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再一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如何实现差异基础上的社会和谐,如何通过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党自身建设的思考,标志着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实现这一宏伟的社会工程呢?
目前,好多城市己经确定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和谐说明社会关系基本上得到了理顺,群众的利益得到落实,基层管理产生了效果,各种社会机制也发挥了作用。要构建和谐社区,必须找到合适的抓手,以文化为载体,从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入手,来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是社区工作的有效切入点。
一、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关注社区文化,这既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因为社区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和谐社会要求树立共同理想,而社区文化是传递共同理想的媒介。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差异社会,群体分化了,利益分化了,思想观念也必然出现多样化的倾向。在尊重差异、激励不同生产要素拥有者发挥各自创造力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不同群体的共同纽带问题,才能实现不同群体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本身就代表了全社会的共同信念和共同理想,如何将这一理想具体化为不同群体都能够接受的观念和追求,需要细化和可操作化,社区文化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社区是一个共同体,社区文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共同意识的形成过程。
第二,和谐社会需要得到不同群体的主观认同,社区文化是普及共同标准的平台。社会生活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利益合理分配是重要的,超越利益之上的精神和心理平衡也是重要的。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客观现实,也是一个主观认定,只有物质利益的协调,缺乏心理层面的认同,既不足以消除困难群体的"相对剥夺感",也不足以引导富裕群体接受和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和谐难以达成。因此,确立一套全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在对利益分配格局加以合理化的同时,提高各个群体对公平与和谐的认同程度,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的重要工作,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活动空间,可以成为培育、传播和沟通这些观念和标准的载体。
第三,和谐社会要求避免过度竞争,社区文化是协调各种需求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党的"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落实。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长。富裕起来的群体需要精神文化产品,以提升生活质量;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也会通过转向精神领域来寻求替代性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互补,有助于避免各群体在紧缺资源上过度竞争。因此,开发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形式和内容,既是满足群众需要的直接方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第四,和谐社会要求不同群体之间和善友爱,社区文化是培育先进伦理观念的基础。分化的社会要和谐,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必须存在不计功利的支持和帮助。在世界范围内,慈善和志愿等活动都是人们表达社会责任心和彼此情感的主要形式。在以"熟人伦理"为道德取向的中国历史传统背景上,需要广泛建立面向"陌生人"的现代慈善理念和价值观,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困难人群,缓和社会对立情绪。社区作为"守望相助"共同体,是邻里互助的最佳场合,而社区文化正是促进和维护志愿观念,激发互助行为的精神基础。
第五,构建和谐社会包含建设和管理社会的要求,社区文化是社会联系的纽带和社会管理的载体。以市场为主提供独立的经济来源,必然带来个人自主性增强、生活组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自身的发育,主要依托行政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将遇到挑战。按照"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要求,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以社会的方式来建设和管理社会,开发能为群众共同接受的、柔性的载体与平台,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的。在这一点上,社区文化以其广泛的适应性、渗透性和吸引力,已经被证明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构建和谐社会与社区文化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构建和谐社会不但需要社区文化,也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空间。
二、建设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区
为了实现社区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贡献,需要更好地规划社区文化自身发展。明确社区文化的定位,开发社区文化的综合功能,创新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方式,对于社区文化的持续发展有很大意义。
第一、面向居民文化需求,找准社区文化的定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已步入了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个人可支配时间的增加,带来休闲方式的创新,也必然伴随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提升,这种提升不仅表现力量的增长,而且表现为质的升级,从消遣提升到发展层面上,个人发展和自我成就己经成为市民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党的"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落实。按照建设服务政府和公共政府的理念,社区建设和管理也必须体现服务的宗旨。服务意味着社区工作不能简单从政府管理的要求出发,而是从居民在社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需求出发。由于社区自身特性,特别是社区资源结构所限,社区要充分满足居民的物质性需求是有困难的,即使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最后能够达到的程度也是相当有限的。真正能够给予居民以合理满足的,首先还是文化方面的服务。所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既符合政府职能定位和现实能力,也符合居民现实需求。
