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新怀旧”风格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软件photoshop的桌面图标的风格为观察起点,回顾了90年代以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总结了当下流行的“新怀旧”艺术风格。从社会对怀旧情绪的需要、心理刺激需求升级、科技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以及创作者的心理需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解释了“新怀旧”风格流行的社会成因以及设计行业在此风格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怀旧”;“新怀旧”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80-2
  从事视觉设计行业的同志们对于AdobePhotoshop这款软件必然是了如指掌的,可曾认真观察过它的标志图标和启动画面?带简单字母装饰的蓝色方块小图标已经在屏幕桌面上安稳的呆了六七年,从cs3到cs5版本一直变化不大,偶然更新版本才蓦然发现它已经“伪装怀旧”许久。蓝色的小方块初看上去就是简单的色块加了一点厚度的透视感,没有半透明效果也没有华丽的反光,内容物就仅仅是简单的“ps”两个字母,与Windows系统刚上市时候以字母为主题的简单风格非常类似,再仔细观察才发现它立面的微凸和字体的凹进细节制作得非常细致,90年代的朴素现在看来确实是真正的朴素,并没有暗含这些低调的修饰。
  放眼浏览各种熟悉的软件图标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才发现一种变种的怀旧已经成为时尚。设计师们利用大众对旧风格的记忆和怀念,用全新的数字手段虚拟出一种类似的视觉感受,质朴却又充满了新时代的设计感的“新怀旧”风格。
  历数一下ps各个版本,发现对于数年来数字艺术作品设计风格的变化趋势来说,ps的图标、启动画面的变化非常具有代表性。从ps发布至今设计风格总体上经历了眼睛、羽毛、蓝色块三个阶段。其中眼睛阶段到羽毛阶段的转变事实上就是一种从重组到创造的转变,而羽毛到蓝色体块的变更就预示了这种“新怀旧”风格的流行。
  ps1.07版本确定了“眼睛”这个主题元素,1991年到2002年其启动画面几经变化,但总体来说都是以照片的抠图拼贴为主,眼睛、镜头、画板三个主要元素代表了软件开发者对于软件本身的理解和定位:剪切和重组。不论如何变化创新总是脱离不开拼贴这个套路。同一时间段其他数字艺术作品也多是以富含多种意义的摄影元素杂糅拼贴为卖点的。终于在2003年到2005年的“羽毛阶段”,设计师们终于摆脱了“拼贴”的束缚,抛弃了摄影取材的惯例,盯紧了羽毛元素和纯图形化的表现方式。同样在这几个年份,大街小巷各种招贴画中也充满了羽毛元素和扁平化的样式效果,似乎设计师们想要彻底摆脱掉摄影的土气,摒弃现实元素,用纯抽象图形、色彩来营造画面。从拼贴到创造这个过程是短暂的也是艰难的,设计师们能从尽情重组编排现实影像的宿醉中清醒过来,继续发掘设计的创造能力的转折点是可贵的。
  设计师们开始在创造的道路上前行,研究纯数字化的线条和色彩组合,最终到2007年,软件图标的蓝色方块加黑体字母的组合开始相对恒定,像是找到了自己形象的定位。从2007年的cs3版本到2008年的cs4版本的启动画面显示,蓝色色块的体积感和投影虚实开始细化,明确地表现出了一种对于实体感的需求,对现实光影氛围的营造,到2010年的cs5就直接用折叠的形式直接地表现空间和体积,虚拟抽象出一种折纸的空间感。可能是认为这样的小色块过于拘谨,2012年版本的启动画面变成了大的蓝色块,加入了不同明度图形的自由随机的蔓延、流淌,层次分明,又带上了一种纯图形化的感情舒展感,个性的色彩凸显。2013年又将随机舒展的图形改成了放射状的方头立体长条,线条结实而且体积感强烈,充满着一种纯数字构建的三维空间感。这个阶段的设计不依靠图像采集,单纯利用计算机技术,从无到有全新创造,又让画面充满了一种复古、怀旧的情绪,让人觉得莫名熟悉,却又与初期的Windows界面的简单不同,仿佛带着一种触手可及的质感。
  随着数字设备的逐渐普及,设计师们逐渐由现实平台转战数字平台,依托数字媒体创作、传播的艺术设计作品的品种、数量也急剧丰富起来,数字艺术作品的风格可谓是数不胜数,若单纯从引导情绪上来看可以笼统分为“前卫”和“怀旧”两个方向:一是新奇、华丽、倾向大众理想中未来科技的风格;二是加入各种肌理、熟悉的生活元素、营造回忆感觉的怀旧风格。当然在这两种方向中也包含卖萌卡通、超写实、黑暗血腥等各种变种,前卫和怀旧两个词语的总结只是一种相对概括的倾向。
  “怀旧”这个词的出现最早代表的是一种脑部疾病,后来意义扩展到了一种怀念过去的情愫。(1)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怀旧”风格的作品是从来不会缺少的,纵观人类艺术的历史,怀旧风潮间接性流行的现象一直存在,如果说古希腊罗马人建设好了最原始的“怀旧基础”,那么整个艺术历史就是追求前卫和怀旧的更替过程。(2)而每一次怀旧绝对不是恢复过去的流行风向,简单地拾先人牙慧,而是在怀念过去的情绪下的创新:文艺复兴的怀旧摒弃的是神的虚无,怀念的是健康活力,创新的是个人价值;新古典主义的怀旧摒弃的是浮夸奢华,怀念的是古典时期政治体制,蕴含的是对自由的渴望;而近些年的“新怀旧”其实就是一种思念情绪在数字创作平台上的新发展,驳斥的是过于强调新奇与华丽,怀念一种带着朴实、硬度的视觉感受,渴望一种可以触摸的实在。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新怀旧”风格的产生必然不是偶然现象,它发展形成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它的形成必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大众需要怀旧风格
