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高手何处寻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描述的盖世武林高手真的存在么?能代表中国格斗最高水平的,是今天的职业散打运动员,还是那些隐藏在民间的武林人士?
  一段影像开启的论战
  1953年,澳门,吴式太极宗师吴鉴泉的长子吴公仪(鉴泉太极拳社社长)与白鹤派拳师陈克夫的一场生死比武,在港澳官民和新闻界引起震动。比武原因是吴公仪号称“南北无敌手”,陈克夫遂发起挑战,各大报纸还为此引发了激烈的口水战。
  若只看作家与记者当时的描述,读者脑海中所显现的比武场景必定像经典功夫片一样精彩绝伦。但很不幸,这场比武留下了影像,并且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武术留下的最早实战影像。
  这个影像被挖掘出来后,引发了人们一面倒的耻笑。
  “还不如两个妇人打斗”,“這是高手在较量吗,连小孩玩闹都不如”……这种刻薄的评论是看过这个比赛影像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惨不忍睹”已算是非常公正的点评。
  这个影像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在网络上引发近几年对中国武术的反思和大论战。传统中国武术,远远不是传说和想象中的那样神乎其技。这个结论,特别容易戳到国人的痛处,伤到自尊心,人们觉得最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一直自认为是世界第一的特长,居然不是想像的那样。
  从“不入流”到“国粹”
  虽然今天人们谈到中国武术时喜欢用“源远流长”来形容,但历史上,无论是武术还是习武者,都长期在中国社会没有什么地位。
  秦一统天下之后,韩非子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成为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虽然汉代“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地位获得尊崇,但长期的重文轻武的文化中,武术、技击为主流的士大夫社会所不屑,习者多为农民、郎中、艺人,即为“不入流”。
  不过,中外民间自古皆有“侠士情结”,武侠文艺在古代中国民间同样备受欢迎。退役军官回乡教人练拳,民间习武者从军或卖艺,均对武术传播能起到作用。
  明清交替,很多明朝官兵组成秘密社团潜入民间,以教拳卖药作反清活动的掩护。为吸引更多农民信众,给自己的拳法创设一套建构于阴阳五行之类的体系,再附会上历史名人及各种传奇故事,于是就形成了诸多门派。中国近世武术文化突然蔚为大观,即源于此。
  清末至民国中前期,著名的“武术家”几乎都来自农村,其中很多人从军、参政,这使得后来武术被定为“国术”并建立起“中央国术馆”。风气所及,此后中国各地、各党派的军队都有了练拳的习惯。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民间武术门派蜂起,门派体系与传奇故事进一步得到丰富完善。
  与此同时,随着中外交流的频繁,国人逐渐接触到西方现代体育运动。碰撞因此开始,它直接引起“土洋体育”之争。今天武术界和中医界存在的问题与争议,居然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基本相似。但武术被质疑的烈度与层次,在民国比今日更甚。
  范振兴、吴志青、苏桓东等人著书撰文发起质疑。他们认为,所谓国术,存在着“托名祖传,自炫其能”、“盲目崇古”、“默守因袭”的陋习,好多修习方式不符合科学的体育训练,他们喊出“国术科学化”的口号。
  他们还指出,要运用严肃的史学方式梳理武术历史,还原其本来面目,去除神话和传奇,武术要受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洗礼,反对“阴阳五行”和“丹田运气”之类的说法。
  散打的兴起
  改革开放前,武术技击性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容易被扣上崇尚暴力的帽子。
  梅惠志自小修习传统武术,有一大堆头衔:首任北京武术散打队总教练,武警北京总队散打队总教练,京港搏击会总教练。他还是大陆散打运动的先驱之一,培养了很多全国散打冠军。
  梅惠志介绍,改革开放后,中国武术队常出国访问,也为来华访问的外宾表演,有好事的老外就问:“那这个能不能实战,可不可以试一下呢?”这种提问经常难倒主人家。
