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高温煅烧和油浴的方法构筑二维/三维(2D/3D) ZnIn2S4/TiO2异质结,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和四环素(TC),来研究异质结的构筑对TiO2可见光响应范围和光生载流子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TiO2维持了MOFs的形貌,显示窄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和高的光生电荷复合率,与ZnIn2S4纳米片复合后,TiO2的比表面积增大,光催化活性位点增多.带隙宽度也由TiO2的3.23 eV减小到ZnIn2S4/TiO2-Ⅱ的2.52 eV,从而获得了更宽的可见光响应范围.能带结构表明ZnIn
【机 构】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材料与机电学院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 南昌3300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高温煅烧和油浴的方法构筑二维/三维(2D/3D) ZnIn2S4/TiO2异质结,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和四环素(TC),来研究异质结的构筑对TiO2可见光响应范围和光生载流子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TiO2维持了MOFs的形貌,显示窄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和高的光生电荷复合率,与ZnIn2S4纳米片复合后,TiO2的比表面积增大,光催化活性位点增多.带隙宽度也由TiO2的3.23 eV减小到ZnIn2S4/TiO2-Ⅱ的2.52 eV,从而获得了更宽的可见光响应范围.能带结构表明ZnIn2S4/TiO2是type Ⅱ型异质结,提高了光生载流子对的分离与转移效率.在可见光照射下,ZnIn2S4/TiO2-Ⅱ显示了最高的RhB光催化降解效率(93%),分别是TiO2和ZnIn2S4的18和2倍.同时,ZnIn2S4/TiO2-Ⅱ也显示出比TiO2和ZnIn2S4更高的TC降解效率(90%).循环实验表明ZnIn2S4/TiO2-Ⅱ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经5次循环实验后仍能降解83%的RhB.研究表明基于MOFs衍生的TiO2构筑2D/3D ZnIn2S4/TiO2异质结是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一种用于脂肪族异氰酸酯聚合反应的哌嗪类双季铵碱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反应所生成的聚合产物中所需的三聚体成分较高,产物色度较低.
为了提高TiO2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B,N共掺杂的SnO2/TiO2(B,N-SnO2/TiO2)粉体型光催化剂.进一步为了提高光催化剂的实用性,通过浸渍-裂解法制备了氧化铝纤维毡负载的B,N-SnO2/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积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氧氟沙星水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B,N-SnO2/TiO2粉体型光催化剂和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 表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全钒液流电池因其容量和功率设计灵活、安全可靠、寿命长等优势成为发展较快的储能电池之一.离子膜作为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对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寿命和成本具有显著影响.本工作以高化学稳定性的聚偏氟乙烯作为膜材料,利用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别作为模板和稳定剂,在聚偏氟乙烯膜内成功构建了具有较好H/V离子选择性的三维离子传输通道.电池性能测试表明,该聚偏氟乙烯(PVDF)离子膜有着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在100 mA·cm-2电流密度下,具有98%以上的电流
具有近红外Ⅱ区荧光的Ag2S量子点(QDs)因具有带隙窄、Stokes位移大及光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传统有机相合成的Ag2S量子点水溶性与生物相容性较差,而水相合成Ag2S量子点的荧光又很难到近红外Ⅱ区,这严重制约了Ag2S量子点的生物医学应用推广.因此,优化探究具有近红外Ⅱ区荧光发射的Ag2S基量子点的水相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核掺杂ZnS、表面阳离子(Zn2+)改性以及调控表面配体制备出一系列Ag2S基量子点,发现核掺杂和表面阳离子改性均使Ag2S基量子点的荧光呈
近年来,放射性污染物铀(U(Ⅵ))在水环境中的排放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材料,并将其用于水中U(Ⅵ)的去除.首先,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微观表征技术探究了S-NZVI的表面特征及材料特性.结果 表明,相比于纳米零价铁(NZVI),S-NZVI颗粒不易团聚,性质更加稳定.随后,通过宏观实验探究了反应时间、温度、pH、背景离子浓度等因素对S-NZVI去除U(Ⅵ)的影响.结果 表明,S-NZVI对U(Ⅵ)的最大去除量高达562.5 mg·g-1,
三组分双官能化反应是一种高效、简便构建C-C键、C-X键的方式.双键广泛存在于众多有机化合物中,对双键的双官能化反应研究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工作以Ni(COD)2为催化剂,以芳基溴化镁、芳基溴化物为芳基化试剂,实现了3-芳基-2-丙烯醛亚胺中碳碳双键的双芳基化反应.该反应建立了一个新的镍催化α,β-不饱和醛的α,β-双芳基化方法,可以高度区域选择性地向底物分子中引入两个不同取代的芳环,得到多种2,3,3-三芳基丙醛骨架的产物.利用这一反应作为核心步骤实现了天然产物Quebecol的简便合成.机理研究表明,
在电化学氮还原(NRR)合成氨过程中,为了认识真实水环境对过渡金属掺杂氮碳材料催化NRR活性的影响,并筛选出实际催化性能最佳的构型,本研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系列不同配位形式的过渡金属掺杂氮碳催化剂(TMNxCy,TM=Sc、Ti、V、Cr、Mn、Fe、Co、Ni、Cu、Zn;x=l~4;y=4-x,总共40种构型)催化NRR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实际氮还原催化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本工作所研究的40种催化剂结构均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可作为实
荧光/光声成像和光疗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很多荧光/光声造影剂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缺乏肿瘤靶向性,信噪比较低,功能单一等共性问题,严重限制其诊疗应用.透明质酸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主动肿瘤靶向性,可被透明质酸酶降解,并且易于化学修饰和实现多种超分子弱相互作用力协同工作.因此,人们将透明质酸与荧光/光声造影剂结合制备纳米材料,使其在细胞乃至活体的标记性能和治疗效果获得了很大的改善.本文综述了将两类物质结合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着重阐述了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为其未来设计和开发提供
芳香烃作为城市大气臭氧(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由于其对大气二次污染、气候变化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芳香烃氧化机理研究成为当前大气环境化学领域最具挑战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综述了芳香烃氧化机理的研究成果,详细讨论了它们与OH自由基在高低氮氧化物条件下的各反应通道和影响因素,重点关注近年来芳香烃氧化反应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理论.芳香烃的大气氧化反应起始由OH自由基主导,根据
南海南部是研究东南亚地区构造演化的关键场所,本文以构造相对简单的北康盆地为基础探讨其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地震综合解释、主控断层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盆地之下的岩石圈伸展因子分析,发现北康盆地15.5 Ma界面(MMU)之下发育了多条大规模、低角度的拆离断层,该界面之下的原型盆地为裂陷盆地,局部可表现为拆离盆地特征,位于被动大陆边缘的细颈化带内,主要受控于古南海俯冲拖曳.对北康盆地构造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曾母盆地进行对比,发现两个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迥然不同,本文据此认为西巴拉姆线才是南海南部挤出-逃逸构造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