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的班级管理方式中,班主任往往只是指挥几个得力的班干部忙前忙后,没有想办法调动大多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主人翁意识缺乏,班级建设自然难有起色。为改变这种局面,我积极尝试,最终探索出以创建金牌小组为目标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我鼓励学生争当金牌小组组员,激励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合理组建小组:金牌小组的基本前提
首先,确定小组长。小组是班级的基本构成单位,组长是小组的“领头羊”,组长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组建设质量的好坏,因此,组长的选择尤为重要。开学初,在和科任教师共同商讨后,我慎重地选出了6名学习成绩优秀、热心班级事务、有一定管理能力、班级荣誉感强、在各方面能起表率带头作用的学生担任组长。
其次,确定小组人员。这是小组形成的第一步。为避免小组间差距过大,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成绩、性别、性格等因素进行均衡分组。一般一个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8—9人。从开始建组,我们就采取了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的原则,即组长可以挑选组员,组员也可以挑选组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规范建设小组:小组发展的重要内容
有了组长和组员,还只是形式上建立了小组,就如一幢房子有了外部框架。要想它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对这个框架进行填充。
安排组内成员相应职责。一个小组形成后,就要给成员安排相应的职务,如组长、学科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体艺组长等,总之,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职责,都有管理他人和被他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团队内部管理和帮扶,比“一对一”或“一对多”更有实效。如,二组的“小不点”城城以前是一个纪律、学习、行为习惯都比较差,不讨人喜欢的学生,但在二组全体成员长达一个学期的帮助下,“小不点”改掉了许多坏习惯,成了一个努力向上、拥有不少朋友的孩子。
创建凝聚人心的小组文化。小组成员确定后,我们会用专门的时间去完成小组文化创建,如组名、组规、组歌、组徽、小组目标、奖惩措施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小组人人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发挥团队力量,又能让每个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特长,如,擅长写作的同学为小组起一个有寓意的组名,会画画的同学为小组画组徽等,让学生在具体的参与中初步形成主人翁意识,小组的向心力无形中慢慢凝聚。四组的安宁成绩一般,是一个自卑内向的男孩,分到新的小组后,他基本上不和小组其他成员说话。他的画画得相当好,在“我为小组设计组徽”活动中,他设计的组徽被评为第一名。当全班同学,特别是所在小组的成员向他发出由衷的赞叹时,他很开心地笑了,从此,很自然地融入小组中。
制订学习小组创建方案、考评细则。我们在学校提出的框架下,结合班级实际,对小组创建方案、考评细则进行适当的增减修改,制订了有自己班级特色的规则。然后用专门的时间学习宣讲,让学生知道要从哪几个方面考核,自己以及小组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这样,行动起来就有了方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活动。我们发现,只有在和其他班展开竞争时,学生才会更有激情和力量,班级活动才会更精彩,但是,这种班际竞争的机会不多,为此,我努力把班与班之间的竞争迁移到小组之间。班级小组固定后,我们都尽量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种活动,如课堂学习、文艺汇演、班本课程、卫生大扫除等。在这些活动中,我引导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比较,展开良性竞争,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担当、团结合作、宽厚包容的意识和品质。
召开“小组建设”主题班会。在金牌小组创建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松散、懈怠、止步不前的状态。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这一状态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召开一次“小组、班级、我的家”小组建设主题班会。此次班会,以“家”为线索,分别从我绘我家、我忆我家、我为我家找缺点、我为我家出主意、 我为我家做贡献5个环节,围绕“如何进行小组建设”展开。
