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偏氟乙烯膜三维离子传输通道的构建及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来源 :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haowe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全钒液流电池因其容量和功率设计灵活、安全可靠、寿命长等优势成为发展较快的储能电池之一.离子膜作为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对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寿命和成本具有显著影响.本工作以高化学稳定性的聚偏氟乙烯作为膜材料,利用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别作为模板和稳定剂,在聚偏氟乙烯膜内成功构建了具有较好H/V离子选择性的三维离子传输通道.电池性能测试表明,该聚偏氟乙烯(PVDF)离子膜有着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在100 mA·cm-2电流密度下,具有98%以上的电流效率和83.5%的能量效率.此外,聚偏氟乙烯具有价格低的显著特点,使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LIB)正极材料比容量及结构稳定性的提高是提升电池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本工作选取层状无钴正极材料Li(Li0.17Ni0.17Al0.04Fe0.13Mn0.49)O2 (LNAFMO)为研究对象,使用GGA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U (HubbardU value)方法研究了体系在充电时几何和电子结构变化、氧释放焓、脱锂形成能和脱锂电压.研究结果表明,充电时LNAFMO体系首先Ni氧化,然后Fe氧化,最后O氧化.与未掺杂A1的Li(Li0.
二维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与生物界面的相互作用,展现出相比于传统维度粒子截然不同的特性,为功能化医药载体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潜力策略.除了优异的电学、热学、光学等性能外,石墨烯的独特的二维性质,可以引起细胞更强的应激反应,包括与细胞膜发生水平摩擦/竖直嵌入/三明治超级结构、选择性被细胞内吞、胞内限域折叠、引发细胞自噬以及隐形活化效应.基于上述独特界面效应以及理论模拟机制,对石墨烯进行合理设计,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满足药物递送、疫苗佐剂、成像传感、光热治疗等需求.本综述结合课题组近10年在(氧化)石墨烯与生物界面
轴手性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其中苯乙烯类轴手性化合物因其轴手性稳定性相对较差,目前高效不对称合成的方法比较局限.本工作以β-萘酚作为亲核试剂,通过将金属铱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与双键异构化串联,实现了中心手性到轴手性的转移,从而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β-萘酚衍生的苯乙烯类轴手性化合物.
本文采用多聚甲醛、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为原料,通过经典的Kabachnik反应制备了含磷、氮的笼型和半笼型结构的低聚倍半硅氧烷(N/P-POSS).然后,通过与商品化MFE-711乙烯基树脂共混/共聚的方法制备得到改性乙烯基树脂.采用FT-IR、NMR、MALDI-TOF等对阻燃剂N/P-POSS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氧指数(LOI)、UL-94垂直燃烧、锥形量热、热重分析以及动态力学分析等方法对乙烯基树脂固化物的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
氧化铝纳米团簇在众多技术应用中日益受到重视,找到其最优结构对进一步的研究非常重要.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定向Monte Carlo格点搜索算法用于搜索不同氧化铝晶体(α,θ和δ)内的不同尺寸的氧化铝纳米团簇的结构,并对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定向移动策略,定向Monte Carlo格点搜索中每一步都是“有效”移动,极大地增加了搜索效率.研究结果发现α氧化铝团簇形成一种多层结构,θ和δ氧化铝团簇形成一种单层薄膜结构.θ和δ氧化铝团簇的二阶能量差分存在奇偶震荡,偶数尺寸的氧化铝团簇具有相对更高的稳定性.通过相对能量
钠离子电池凭借分布广泛和低成本的钠资源在大规模电化学能量存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一种重要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电化学可逆性相对较好和化学组成丰富且可调的特征,得到广泛关注.其中钴酸钠是一种典型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自20世纪80年代就得到大量研究.由于钴酸钠含有丰富的电化学信息,基于其充放电过程进行的机理研究对理解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介绍钴酸钠的常见结构类型与合成相图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综述了不同结构钴酸钠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变化和电荷补偿机理的研究进展
氨(NH3)是一种无碳氢载体,比氢更易储运,且体积能量密度更高,因此直接氨燃料电池(DAFC)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工作研究PtIr/C阳极催化剂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电催化活性及其对DAFC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所用阴离子交换膜的渗氨量与DAFC性能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从25~80℃,基于PtIr/C阳极催化剂的DAFC在80℃下获得最优性能,其开路电压(OCV) 0.50V,峰值功率密度3.2 mW·cm-2,可归功于Pt-Ir合金的协同作用和升温提高了催化活性.不同温度下在DAFC阴极尾气
目的验证4%甲醛溶液使Sabin株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达到预期灭活效果所需要的时间。方法用4%甲醛溶液对15批Sabin株Ⅰ、Ⅱ、Ⅲ型脊灰病毒在(36.5±1.0) ℃环境进行灭活,同时以15批未加入4%甲醛溶液的病毒纯化液作为对照组,按照企业注册标准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测定病毒滴度。为了消除4%甲醛溶液对Hep-2细胞的影响,取4%甲醛溶液接种Hep-2细胞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置Hep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一种用于脂肪族异氰酸酯聚合反应的哌嗪类双季铵碱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反应所生成的聚合产物中所需的三聚体成分较高,产物色度较低.
为了提高TiO2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B,N共掺杂的SnO2/TiO2(B,N-SnO2/TiO2)粉体型光催化剂.进一步为了提高光催化剂的实用性,通过浸渍-裂解法制备了氧化铝纤维毡负载的B,N-SnO2/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积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氧氟沙星水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B,N-SnO2/TiO2粉体型光催化剂和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