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猪伪狂犬病的特点
1. 病原。伪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脑组织中。处于发热期的病猪,其鼻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血液及实质脏器中都含有病毒。伪狂犬病病毒耐干、耐酸、怕碱,因此碱性消毒剂对其有杀灭作用。
2. 流行情况。猪伪狂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多发,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临床中发现,仔猪发病年龄最小为9日龄、最大为65日龄,以1月龄刚断奶不久的仔猪发病最多,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带毒时间较长,是主要传染源。
3. 临床症状。①仔猪。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症状明显,主要为神经症状,病程急剧,病死率高,1月龄左右的仔猪常发此病型。有的仔猪有半天左右的前驱症状(高热、少吃或不吃乳、呼吸快、精神沉郁、离群独立),后出现神经症状,有的未见任何前驱症状即出现神经症状。有的表现为精神兴奋,攀登圈栏,无目的地行动,乱撞,但此种病例较少见。常见的呈阵发性痉挛,转圈运动,前肢或四肢叉开站立,角弓反张,卧地,四肢呈泳状划动,出现这些症状数分种后即可消失,但又复发。有的表现为行走不稳,斜走,卧地或呈犬坐姿势,后躯麻痹,叫声嘶哑或叫不出声,最后昏迷而死。在整个病程中,仔猪体温多在38.5~41℃,有的稽留微热,有的体温不高。病仔猪还出现结膜潮红、流泪、间有脓性分泌物、视力减退或丧失、呼吸促迫、流清鼻汁、咳嗽、打喷嚏的症状。有的口吐白沫,有的呈腹式呼吸,多数病猪病初粪便干燥,部分病猪排稀便。多数病仔猪在出现神经症状后1~2天死亡,少数病程发展缓慢和轻症的病例,常经2~3周痊愈,但都有后遗症,如步调不稳、生长发育不良等。②大猪。通常不表现症状或只出现轻微症状,一般不引起死亡,这是猪伪犬病的流行特点之一,有助于初步诊断。有的仅现微热,减食或停食,呼吸快,一般经2~3天恢复正常,因此易被误诊为猪流行性感冒,但这些隐性感染猪在接触病原后2~11天从其鼻液或尿液中排毒,成为该病在猪场中扩大传播的传染源。③母猪。妊娠母猪感染后常流产、产木乃伊胎或死胎,产出的胎儿大多甚为新鲜,大小相差不显著。在妊娠后期感染的母猪,常产出活力较差的弱胎,出生后2~3天死亡。母猪流产前后大多无明显临床表现。
二、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1. 加强猪场管理,建立生物安全体系。①生产区应分为后备猪区、配种怀孕区、产房区、保育区、育肥区5部分,区间间距不少于100米,每个区相对独立,实行单元式饲养、全进全出的单向流动,切断交叉感染途径。②严格执行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传染源的传入和切断传播途径。定期做好灭鼠、灭蚊、灭蝇、杀虫等工作,场内严禁饲养猫、狗和其他动物,注意驱赶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保持猪舍干燥,注意通风换气。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猪群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③控制人流和物流。禁止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可淋浴),更换衣服、鞋、帽后定向进入猪舍,不准串舍。物品经过消毒后才能在生产区使用,生产区的运料车和运猪专用车只能在生产区用。卖猪时,必须重视对买猪车辆及有关人员、上猪台的消毒。
2. 严抓引种管理,培育好健康后备猪。猪场应尽可能自繁自养,如需引种一定要从伪狂犬病抗体阴性或野毒感染阴性种猪场引入,并严格隔离检疫2个月,经采血检测伪狂犬病抗体或野毒感染阴性者方可混群,以后每年进行2次血清学检测。对检测出的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的猪要隔离饲养,注射疫苗后作育肥处理,不能留作种用。后备猪必须按猪场免疫程序进行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经检测伪狂犬抗体阴性的方可留种。
3. 合理选择疫苗,健全防疫体系。据笔者多年猪场工作实践,疫苗接种是防控猪伪狂犬病主要措施之一。原则上猪伪狂犬病阴性场最好不接种疫苗,但在实际养猪生产中,阴性猪场也要将该病列入猪场免疫计划中,选择质量稳定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不能随便更换疫苗(一旦确认某品牌的疫苗适合本场,就要沿用下去),笔者一直用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生产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种猪群(含后备猪)每年免疫3次,每头每次肌注1头份(2毫升),仔猪8~10周龄时肌注1头份(2毫升),经检测,猪伪狂犬病抗体一直为阴性。
4. 定期监测淘汰,实现猪群净化。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免疫接种、检测—淘汰、加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等。使用质量好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对全部种猪群(含后备猪)进行免疫,免疫后逐头采血检测,对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阳性猪只全部淘汰,以后按免疫程序免疫,每隔3~6个月监测1次抗体,淘汰检出的阳性猪,如此反复进行,一般1~2年可净化。净化后的猪群,继续按原来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从而控制猪场伪狂犬病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农垦畜牧有限公司幸福分公司 邮编:524261)