如,在“我为我家找缺点”环节,小组成员讨论并交流如下问题:(1)告诉小组成员:你和你们小组有哪些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2)真誠指出小组内同学做得不够好的地方;(3)请组内一位同学做你的监督人,一起努力吧!又如,在“我为我家做贡献”环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汤圆”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受到启发:每个小组就像旋转着的齿轮,组内每一名同学就是其中的一环,一环扣一环,只有彼此推动,小组和班级才能正常顺利运行。
在此认知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能让自己组发展成为班级实力最强小组,即金牌小组的措施。小组成员都从各自的角度(普通组员、组长、学科组长、班干部、成绩优秀者)进行了思考、探讨与发言。
通过班会活动中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小组建设中自己该如何做、自己的小组应该有怎样的定位,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从中收获不少,小组凝聚力、班级向心力较之以前有了明显增强。
严格管理小组:小组创建的关键所在
首先,小组成员的管理。这是在小组内完成的,借助小组日记,组内同学轮流对成员进行管理记录;通过组内周评比,对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阶段性小结;通过个人周反馈,学生对自己每个星期表现进行及时反思与调整。最后,组长汇总本周内各成员的分值,对连续3次最后一名的同学或组内表现特别不好的同学,小组要固定一个时间商讨:如何对之进行集体帮扶?寻找可行的措施,让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其次,班级小组的管理。值日班长结合6个小组一天各方面的表现,给各小组打出综合分,各学科教师结合各小组课堂情况进行周评价,各科代表根据上交作业情况及各组作业质量进行周评分,值周班长计算出各小组周得分(分数主要由值日班长、学科教师和各科代表打分构成),各小组根据周评分情况,各自进行周小结。对每周得分最高的组,请他们在全班介绍经验;对连续三次得分最低的小组,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集体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写下承诺,每个人签字后上交班主任。如果后期有改善,则拿回承诺书;若在后期的评比中,得分还是最低,班主任和该组的导师介入,帮助他们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全面考核小组:金牌小组的诞生过程
首先,能冲出重围方可成为金牌小组。学期末,评选金牌小组的时候到了,这是让学生最紧张的时刻。我们会用班会课专门开展这项活动:首先,各组依据考评细则申报,准备好各种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本小组一学期以来在日常得分、考试成绩、大型活动、小组建设、小组学风、家长支持等方面的成绩通过实物(荣誉证书、奖杯等)、图片、视频、美篇等向全班展示;接下来考评委员会成员(所有科任教师、每组一个学生代表)根据各小组的展示和平时的表现打分;最后,汇总两方面的分数,得分最高的一个或两个小组就当选为金牌小组(如果一学期能连续三次获得校级文明班级称号,则可以另外奖励一个金牌小组名额)。
其次,制订受学生欢迎的奖励制度。在以往的量化管理中,我们更突出个人的进步、对班级的贡献,所以,奖励的对象多数是班干部或是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学生。实行小组管理后,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由奖励个人变为奖励集体(小组),奖励的依据由成绩转为学习、体育、劳动、管理、合作、服务等各个方面,由单一转向多元。
“金牌小组”是一项综合性的集体荣誉,它需要小组所有成员共同的、持久的努力,得到很不容易,因此,学生都很看重。那么,通过实力获得“金牌小組”称号的小组将得到何种奖励呢?这也是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制订出了如下奖励方案。
1. 为获得“金牌小组”荣誉称号的小组制作全家福宣传展牌,为金牌小组组长颁发荣誉证书。
2. 让学生在以下奖励中任选两项:
①金牌小组全体成员择期在校外开展半天实践活动;
②在班内,金牌小组成员有优先选择座位的权利;
③小组可邀请校长、学校其他领导、小组导师或最喜欢的老师在食堂共进免费午餐(晚餐)一次(自由选择饭菜);
④免周末作业一次(全科作业);获赠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免打扫卫生一次;
⑤ 其他合理、可行的要求一个。
这些奖励,都是学生自己喜欢的。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奖励他们,当然受欢迎,能激励他们为得到奖励而努力。这样,慢慢地,学生就能养成好习惯,形成正能量。
最后,奖励兑现时的难忘与欢乐。奖励的东西再好,如果不去兑现的话,会让学生对规章制度产生信任危机。对这一点,我们特别在乎,特别注意。自从开展金牌小组创建活动后,我班兑现了如下的奖励:游览风景区2次、游玩场所欢快地玩耍1次、养虾基地钓龙虾2次;邀请校长或最喜欢的老师共进免费午餐4次;免周末作业1次。每次金牌小组评选结果一公示,我们就立马大张旗鼓地兑现各种承诺,那些获得“金牌小组”称号的小组成员一脸的兴奋与快乐。
