号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目前,广州老字号品牌的发展状况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陈李济、皇上皇、广州酒家为代表,它们能够迅速地从小作坊企业发展成为现代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些老字号仍然活跃在行业舞台上,熠熠生辉。
  第二类:以泮溪酒家、北园酒家为代表,它们发展受限,举步维艰,能够做到盈亏平衡已属不易。
  第三类:以前身为广州园酒家的大同酒家为代表,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失去特色、无法适应消费者新的需求等各种原因,它们被迫破产停业或者濒临破产停业。
  二、广州老字号品牌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000年广州首批27家“老字号”中,有三家已经倒闭,两家奄奄一息,还有八家经历死去活来的跌宕。这些代表着老广州集体记忆的“老字号”企业经历了数十年的浮沉起伏,究其传承不善的原因,无外乎是以下几点:
  1.营销观念落后,无法跟上消费需求的变化。某些老字号品牌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营销观念深信不疑,背负的历史包袱过于沉重。它们认为曾经辉煌的历史成绩能够不断复制,把如今的惨淡经营归咎于新兴品牌或者外来品牌的冲击。这些品牌患有较严重的“营销近视症”,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导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由此陷入经济效益不佳,市场地位降低的恶性循环。现代营销需要企业主动出击,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需求,继而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形成高效稳态。否则,很容易使曾经辉煌的老字号“养在深闺人未识”。
  2.老字号自身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2016年11月,广州最后一间戏服厂——状元坊戏服厂因欠租金约30万元被起诉,或将面临关门命运。2016年11月30深夜,广州78年老字号餐饮企业大同酒家宣布停业,有专家称此次停业跟酒家的资金链断裂有关。老字号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它们大多数原来位于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店铺租金高昂,人工、原材料等成本飞涨;另一方面,老字号难以割舍和老顾客的感情维系,在价格上不会做多大调整;此外,消费需求的变化亦导致光顾老字号的消费者数量减少,老字号的经营状况不尽人意。上述这些原因已经足以让老字号品牌经营惨淡,入不敷出。
  3.政府“保护老字号”仍停留在喊口号层面上。尽管在本世纪初,广州市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保护老字号发展,并积极推出一批批老字号名单。2006年,广州市经贸委提出要鼓励在商业中心区引入老字号,积极推行措施:争取建立老字号技改创新的专项资金,给老字号提供优惠的租金条件等方式,吸引老字号重返经营,充分利用老字号聚集的品牌效应,建设“老字号商业一条街”。然而,这些提法至今仍停留在口号层面上,“老字号街”不见踪影,只有“老字号聚集区”。例如在2010年,荔枝湾改造焕然一新,一度在龙津路一带新建“广州美食园”,并以众多老字号作为卖点,然而星星之火,却未能燎原。跟北京大栅栏、杭州清河坊相比,广州实在是落后了。
  4.产品创新力度低,品牌形象老化。现在活跃在消费市场上的主要是70后、80后和90后,他們听着港台流行歌、吃着美国快餐、穿着日韩时尚服装长大,对传统老字号的认知少之又少,或者有错误的认知。例如,大同酒家以“粤曲茶座”享誉广州,老街坊一边品茗,一边听到二胡、扬琴,一边听广东小调、粤曲,别有一番乐趣。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音乐提不起兴趣,觉得去茶楼品茗是老年人专利,对此避之不及。再举一例,传统百货商店装修陈旧,所售产品跟不上潮流发展,加上价格昂贵,把年轻人拒之门外。毕竟时代在发展,消费会出现一些新风尚、新潮流,老字号若故步自封,就很容易被社会、被消费者淘汰。
