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逻辑化策略探究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ch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教师的认同和使用,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活泼。然而,这种变化也导致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课堂教学热热闹闹,学生却没有积极思维;热衷于把一些人们早已熟知的教学形式贴上探究的标签,一些无需探究的问题也要探究,却忽视了探究过程中学习支架的设计;学生看似完成了一个个任务,实则并没有真正建构知识体系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本质原因,就是教师过分关注教学活动的外在形式,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内在逻辑,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逻辑性不够。合理的逻辑体系,通过设计关联性的系列活动把知识点串接起来,课堂脉络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轻松地跟上教师的思路,层层递进地建构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化和有序化。
  ● 挖掘工作主线,寻找技术学习的逻辑路径
  ④选择合适的格式保存文件。
  案例评析:在教授“图像的加工”一课时贯穿制作“极限明信片”这条工作主线。从分析极限明信片的元素开始,先构思明信片的设计效果,接着开始制作一张极限明信片,制作过程中穿插了常用工具的使用以及图层的概念,学生向着制作明信片这样一个目标,经历了图像加工的完整过程。
  ● 把握内在规律,促进文本知识的逻辑转化
  教学信息论认为,构成教学系统有知识、教学、学习、认知四个逻辑层,教学活动就是通过这四个逻辑层之间的逻辑转化,促成教学双方的共振、共享和共赢,实现教学有效化和有序化。教学的逻辑起点是知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学会,而知识逻辑主要以教材中文本知识的形式存在,依照信息技术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以章节或主题的方式编排,所呈现的知识逻辑是静态的且不完整,并不能适应教学过程中的动态需求。为此,教学活动要在理解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学生经验的生活化改造,以实现知识逻辑向教学逻辑的转化;并围绕教学主题设计出情境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发表见解、习得知识,以实现教学逻辑向学习逻辑的转化;并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在思维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认知逻辑。
  案例三:动画的形成(节选)。
  ①感受动画形成过程。
  活动1:在绘画手册每一页右侧的页脚处,绘制一组相互关联的图片,然后快速翻阅。
  活动2:在图像浏览器中,打开“豹子奔跑”的一组序列图片,快速切换图片,观察效果。
  ②理解视觉暂留原理。
  活动3: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
  鸟笼实验中,你看到小鸟进笼了吗?
  是□ 否□
  红点实验中,你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剪影滞留门框实验中,你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画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感知动画形成于图片的连续变化。
  活动4:从图片组中按要求选择相应图片(毫无关联的5幅图片,彼此关联却不连续的两组图片,彼此关联且连续的5幅图片)制作成GIF动画,观察动画效果。
  ④探究连贯动画的刷新频率。   活动5:打开测试软件,在速度框中输入不同的数值,观看动画效果并填好下表。
  每秒至少播放_____张图片,动画效果会比较连贯。
  案例评析:教材中关于动画的定义非常简洁——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静止图片按序逐个快速显示,就能形成动画。显然,这样的描述非常抽象,如果只是简单地、灌输式地讲授,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节课首先以手工绘制和电脑体验两种不同方式,引领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动画的形成过程。再通过微视频中的鸟笼实验、红点实验、剪影滞留门框实验,帮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理解“视觉暂留”原理。活动4图片源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动画的效果,学生很容易分析出动画形成的两个关键要素:“彼此关联”“连续变化”。最后的技术试验,通过简单的试验方法,学生亲历了知识发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实现了从知识逻辑向认知逻辑的转化。
  案例四:走近物联网(节选)。
  ①远程监控,感受物联网:在手机上打开小蚁摄像头程序,远程连接,看老师的家。
  ②猜想:你感觉物联网是个什么样的网呢?物联网的英文是Internet of Things(IOF),看到这个英文名,你能判断出物联网中的“物”是通过什么相连的?
  ③视频学习,了解物联网。
  引导:这些物是怎样连入互联网的呢?边看视频,边思考以下问题。智能空调为什么能感受到人的移动?智能冰箱为什么通过显示屏就可以知道冰箱里的库存食物?怎么知道产品的产地、价格等信息?
  小结:完善物联网概念——通过电子传感器、电子标签、二维码、条形码、摄像头等设备,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相连,实现物物相连,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案例评析:物联网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教师首先用远程监控引出物联网,接着让学生从词面意义进行猜想,学生能立即联想到“物物相连的网络”,再从英文含义“Internet of Things”,进一步理解物联网是通过互联网相连的,初步建构起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中的“物”是智能的物,通过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正是电子传感器、电子标签、二维码、条形码等才使得这些物“拥有理解和传输信息的能力”。整个教学活动抓住了几个关键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情境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从表层到本质,逐步丰富了“物联网”概念的内涵。
  ●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常忽视知识背后存在的结构和联系,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教材上的文本,知识只是孤立、零乱地贮存在大脑中,离开课堂就忘得差不多了,更谈不上理解和应用,即使在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也想不到运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方法去解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么多半是遗忘的知识。这就需要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和组织形式,将结构化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或教会学生将知识结构化的方法,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本质联系,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立的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化的方法,它运用图像和文字结合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应用思维导图组织、优化和整合知识,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关联,加长信息的存储时间,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从本质上来看,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形式,更应理解为一种工具、一种方法。
  案例五: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节选)。
  针对不同的需求,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准不同,广泛使用的有学科分类和主题分类两种方法。将张可的MP5文件夹整理成music、picture等六个文件夹。而music文件夹可以根据歌手、音乐年份、音乐种类分类;picture文件夹可以根据景区、图片类别分类。对ebook文件夹可以按照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进行分类。在信息资源管理中,使用标准化思想,可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如图1)。
  案例评析: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对MP5内的资源进行管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信息资源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能主动对身边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同时,还梳理了信息资源管理中标准化的思想、意义和内容,为将来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六:计算机病毒与防治(节选)。
  病毒的分类及危害: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列举出常见的四种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再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上网搜索各种病毒的危害,并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如图2)。
  案例评析:教授《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一课时运用思维导图将常见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一览无余地呈现出来。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了上网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各种病毒的危害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经过这样的学习,既帮助学生建构了知识体系,也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
其他文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给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因此,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合理内核,通过深入研究所有制结构变迁与
上海市科技奖励工作的探索和体会上海市科委成果处科技奖励是我国促进科技发展、经济振兴和社会前进的一项重要政策和制度,是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新的承认,也是对发明创造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但民主的现状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尚有比较大的落差,现实生活中违背民主原则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在这种情况下
新一轮课程变革即将下水试航,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将迎风起舞。大凡改革,显性内容大都是针对两个角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未来的教学会提倡多样化教学,提倡生成性内容。本期解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在中共河北省委的关心、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邓小平思想、生平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第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显示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成为当代资本主
本文从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结果的利用三个维度对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分析进行了理论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指导教与学。
人权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借助制度化的方式.我国公民权利保障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当加强对公务员和老百姓的人权教育,加强公民权利维护的
哈贝马斯的正义理论以话语的规范有效性为中心,通过主体间论辩达成共识,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单元就是民主法治国,它凭借着对理性的信任,将展现人的个体身份和集体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因此,近几年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和各个相关机构也在积极进行终身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体系的探索。在这种大环境下,职业技能教育、社区教育、入职再教育、资格证考试等非学历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其中,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