在金牌小组创建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的管理,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管理自我、管理他人的能力,而这种良性的竞争又促进了小组、班级的建设,让我们班成长为学校的“金牌班级”。(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合理组建小组:金牌小组的基本前提
首先,确定小组长。小组是班级的基本构成单位,组长是小组的“领头羊”,组长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组建设质量的好坏,因此,组长的选择尤为重要。开学初,在和科任教师共同商讨后,我慎重地选出了6名学习成绩优秀、热心班级事务、有一定管理能力、班级荣誉感强、在各方面能起表率带头作用的学生担任组长。
其次,确定小组人员。这是小组形成的第一步。为避免小组间差距过大,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成绩、性别、性格等因素进行均衡分组。一般一个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8—9人。从开始建组,我们就采取了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的原则,即组长可以挑选组员,组员也可以挑选组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规范建设小组:小组发展的重要内容
有了组长和组员,还只是形式上建立了小组,就如一幢房子有了外部框架。要想它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对这个框架进行填充。
安排组内成员相应职责。一个小组形成后,就要给成员安排相应的职务,如组长、学科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体艺组长等,总之,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职责,都有管理他人和被他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团队内部管理和帮扶,比“一对一”或“一对多”更有实效。如,二组的“小不点”城城以前是一个纪律、学习、行为习惯都比较差,不讨人喜欢的学生,但在二组全体成员长达一个学期的帮助下,“小不点”改掉了许多坏习惯,成了一个努力向上、拥有不少朋友的孩子。
创建凝聚人心的小组文化。小组成员确定后,我们会用专门的时间去完成小组文化创建,如组名、组规、组歌、组徽、小组目标、奖惩措施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小组人人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发挥团队力量,又能让每个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特长,如,擅长写作的同学为小组起一个有寓意的组名,会画画的同学为小组画组徽等,让学生在具体的参与中初步形成主人翁意识,小组的向心力无形中慢慢凝聚。四组的安宁成绩一般,是一个自卑内向的男孩,分到新的小组后,他基本上不和小组其他成员说话。他的画画得相当好,在“我为小组设计组徽”活动中,他设计的组徽被评为第一名。当全班同学,特别是所在小组的成员向他发出由衷的赞叹时,他很开心地笑了,从此,很自然地融入小组中。
制订学习小组创建方案、考评细则。我们在学校提出的框架下,结合班级实际,对小组创建方案、考评细则进行适当的增减修改,制订了有自己班级特色的规则。然后用专门的时间学习宣讲,让学生知道要从哪几个方面考核,自己以及小组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这样,行动起来就有了方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活动。我们发现,只有在和其他班展开竞争时,学生才会更有激情和力量,班级活动才会更精彩,但是,这种班际竞争的机会不多,为此,我努力把班与班之间的竞争迁移到小组之间。班级小组固定后,我们都尽量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种活动,如课堂学习、文艺汇演、班本课程、卫生大扫除等。在这些活动中,我引导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比较,展开良性竞争,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担当、团结合作、宽厚包容的意识和品质。
召开“小组建设”主题班会。在金牌小组创建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松散、懈怠、止步不前的状态。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这一状态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召开一次“小组、班级、我的家”小组建设主题班会。此次班会,以“家”为线索,分别从我绘我家、我忆我家、我为我家找缺点、我为我家出主意、 我为我家做贡献5个环节,围绕“如何进行小组建设”展开。
如,在“我为我家找缺点”环节,小组成员讨论并交流如下问题:(1)告诉小组成员:你和你们小组有哪些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2)真誠指出小组内同学做得不够好的地方;(3)请组内一位同学做你的监督人,一起努力吧!又如,在“我为我家做贡献”环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汤圆”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受到启发:每个小组就像旋转着的齿轮,组内每一名同学就是其中的一环,一环扣一环,只有彼此推动,小组和班级才能正常顺利运行。