  武术技击性的问题,就这样被提上议事日程。1979年,国家体委首先委托浙江体委、北京体院、武汉体院进行对抗性武术的试点训练,同年5月在南宁的观摩会上作了首场汇报表演,散打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
  这个时候,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的摔跤教练梅惠志,常带着一帮人练习拳击及类似散打的自由搏击项目,在北京武术队主教练吴彬和中国式摔跤教练李宝如帮助下创办散打队。
  经过多年探索,官方的武术人士吸收西方现代体育和搏击运动的很多元素,终于建立起一套散打运动体系(也即锦标赛体系),但传统武术套路的竞赛机制仍保留下来。
  此时,民间的传统武术在武侠文艺推动下,也“蓬勃发展”,分歧就此产生。民间武师认为官方的套路武术是花拳绣腿,还认为散打不是中国武术,只不过是“拳击加条腿外带个摔跤”,多抱以藐视之情。
  1980年代,官方在探索期,也常举办一些试验性比武,同意民间拳师们上台与散打运动员较量。梅惠志本人就有颇多这种经历。1980年和1981年,北京搞散打试验赛,民间拳师跃跃欲试,上百人来自八卦、形意、太极等各拳种。但是,即便是当中最强健的民间拳师,仍与散打运动员有巨大差距,进入半决赛时,剩下的都是散打运动员。
  1980年代中期,梅惠志又带领队员赴河南嵩山、湖北武当参加擂台赛,来的民间高手更是“琳琅满目”,但比武的结果同样令人沮丧,经常是开场前,对方架式十分漂亮,开打后,三拳两脚即被散打运动员击下台。
  梅惠志认为,封闭和过多仪式化的无用动作,导致花哨的传统武术很难与不好看但实用的散打抗衡:
  “传统武术讲究的是口传心授,多是对方怎么打你,你怎么防守的说招说手,平时实战训练水平很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边腿踢你,散手队员会一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可不这样,他得先做一个云手,这样动作好看,可对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种讲究什么螺旋力、三角力,每种都有几十种用法,说什么可以将人转着打飞,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我们同他们交流时,也就一个照面就分出了输赢,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迎击,没有什么神秘的。”   到1990年代,这种比武越来越少,一是官方散打体系应付锦标赛已忙活不过来,二是民间武师们从事招生开馆,有更多挣钱的事务,一般他们对散打的不屑和批评,都改为君子动口不动手了。
  虽然实战中,全国各地的散打队伍都一致认为,他们遇见的民间武林高手完全不堪一击,但民间武林人士愿上擂台一雪羞辱者极少,说辞形形色色。一些曾向民间武术世家讨教学习过的职业散打人士认为,由于缺乏现代生理学常识,民间传统武术不但训练方法和意识落后,而且往往还保留了不少无用甚至错误的观念,譬如各门派普遍强调站马步的功夫,实际却毫无用处,而且若真练马步功夫,扛杠铃深蹲更有效果。
  对一些特别的神功绝技,譬如睡钉板、拍砖头、顶石碑之类,梅惠志特意还澄清道,这些只能说是江湖杂耍,而不是武术。“这些我以前都练过,一方面是熟能生巧,另一方面有些物理道理在里头,知道了就不玄乎。”
  追寻传统武术之旅
  就像中国有中医,印度有印度医,阿拉伯有天方医一样,武术也并非中国独有,几乎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格斗类传统。但是,多数民族的传统武术都存在着漠视技击,较注重仪式与文化,表演特色较为突出的特点。
  如印度傳统武术“卡拉瑞帕雅图”,巴西的“卡波拉”,锡克人的“盖塔卡”,拉美黑人武术“踢瑞瑞卡”。
  相对而言,由于日本古代有武士制度,欧洲有骑士制度(更早的希腊罗马有尚武好勇传统,其拳击和斗兽极其残酷),有着一个长期以习武、作战为生的阶层,制度也提供了合法的定期比武机会,其武术的技击色彩更为突出,所以,欧洲和日本成为现代各种格斗术的发源地和推动力。
  近现代,泰拳在官方的有力支持下,经过多年改良,去除奇怪无效的招式,大力引进西方拳击的技法、规则和训练方式,再加以泰化,成为世界上最盛行的武术之一,被各种流派所借鉴模仿,也对自由搏击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而中国武术,则由于在中国独特历史中演进出各种复杂神秘的门派,使得民间武术家们花在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招牌性动作和仪式的心思更多,其表演特征更为强烈—或许这是中国功夫片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