  (一)脱离生活的风格使大众审美疲劳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部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定位更接近于一种消耗品而不是珍藏品。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初衷来看它必然为大众艺术的一种,必然是以尽量得到最多群众接受与欣赏为主旨的。在充斥着快餐式消费的社会背景下,为了营造新鲜感以吸引用户的眼球,它的设计风格需要快速的变化,及尽可能地创造新品种的视觉效果。大众需要新鲜,艺术的积累、创新却需要时间。积累赶不上产出又要创新的后果就是脱离生活的极近怪诞之所能。而对于脱离生活、没有实际内容的新鲜事物会让人有脱离掌控的感受,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   (二)用户需要熟悉的事物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怀旧是自我定位和安慰的需要
  随着数字平台建立时间的延长,最初接触数字平台的一代年龄逐渐增长,加上数字设备普及后,众多年长者也加入了数字平台用户群,没有数字设备的“过去”与数字通讯便利的“当下”这个时间节点之间距离越来越长,时代的发展让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与用户脑海里熟悉的世界的差异越来越大,而在人经历重大转变的时刻是彷徨的,尤其是没有精神信仰的群众这种无措更加明显,这时候人往往需要“怀旧”确定自己的身份、定位。
  对于熟悉事物的回顾可以让人唤醒过去的自我,清晰地认识现在的自我,是自我存在、自我评价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种怀旧既是自我鼓励的需要,也是感情安慰的手段。如果现状是符合自我预期的,那么怀旧就是一种对于过去努力的肯定和对于将来继续努力的鼓励,如果对于生活现状不满,感觉生活与理想差距甚大,那怀念自己脑海中美化了的过去就会成为人负面情绪的安慰补偿,怀旧成为一种阶段性评价自我的必要手段。大众的怀旧是一种对于记忆与经验的重构,是抓住熟悉的事物让自己重新具有掌控感和安全感的过程。
  (三)社会交往需要怀旧,也会触发怀旧情绪
  旧的、熟悉的事物可以唤起社团成员的共同兴趣,增加亲密感,获得群体性的认同。个人兴趣和追求一直都在变化,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每个人当下的关注点都不同,容易引起共鸣的怀旧艺术作品的传播可以与期待交往的目标拉近感情,达到交往目的。同时群体之间的交流也更容易勾起个体怀旧的情绪,从而促进怀旧风格作品的流行。
  二、单纯重现旧风格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
  (一)大众的审美水平大幅提高
  数字平台的建立让作品传播快速便利,增大了每个人的阅读量,提高了大众的眼界。大众见过的作品多了,审美水平必然会得到提高,从而很难再接受单纯的捕捉和拼凑出来的怀旧作品。
  (二)心理刺激的需求是逐步升级的
  物质生活富足之后,寻求适当心理刺激成了大众娱乐的要求,而对于刺激程度的需求是逐步升级的。就像最初电影发明的阶段,人们看到二维的屏幕中有运动的物体就会感觉到视觉上的刺激,熟悉了这种刺激方式就开始追求故事情节,新鲜的故事看多了觉得对于这种刺激掌控感足够了就又会觉得平淡,此时的刺激需求又上升到了精神升华的层面。单纯地重现旧风格对于审美水平已经提高了的大众的视觉刺激力量已经不够了,重复旧风格反而会成为黔驴技穷、老套的代表。
  三、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图像制作软件效果丰富,创作自由程度高
  供家用的数字化绘图软件种类逐渐增多,操作难度下降,功能逐渐增加。Ps软件上市伊始的定位就是对现成图像的分割重组,直到6.0版本引进了形状这一新特性。图层风格和矢量图形,市面上纯矢量制作的画面效果开始增多,此后作为平面绘图软件对于3d效果样式的功能支持,不仅仅突破了它平面图像制作的限制,同时也是对于全新制造视觉真实的一种重视。同时CorelDRAW和illustrator等矢量设计软件的更新换代,3Dmax和maya等三维制图软件的不断重组更新,设计师们可以利用的工具和现成式样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艺术创作有了雄厚的技术背景支持,创作的自由空间大大拓展。
  四、“新怀旧”风格是创作者的创新心理需要
