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的怪癖葬送了苏联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l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烟如命,痴恋勋章,个人生活混乱……从勃列日涅夫身上,可以看到一个超级大国领袖的自我失控。也可以看出苏联崩溃的些许原因。
  勃列日涅夫的诸多怪癖
  勃列日涅夫有很多嗜好,抽烟是其中之一。但在1976年身患重病之后,医生就禁止他抽烟了。为了能缓解一下烟瘾,他就让周围的警卫员抽烟,以便自己能闻闻。更有甚者,在会见别国领导人时,他让翻译也点上一支烟,深吸一口,然后往自己脸上喷。
  勃列日涅夫不仅是个烟鬼,还是个恋物癖,具体地说,他对勋章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爱好。勃列日涅夫一生至少获得过114枚勋章,在1976年他70岁生日时,他获得了“苏联英雄”勋章和“苏联元帅”勋章,这已经是他第4次获得“苏联英雄”勋章了,此前只有二战功臣朱可夫元帅得过4次,至于说重复获得同一枚勋章到底有什么乐趣可言,恐怕只有勃列日涅夫自己才知道了。
  勃列日涅夫获得过次数最多的勋章是“列宁勋章”,8次。为了讨好他,外国政府也给他送勋章,“东德英雄”“古巴英雄”“保加利亚英雄”“捷克英雄”“蒙古英雄”“南斯拉夫之星”“胡志明勋章”,而当时与苏联关系紧张的中国,没给他勋章。
  或许正是知道苏联领袖的这个爱好,1979年1月22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刊登了对于勃列日涅夫的专访,封面是水彩画的勃列日涅夫肖像,西装上画着3枚硕大的勋章。
  如果有人觉得勃列日涅夫喜欢勋章,是为了在得奖时发表演说的话,那恐怕是个错误。口才问题,一直是勃列日涅夫人生中的短板,他不可能像赫鲁晓夫那样脱了鞋子在联合国大会上敲桌子骂人,因为依照勃列日涅夫的语言习惯,情急之下他很可能口齿不清。因为他在卫国战争时期曾经负伤,造成强烈的脑震荡,从那时起,他说话就一直口齿不清,或许是为了掩饰这个问题,他经常念稿子,但却经常念错。
  1979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会见美国总统卡特。苏联的秘书预先假设了几种卡特可能的提问方式,并准备了一张很长的纸条,如果卡特问得宽,就把纸条全部念完,如果卡特问得窄,就只要念前半部分就好了。结果,卡特问得果然比较窄,翻译就把纸条的后半部分给划掉了,递给了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念着念着,突然发现后面被划掉了,转头大声问翻译:“怎么,后半部分不需要念了吗?”翻译怕他听不清,也大声喊:“不需要,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的名字)。”可想而知,对面坐着的美国总统卡特一行人,是怎样哭笑不得的表情。
  除了是个勋章收集癖,勃列日涅夫还喜欢汽车。传闻说他私人收藏了50多部汽车,不过可以确信的是,他的确有一台劳斯莱斯,还有一台美国总统尼克松送给他的林肯。在克里姆林宫时,他总是开着苏联国产的吉尔车,但只要一离开那里,到了自己的乡间别墅,他就会开着劳斯莱斯兜风。
  混乱糟糕的生活史
  2005年,俄罗斯一家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勃列日涅夫》。剧中生活放荡的领袖形象,彻底颠覆了俄罗斯人的记忆。
  剧中的勃列日涅夫喜欢住别墅,喜欢打野猪,喜欢看电影,喜欢开各种各样的玩笑,还喜欢没完没了和护士调情。剧中有个场景,勃列日涅夫和护士双双爬上了床,演出了一场激情戏。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简直是对苏联领导人的侮辱,但实际上,勃列日涅夫的孙女却对这场戏赞不绝口。
  这个名叫维多利亚的孙女,曾经对西方媒体记者说了很多有关勃列日涅夫的生活细节。比如,勃列日涅夫当政時期,苏联拥有的核武器数量超过了美国,而核密码箱就放在勃列日涅夫的老伴维多利亚·勃列日涅娃的床底下,因为曾经做过克格勃头子的勃列日涅夫觉得“找不到更安全的地方了”。
  而从维多利亚的口中,外界得知电视剧里调戏护士的情节并非杜撰。孙女认为,勃列日涅夫一共有7个情人。勃列日涅夫在二战前线的乌克兰认识了美女“玛塔沙”,成为情人,勃列日涅夫在艰难抉择之后,选择了维持家庭,而玛塔沙也主动离开了他,后来她还带着丈夫(勃列日涅夫的战友)来到勃列日涅夫家里做客,而妻子勃列日涅娃始终装作对一切不知情,等待丈夫最终回心转意;他每次去打猎,乡间别墅里也会有叫安娜的金发美女等待他,那是勃列日涅夫喜欢的类型。在他生命最后阶段陪伴他最多的,并非妻子,而是一位叫做妮娜的女护士。
  相对于勃列日涅夫的喜欢享乐,妻子勃列日涅娃却是另外一种人。她会默默地在家里帮丈夫缝补衬衫,做一些麻烦但美味的俄罗斯菜肴,但她却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因为她总是那个被冷落的人。她宁愿去逛商店,当然,是只有少数高官太太才有权利去逛的商店。
  特权家族的堕落