第二、发挥社区文化优势,开发社区文化综合功能。
市民的文化需求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满足,市场和社区是其中的主要渠道。相比市场,社区作为文化需求的满足方式,具有自己的优势,要特别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独有的功能。社区文化是居民直接浸润其中,在耳染目睹中持续接触的文化,通常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与居民生活有着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最易于居民的接纳和享受。所以在发展社区文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各种文化活动贴近居民日常生活,不但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有设施的空间分布上,都要充分考虑居民的近便,使社区文化为居民所熟识和认同。
社区文化不以赢利为目的,特别适合那部分经济收入有限的居民。满足需求需要资源,不同文化形态对资源的要求不同。市场主要满足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群体分化,相当部分居民难以承担文化市场的消费支出,在社区中,这类人群相对集中。因此,社区文化要本着节约办事的精神,尽可能以最少的资源,办好设施和活动,让居民享受高性价比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高参与度以及与之相伴随的高主体性和高满意度,是社区文化的最大优势。动员和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不但有利于文化活动的开展,而且可以培养居民通过自身努力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念和习惯,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效果。
第三、利用社区文化作为柔性工作手段的特点,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居民个人选择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社区建设和管理必须开发柔性的工作方法。其主要不是依靠权力的强制,而是依赖于从每个居民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柔性工作方式最终使得社区居民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文化作为人的第二天性,是特定人群所共同具有的精神和行为要素,是人们在生活中每日每时都会接触到的现实。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中和、平衡和协调,社区文化强调融洽、和睦和守望相助,相比传统思想工作所要求的自我克制和自我牺牲等,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属于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因此比较容易为居民所接受。所以,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要自觉发挥社区文化作为工作手段的作用,争取形成更持久的影响力,造就更强的社区凝聚力。
和谐社区是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区,构建和谐社区需要先进文化作为引导。先进文化位于时代前列,具有鼓舞人、引导人、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能够催人奋发、团结向上的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集中体现,也是社区文化的发展目标。为此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促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念和"同地而居,共建文明,共创繁荣,"的良好氛围,树立高品味的道德和审美价值观,全面提升居民的思想素质、道德风貌和公共行为,提高社区文明程度,最终促成社会全面和谐。
目前,好多城市己经确定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和谐说明社会关系基本上得到了理顺,群众的利益得到落实,基层管理产生了效果,各种社会机制也发挥了作用。要构建和谐社区,必须找到合适的抓手,以文化为载体,从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入手,来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是社区工作的有效切入点。
一、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关注社区文化,这既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因为社区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和谐社会要求树立共同理想,而社区文化是传递共同理想的媒介。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差异社会,群体分化了,利益分化了,思想观念也必然出现多样化的倾向。在尊重差异、激励不同生产要素拥有者发挥各自创造力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不同群体的共同纽带问题,才能实现不同群体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本身就代表了全社会的共同信念和共同理想,如何将这一理想具体化为不同群体都能够接受的观念和追求,需要细化和可操作化,社区文化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社区是一个共同体,社区文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共同意识的形成过程。
第二,和谐社会需要得到不同群体的主观认同,社区文化是普及共同标准的平台。社会生活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利益合理分配是重要的,超越利益之上的精神和心理平衡也是重要的。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客观现实,也是一个主观认定,只有物质利益的协调,缺乏心理层面的认同,既不足以消除困难群体的"相对剥夺感",也不足以引导富裕群体接受和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和谐难以达成。因此,确立一套全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在对利益分配格局加以合理化的同时,提高各个群体对公平与和谐的认同程度,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的重要工作,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活动空间,可以成为培育、传播和沟通这些观念和标准的载体。
第三,和谐社会要求避免过度竞争,社区文化是协调各种需求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党的"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落实。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长。富裕起来的群体需要精神文化产品,以提升生活质量;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也会通过转向精神领域来寻求替代性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互补,有助于避免各群体在紧缺资源上过度竞争。因此,开发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形式和内容,既是满足群众需要的直接方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第四,和谐社会要求不同群体之间和善友爱,社区文化是培育先进伦理观念的基础。分化的社会要和谐,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必须存在不计功利的支持和帮助。在世界范围内,慈善和志愿等活动都是人们表达社会责任心和彼此情感的主要形式。在以"熟人伦理"为道德取向的中国历史传统背景上,需要广泛建立面向"陌生人"的现代慈善理念和价值观,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困难人群,缓和社会对立情绪。社区作为"守望相助"共同体,是邻里互助的最佳场合,而社区文化正是促进和维护志愿观念,激发互助行为的精神基础。