  每个人对特定的事情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类似于强迫症的症状,而艺术创作者大多更为严重,由于过于敏感的神经末梢,除了整齐规律有条理的形式感,更渴望思想的自由,对于创作的自由空间的拓展仿佛是设计师的本能。新的生活环境促使创作者们批判一切旧形式,不能容忍自己重复旧的糟粕,不断督促自己创造新视界,争取创作的新方法、新工具、新的自由空间。市场需要怀旧风格的时候,即使没有新工具和材料,设计师也不会允许自己重复旧手法,更不用说新的数字化工具的自由组合能够拓展一个新的创作领域。
  大众对于怀旧情绪的需要和心理刺激需求的升级,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和创作者对于创作空间的拓展推动了一种用全新手段创造“旧事物”的流行,但是由于快节奏的消费需求,设计师的模仿、照搬等投机取巧行为造成了大量怀旧作品雷同、粗糙。
  不论哪种设计风格,想要达到优秀的设计效果,只靠模仿、照搬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虽然网络素材方便、海量且不乏免费,但细化到具体某个需要的元素上来说还是捉襟见肘的。而好的设计稿每一个细节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带有“新怀旧”风格的设计为了区别于现实、增加看点,元素的制作程序更是复杂,细节搭配也更加繁琐,所以新怀旧设计师们必然需要更多地细心观察生活,收集资料,才能够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新怀旧”作品。
  参考文献:
  [1][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0.
  [2][美]帕特里克·弗兰克著,陈玥雷译.视觉艺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3.
  作者简介:
  高宁婧,扬州大学。
其他文献
观念摄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对传统摄影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以美国摄影家菲利普·哈尔斯曼的观念摄影作品《原子的达利》为研究视角,分析观念摄影所表
摘要:在资源日益紧张的局势下,资源循环,永续利用成为社会重点,生态主义的设计被越来越多被广泛应用。服装设计与生态主义,既时尚又环保,它们既有一脉相承之处,也有矛盾冲突之源。将生态主义作为一种时尚理念融入设计中,是做好服装生态主义设计的关键。从服装材料出发,开发符合生态环境标准认证的服装材料是生态主义设计的物质基础;从服装设计出发,做好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是生态主义设计的重点;从消费者出发,有意识地认识
现当代艺术圈子中普遍认同“风格是评价艺术家的标准,而风格的好坏才是王道”,笔者听到这句话时,心中是持着赞同的想法的,随着知识在脑子中的浮现,对此话想进行一番重读。  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且艺术风格并非抽象、空洞的存在,而是依托于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然而我们总是一蹴而就地对艺术风格进行大叙述,进行模式的总结、规范的教育。其实艺术风格是具体的,它在每个观者意识里都是私人记忆,是活生生的
随着女权主义的深入,越来越多女性的性意识觉醒。西方女性的性观念一代代地进步,她们不但要求性解放还要求获得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性自由。西方两代女性的性观念存在差异性,这使她
摘要:民用级DC机价格便宜,操作简单,但并不意味着其摄影功能就无法与专业数字单反相机相比。在摄影的某些领域,若能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民用级DC机,它在数字摄影中的应用也是较为广泛的。  关键词:民用级;DC机;数字摄影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76-1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相机的种类越来越多。广大的消费者面对庞大的数字相机市场,面
通过对自动驾驶仪的阻尼回路构建Simulink仿真优化模型,依据所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对阻尼回路校正网络的待定参数进行优化,使优化后的系统在所选择的特征气动点弹
摘要:波西米亚文化是近几年风靡大街小巷的一种文化现象,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也成为年轻人争相追捧的一种时尚装扮。本文通过对服装设计中波西米亚风格的渗透进行研究,希望为服装设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服装设计;波西米亚风格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02-1  波西米亚风格中融合的各民族的服饰特色体现了波西米亚风格兼容并蓄的情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