  若把中国民间各门派的宣传资料浏览一下,可发现不少共同特色:
  1、一般都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有些门派的祖师爷还是古代著名的皇帝,但在正史中无法证实;
  2、有着像超人一样无敌的师祖或师父的传奇故事,如曾击败过诸多来历不可考的外国拳王、元首保镖;
  3、都号称从未遇到对手,从未输过;
  4、都缺乏实战的影像资料和权威报道;
  5、现实生活中的掌门或高人,几乎从不出手实战;
  6、越是古代越有高手,绝技越多,越厉害。
  而这些恰恰又与现代的常识相悖,现代观念认为,总体而言,人类是越来越先进,而非今不如古;只有经过专业化体系下产生的事物,才能是最优秀的;一种事物要不断经过竞争交流,才能日益提升其质量,闭门造车的结果正好相反;一种事物要使人相信,得拿出经得起质疑检验的证据。
  怀着对中国文化热爱的情结,民间层面,对传统武术实战价值的追寻一直没有终止。但迄今,追寻者到最后都饱含着失望与沮丧退去。
  1980年代之后,对传统武术反思最猛烈,也最知名的人物是天津传统武术家赵道新。这位生于1908年的老人自幼习武,一生与很多武术名家有渊源。正在全国习武热高峰期,接受《精武》杂志访谈时,他直言传统武术基本不存在技击性,痛陈诸多武术界弊端,指责谈玄论道、门户之争,曾引起极大震动。
  据《南京晨报》报道,《武魂》杂志主编魏珉,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走遍名山古刹,寻访传说中的高人。他说,我拜访到的很多武术家都是著名门派掌门人,其名气、理论在民间可谓一流,但多为“说故事”——讲述自己或者祖师爷如何如何厉害,哪年曾经打败过某人。他们多是手捧祖宗拳谱讲道,少有常人想像中的实战能力。
  该杂志副主编还谈到,武侠文化中有个错误观念,越是古老理论越有价值,越是岁数大的武术家功力越深,其实这是不对的。“现代人在科技、营养、天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远远超过古人,为什么在武术理论和实战方面就一定低于古人呢?这是说不通的。只要中国武术加强科学研究,打破保守,多与国外交流,还是会有突破的。”
  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刘普雷副主任,自小习武,多年来从事武术研究工作,亲身参与了散打运动的建设发展过程。他说:“民间那些所谓高人,甭管之前招式多花哨,一上擂台就是王八拳、窝心腿。”
  早些年,一位富商心有不甘,就是想亲眼看见符合自己想像的传统武术实战,花费巨资打造人才,招收了很多小孩秘密训练。
  他找刘普雷咨询时,刘劝他还是放弃得了,但对方很执着。在训练完毕,内部进行演练拍摄时,对方看了录像,痛心地表示:“算了,别拿出去了,丢不起这个人。”这个计划最后作罢。
  (陈静荐自《凤凰周刊》)
  责编:小侧
其他文献
如果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表,就能知道他的个性,这该是一件多么绝妙的事。这种想法无异于在做白日梦。但是,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的西方,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人们反而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是时尚达人。  19世纪的一些西方国家流行“看头”识人,并发展成一门学说——颅相学。看看当时的人们有多么的狂热吧:一些美国企业将颅相学检查作为一个雇用条件;竞选公职的政治家要经过颅相学分析,如果结果是有利的,就公开宣布;打算结
期刊
许多人以为只要“拥有”就等于“享有”了。其实谁出生于世间,都“拥有”了大地风月,但有几人真能“享有”它?  “拥有”与“享有”是有很大不同的,试举金钱为例,“拥有金钱”的可能是金錢的奴仆,而“享有金钱”的才是金钱的主人。对生活品质毫无改善,而只对着存款簿上累进的数目神秘微笑的;对日常生活无理地俭省,钱永远欠缺一点,不然又可以再拼凑成一张股票或一纸地契的;又或者钱多得不知怎样使用,还在盲目爱钱的;钱
期刊
