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未来教育术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体的演进与发展一直以来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新媒体也不例外地对现代教育带来了影响和改变。该文在梳理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媒体演进对教育带来改变的基础上,辨析了新媒体对现代教育带来的影响及改变,以及新媒体与教育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该文认为新媒体的普及与应用在改变学习者、教师、教学实践、教学系统等的基础上改变着现行的教育范式;同时,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迫使新的教育范式的产生,这一新教育范式所需要的教育功能也是新媒体技术演进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教育;学习;技术;未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新媒体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瞬息万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观念及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运用于教育领域新媒体更是催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也促发人们对未来教育的憧憬。
  一、新媒体进化历程
  在现代媒介进化论者看来,媒介同样有一个新物种“取代”旧物种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可以被视为进化或日演化。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进化是一种系统内的自调节和自组织,其机制是补救媒介,即后生媒介对先生媒介有补救作用。”从口语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到今天的新媒体,甚至是新新媒体,媒介在人类的选择和作用下不断地进化着。
  在前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只能通过肢体语言及感官传播信息;经过数千年的进化,人类发明了语言,进入口语传播时代,口语媒介至今一直是人类使用最频繁的传播媒介。文字媒介出现后人类进入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无论媒介技术发生了多少次变化更迭,文字始终无可替代,造纸术、印刷术、电报、计算机等媒体技术的初衷都是为了使文字能够更便捷地传播。但人类并不满足于文字单调的传播效果,在19世纪下半叶发明了广播、电话、留声机、摄影机等电子媒介,随即进入了非语言传播时代,单调的文字媒介被丰富或替换为音频、图像或视频,传播效果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电视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无可匹敌的大众化和易受性带来了继语言和文字后的第三次人类传播高峰。
  随着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技术及数字技术逐渐发展,个人电脑、小型终端如PDA、手机逐渐普及。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进入多媒体技术发展阶段,多媒体电脑能够综合处理、存储和传递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及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使人可以通过视听感官与电脑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相较于电子媒介其传播效果更加生动,还增加了交互性。与此同时互联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互联网络技术是催生21世纪新媒体及新新媒体的主要技术。保罗·莱文森将互联网上的第一代媒介称为新媒介(New Media),如电子邮件、亚马逊网上书店、报刊的网络版、留言板、聊天室等;将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称为新新媒介,如博客网(Blog)、维基网(Wiki)、“第二人生”(SecondLife)、脸谱网(Facebook)、播客网(Podcast)、优视网(Youtube)等。这一阶段的新媒体和新新媒体改变着传统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它们聚集着海量的信息,并且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与即时性。
  从保罗·莱文森提出“新新媒介”至今,短短几年间,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智能手表、谷歌眼镜等移动设备的出现,新媒体的阵营又发生了变化,移动终端的便携性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获取和传递信息,传播变得碎片化、个性化。富媒体技术的出现更是丰富了人与媒体的交互体验,超越了多媒体技术“线性选择”式的交互形式,能够动态驱动、实时响应,富媒体不仅提供文字、图片、视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种类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与UI(佣户界面)展示,紧紧抓住用户的眼球,提升用户的参与度、体验感受和资源粘合度。这一时期的新媒体相较前一阶段的新媒体开始关注用户体验,不仅包括交互体验,还可根据用户获取信息的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如今,人类可谓是进入了名副其实的新媒体时代,泛在学习的媒介环境已然形成,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任何信息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活动。
  二、媒体进化与教育发展
  从教育传播的视野来看,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教学信息承载在媒体上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接收这些信息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进行理解和消化,进而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学信息的传播离不开媒体的承载,媒体的发展必定导致教学信息的传播方法、传播形式、传播效果等的改变,进而导致教育理念、教育形态、教育实践等的改变。
  远古社会的教育发源于先民的谋生方式,其内容主要是生活和生产中的技能,通常是家族中的年轻一代观看有经验的长者在狩猎和劳动中展示的技能并进行模仿,教育信息通过人们的肢体语言进行无意识传播。口语的出现,克服了肢体语言传播的模糊和不确定,口耳相传的优越性促使人类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播时期。家族中的年长者开始有意识地向年轻一代传授经验、禁忌与信仰等有关知识,教育有了萌芽和发展,开始出现专职教师。语言的口头形式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教育形式是师徒传授和讲故事。随着文字的出现,文献资料逐渐成为传承和记录人类文化的信息传播载体。文字在教育传播中的运用促成了教育的转变,即由古老的家族式教育转变为小规模化的“公共教育”。这一时期出现了学校,教育与其它社会活动分离。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印刷书籍,教科书应运而生,学校中出现班级授课制。印刷书籍使得文字可以大量复制,知识易于储存和普及,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除了教师的讲授,学生可通过自主阅读获取知识。从前口语传播阶段到文字传播阶段,媒体的演变发展十分缓慢,但其对文化传播及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媒体的演变促使教育组织形式由“家庭型”转变为“班级型”。   