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不同入路在剖宫产术应用的临床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lo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正中入路穿刺法与侧入路穿刺法在剖宫产术应用的穿刺成功率及腰痛发生率。方法:选择无腰背痛病史,无脊柱畸形,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剖宫产产妇300例,随机分成两组:正中入路组(A组),侧入路组(B组),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二针穿刺成功率,穿刺时易感发生率,硬外管误入血管发生率,麻醉效果,术后5天腰痛发生率,术后半年电话回访腰痛发生率。 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6%和95%(P<0.05),二针以内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8%和100%(P<0.05),穿刺时易感发生率分别为8.67%和8.00%(P>0.05),硬外管误入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1.33%和12.67%(P>0.05),麻醉效果分别为81.33%和98%(P<0.05),术后5天腰痛发生率为30.67%和6.67%(P<0.05 );术后半年电话回訪腰痛发生率14.19%和1.33%(P<0.05)。结论: CSEA侧入穿刺法在剖宫产的麻醉中优于传统的正中入路穿刺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不同入路;剖宫产;穿刺成功率;易感;误入血管;腰痛。
  CSEA已广泛应用与剖宫产术。而因为产妇腹围大而造成麻醉体位的不理想,肥胖[1]、水肿的产妇常见,导致麻醉穿刺失败者并不少见;产妇剖宫产术后腰痛也日渐引起麻醉医生的注意。CSEA有两种入路,常规的是正中入路,其硬膜外穿刺路径的解剖层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侧入路法其硬膜外穿刺路径的解剖层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筋膜,竖脊肌筋膜,椎板间隙,黄韧带,硬膜外腔。中正入路因其需穿过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若路径开始段稍偏移,可能导致穿刺失败;中正入路又因损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韧带修复时间缓慢,被认为是增加麻醉后腰痛的一个原因。现拟通过对比两种入路在剖宫产的麻醉,验证侧入法是否优于中正入路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无腰痛病史,无脊柱畸形,无精神病史,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剖宫产产妇300例。ASA1~2级,年龄20-36岁。随机分成正中入路组(A组)和侧入路组(B组)各15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所有麻醉操作均由同一高年资麻醉医生执行。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快速静滴乳酸林格钠注射液500ml,监测血压,心电,脉搏氧饱和度并以鼻导管吸氧。产妇左侧卧位,双肩的连线及双侧髂棘连线与手术床垂直,大腿屈曲靠向躯干,头和颈向胸部弯曲,使腰椎屈曲。选择腰3-4间隙,常规消毒铺巾,A组选择脊柱后正中线上腰椎间隙为进针点,抽取2%利多卡因3-5ml行皮内,皮下,浅筋膜层,深筋膜层,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间隙浸润麻醉,以破皮针破皮后,再以硬外穿刺针垂直皮肤依次穿破皮肤、浅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拔出针芯,针尾接上5ml玻璃注射器以测试压力的变化,继续进针穿破黄韧带,此时出现落空感,玻璃注射器的压力降低,提示进入硬膜外腔。若针尖碰到骨质,退针,稍稍改变针头方向,同上过程直至穿破黄韧带为止。B组选择脊柱后正中线旁开1-2cm的腰椎间隙为进针点,抽取2%利多卡因3-5ml行皮内、皮下、浅深筋膜、背阔肌筋膜浸润麻醉,以破皮针破皮后,再以硬外穿刺针与皮面成约700-800 依次穿破皮肤、浅深筋膜后,直接寻找黄韧带,直至穿破黄韧带,出现落空感,玻璃注射器的压力降低,提示进入硬膜外腔为止。然后以针内针(腰麻针)继续刺破蛛网膜,可见脑脊液流出。用3ml注射器抽取0.75%罗哌卡因2ml后抽脑脊液稀释至3ml,注入2.3ml-3ml,,退出腰麻针。然后在硬外针内往头端置入硬外导管,使导管进入硬膜外腔约4cm。退出硬外针,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固定硬外管。若回抽有连续血液,再退出导管1-2cm或重新穿刺置管,直至回抽无血为止。然后让产妇平卧,手术床向左倾15度,以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蛛网膜下腔注药后5分钟,若麻醉平面低于T8,在硬外导管内注入0.75%罗哌卡因4-8ml。开始手术。术后留硬膜外镇痛2天。
  1.3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穿刺次数;穿刺时是否有易感、硬外管误入血管;术后第5天访视患者,询问是否有穿刺部位腰痛及疼痛程度;术后半年,按病历所记录产妇的电话行电话回访,询问是否有穿刺部位腰痛及疼痛程度。疼痛程度按:轻度:腰部有痛感,但不干扰注意力;中度:腰部有痛感,已干扰注意力,无强烈止痛要求;重度:腰痛有强烈止痛要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以内穿刺成功率侧入路组均高于正中入路组(P<0.05),见表1。
  2.2 麻醉效果
  对比A、B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可知B组的麻醉效果和麻醉作用较A组好(P<0.05),如表2所示。
  2.3并发症 (1)A组穿刺时出现易感13例(占8.67%),B组穿刺时出现易感12例(占8.00%)(P>0.05)。(2)A组穿刺时硬外管误入血管17例(占11.33%),B组穿刺时硬外管误入血管19例(占12.67%)(p>0.05)。(3)术后第5天访视产妇,诉有穿刺点部位腰痛者A组46例(占30.67%)明显高于B组10例(占6.67%)(P<0.05)。所有腰痛均为轻度疼痛。术后6月电话回访,A组失访2例,成功回访者中,A组穿刺部位腰痛21例(14.19%),B组穿刺部位腰痛2例(1.33%),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见表2。
  3讨论
  由棘突、横突、关节突、椎孔、椎弓板、椎弓根、椎体等多个部分构成腰椎[2]。此外,每个结构的病变都会和特定的疾病产生相关,比如椎管较易出现椎管狭窄,横突异常导致“L1横突综合征”,椎体多见压缩压缩性骨折[3]。同时,对于临床和麻醉,腰椎的任何结构都有着重要应用意义[4]。进行椎管内麻醉时棘突方向决定麻醉在进针于椎管内方向,实行椎弓内固定术就是按照椎弓内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操作。因而,为更好地达到手术预期效果的目的,应当充分熟知和掌握腰椎骨的形态结构。
  子宫体的交感神经来自于T5-T10脊神经,而感觉纤维沿T10-L1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宫颈神经支配来源于S2-S4脊神经根汇聚成的阴部神经[5]。CSEA麻醉效果能够很好达到剖宫产的手术要求,已普遍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该法发挥了脊麻用药量小,潜伏期短,效果确切的优点,又可发挥连续硬膜外的灵活性,具有可用于术后镇痛的优点[6]。椎管内麻醉的穿刺入路有两种,即正中入路穿刺法与侧入路穿刺法。因老年患者棘上韧带钙化,脊柱弯曲受限,侧入路穿刺法常用于老年患者[7]。产妇因腹围大、肥胖等原因,常有麻醉体位不理想,脊柱弯曲受限,侧入路穿刺法是否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探讨。且因为侧入法减少了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的损伤,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腰痛的发生。已有报道侧入路穿刺法比正中入路穿刺法术后腰痛发生率更低[8]。