  然而,这个与世无争的女人,却逃脱不开一群惹是生非的家人。勃列日涅夫有一子一女,两人无一例外,全是出了名的酒鬼。
  女儿勃列日涅娃的第一段婚姻仅仅持续了9天,她嗜酒如命,脾气暴躁,但是独爱珠宝。传言说她有一次去格鲁吉亚参观一家博物馆,看中了馆中所藏的两件珠宝圣器,非要博物馆把它们当作礼物送给她,馆长死活不给,还打电话给当时的格鲁吉亚共产党第一书记商量怎么办,电话最终打到了勃列日涅夫那里,他对女儿说: “那是人家格鲁吉亚的国宝,不可能给你。”要求女儿立刻回莫斯科。
  这件事让勃列日涅夫很生气,他对人说:“全世界的人都尊敬我,可是我自己的家人却让我难受。”不过,最让他难受的事情还在后面。
  1982年,勃列日涅夫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气息奄奄的他绝对想不到,副手安德罗波夫主导的 “打击犯罪与腐败”行动中,盗窃苏联国家珠宝公司的贼人被抓获,而种种证据显示,他们都与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琳娜·勃列日涅娃有牵连。她被逮捕到克格勃总部审讯,可是,毕竟她父亲还是苏联第一号人物,所以,尽管情况属实,但她并未定罪,只是被驱逐了。
  上世纪80年代末,当戈尔巴乔夫负责腐败案调查时,加琳娜、她的哥哥尤里(当过苏联对外经贸部第一副部长)和后来的丈夫都因腐败被捕,加琳娜的舅舅、维多利亚·勃列日涅娃的哥哥曾经做过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夫的副手,也在那场运动中畏罪自杀。由于整个团体中有大量勃列日涅夫家族的人,苏联人习惯上称他们的团体为“勃列日涅夫帮派”。而醉心于美女和勋章的勃列日涅夫自己,极有可能对子女亲属利用自己的名字干尽坏事并不知情。
  在这场对堕落特权家族的整治风暴中,勃列日涅夫的妻子勃列日涅娃是无辜的。勃列日涅夫的孙子记得,奶奶一生都有一个习惯:把掉在桌上的面包渣捡到嘴里吃了。这个深居简出的家庭妇女几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她失去了一切特权,连去诊所都不能乘车,要自己步行。当克格勃要她把别墅腾出来时,她气愤地说:“好吧,我承认,我对发动阿富汗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可悲的是,由于生前勃列日涅夫夫妇和儿孙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所以当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儿孙很少去看望勃列日涅娃。
  苏联崩溃的开始
  在勃列日涅夫的侄女柳芭·勃列日涅娃的记忆中,勃列日涅夫也并非总是那么耽于享乐的人。二战结束后不久,妻子多次和勃列日涅夫说想要一座衣柜,结果勃列日涅夫气得哭了,把她的衣服都撕成了一条条的,因为当时的他觉得拥有很多衣服是庸俗和小资的“堕落”。曾几何时,当他开着劳斯莱斯在乡间别墅兜风时,他却忘记了他毁人衣服的事情。
  勃列日涅夫最大的问题,是他不再像之前的苏联领导人那般,至少在口头上宣称“艰苦奋斗”,他本人就已经开始追求奢华的生活了。在他的带领下,特权阶层的享乐生活也成为了一种“合理存在”。
  勃列日涅夫最后一次出行乌兹别克,给共和国所有领导人以及他们的副手、副手的副手、助理、速记员、打字员,甚至开车的司机,都准备了礼物,为此花费了数十万卢布的经费。这种慷国家之慨的做法,影响极坏。上行下效,请客送礼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国家钱财,而且腐蚀了一大批干部。
  苏联人传说,领袖夫人勃列日涅娃特意在莫斯科找了一个套间房子,专门用来摆放勃列日涅夫在各种场合上收到的礼物,每隔几天她就会去清点一番,只是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礼物,就非常愉快。这个传闻无法考证,但可以知晓的是,勃列日涅夫的前任赫鲁晓夫,无论收到什么礼物,都会马上叫来秘书登记——那是国家财产。
  经济发展的停滞,加之官僚阶层的贪于享乐,使得苏联慢慢处于崩溃的边缘。 (摘自《看世界》)
其他文献
【材料】  起伏的薰衣草花海,精致的風车,阳光下的七彩喷泉……近年来,J县的不少村落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特殊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时间,农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随着知名度和旅客量的不断攀升,每逢国庆、春节等大小假期,不少乡村旅游点甚至一票难求。  “过去在地里种田,赶上好年景也就2万多元收入。”J县农民老鲁告诉我们,现在他把家里地以每年1.8万元价格流转村里搞旅游,
期刊
一匹年轻的灰狼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于是加入到新的狼群。  一次,灰狼和狼群一起去捕猎。路上灰狼眼尖,远远看到一群北山羊。灰狼没和狼王汇报,便迅速朝那群北山羊扑过去。灰狼招架不住一群山羊的攻击,忙跳出羊的包围圈,落败地跑到狼王面前说:“前面有一群北山羊,请狼王下令包围它们。”狼王说:“你回来的时候它们早已经跑没影了。由于你的擅自出击,我们失去了抓住一群羊的机会。”灰狼说:“我以前就是这样做的啊,以前的