20世纪20年代以来,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的媒体技术,如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被引入到教学领域,给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这一时期在美国形成了“视觉教学”的思想。后来随着广播和有声电影的发明与应用,视觉教学活动逐渐演化成视听教学活动。视听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学中提倡运用能够提供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视听媒体,以提高教学的效果。电视是视听教学时期十分重要的一种媒体,在推动社会教育和远程教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把教师从课堂前面推到后面,然而却要求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教学与复杂的电视信息密切地配合起来。电子视听传播阶段的媒体发展得十分迅速,这些电子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这一时期的教育方法,并形成了视听教育理念。视听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知识传授的效率,另一方面,教育的范围冲破了固定班级的限制,教育的时间打破了固定课程的限制,教学在时空维度都得以扩展。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增多,逐渐替代了视听媒体成为教学中的主要媒体。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应用到教育中的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媒体(如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视频会议等)以及专门的教学媒体(如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以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后期应用到教育中的媒体开始有博客、第二人生、教育游戏等。这一时期多媒体互联网交互媒体的应用促成并发展了第三代远程教育,推动了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对成人教育、社会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凭借其优越的表现性、交互性和智能性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学生可以更多地通过与媒体交互来获取和吸收知识完成学习,因此满足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需求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并且教师完全主导教学的角色开始向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角色转变,同时这一时期的教学理念由“以教为中心”开始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另外,这一时期的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并促进了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学校教育开始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1世纪以来,媒体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短短几年间诞生的新媒体、新新媒体比过去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诞生的媒体都要多,并且种类丰富、特性完善。这些兼具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的新新媒体已然融入我们的生活,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类自身,同样也给这一时期的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给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三、新媒体与教育的未来
  本文讨论的“新媒体”不是根据其出现的时间来界定的,而是指近几年来“从神坛走向生活再走向教育”并为之带来巨大改变及影响的媒体,这些“新媒体”不仅指媒体技术的更新,也包括在传播思想或应用方法、功能上的创新。另外,本文讨论的“新媒体对教育的影响”中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新媒体对学校教育带来的影响与改变。
  正如梅罗维茨所言,“当一种新的因素被导入一种旧的环境中时,我们所得到的并非该旧情境加该新因素,而是一种新的环境。当然,新的程度取决于新因素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旧系统。”因此,当新兴媒体被导入“旧的”教育环境中时,必然会一定程度地改变旧的教育系统,创造出新的教育环境。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内部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系统随着外界条件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经常处于非平衡状态;新媒体的导入绝不是改变教育系统的唯一因素,它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内部要素反而还会因为教育系统的改变而受到影响。因此,新媒体与教育之间不是简单的单向作用关系,而是双向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1.教育对新媒体的影响
  纵观教育的发展历史,至今只发生过一次教育系统的范式转变,即从“单室校舍”(One-room-school house)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广泛采用的“工厂模式”(Factory Models ofSchools),这一转变是农业时代转向工业时代的历史必然,因为农业时代对教育的需求与工业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如今,我们从工业时代走入信息时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巨大的变化。全球化与网络教育中心主任赵勇在批判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最新教改政策趋向的基础上提出“人类社会面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向以‘创业’为导向的教育范式的转换,创造力和创业精神才是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教育范式的目标”。然而当前主流的教育模式不是培养创业者,而是“生产相同规格参数的统一产品”,培养优秀的标准化雇员。