  5.传统工艺流失,传统工匠亦日渐减少。历史上,民间有很多靠手工艺吃饭的工匠,代代传承。然而,由于消费潮流的改变,或者是宣传力度不足、产品形象老化等原因,一些传统工艺并未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工匠们收入微薄继而纷纷转行。同时,政府、社会未能及时促进传统工艺复苏,导致一些传统工艺逐渐流失。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潮流、习惯,就再也无人问津了。此外,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使部分消费者追求“快餐式消费”,亦即消费不讲究质量,讲究时有时新,用相对便宜的价钱不断购买新产品。这与老字号的历史背景相悖。毕竟,老字号品牌在古代一直是贵族专利,其工艺精湛因而价格并不便宜,一般的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由此可见,老字号无法满足消费者“快餐式消费”的需求。   综上所述,老字号发展受阻的原因可以总结为:缺乏时代契机、因陈守旧、资金不足、缺乏文化传承。
  三、广州老字号品牌激活策略
  虽说厂房会锈蚀倒塌,包装会过时,产品也会被淘汰,但是伟大的品牌却可以永生。老字号品牌想被消费者唤醒,就要深入挖掘当今消费者的消费趋势,重新调整营销组合策略,争取顺应时代潮流。一些学者针对“中华老字号”的品牌策略进行了研究,其中,高旭红以“同仁堂”、全聚德’、“南京冠生园”、“金华火腿”等老字号为例,提出老字号取得生存和发展必备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诚信、文化内涵、品牌经营和创新思维。本文针对广州老字号品牌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种老字号品牌激活的策略:
  1.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消费潮流。老字号品牌的历史沉淀是一把双刃剑,既说明了它曾经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也可能因此令其背上历史包袱,更难放下老字号的姿态去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然而,恰恰是陈旧的观念阻碍了它们的发展。笔者建议老字号品牌首先要摆正自身在市场上的位置,更新营销观念,认识到企业应该为消费者服务,而不是为企业的面子或历史服务。它们若到市场上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及时进行改革,就不至于被市场抛弃。本文试列举两例进行解释。一是北京大栅栏一家鞋业老字号“内联升”,最早为朝廷命官制作朝靴;辛亥革命后转为制作千层底布鞋;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市场的发展而生产旅游鞋、新式布鞋,既不失传统,又能顺应潮流发展,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二是广州酒家有很多创新的举措,既开了分店又积极谋求上市,开了很多直营门店卖各式食品,进行多元发展。现在到广州酒家喝茶也是一位难求,可见其备受消费者厚爱。当然,老字号产品销售的对象不能只局限于老广州人,还要扩大至新广州人。毕竟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吸引许多外来人口定居广州,他们对本地文化并不熟悉,也很难完全理解并接受广式传统文化。因而老字号应结合时代需要,注重产品重新包装、加强品牌和商标的保护,这样会走得更远。例如,致美斋在坚持传统酱油的基础上,也推出了韩国泡菜、港式酱油等系列,同样备受市民追捧。上海家化的佰草集,推出面膜、精华露、日霜晚霜等富有现代气息的护肤品,并对产品包装进行了全线更新,延续了品牌生命。这些案例值得其他老字号品牌借鉴。
  2.政府应在经济上大力扶持老字号发展。前文提到,很多老字号品牌在市场上销声匿迹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和普通企业不同的是,老字号代表着传统文化,也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美好回忆,政府应大力扶持老字号品牌的发展。尤其是入选“非遗名录”的品牌,更是应该得到政府扶持。扶持的办法很多,最实惠直接的是从租金、税收上给予优惠。尽管开始的时候很难,但是政府的积极介入将会使事情变得容易很多。比如2011年致美斋重返中山路,一开始发展商并不愿意降租金,但以酱料的收入,即使是致美斋,也很难承担高昂的铺租。为此,经贸局、文化局、老字号协会、致美斋等多方面进行长时间的沟通,最后终于以优惠的价格租下中山四路与文德路交界的店面。致美斋复业的时候,市民排30米的长队打酱油,成为城中热话。当然,政府扶持老字号应该是激励,而不是施舍。政府的扶持必须是有条件、有门槛而且更应该有回报的,给老字号希望,更应给老字号施加一定的生存压力。政府在扶持老字号的过程中若能帮助企业打造发展平台,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会事半功倍。例如,入选广东省“非遗名录”的老字号——状元坊戏服厂因租金压力、原料人工各种费用昂贵、生意惨淡等原因面临倒闭,越秀区区长苏佩亲自带领队伍上门调研,和戏服厂的掌柜董惠兰等人共同商讨对策。政府愿意扶持状元坊戏服厂,将这个历史悠久的店铺打造成博物馆。越秀文广新局还表示,目前正准备打造非遗创意交易平台,提升传统非遗企业的造血能力。相信这些举措能更有效地帮助老字号企业继续发展。
