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写作从模仿课文开始,能使学生逐步懂得写作的基本规律,然后才能模仿中有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习作水平虽然有限,但他们模仿能力强,模仿是他们的年龄特征,是学习过程中的合理需要。因此仿写成了小学生有效的练笔方式。课文中可仿之处很多,我们可以抓住句式的表达、段落结构、开头结尾、精彩场面等进行仿写。
我们的课文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有的结构精巧,有的表现手法独特。教学时,以课文为范文,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中语言表达有特点的词、句、段。然后通过模仿练习,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基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重视积累是仿写的基础
教学中,要对课文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消化为自己的东西,提倡多读书,多吸取别人的知识,拿来充实自己,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背诵精彩片段,积累是模仿的基础。
积累要讲究方法,所以积累最初就要指导学生摘抄每一篇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篇。摘抄能够加深理解并巩固。在抄写过程中要经常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分类编排,以方便查阅。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客观因素,他们尚不能够实现更深入的理解,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做好向导,选择最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形式进行辅导,如卡片式的填写,完成好词好句的摘抄。摘抄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但力求简单,同时兼有阅读训练,使之形成一种习惯。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要在“读”字上下功夫,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传情”的效果,在读中感悟,使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与鉴赏相联系,避免积累变成孤立的、机械的记忆活动。巴金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可见,广泛地阅读,熟读成诵,是培养语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环节。
二、仿写的具体方式
仿写是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它是依照范文提供的样式(包括内容)来写作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在写作中一筹莫展时,能依“法”循“章”,自然会得到启发。仿写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1.句式仿写
句子是构成段的基本单位,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片段用了典型句式,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抓住句子训练点,进行仿句练笔。
如课文《秋天的雨》的第二段中写道:“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其中“它把 给了,的像,”的句式,生动地写出秋天枫叶的动态美,使人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特点。让学生模仿该句式写一写秋天其他景物的特点,同时把秋天里其他的景物以图片形式展示给学生看,例如: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黄色的桂花,紫色的葡萄等,先请学生选择喜欢的水果,观察它的特点。有学生这样写:它把紫色给了葡萄,晶莹剔透的葡萄像一个个玛瑙,挤呀碰呀,挤出秋天的丰收。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彤彤的苹果像小朋友们可爱的笑脸,唱呀唱呀,唱出秋天的旋律。
这样典型句式的训练,有效地吸收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产生自己独特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乐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段落仿写
片段训练在谋篇布局中起着纽带作用,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诵读文本中的精彩语段,不但要领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训练点,进行仿写。
还是以《秋天的雨》一课为例,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抓住结构特点:先总后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有学生写道: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动听的声音,大风哥哥咆哮着一路飞奔而来,“呼呼呼”;一向文静的小雨妹妹也不甘示弱,“哗哗哗”,那小雨滴不停地落啊落,喔!一定是小雨妹妹在哭泣自己没能比过哥哥。她呜呜的哭声惊动了蝈蝈弟弟,他为了安慰小雨妹妹,便“蝈蝈蝈”地唱起小曲来。
还有的这样写:
秋天是一个魔法师。它把黄色给了菊花,黄黄的菊花像夜空中灿烂坠落的烟花,“炸啊炸啊”,“炸”来了小朋友的欢笑声。它把浅黄色给了桂花,浅黄的桂花像一只蝴蝶,飘哇飘哇,飘来了秋天的香气。红色是给一串红的,看,一串红像红彤彤的辣椒。粉红色是给紫薇花的,每朵紫薇花都你挤我碰,争要去比美呢!月季公主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橙的、紫的、白的……美丽的月季花在秋天里频频点头。
在段落的仿写中还有因果式、并列式、承接式等构段方式,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典型段落,教师切莫放过。指导学生写片段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有价值的、有明显特征的片段,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做到“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
3.谋篇布局的仿写
抓住课文特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有顺序地写作,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把读落实到“写”上,进行练笔训练。
比如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一文,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教学这课时正值教师节,同学们也给老师送来了鲜花、贺卡,生活中就有对老师的爱的行动,于是以课文为范文的《一束鲜花》《一张贺卡》的赞美老师的诗歌应运而生。一位学生这样写:
捧着一束鲜花,走进安静的教室。我们把鲜艳的花朵,献给亲爱的老师。老师,老师,就让它碧绿的叶子,映入您的眼帘,让您神清气爽。老师,老师,绿叶上的水珠,在叶子上滚来滚去,那水珠晶莹透亮,这是我们给您的表演。那束五颜六色的鲜花,就是我们五十二张笑脸,感谢您时时替我们操心。风轻轻吹过,花香弥漫着整个教室,老师,愿您教师节快乐!