  “工厂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教育标准化”,即采用标准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评测手段给予资质不同、性格迥异的学生相同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忽视了每个学生学习知识的速度以及学习需求的差异。显然“工厂模式”不再适合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信息时代的教育应该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回归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使学生们能成为适应未来世界的全球化的创新型创业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信息时代需要新的教育范式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以学习为主要目的,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实现“个性化教育”,除了变革旧的教育观念以外,还需要转变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学校管理方法等等,还需要给每一个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评测手段,而在这其中新媒体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新的教育范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我们将更多地依赖设计精良的学习软件,通过各种新媒体来传播知识。我们将利用新媒体来实现如下几个功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规划适合其学习的重要内容、记录并保存学习者的个人学习过程、支持并参与教师引导的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包括其学习规划与学习过程)给予其适应性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并促发学生发生深度学习,等等。然而目前的媒体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新的教育范式需要其实现的功能,但信息时代教育范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因此新教育范式对于媒体技术的需求正成为新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新媒体技术的演进与发展不仅受科技、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等的影响,未来教育的需求也是其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2.新媒体对教育的影响
  我们正处在“工厂模式”向信息时代教育范式转变的时期,新媒体的应用已经在教育中发生了作用,改变和影响着“工厂模式”的教育。
  新媒体对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应该是其对学习者的改变。因为人们在应用新媒体学习、工作或生活的过程中,其思维方式、阅读习惯、交往方式等都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而在这传播无处不在的21世纪,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学习者,所以可以说,新媒体的应用改变了学习者,催生了“数字原生代”新型学习者。新媒体传播强调视觉化,在信息传播中图片和视频取代了文字,学习者在获取视觉化的信息过程中减少了思考,也使得学习者不再适应于大量文字的阅读,形成了微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新阅读习惯;互联网汇聚的海量信息及其搜索的便捷性促使学习者在遇到问题时更愿意直接到互联网上搜索答案,因此学习者不再愿意深刻思考,养成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思维习惯;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便捷性虽然能够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新鲜信息但同时造成了学习者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但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获取需要的知识,有助于扩展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这些改变在青少年中尤为显著,随即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地来到课堂,他们带着各自的资源和背景,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适应于新型学习者的教师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将相应地发生改变。
  (1)重塑教师角色
  新媒体的普及,使得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类网络公开课、开放教学资源、教育APP等新媒体或直接通过网络搜索来获取信息和知识。教师的地位好像因为新媒体的介入而受到了动摇,但实际上教师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即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地选择和应用新媒体,培养学生们的媒介素养;也将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即塑造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所必须具备的习惯和规则,最终培养学生们不满足于互联网搜索而对学科进行深度探索的好奇心。这种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能够在泥沙俱下的教学资源中,帮学生甄别、挑选、引导他们如何去吸收消化,其角色从过去知识卡车的司机,变作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新媒体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整合能力,整合能力包含两层:即理解如何应用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并能够整合它们以创设更为真实的和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整合到这个学习环境中。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这一角色带来的改变主要包括两点:教师首要责任的改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改变。
  (2)创新教学范式
  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多元化的、与真实生活相关的学习体验。教师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活动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发生深度学习、发挥学习潜能,获得创新思维而不只是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正在慢慢地被取代。
  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方面,移动和在线学习平台以及学习分析技术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新型的在线学习平台中整合了多种媒体工具,可以为拥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并且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另一方面,学习分析通过追踪学生学习的行为数据为其创设更为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包括个性化教学的推送以及个人化的形成性评估。
  教学实践中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国外已出现一些完全在线的学校,在线学习促进了新的教学法的兴起,如混合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并催生了高等教育中以在线学习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法。混合式学习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摒弃传统的讲授法,而选择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以及其它相似的方法。基于游戏的学习也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主要关注在游戏化学习环境中用情感激励的方式激发学习者参与到学习主题中,基于这一方法产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的多元化。