在此认知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能让自己组发展成为班级实力最强小组,即金牌小组的措施。小组成员都从各自的角度(普通组员、组长、学科组长、班干部、成绩优秀者)进行了思考、探讨与发言。
通过班会活动中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小组建设中自己该如何做、自己的小组应该有怎样的定位,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从中收获不少,小组凝聚力、班级向心力较之以前有了明显增强。
严格管理小组:小组创建的关键所在
首先,小组成员的管理。这是在小组内完成的,借助小组日记,组内同学轮流对成员进行管理记录;通过组内周评比,对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阶段性小结;通过个人周反馈,学生对自己每个星期表现进行及时反思与调整。最后,组长汇总本周内各成员的分值,对连续3次最后一名的同学或组内表现特别不好的同学,小组要固定一个时间商讨:如何对之进行集体帮扶?寻找可行的措施,让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其次,班级小组的管理。值日班长结合6个小组一天各方面的表现,给各小组打出综合分,各学科教师结合各小组课堂情况进行周评价,各科代表根据上交作业情况及各组作业质量进行周评分,值周班长计算出各小组周得分(分数主要由值日班长、学科教师和各科代表打分构成),各小组根据周评分情况,各自进行周小结。对每周得分最高的组,请他们在全班介绍经验;对连续三次得分最低的小组,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集体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写下承诺,每个人签字后上交班主任。如果后期有改善,则拿回承诺书;若在后期的评比中,得分还是最低,班主任和该组的导师介入,帮助他们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全面考核小组:金牌小组的诞生过程
首先,能冲出重围方可成为金牌小组。学期末,评选金牌小组的时候到了,这是让学生最紧张的时刻。我们会用班会课专门开展这项活动:首先,各组依据考评细则申报,准备好各种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本小组一学期以来在日常得分、考试成绩、大型活动、小组建设、小组学风、家长支持等方面的成绩通过实物(荣誉证书、奖杯等)、图片、视频、美篇等向全班展示;接下来考评委员会成员(所有科任教师、每组一个学生代表)根据各小组的展示和平时的表现打分;最后,汇总两方面的分数,得分最高的一个或两个小组就当选为金牌小组(如果一学期能连续三次获得校级文明班级称号,则可以另外奖励一个金牌小组名额)。
其次,制订受学生欢迎的奖励制度。在以往的量化管理中,我们更突出个人的进步、对班级的贡献,所以,奖励的对象多数是班干部或是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学生。实行小组管理后,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由奖励个人变为奖励集体(小组),奖励的依据由成绩转为学习、体育、劳动、管理、合作、服务等各个方面,由单一转向多元。
“金牌小组”是一项综合性的集体荣誉,它需要小组所有成员共同的、持久的努力,得到很不容易,因此,学生都很看重。那么,通过实力获得“金牌小組”称号的小组将得到何种奖励呢?这也是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制订出了如下奖励方案。
1. 为获得“金牌小组”荣誉称号的小组制作全家福宣传展牌,为金牌小组组长颁发荣誉证书。
2. 让学生在以下奖励中任选两项:
①金牌小组全体成员择期在校外开展半天实践活动;
②在班内,金牌小组成员有优先选择座位的权利;
③小组可邀请校长、学校其他领导、小组导师或最喜欢的老师在食堂共进免费午餐(晚餐)一次(自由选择饭菜);
④免周末作业一次(全科作业);获赠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免打扫卫生一次;
⑤ 其他合理、可行的要求一个。
这些奖励,都是学生自己喜欢的。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奖励他们,当然受欢迎,能激励他们为得到奖励而努力。这样,慢慢地,学生就能养成好习惯,形成正能量。
最后,奖励兑现时的难忘与欢乐。奖励的东西再好,如果不去兑现的话,会让学生对规章制度产生信任危机。对这一点,我们特别在乎,特别注意。自从开展金牌小组创建活动后,我班兑现了如下的奖励:游览风景区2次、游玩场所欢快地玩耍1次、养虾基地钓龙虾2次;邀请校长或最喜欢的老师共进免费午餐4次;免周末作业1次。每次金牌小组评选结果一公示,我们就立马大张旗鼓地兑现各种承诺,那些获得“金牌小组”称号的小组成员一脸的兴奋与快乐。
在金牌小组创建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的管理,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管理自我、管理他人的能力,而这种良性的竞争又促进了小组、班级的建设,让我们班成长为学校的“金牌班级”。(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