1. 病原。伪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脑组织中。处于发热期的病猪,其鼻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血液及实质脏器中都含有病毒。伪狂犬病病毒耐干、耐酸、怕碱,因此碱性消毒剂对其有杀灭作用。
2. 流行情况。猪伪狂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多发,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临床中发现,仔猪发病年龄最小为9日龄、最大为65日龄,以1月龄刚断奶不久的仔猪发病最多,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带毒时间较长,是主要传染源。
3. 临床症状。①仔猪。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症状明显,主要为神经症状,病程急剧,病死率高,1月龄左右的仔猪常发此病型。有的仔猪有半天左右的前驱症状(高热、少吃或不吃乳、呼吸快、精神沉郁、离群独立),后出现神经症状,有的未见任何前驱症状即出现神经症状。有的表现为精神兴奋,攀登圈栏,无目的地行动,乱撞,但此种病例较少见。常见的呈阵发性痉挛,转圈运动,前肢或四肢叉开站立,角弓反张,卧地,四肢呈泳状划动,出现这些症状数分种后即可消失,但又复发。有的表现为行走不稳,斜走,卧地或呈犬坐姿势,后躯麻痹,叫声嘶哑或叫不出声,最后昏迷而死。在整个病程中,仔猪体温多在38.5~41℃,有的稽留微热,有的体温不高。病仔猪还出现结膜潮红、流泪、间有脓性分泌物、视力减退或丧失、呼吸促迫、流清鼻汁、咳嗽、打喷嚏的症状。有的口吐白沫,有的呈腹式呼吸,多数病猪病初粪便干燥,部分病猪排稀便。多数病仔猪在出现神经症状后1~2天死亡,少数病程发展缓慢和轻症的病例,常经2~3周痊愈,但都有后遗症,如步调不稳、生长发育不良等。②大猪。通常不表现症状或只出现轻微症状,一般不引起死亡,这是猪伪犬病的流行特点之一,有助于初步诊断。有的仅现微热,减食或停食,呼吸快,一般经2~3天恢复正常,因此易被误诊为猪流行性感冒,但这些隐性感染猪在接触病原后2~11天从其鼻液或尿液中排毒,成为该病在猪场中扩大传播的传染源。③母猪。妊娠母猪感染后常流产、产木乃伊胎或死胎,产出的胎儿大多甚为新鲜,大小相差不显著。在妊娠后期感染的母猪,常产出活力较差的弱胎,出生后2~3天死亡。母猪流产前后大多无明显临床表现。
二、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1. 加强猪场管理,建立生物安全体系。①生产区应分为后备猪区、配种怀孕区、产房区、保育区、育肥区5部分,区间间距不少于100米,每个区相对独立,实行单元式饲养、全进全出的单向流动,切断交叉感染途径。②严格执行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传染源的传入和切断传播途径。定期做好灭鼠、灭蚊、灭蝇、杀虫等工作,场内严禁饲养猫、狗和其他动物,注意驱赶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保持猪舍干燥,注意通风换气。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猪群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③控制人流和物流。禁止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可淋浴),更换衣服、鞋、帽后定向进入猪舍,不准串舍。物品经过消毒后才能在生产区使用,生产区的运料车和运猪专用车只能在生产区用。卖猪时,必须重视对买猪车辆及有关人员、上猪台的消毒。
2. 严抓引种管理,培育好健康后备猪。猪场应尽可能自繁自养,如需引种一定要从伪狂犬病抗体阴性或野毒感染阴性种猪场引入,并严格隔离检疫2个月,经采血检测伪狂犬病抗体或野毒感染阴性者方可混群,以后每年进行2次血清学检测。对检测出的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的猪要隔离饲养,注射疫苗后作育肥处理,不能留作种用。后备猪必须按猪场免疫程序进行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经检测伪狂犬抗体阴性的方可留种。
3. 合理选择疫苗,健全防疫体系。据笔者多年猪场工作实践,疫苗接种是防控猪伪狂犬病主要措施之一。原则上猪伪狂犬病阴性场最好不接种疫苗,但在实际养猪生产中,阴性猪场也要将该病列入猪场免疫计划中,选择质量稳定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不能随便更换疫苗(一旦确认某品牌的疫苗适合本场,就要沿用下去),笔者一直用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生产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种猪群(含后备猪)每年免疫3次,每头每次肌注1头份(2毫升),仔猪8~10周龄时肌注1头份(2毫升),经检测,猪伪狂犬病抗体一直为阴性。
4. 定期监测淘汰,实现猪群净化。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免疫接种、检测—淘汰、加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等。使用质量好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对全部种猪群(含后备猪)进行免疫,免疫后逐头采血检测,对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阳性猪只全部淘汰,以后按免疫程序免疫,每隔3~6个月监测1次抗体,淘汰检出的阳性猪,如此反复进行,一般1~2年可净化。净化后的猪群,继续按原来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从而控制猪场伪狂犬病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农垦畜牧有限公司幸福分公司 邮编:52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