  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生活相关的学习体验主要指教师将课程与真实的生活应用相融合,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并沉浸于学习中,这一过程需要媒体技术的参与。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学生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创客思想指导的教育实践中,学生把真实世界的问题作为学习主题,利用各种传统的手IT具或数字化媒体(如3D打印机)创造出物质制品或思想制品,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创造的过程,学生成为了创造者而不是知识的消费者。
  另外,在新媒体革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必定会更新一些旧的教学理论并建立新的教学理论,如问题式学习理论、合作式学习理论以及其他有关电子学习模拟游戏设计和人机关系设计的一系列的理论。
  综上可知,新媒体的普及与应用直接改变了学习者,进而改变了教师及其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理论,随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系统,而教学系统的改变是教育范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范式的转变——“工厂模式”向信息时代新教育范式的转变。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之前提到过新教育范式对于媒体技术的需求是新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新媒体与未来教育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新媒体的应用促进着个性化学习及以人为本的新教育,促进着新教育范式的形成,同时新教育范式所需要的教育功能促进着新媒体的演进和发展,是新媒体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如《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所言:技术与教育互相渗透呈现出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系统开放化等八大结构性特征,我们期待着人类智慧运用新媒体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共同迈向学习新时代。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其他文献
废除中医之论,如今回望,已是百年之身。  一百多年前那些西风东渐的岁月里,比尖船利炮、舶来商品更易打动闭塞的中国的,是对急性病见效迅速的西医,那是中国人认识西学的开始,而随后,西风化雨让中国的现代化意识疯长,此时最早一批被唾弃的“糟粕”里就有中医。  对于中医的认识和态度,隐含着对于与中医血脉相连的文化传统的认识,隐含着我们对于人自身的认识。  不久前,由朝鲜医家在400年前根据中医名家的学说以汉
工会将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人注目的沃尔玛“工会门”事件终于在中国取得突破,各地沃尔玛分店纷纷建立工会,沃尔玛不仅在口头上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达成建会协议,而且打算落实了。  沃尔玛工会“十年破茧”背后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工会的悄然转型。《中国工会的社会责任》对这条中国工会渐变的路径作了一次理论梳理。  这本书看到了工会组织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变化:以往,工会的定位非常强调它在政
大约早期学风兴起之地是在黄淮平原中部、东部地区的鲁、宋、陈等地    各国有学,而私学又盛,学风自有不同:例如:“卫国之教,危傅以利,鲁邑之教,好迩而训于礼,楚国之教,巧文以利。”这还是就教化风气的大体来看,若就各家学风而言,那真是百家争鸣,各显神通。各地学风的分布与盛衰,由各家的分布可略知梗概。  儒家:以孔子及其弟子,与再传弟子等为中心;鲁国是学风最盛之地。当时弟子都由各地来求学,孔子仁宦于鲁
“他们一定要脸皮厚,有幽默感,对内、对外都要保持笑脸,尤其应该学会对自己笑”——在联合国最高职位摸爬滚打了近十年后,安南对后任世界“首席外交官”提供了如上“职位要求”和“工作秘诀”。  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一致通过决定,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接替安南,作为满足上述要求的人选,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现
一周天下数    2500万  美国政府12月5日发布印有26名“全球恐怖分子照片”的最新通缉海报,悬赏缉捕包括行踪成谜的拉登等恐怖嫌犯,赏金最高达2500万美元。    25万人  美国一个禁枪组织说,至少印支正规部队和无数杂牌武装组织都把卡拉什尼科夫发明的AK-47选作重要的战斗工具。全球每年死在Ak-47之下的人数高达25万人,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90分钟  中国铁
全国目前共有22所省市级党校开设艾滋防治培训班,培训了3000名地、县级官员  “防止艾滋病扩散的惟一途径就是大力开展扫黄禁毒打非工作”——五年前,支持这一观点的官员约占64%;一年前,这个数字下降到50%;现在,这个数字不到35%。  一项针对党政干部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官员都认识到,艾滋病不仅仅通过吸毒和卖淫传播,扫黄打非至少不能杜绝输血导致的艾滋病扩散。    “虽然我们未能直接影响政府决策
“逆城市化”对“城市化”而言是吐故纳新,对村镇来说,则是巨大的发展能量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些聚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所以,城市化率又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项硬指标。  “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
政府财政投入占医院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是5%,市县医院一般在1%,乡镇卫生院在1%至5%之间    英国《泰晤士报》在世纪之交曾做过一项调查,向英国公众征询“你认为政府在20世纪影响最大的业绩是什么?”46%的人回答说是全民医疗保健(NHS);18%的人认为是建立了国民福利制度;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捍卫了民主制度屈居第三,得票15%。可见NHS对英国人的影响之深。  最近,这种“英国模式”的医
尽管参与听证会的公众代表激烈反对,但似乎各个“听证会”的结果无一例外的都变成了“涨价会”  刚刚结束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公平正义”;并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这是执政党在制度建设上,向大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重大倾斜。这种倾斜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并引发出对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的广泛讨论。  讨论中,胡锦涛总书
“家电王国的天空里似乎永远是乌云密布,没有晴朗的日子可言。家电厂家与连锁卖场好像都在剑拔弩张。厂家、商家、消费者,到底谁是弱势,谁被控制,还真难说清楚”  ——四川读者    银行之间居然如此亲密  江华(浙江)    上班途中,突然接到我购买的A楼盘的开发商的电话:“您是某某吗?您购买的另一处房产的贷款月供逾期,建行催了,请您尽快还款。”“我在工行贷的款,建行怎么会找到你那里?”我问。  “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