  3.政府应把“保护老字号”落实实处,不喊口号。首先,政府通过人大立法,对由国家和省、市认定的老字号实施特殊保护,除市政建设不能回迁外,凡是房地产开发的都必须保证老字号回迁原址,并按原有建筑面积尽可能恢复原有建筑风格和门面。因为早前由于城市的发展,老城区一些地方被改造或拆迁,对老字号造成极大冲击。迁址导致原居民纷纷离去,使老字号损失了不少老顾客,而新居民对老字号并不执著,这是地缘情结极深的老字号逐渐沉寂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回迁原址并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对老字号品牌及街坊市民来说意义重大。此外,政府鼓励老字号经营者不断加大对老字号宣传、推广的资金投入,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对经营老字号不善而停业的企业,由政府收回老字号品牌,不得销号或更改,并通过公平、公开的方式重新选择经营者,以延续老字号的经营。
  4.注重产品创新,更新老字号品牌形象。资深旅游策划专家劳毅波曾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近年来几家广州老字号歇业的原因,说到底还是老字号自己不争气,说得好听一点,是过于专注自己的产品;说得不好听,就是食古不化。本文前文亦提及,老字号要顺应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变化。只有注重产品创新,更新品牌形象,老字号才能焕发生机。例如,在许多老广州人的印象中,鹤鸣鞋帽商店卖“军佬凉鞋”,但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再愿意穿这些。品牌若不想因此没落,它应像内联升那样善于捕捉消费潮流,利用品牌和街坊声誉,转战中老年人市场,在人口老龄化的时期里,前景无可估量。再比如以前大家都很熟悉的555电池,现在已经很少人提到它。它的没落并不是今天的消费者不再使用电池了,而是使用的方式有了改变,比如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环保汽车电池、电瓶车电池等。如果555能往这些方面发展,说不定现在仍是市民熟悉的品牌。在宣传方面,老字号品牌也应结合当今时代热点,切合契机,不能盲目宣传。例如,广州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承办过一些大型的活动,例如2010年亚运会,有了更多与外界接触的契机。若能借此弘扬广州传统老字号品牌,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不可估量。再比如,近几年风靡全国的健康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使传统美食的拯救与继承成了当今时事的热点话题,节目中也对富有广州特色的“早茶文化”进行了报道,并受到全国观众的好评。像陶陶居、广州酒家这样的老字号传统餐饮品牌,就可以和旅行社、类似携程网这样的旅游服务平台进行合作,借此向全国宣传自身品牌、宣传传统广式饮食文化。
  5.培养文化继承人,引导老字号发展连锁经营。一方面,不断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前几年的“粤剧走进高校”的活动就颇有成效。同时,应积极培养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使传统工艺不致流失。比如广州传统的竹升面制作,现在掌握者寥寥无几,如果仅用普通的面条制作鲜虾云吞面,那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另一方面,政府继续积极引导老字号发展连锁经营。首先,挖掘老字号品牌的经济文化价值,量化无形资产,整合老字号的资源,从字号形象、字号策划、字号管理、字号传播、字号营销等方面制定相应组织实施方案,扩大老字号的经营规模。此外,鼓励老字号以字号为纽带,走连锁扩展与集团化经营的发展道路,统一技术和产品标准,建立集中采购、配送的服务平台,实施规范化管理,降低营运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广州老字号品牌的激活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老字号企业、政府、社会各界人士、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老字号品牌继续熠熠生辉,创造更多品牌经典。
  参考文献:
  [1]黄忠彩、丁惠敏、张继焦.老字号蓝皮书——中国“老字号”企业发展报告No.1(201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0.