4.写作技能的仿写
与写作教材不同的是,课文是间接显示写作知识,具体表现写作技巧的。其间接性、具体性和示范性要求学生将阅读与模仿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促成写作知识的迁移。例如《黄山奇石》以想象为主,对黄山奇石的描写活灵活现,通过想象动作、神态甚至语言,写出山石的奇特。教学生潜心品读、体会,并展开画面想象之后,让学生对课文没有具体写的仙女弹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进行想象写作。学生抓住想象这一写作技巧开始写: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狗。它抬着头伸着脖子,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峰上,望着天空的明月。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就更有趣了!山峰上有两只威武的狮子,只见它们后腿着地前腿向上快速地跑,一只狮子跑,另一只伸出锋利的爪子去抢球。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诸如此类的习作还有很多,短短的练笔时间里,学生创造出许多优美的作品。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它具有示范性和直观性。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知识,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知识为能力。所以,从阅读走向写作,模仿能起到“桥梁”的作用。以模仿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是打开习作之门的钥匙。在读写结合基础上的作文渗透,能使学生吸收前人的经验并化为已有,促使知识迁移为能力。它是阅读的延伸拓展,又更好地促进阅读,真正做到阅读与写作的双赢。但模仿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模仿时,应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尤其应注意,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源头活水”,触动“相似块”与生活碰撞而产生灵感的火花,又要在写作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发展智力,保护其创造性。一句话,小学语文习作渗透应在模仿中创新。
我们的课文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有的结构精巧,有的表现手法独特。教学时,以课文为范文,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中语言表达有特点的词、句、段。然后通过模仿练习,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基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重视积累是仿写的基础
教学中,要对课文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消化为自己的东西,提倡多读书,多吸取别人的知识,拿来充实自己,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背诵精彩片段,积累是模仿的基础。
积累要讲究方法,所以积累最初就要指导学生摘抄每一篇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篇。摘抄能够加深理解并巩固。在抄写过程中要经常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分类编排,以方便查阅。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客观因素,他们尚不能够实现更深入的理解,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做好向导,选择最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形式进行辅导,如卡片式的填写,完成好词好句的摘抄。摘抄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但力求简单,同时兼有阅读训练,使之形成一种习惯。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要在“读”字上下功夫,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传情”的效果,在读中感悟,使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与鉴赏相联系,避免积累变成孤立的、机械的记忆活动。巴金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可见,广泛地阅读,熟读成诵,是培养语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环节。
二、仿写的具体方式
仿写是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它是依照范文提供的样式(包括内容)来写作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在写作中一筹莫展时,能依“法”循“章”,自然会得到启发。仿写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1.句式仿写
句子是构成段的基本单位,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片段用了典型句式,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抓住句子训练点,进行仿句练笔。
如课文《秋天的雨》的第二段中写道:“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其中“它把 给了,的像,”的句式,生动地写出秋天枫叶的动态美,使人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特点。让学生模仿该句式写一写秋天其他景物的特点,同时把秋天里其他的景物以图片形式展示给学生看,例如: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黄色的桂花,紫色的葡萄等,先请学生选择喜欢的水果,观察它的特点。有学生这样写:它把紫色给了葡萄,晶莹剔透的葡萄像一个个玛瑙,挤呀碰呀,挤出秋天的丰收。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彤彤的苹果像小朋友们可爱的笑脸,唱呀唱呀,唱出秋天的旋律。