期刊
老板很明显地把一个工作交给谁,就是在害他,因为所有人都看不顺眼。有人会想,旁边有比他年资高的,老板为什么不尊重一下?老板当着大家的面把工作给他做,那个年资高的人就没有面子,完全没有面子。这个人不敢打击老板,就想办法打击做事的人,就想办法让他做不成。这是老板错了。  老板有个工作要给甲做,但是要顾虑乙的面子,所以,会先给乙:“这个请你做好不好?”  乙一定会先推:“我忙不过来。”  老板:“是啊,我
期刊
你在健身房汗流浃背,但总觉得不在状态。  你并非新手,很想完成锻炼计划,身体却不能积极回应大脑的指令。  或者,你是经验丰富的跑者,但在某一天的训练中,无论如何也没法维持步速。  如何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以享受锻炼?自动调节机制(Autoregulation)可助一臂之力。  尼娅·尚克斯(Nia Shanks)是健身读物写手和体能教练,她解释说,自动调节机制并不神秘,实质上“它就是倾听身体的信号,
期刊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圈子里,从中获得个人发展所必需的要素。人们如何看待圈子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2%的受访者认为所处圈子对个人发展影响大。  74.4%受访者最看重圈子里的人脉资源  就读于四川大学的李林很看重圈子对个人的影响。“不同的人趋向于加入不同的圈子,某一个社交圈里人的总体学历、人品、个人修养、职业都具有相似
期刊
说到清官天下第一,你可能会想到很多人,不过康熙口中的“天下清官第一”有三个,张伯行就是其中之一。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清代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康熙三十一年补内阁中书,历任中书舍人、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为官数十载,一直忠于职守,清正廉洁。  张伯行生活在康熙中后期,那时康熙开始对下属官员多有放纵,贪贿之风渐起,官
期刊
当你行走在美国洛杉矶的街头时,可能会看到一些手持“免费倾听”牌子的志愿者。他们做的事情很简单:借一只耳朵给陌生人。  每周两次,志愿者们走上街头,认真倾听那些想要上前诉说的陌生人的故事;不给建议、不做评判,只给出富有同情心的情感反馈。“城市的脉搏需要有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都市自白”项目创始人、演员本杰明·玛赛斯说。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许多路人看到“免费倾听”牌子后的第一反应。
期刊
假笑的人收紧面部肌肉挤出笑容,而真正的微笑则是发自眼睛的,鱼尾纹是硬挤不出来的,所以,别打太多肉毒杆菌,那样没有人会再相信你是诚实的。  伯恩和怀特恩在《权谋政治家的智商》一书中说“我们的智力开始于社会操控、欺诈以及狡猾的合作”,这么说无形中伤害着我们人类族群的尊严。不过,要说谎言的本质是趋利避害,倒也让我们“骗”的舒服。  对一个生命来说,活下去就是第一位的“利”,死亡则是第一位的“害”。  祖
期刊
在我们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干部,你们这些主任科员或处长的,都非常优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儿”,特别是在智商方面,我们自叹不如。想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哪有你们这么能干这么聪明呢。工作了这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30多岁没经验,40多岁没成就,50多岁就没希望了。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其间犯过很多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都是在不经意之间
期刊
特招入伍以来,韦慧晓4年半的军旅生涯可以用两个“第一”来概括:辽宁舰第一位女副部门长和中国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  2012年2月,35岁的韦慧晓从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毕业,成为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一员。在这里,她从高校“学霸”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军官。  2015年4月,根据上级命令,她从辽宁舰调到某新型导弹驱逐舰担任实习副舰长,迈出“到部队后成长的关键一步”。一年后的2016年夏天,她通过独立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