  [2]李春暐.广州老字号保护仍是“概念” 至今没有老字号街[N].羊城晚报.2012.4.5.
  [3]彭博,晁钢令.中国传统老字号品牌激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 (3).
  [4]杨珩.工匠精神下的广州老字号品牌传承与创新策略 [J].今传媒.2016 (11).
  [5]李立锐.广州老字號餐饮企业困境背后的营销反思[J].价值工程.2013 (13).
  [6]简敏莉,吴新玲.广州老字号新媒体营销现状、问题及实施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10).
  作者简介:余晓勤,女,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品牌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经济高速发展已进入繁盛时期,特别是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化已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网络经济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市场经济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市场规则,传统的市场营销体系被打破,老旧的经营模式被淘汰。网络经济背景下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是企业迎接市场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要求企业通过不断的改变和创新营销策略来适应
期刊
摘 要:交通运输单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点单位,主要是对某一地区城市道路、铁路等运输市场进行监督与管理,在交通运输单位的发展中,其档案管理工作占据了首要地位,是提高交通运输单位有效发展的主要载体。现阶段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存在非常多的缺陷,文章针对性的加以分析,提出对策,为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程的发展与进步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交通运输单位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从理论角度分析,交通运输单位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下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注意利用先进技术来武装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管理的有效性,也就是构建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获取物资管理所需的信息,优化物资管理,使之在企业内切实有效的应用,充分发挥作用,保证物资有效应用,并且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所以,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进而结合案
期刊
摘 要:由于旅游异地性,导致旅游供应链拉长,加之行业壁垒、区域间障碍、企业间不协调乃至不合作等原因,导致旅游供应链上节点企业间交易费用上升、企业间低效率运作、效益和福利的大量损失。本文以上海匹匹扣B2B同业分销平台为例,借助供應链管理思想的理论、方法,对旅游供应链进行优化分析,以减少企业间内耗和低效率运作,提高旅游企业间的合作能力,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供应链 B2B同业分销平台 优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高校校园物流快递发展迅速。然而在高校校园物流快递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其还存在诸如快递管理杂乱、服务方式不合理、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本文首先对高校校园物流快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分析其问题的成因,最后从整合校园代理点、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转变校园快递业务模式、提供个性O2O物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物流 配送管理 快递发展  一、高校校园物流快
期刊
摘 要:住房公积金档案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服务质量,因而构建公积金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是新形势下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适应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住房公积金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阐述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档案 数字化 互联网+  一、引言  在公积金提取、归集以及贷款的各项业务中产生了大量的有用信息档案,如何将这些不
期刊
摘 要:从2007年P2P进入中国市场,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历经10年的发展后,2016年监管步步推进,进入行业环境净化、行业洗牌的过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机构崛起的同时,也有巨大的风险存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也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实体金融机构的区别和对其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机构 风
期刊
摘 要:贫困,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问题,无可避免。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扶贫政策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尽管贫困者的最低生活需求得以保障,但其边缘化倾向却并未减弱。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贫困问题现状,提出在基层扶贫中引入 “助人自助”理念,主张扶贫不仅要保障贫困者的最低生活需求,而且要鼓励受助者利用自身潜能实现价值。然后分析在基层扶贫中运用助人自助原则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完善扶贫体系、社会力量
期刊
摘 要:事业单位属于我国的公共服务组织,其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主要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提供服务,进而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其存在价值与社会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中记录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史,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见证,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还可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借鉴,因此,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很是关键。在本文中,就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措施展开分析与
期刊
摘 要: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阶段,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为稳固国有企业发展大局提供了政治思想保障。本文对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关联进行分析,并对两者联合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策略进行探讨,期望对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企 党建工作 企业文化 创新  一、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关联分析  在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是以坚持党的重要思想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