这样典型句式的训练,有效地吸收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产生自己独特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乐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段落仿写
片段训练在谋篇布局中起着纽带作用,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诵读文本中的精彩语段,不但要领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训练点,进行仿写。
还是以《秋天的雨》一课为例,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抓住结构特点:先总后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有学生写道: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动听的声音,大风哥哥咆哮着一路飞奔而来,“呼呼呼”;一向文静的小雨妹妹也不甘示弱,“哗哗哗”,那小雨滴不停地落啊落,喔!一定是小雨妹妹在哭泣自己没能比过哥哥。她呜呜的哭声惊动了蝈蝈弟弟,他为了安慰小雨妹妹,便“蝈蝈蝈”地唱起小曲来。
还有的这样写:
秋天是一个魔法师。它把黄色给了菊花,黄黄的菊花像夜空中灿烂坠落的烟花,“炸啊炸啊”,“炸”来了小朋友的欢笑声。它把浅黄色给了桂花,浅黄的桂花像一只蝴蝶,飘哇飘哇,飘来了秋天的香气。红色是给一串红的,看,一串红像红彤彤的辣椒。粉红色是给紫薇花的,每朵紫薇花都你挤我碰,争要去比美呢!月季公主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橙的、紫的、白的……美丽的月季花在秋天里频频点头。
在段落的仿写中还有因果式、并列式、承接式等构段方式,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典型段落,教师切莫放过。指导学生写片段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有价值的、有明显特征的片段,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做到“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
3.谋篇布局的仿写
抓住课文特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有顺序地写作,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把读落实到“写”上,进行练笔训练。
比如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一文,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教学这课时正值教师节,同学们也给老师送来了鲜花、贺卡,生活中就有对老师的爱的行动,于是以课文为范文的《一束鲜花》《一张贺卡》的赞美老师的诗歌应运而生。一位学生这样写:
捧着一束鲜花,走进安静的教室。我们把鲜艳的花朵,献给亲爱的老师。老师,老师,就让它碧绿的叶子,映入您的眼帘,让您神清气爽。老师,老师,绿叶上的水珠,在叶子上滚来滚去,那水珠晶莹透亮,这是我们给您的表演。那束五颜六色的鲜花,就是我们五十二张笑脸,感谢您时时替我们操心。风轻轻吹过,花香弥漫着整个教室,老师,愿您教师节快乐!
4.写作技能的仿写
与写作教材不同的是,课文是间接显示写作知识,具体表现写作技巧的。其间接性、具体性和示范性要求学生将阅读与模仿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促成写作知识的迁移。例如《黄山奇石》以想象为主,对黄山奇石的描写活灵活现,通过想象动作、神态甚至语言,写出山石的奇特。教学生潜心品读、体会,并展开画面想象之后,让学生对课文没有具体写的仙女弹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进行想象写作。学生抓住想象这一写作技巧开始写: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狗。它抬着头伸着脖子,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峰上,望着天空的明月。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就更有趣了!山峰上有两只威武的狮子,只见它们后腿着地前腿向上快速地跑,一只狮子跑,另一只伸出锋利的爪子去抢球。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诸如此类的习作还有很多,短短的练笔时间里,学生创造出许多优美的作品。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它具有示范性和直观性。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知识,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知识为能力。所以,从阅读走向写作,模仿能起到“桥梁”的作用。以模仿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是打开习作之门的钥匙。在读写结合基础上的作文渗透,能使学生吸收前人的经验并化为已有,促使知识迁移为能力。它是阅读的延伸拓展,又更好地促进阅读,真正做到阅读与写作的双赢。但模仿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模仿时,应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尤其应注意,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源头活水”,触动“相似块”与生活碰撞而产生灵感的火花,又要在写作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发展智力,保护其创造性。一句话,小学语文习作渗透应在模仿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