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着泪歌唱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习惯用笔写作,但我希望我是个歌手,能为故乡,为故乡的人,流着泪歌唱。
   我的故乡在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北山,准确点说,那里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外婆家所在地。据我妈说,在一个大雨滂沱的秋夜,我降生在凤翔县柳林镇北山的一所学校里,而这所学校本是一座关帝庙,这大概就是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场所的原因吧。外婆家西边不远的村子,叫尧奠,应该与上古圣贤尧有些关系,只是还没人认真做过考证。再远一点,有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祭祀传统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北山虽然地处偏僻,却特别重视礼仪,讲究规矩,尊崇忠义,应该与古风犹存不无关系。
   小时候,我被父母寄养在外婆家,由她一手带大,因此我对外婆的感情,不亚于对母亲的感情。她对我这个外孙尤其偏爱,为了让我长得强壮,在人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执意养了两只羊,每天的羊奶全部归我,其他人只有闻味的资格。我之所以在同龄人中有副好身板,全是孩提时代每天两大碗羊奶打下的底子。有一次我发高烧浑身火炭一般,外婆抱著我整整坐了一夜,用嘴在我身上的穴位拔火罐,不知是特殊的理疗起了作用,还是外婆的祈祷感动了神灵,天亮的时候我的烧神奇地退了。当父母准备接我回城读书,我千般不愿万般不肯,不愿离开北山,更不肯离开外婆,当她在羊圈的角落里找到我,婆孙俩抱头痛哭,这是全家人唯一一次见她流泪。父母犹豫了,但外婆坚持让我回城上学。亲爱的外婆啊,当时我颇不理解,但现在是多么地感谢您!外婆活了八十八岁,已殁多年,而我因为远离故乡,去看她的机会很少,下面一段文字,是我一次为她扫墓后噙着泪水所写。
   很久没去看望外婆了,急匆匆的路上,很远很远,看见一个身影站在山坡,
   好似外婆在冲我招手,难道她老人家知道我要来,早早在等侯?我心头一热眼里发酸,脚步踉跄向她奔去。外婆啊,我来了,您的外孙来看您了!您站着别动,千万不要再迎,您缠过的小脚,只有我的半个手掌大小,尽管您曾靠这一双小脚,稳稳当当走了八十多年,忙里忙外操持一个十几口人的家,但现在您老了,老得寸步难行。我知道您想我特别地想我,今天我来了来看望您了,恨不能一步跨到您身前,跪在您膝下。亲爱的外婆啊,泪眼里把您看,哽咽着把您唤,到近前了,擦掉盈眶的泪水,您却倏忽不见。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凝神再看,刚才的惊喜无影无踪,只有一棵纤弱的树,在冷风里颤颤巍巍。我不禁悲从心来,眼里又一次溢满泪水,猛然想起,亲爱的外婆啊,您早已站不起来!摩挲眼前这棵树,粗糙的树皮,像极了外婆终生辛劳的手……
   我之所以双眼饱含泪水,是因为深爱着这片土地,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我愿意抛撒热泪,为故乡而歌,为所爱的人而歌。最长情、最深情的爱,莫过于陪伴,这就是我为这篇小说取名《陪伴》的缘由。
  责任编辑/董晓晓
其他文献
道光六年(1826年),“蔚盛长”票号在赊店成立,极大地方便了商户,因为经营有方,银子似潘赵二河的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掌柜侯太永的钱袋。嗅觉敏锐的商人贾全看到这个生意“油水”大,也开了家票号,取名“广顺生”。从此,两家票号成了对手。   所谓票号,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当时商家做生意用的货币是银子和铜钱,十分笨重,不便携带,异地交易要运送现银,既增加支出,又要承担旅途被抢遗失的风险。于是,票号应运而生,