第五,构建和谐社会包含建设和管理社会的要求,社区文化是社会联系的纽带和社会管理的载体。以市场为主提供独立的经济来源,必然带来个人自主性增强、生活组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自身的发育,主要依托行政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将遇到挑战。按照"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要求,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以社会的方式来建设和管理社会,开发能为群众共同接受的、柔性的载体与平台,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的。在这一点上,社区文化以其广泛的适应性、渗透性和吸引力,已经被证明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构建和谐社会与社区文化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构建和谐社会不但需要社区文化,也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空间。
二、建设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区
为了实现社区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贡献,需要更好地规划社区文化自身发展。明确社区文化的定位,开发社区文化的综合功能,创新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方式,对于社区文化的持续发展有很大意义。
第一、面向居民文化需求,找准社区文化的定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已步入了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个人可支配时间的增加,带来休闲方式的创新,也必然伴随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提升,这种提升不仅表现力量的增长,而且表现为质的升级,从消遣提升到发展层面上,个人发展和自我成就己经成为市民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党的"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落实。按照建设服务政府和公共政府的理念,社区建设和管理也必须体现服务的宗旨。服务意味着社区工作不能简单从政府管理的要求出发,而是从居民在社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需求出发。由于社区自身特性,特别是社区资源结构所限,社区要充分满足居民的物质性需求是有困难的,即使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最后能够达到的程度也是相当有限的。真正能够给予居民以合理满足的,首先还是文化方面的服务。所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既符合政府职能定位和现实能力,也符合居民现实需求。
第二、发挥社区文化优势,开发社区文化综合功能。
市民的文化需求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满足,市场和社区是其中的主要渠道。相比市场,社区作为文化需求的满足方式,具有自己的优势,要特别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独有的功能。社区文化是居民直接浸润其中,在耳染目睹中持续接触的文化,通常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与居民生活有着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最易于居民的接纳和享受。所以在发展社区文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各种文化活动贴近居民日常生活,不但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有设施的空间分布上,都要充分考虑居民的近便,使社区文化为居民所熟识和认同。
社区文化不以赢利为目的,特别适合那部分经济收入有限的居民。满足需求需要资源,不同文化形态对资源的要求不同。市场主要满足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群体分化,相当部分居民难以承担文化市场的消费支出,在社区中,这类人群相对集中。因此,社区文化要本着节约办事的精神,尽可能以最少的资源,办好设施和活动,让居民享受高性价比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高参与度以及与之相伴随的高主体性和高满意度,是社区文化的最大优势。动员和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不但有利于文化活动的开展,而且可以培养居民通过自身努力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念和习惯,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效果。
第三、利用社区文化作为柔性工作手段的特点,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居民个人选择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社区建设和管理必须开发柔性的工作方法。其主要不是依靠权力的强制,而是依赖于从每个居民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柔性工作方式最终使得社区居民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文化作为人的第二天性,是特定人群所共同具有的精神和行为要素,是人们在生活中每日每时都会接触到的现实。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中和、平衡和协调,社区文化强调融洽、和睦和守望相助,相比传统思想工作所要求的自我克制和自我牺牲等,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属于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因此比较容易为居民所接受。所以,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要自觉发挥社区文化作为工作手段的作用,争取形成更持久的影响力,造就更强的社区凝聚力。
和谐社区是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区,构建和谐社区需要先进文化作为引导。先进文化位于时代前列,具有鼓舞人、引导人、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能够催人奋发、团结向上的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集中体现,也是社区文化的发展目标。为此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促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念和"同地而居,共建文明,共创繁荣,"的良好氛围,树立高品味的道德和审美价值观,全面提升居民的思想素质、道德风貌和公共行为,提高社区文明程度,最终促成社会全面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