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与镜中的自己和解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ls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生之中最频繁照镜的一段时光,是在25岁至27岁之间。那几年断断续续地在学弗拉明戈舞,因为受我喜欢的女作家影响。黄碧云曾盛赞这舞蹈的生命感,而我当时只嫌自己太年轻,迫不及待地要学习并懂得,何谓之生命,何又谓之生命感。
  这原本无法照出的一切,我当时长久凝视教室里的镜子,竟然清清楚楚地都看到。
  我看到我的手还向空中举着未曾落下,裙子被另一只手提高还来不及扬起,左脚踏后,右脚向前。静止的这一刻,脸上似笑非笑。
  舞蹈老师及时把我从梦中惊醒。她说,看镜子。向十点钟方向,甩裙子,头再迅速回正。
  我和所有其他同伴照做。
  下巴要骄傲,眼神要坚定,肩背要笔挺。要相信自己最美!她厉声道。
  反复强调:看镜子。
  于是我繼续看镜。幻觉消失,努力追随着镜中人的影像。
  不用笑。不是照相,你不需要假笑。老师说。
  我喜欢这句话。我喜欢不必取悦任何人,只是坦然地平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目不转睛地,等那张好端端的脸孔随着镜子流淌成云,盛开成花,波光潋滟为水,或者只化作一阵大风。
  学过或看过学舞的人必定知道,舞蹈练习室最基本的设施就是那四面墙顶天立地的镜子。你站在中央,转头向任何方向,都看到自己的身影如火光幢幢般无处不在。那一刻,甚至比在舞台上更像在世界的中心,因为不但别人可以从四面八方看到你,你也在凝视自身如凝视深渊。
  练舞镜子主要用于调整姿态,然而就算这时候舞者仍忍不住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脸。天生左右不够对称的面庞,竭力微笑或者宣告放弃的鬼脸——总是一样的愚蠢,总是一样的没有自信。


  我家里一直没有全身镜,只有八个宜家买回来的小方镜,拼在储物间的门背后,打开门才能看到。有时也会在走廊与陌生的镜子狭路相逢。驻足数秒,唯恐人看到般仓皇走开。哪怕身后空无一人,仍然感到某种无以名状的窘迫。
  也不是不照镜子——在背着人的时候。通常是椭圆形的小镜,大小只够容脸。尽可能伸长手臂,才能看到头发、脖子和肩。
  我和镜子的缘分开始得相当之晚。稍有记忆,已经是《封神榜》热播的时代,八九岁的我站在大衣柜镜前,仔细端详自己有没有一点像傅艺伟——再大些,看《上海屋檐下》,又迷上里面演宋庆龄的李羚,因她是齐耳短发,就站在镜前自己给自己剪刘海,总嫌剪得不够齐,一刀一刀剪下去,渐渐刘海又短又厚,无法见人。至今仍然在那时期的家族合照里十分醒目。
  童年时代我无从判断自己的美丑,因为没人肯提。家里关于长相的话题始终是个禁忌。十岁坐爸爸摩托车出去兜风,路遇熟人恭维,爸爸回来学说,妈妈便说:好看什么?一只丑小鸭!
  就这样默默丑小鸭了许多年。又因近视,戴一副遮住半张脸的黑框眼镜,做眼保健操时才取下。要好同学告诉我:有人趁你做操时偷偷看你。但也不信是因为好看,只担心鼻梁上有眼镜压出的可笑印子。

  11岁,父母都到深圳去了,被托管在奶奶家。偶尔照镜,奶奶便骂:怪不得成绩不好——红漆马桶。
  这是一句很厉害的骂人话,意思说只有外表堂皇。
  这一切都造成了整个青春期对镜子无法言说的羞耻感,至少是绝不能当众照的——连当时暗恋的男生上课照镜也引为憾事,怎么可以这么肤浅?
  然而私底下,我仍然珍藏了一面小镜子,还是初二时表妹给我的旧物。外形是巴掌大的卡通青蛙,里面配的小梳子早就丢失了。我一个人时常常凝视里面的自己。怀疑过自己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也怀疑过鼻梁不够挺直。对镜子练习露出八颗牙齿,午睡时也偷偷把它带上床。
  迟来的自我觉醒和青蛙王子一起,陪我度过整个黯淡无光的青春期。高中有一次和父母去珠海玩,却把镜子丢在了大巴上。下车后遍寻不得,失魂落魄很久,直到终于在座椅缝隙里找到熟悉的一抹绿才安心。我爱它,如同爱尚未完成的自我,认定只有它才不至于失真变形。那才是唯一的、真正的自己。
  我当时并没有比它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朋友。
  上大学后它依然陪伴我。我把它带到新的寝室、新的抽屉、新的床,结识新的朋友,让它见证头发的一点点从短变长。大一暑假,甚至为它写了一篇小说,就叫《魔镜》。
  “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告诉我,告诉我。”
  青蛙王子最终也会离开。来北京读研后,这面陪伴我超过十年的旧镜子终于有一天不小心摔碎。彩云易散,琉璃脆。我用了很长时间,默默消化掉这桩不足为外人道的惨剧。长久不再照镜。又过了更久,开始觉得照什么都一样。
  而碎掉的青蛙镜我则一直带在身边,时至今日,偶然拉开抽屉还会看到。它的外面看上去仍然完整,没人知道它已从里面四分五裂,再也无法修复。
  然而我看着它,旧得那么亲切,就像看少年时代唯一的朋友。