  本文侧入路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95%)比正中入路穿刺法(76%)高,且二次穿刺成功率(100%)也显著高于正中入路穿刺法(88%),同时术后穿刺部位腰痛发生率低[9],且腰痛的程度更轻。剖宫产手术医生对由侧入路穿刺麻醉的满意的效果为98%,而对由正中入路穿刺麻醉的满意的效果仅为81.33%。值得注意的是,正中入路组术后6月出现中度以上腰痛[10]。推测可能与棘上韧带慢性炎症有关,但缺乏相关病理学证据。有类似患者做腰椎部位CT检查,未报告阳性结果。目前,正中入路穿刺法CSEA仍然是剖宫产术的常用麻醉方法。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证明侧入路穿刺法CSEA在剖宫产麻醉时成功率高,术后穿刺部位腰痛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剖宫产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学敏,王桂喜,王伟,等.沈阳地区孕妇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11):809-812.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14.
  [3]刘广召,刘海涛,孙振海,等.不同入路腰部硬膜外穿刺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7):669-67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100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实验组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治愈率达92.9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故两组间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首先,铺好常规的消毒巾;其次在显微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使用前路减压的手术方式虽然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但是预后效果比后路手术方式更好,两种手术方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对其使用外科手术治疗,前路减压的治疗效果更为优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牵引推拿于一体”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8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牵引推拿于一体”,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牵引和推拿,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88%,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有
期刊
摘要: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一種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2%-1.1%,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中,应重点强调预防,一旦发生损伤,须及时诊断,根据损伤发生的时间、损伤的部位和类型,恰当处理,避免术后狭窄,导致多次手术,增加患者痛苦。  关键词:胆管损伤 胆管炎 狭窄胆管空肠Roux-Y的·吻合术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3岁,20013年8月25日因胆管损伤再次术后,右上腹痛伴畏寒发热及黄疸3个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硬膜外注入和芬太尼在下腹部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 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 例,观察组1、2 给予不同小剂量吗啡+ 布比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2 d。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2 d,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第1 天及第2 天疼痛评分,并记录患者有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管内皮功能受到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11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6例,观察组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支架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的血浆内皮素-1、氧化亚氮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实施比较,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在疼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应用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45例,对A组患者使用单纯西药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3.3%,B组治疗的临床总体有效率为88.9%,两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B组明显
期刊
摘要:重症肝炎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而且具有传染性、病死率高等特点,目前,没有特效药能够治疗重症肝炎,但是,利用血浆置换疗法能够治疗它。在进行血浆置换的手术过程中,护理观察对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尤为重要。通过总结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护理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总结出在治疗重症肝炎过程中,护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症肝炎;临床护理经验  血浆置换治疗法是一种新的、能够治疗重癥肝炎的有效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液氮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的临床疗效 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0年开始实施的自体颅骨修补术300例,同期钛板修补100例。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以及术后随访患者得到满意度。 结果: 我院300例自体颅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术后随访外观满意度为98%,钛板修补术后并发症30%,外观满意度90%。 结论:液氮深低温自体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及外观美学上优于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