周末带着上幼儿园的儿子去逛街,路过一家玩具店,儿子主動和我说:“爸爸,你放心好了,今天我不会要玩具了。”  听到儿子的话,我有点小感动,便赞许他真乖,还说要奖励他的懂事。  听到奖励,儿子迟疑了一下后问道:“那你可不可以奖励我一件玩具?”  (胡峰荐自《燕赵都市报》)  责编:我不是雨果
期刊
这是一个在网络圈很有号召力的呼吁:“建议国家改变惩治贩卖儿童罪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  按照以往的惯例,伴随着“是中国人就转”“是妈妈就转”的情绪高八度声浪,这个颇有煽动性的呼吁得到了广泛认同。  说心里话,当下社会最匮乏的是理性思维和契约精神,而不是随时被点燃的欢呼和怒火。  对于任何一个成因复杂的社会问题,最危险的结合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情怀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尖刻。  法治公
期刊
中国传统武术,近来成为新闻热点。武术其实并非中国独有,何谓中国传统武术?实乃中国民间技击艺术,即所谓“武艺”。广义武艺含徒手技击和执械技击两部分,狭义武艺仅指徒手技击,以“拳术”为基础和基本特征……  “手搏”:先秦时期兴起的徒手技击  《诗经》:“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作为国术之武艺起源于何时?《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这里的“禽”即擒,原始
期刊
灶台是最容易被油污溅到的地方,时间长了很难清洁。这里教您一个简单轻松除油污的小窍门,无需特别专业的清洁剂,普通家用洗涤灵就可以帮您忙:1.将洗涤剂直接涂在靠近灶台的墙面上,干后将形成一层透明的隔油膜。2.炒菜时如果溅上油,只需用湿抹布轻轻一擦,瞬间油污就被擦掉了。3.擦掉油污之后,再用洗涤剂抹上一层,以备下次使用。这个方法还可以用在抽油煙机的表面。  除了灶台,厨房纱窗同样是家庭中最容易被油烟熏脏
期刊
法国人爱罢工,但罢工的时候也不忘了保持好心情,中场休息还得来场烧烤补充能量,脸上也随时带着轻松愉悦的表情。这真的是来“闹事”的吗?对比国内的各种医闹纠纷,法国人显得如此不专业,沒有随时随地剑拔弩张的冲突,真的会有人理吗,这种闲情逸致究竟从哪里来的?  其实在法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重要原则——态度要好。  在银行办理手续,比如开通一张银行卡,国内一般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新卡现场立等可取,网银、手
期刊
天价保释金背后的豪门谜案  在被捕入狱近一年后,31岁的蒂凡尼·李终于走出了监狱的大门。看到早早等候在门外的各路记者,头戴黑色棒球帽、身着黑色连帽衫的她马上低下了头,脸上闪现出一丝不安的神情。美国旧金山时间2017年4月6日的下午,这名被指控伙同现任男友谋杀了自己前男友的华裔女子,在其母亲缴纳了424万美元的现金,并以13处总价值约为6200万美元的房产作保后,被获准保释。  在保镖一路的护卫下,
期刊
过去,士兵打仗需要离家远赴战场。如今,有这么一群士兵,他们每天上班就是“奔赴”前线,下班了就可以回家,他们就是无人机飞行员。  在美国,如果当一名无人机飞行员,那么住在拉斯维加斯的可能性极大。并且,上下班方向总跟人流相反。  没有硝烟的前线  克里奇空军基地,隐没于美国内华达沙漠中的一个小城市,这个空军基地也是全美唯一一个用来驾驶控制无人机的基地。在这个基地内部,科幻小说般的场景随处可见,比如,有
期刊
前不久,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在网上发文,表示希望可以“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一时间,曾经陌生的“尊严死”、“缓和医疗”、“规划死亡”、“生前预嘱”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在世卫组织的倡导下,“尊严死”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病患生命尽头的温情选择。  英国:首创“缓和医疗”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办临终关怀机构并建立“缓和医疗”制度的国家。早在1967年,英国护士桑德斯就创办了圣克利托弗临终关怀机构。随着后期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