1992年,我受命到全县惟一不通公路最偏远的黄安乡宣传邓公南巡讲话精神,并参加为期半年的社教。  之所以派我,是因为我当时任职于县文化局创作科。在机关最不重要,是闲人。  我给自己规定,每次带三本书,半月回家一次。  乡政府离公路有八里地,沿河谷行走,路有半米宽。一边是岩,一边是溝。  大约在八月中旬,我接到妻子电话,说父亲要来,主要是来看我才几岁的女儿。我于是急急忙忙从黄安乡往公路赶,不幸的是,
借 书  亓家宝是汝南人,和漆雕宝成是老乡。亓家宝的父亲亓三套在李庄子矿三零五队当放炮员,1985年那年,亓三套在井下处理哑炮时,出事故炸伤了头部,导致双目失明,后按伤残退休,亓家宝是顶替父亲上的班。那年,亓家宝十七岁,正在上高二,本来按亓三套的意思是想叫亓家宝的姐姐亓秋香接班,但亓家宝说啥也不成,说,姐姐是人家的人,你不叫儿子接班当工人偏叫闺女接,那不行。亓三套说,你不是正上学吗?将来好赖考个大
针匠外出的时候,是去卖针,包括去城里买铁丝。针匠很少外出。很多时候,就得在家里,锻,磨,锉,烧,慢慢地做针。做针,得先有铁丝。买铁丝,得进城。一早起来,往返六十多里,就靠一双脚,过河,翻坡。百十来斤的铁丝,背着,往返六十多里。   累不?女人问。   可累。针匠说。   看看几个孩子,看看女人,针匠又说,不累。   喝了一碗水,柳叶子泡的,解渴,泻火。针匠喘了一大口气,开始拉丝:把买回的粗铁丝拉细
那一年,我十三,夏玉莲十六。   当时,我们已经同学二年,到夏天,小学就要毕业了。夏玉莲十岁才上学。她说过,要不是区长那次带人在她们生产队搞三同,听说她还没有上学,把队长狠狠地凶一顿,队长过后把夏玉莲的爹妈狠狠地凶一顿,夏玉莲就上不了学,这辈子就是个文盲了。   夏玉莲因为年龄大,功课一般。但她性情温和,手脚勤快,说话暖人心,班主任聂老师经常表扬她,年轻的王校长好像还特别看重她。我转学来的那
父亲听说我要去看姑妈,着实惊讶了,然后就是高兴,一个劲地说,是该去,是该去,打小姑妈就疼你,一有好吃的连法儿都瞒着,翻山越岭给你送过来……法儿是姑妈的儿子,我的表哥。父亲没完没了地回忆着姑妈对我的好,我哪有闲心听,便催着他告诉我姑妈家所在的地方。  老实说,在那个午后之前,我想都没有想过要去看望姑妈,尽管她老人家七十多岁了,又不肯和我的表哥住在一起,非常非常地值得我去看望她一次。那个中午,我们几个
1   上了岸,机动船那哐哐哐的声音,便渐渐没了脾气。我和爸妈沿着菜地中间一条一米多宽的土路,向张姨家走去。   安静极了。除了阳光哗哗地泼洒在菜叶上,除了知了追着耳朵吱呀吱呀地扯着大锯,除了妈妈不时冷冰冰地叮嘱我,到了张姨家要记得喊人哈,要懂礼貌,听到没有?   菜地树少,没个遮阴的,而太阳虽至夏末,依然剽悍不减,我抹了把汗水,闷声闷气地应着。我素来不愿跟着爸妈串门子,尤其是,为了在以后两
一   题亚娟的心情糟透了,陡然对自己恨得不行。如此轻浮的男人,怎么还答应第二次见面呢!亚娟一下泪崩了。默默然愣坐片刻,实在气不过,亚娟拨通了四姐的手机,“你……介绍的啥人嘛!”   “咋了?”四姐说,“又不满意?”   手机里灌满了亚娟恼怒的气息。   “究竟咋了——人长得不帅?”   “纯粹性亢奋,臭流氓!”   四姐哑然片刻,换了平和口气,“都过来人了,那么多忌讳干啥!人家小王各
1  王小妮坐在沙发上有些不自在。那张沙发很软,她坐着不舒服,屁股不知道往哪儿搁。她像个大姑娘似的扭来扭去。敲门之前想好的那些话都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了。她只能用笑来打破尴尬的局面。同时脑子里在组织语言,可是现在她觉得自己的脑子和浆糊一样,她急出了一脑袋的汗。  王校长沏好了茶,端在她跟前。她看到那只茶杯很精致,像一只透明的酒杯。她拿起来,一口喝干了。王校长又给她续上一杯,她不好意思喝了。坐在那里,她
那年,我10岁,读小学三年级。  一天下午,学校通知要开斗争会,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全大队就学校有个大操场,所以凡是开大会,都在我们学校。  我们抬着凳子,按指点的地方坐好。  社员呢?大约有2000多人,一人屁股下一块砖,或一块石头。  斗争会拉了白底黑字的会标,一看就是林老师的字,我们大队,只有他的毛笔字写得好。因此,全大队的标语,无部出自他的手,号称“林彪(标)”。  主席台上坐着大队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