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育人”于“教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taide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者,“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教书和育人不可分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整个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也要重视他们精神内涵的提升。
  一、率先垂范,提升师德修养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学生会处处模仿他们的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影响着学生。小学生有着明显的模仿性,特别容易模仿他们长期接触且敬佩的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举止、态度和情感是他们的榜样,起着示范作用。学生模范着教师的言行,从中学习着为人处事的方法和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教师影响着学生个性和品德的形成,实现德语的渗透。因此,面对学生时刻关注的眼神,教师应在课堂内外都保持言行一致,时刻提升并展示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引领学生成长。
  “曾子杀彘”的故事家喻户晓,曾子正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著名的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教师的宽容和爱心有强大的教育感染力。教师对他人帮助的一句感谢,对学生犯错的一份宽容,对周围人的一句关切……事虽小,却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着学生的内心,影响着学生品德的成长。
  二、挖掘教材,以课堂为主阵地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展现着德育的各方面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有双“慧眼”,认真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德育素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把德育教育渗入课堂教学中。
  1、品词析句渗透德育。语言文字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可能具有情感或道德色彩,教者通过挖掘文本的谴词造句,引导学生感悟品读语言的深层内涵,便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素养。
  比如二年级课文《沉香救母(一)》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浑身就增添了力量”一句,通过品位“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痛”五个成语,学习沉香的不畏艰险,不向困难屈服,做个勇敢的有孝心的人,领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又如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感悟第二自然段中木兰得知征兵文书有父亲名字时的一系列心理、动作是本文重难点,教者可以扣住“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让学生对为国分忧、关爱家人的木兰产生由衷的敬佩,引导学生学习木兰爱国奉献的优秀品质。
  2、课堂生成渗透德育。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教学机智与学生学习智慧相互碰撞的过程。教师通过掌握学生学情,预设教学环节,但课堂生成是不可预测的,这就需要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经验和智慧及时发现并抓住德育渗透点,实现道德教育。
  在听课活动中,有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课文《这儿真好》,课文第三段预设让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小熊种树的辛苦,启发学生学习小熊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可就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学生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都觉得熊是最爱偷懒的,我们都叫它‘懒熊’。它怎么会那么辛苦地种树呢?”于是整个教室的孩子嘀咕开了。这是教师预料之外的。庆幸的是,这位教师将问题巧妙地转向学生:“是呀!熊很懒。可是,懒熊居然愿意承受万般的辛苦,去种下那么多的小树,等待着绿叶成阴的一天,这是为什么呢?”有学生回答:“它很孤单,种了树才能吸引朋友,所以它不怕辛苦了。”还有回答:“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下转第147页)(上接第145页)孤岛变成了美丽的世界才会有朋友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后,教师最后总结道:“为了让孤岛变成美好的世界,懒惰的小熊辛勤劳动,改善环境,这就是小熊辛苦的动力!”教师利用了这个课堂“小意外”,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灵活应变,将课堂生成渗透德育,使“意外”变得格外精彩!
  3、教学形式渗透德育。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德育化于轻松快乐的活动中,远比老师的“说教”要有效得多。比如我们最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使学生关注自己学习行为的同时兼顾他人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当然,教师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形式。例如教师在检查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在思考较难问题时可以小组讨论解决;在学习生字时可以采用小组闯关的比赛形式;在理解故事内容时可以采用小组情景表演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参与一个角色。学生为了小组的共同目标,往往较平时更加认真、投入。在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表现出的团结友爱和强烈的集体意识。
  三、实践拓展,在课外延续德育
  1、课外阅读深化德育。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只是范例,利用课文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立足课文,拓展阅读,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方式。而德育教育也可以在拓展阅读中得到延续。比如,在教学了《“黑板”跑了》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爱迪生的故事》、《物理学家牛顿》等名人故事书,用他们的故事激励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刻苦学习、顽强钻研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又例如学习了《歌唱二小放牛郎》后,可以介绍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让学生多了解少年英雄的事迹,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体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学习语文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课外阅读中提升了思想认识,汲取了精神力量。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阅读能丰富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
  2、实践活动,知行合一。为继续深化德育教育,需要融德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因此,我们平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比如古诗文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好书交流会等,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课外实践活动。
  我在教学《月亮湾》后,为了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我们班便开展了“我的家乡”演讲会,学生在课外搜集家乡的资料,有的还亲身去走走、看看,感受家乡的气息。演讲会上,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起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萦绕于课堂。此活动便使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融为了一体。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智慧地把握德育契机,无痕地寓“育人”于“教书”,才能让德育的种子真正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其他文献
“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文章时对一些有感触、有疑问的地方做一些标记。它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凭借自身原有的知识对文本进行批注和理解,体会更加深刻,精神历程更加丰富。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一些表示符号:“﹏”波浪线,主要是对一些精彩语句的标记,例如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对偶句等;“―”直线,主要是对一些重要语句的标记,例如中心句,承上启下句,过渡句等;“‖”
一、把握教材本真化  教材是许多经验丰富的资深英语专家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才写成的,有其价值存在和相应的精神穿透。如何将其价值和精神从其文字的平面中鲜活出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梳理、挖掘和拓展,从而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为他们进行高质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二、处理教材灵活化  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为了追求高效课堂,不少教师煞费苦心,尽展其才,尽显其能。课堂上,经常是声、光、电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可学生收获了什么,语文素养有没有通过实在的训练提高了等问题横亘在教育工作者的心间。  纵观于永正等特级教师的语文课堂,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没有惊心动魄的设计,更多的是常态的阅读教学,是一种追求原汁原味的语文本色课堂。他们的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分角色朗读是朗读的一种形式,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从而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情感得到熏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角色朗读理解文本的词句篇章,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风格,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听、说水平。同时,分角色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领悟语言的独特奥秘,在朗读
让学生爱上学英语,爱上说英语,是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2011版新课标,为我们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指明了语文课堂的目标与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因此,怎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是教师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方法探究,培养儿童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言语表达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其资源,提升小学生运
“棋是智慧的体操。”这是革命导师列宁著名的论断。围棋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奇葩,是一项志趣高雅而又充满激烈竞争的高智能游戏,它集智力、趣味、竞技于一身,兼备了开发智力与培养品行等多项教育功能,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种绝佳手段。近几年,围棋学习开始向幼儿延伸,在围棋学习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幼儿园开展围棋活动,把围棋作为
科学概念简而言之就是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对事物或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反映了事物或现象的联系,体现的是一种科学观念。学生掌握一个科学概念,实质上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况且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因此,我们的课堂探究活动应该在“科学概念”的引领下开展,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形成概念,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发展科学素养。  一、教学科学概念之前,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
教师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民族素质提高的关键力量。教学监控能力作为教师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在专家和新手型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是不同的。可以说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角色从“新手”到“专家”的转化,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一、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  我国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理解”既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也是重要的课程目标。不论是在《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中,还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都可觅其踪影。的确,理解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是感悟、积累和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反观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理解”的公式化、虚幻化、狭窄化等现象斥着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理解”的真貌,削弱了“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笔者试图从“理解狭窄化”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