  开始接受全身镜中的自己,是在学弗拉明戈之后。
  和六七个学舞的同学一起,排成一列,一模一样地甩头,击掌,提起裙子并抛至另一侧。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在集体队列之中,会有一种异样的平静。
  也许从那时才终于克服从青春期起对镜子尤其是全身镜的惧怕。也许自打破了那面青蛙镜开始,我不再期望有亘古不变的关系存在,却开始真正长大。
  跳舞老师一直说:看镜子。又说,要相信自己最美。
  我其实从来并不真的相信,但早明白美丑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件事。美也好,不美也好,总有些东西是镜子无从了解,而只有自己知道的。我学会坦然面对任何一面镜子,接受任何形态的镜中人,也学会面对这个遍地幻象的世界。镜子不过是镜子,而自己永远都可以从镜前走开。或许青蛙镜决定碎掉,也不过是为了最终放开我。
  然而我毕生怀念与它共处的时光。它认识我的本质,远比我自己为早。
  (艾庆龙摘自中信出版社《三四越界》)
其他文献
美国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大概是从高四那年的十二月开始陆陆续续寄进家门的,二月便大概都到期了。读了那么多年高中,陈空最忙碌的时光竟是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手后的三个月。  和填报志愿一样,美国大学需要学生主动申请,步骤复杂,好处是数额没有上限。因此,大多数毕业生都手握许多份录取通知书。陈空就拿了七份,在抓耳挠腮、痛苦地七选一。  各个大学也在绞尽脑汁攻打生源争夺战。他们比赛般诱惑陈空:“欢迎你来参观你未来的学
期刊
1  十几岁的时候,我觉得能够自己掌控人生是件很酷的事情,我总是很羡慕那些自己做出人生各种重大决定的人,这种念头在我心底埋藏了好多年,终于在我高二那年破土而出了。它来势汹汹,以至于我后来回想起来,都不知道当年那个固执的小姑娘内心强大的力量究竟来自于何处。  我高中就读于一所升学率逐年下降的中学,在这所中学里,有一部分人每天的生活都是“混日子”:白天上课的时候躲在高高竖起的课本后面玩手机,晚自修时趁
期刊
影响我的TA  白宇,1990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14年正式进入演艺圈,主要影视作品有《少帅》《长大》《微微一笑很倾城》《镇魂》《霍去病》《忽而今夏》等。2017年参与联合国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宣传推广。通过公益视频和社交媒体等形式发声,号召大家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捍卫自然环境。要演戏,先做人  在豆瓣上,有人盘点年纪最不符合外貌的明星,白宇位列第一
期刊
母亲的后院有许多树,小暑前后,棵棵树上都挂着蝉蜕,如果没有雨,风是吹不下的。走近了,侧耳还能听见呜呜的声音。在褪出皮囊之时,如果不抓紧树干,怎么能忍受那样皮肉分离生命重生的痛苦?  女儿对着这自然的奇迹两眼放光,但却敬畏着,不敢去碰,伸长脖子盯着一只看半天,然后又是下一只。她忽然无声地冲我招手,指着蝉蜕背上的一条缝说:“爸爸,蝉就是从这里退出去的吗?”我点头。她比试着脱衣的动作,疑惑地问道:“爸爸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从成田机场驱车赶往东京,看到一个眼生的高高的东西,正在想那是什么,原来是晴空塔。有一阵子没见,竟长高了好大一截。就好像看着熟人的小孩感叹一样:“不知不觉长成大人啦。
期刊
思考事物是不需要教科书的,生成新构思的练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rn比如,乘电梯时只呆呆站在轿厢里未免太可惜,完全可以将其作为重置自己的机会,加以活用.方法很
期刊
社交幻景  纽约,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看上去斯文干净的书店经理乔正在整理书架,门口风铃声一响,一个女孩推门走进来。乔和贝克就是这样相遇的。  《你》是2018年9月推出的新美剧。想成为诗人的女主角和男主角在他工作的书店相遇,像任何一个美妙爱情故事的开头。但是,第一集第七分钟的时候,《你》的剧情就反转为惊悚悬疑。  在书店付款时女孩用了信用卡,于是,乔得知了女孩的全名:吉尼维尔·贝克。晚上乔回到自己
期刊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一日吸猫,终生复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患上“吸猫综合征”。人们在网上晒自己的“猫主子”,花大量时间研究如何与猫更好地相处。猫,日益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甚至逐渐变得比朋友和家人更加重要。对于那些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和猫的关系可能比他们和人的关系更加健康。人们和猫的健康关系里,蕴含治愈抑郁的诸多关键要素。  首要的就是被倾听和理解。一个外表柔软、亲切的萌宠,天然地令人感觉没有距
期刊
新的外教老师来了!竟然是个瞎子!  埋首于试卷的同学们唰地抬起头来,只见一个戴了副墨镜的老头儿拄着拐杖,缓缓地摸到讲台前,摸索着找到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大名:Nash。全班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他看不见!”不知是谁突然小声喊了句,顿时,所有人都开始窃笑起来了。  “盲人”外教显然是感受到了周围同学的窃语,不满地用手指了指人群,谁料人群中的私语更多了。谁都疑惑,怎么一个瞎子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