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古玉:4000年前神秘部族的绝版之作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l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家古玉是齐家文化类型出土的古玉。齐家古玉和辽宁红山古玉、江浙良渚古玉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玉,也是西北地区史前古玉的代表。
  齐家古玉的出现和消失都充满神秘色彩。
  
  4000年前,一个神秘的骑马部族带着他们精湛的玉石加工技艺出现在甘肃大地上。于是,齐家文化和齐家古玉如春笋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然而三四百年后又倏然消失,只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玉器诉说着昔日的故事。
  这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那些神秘的齐家古玉现在怎么样了?
  
  惊现央视摄制现场的古玉
  
  2008年3月9日,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兰州》栏目组邀请来的鉴定专家,现场鉴定了一套“三人立猪神”的齐家古玉。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套能够代表兰州本土文化的民间珍宝。于是,这套神秘的齐家古玉从众多民间藏宝中脱颖而出,轻松杀入最后一轮,进入前三甲。
  这套古玉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三人立猪神”。这件玉器上面是三个人站立,下面则是一头猪,站立的三个玉人表情凝重,手臂张开,紧紧地抱在一起。这件带着神秘色彩的玉器反映了原始先民们古老的崇拜习俗。
  这套齐家古玉是20世纪70年代平田整地中被广河县一位姓马的老农民发现的。
  1973年秋天,地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了,辛苦了一年的农民都在盼望着能够休息几天。然而,一场轰轰烈烈的平田整地大会战又开始了。这次的任务是要在距离洮河不远的山上修梯田。
  “公社里的平田整地任务,我们村被分到了半山腰。”想当年,老马刚刚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他带领着十几个壮小伙子承担了大会战中最为艰巨的任务。
  “我带着村里的一帮年轻人从山头上往下挖土和运土。”
  “头几天,也没有什么,无非就是先把路平好。到了第四天晌午时,快收工了。几个小伙子围在一起,想赶着把最后一车土装完,好回家吃午饭。就在人们手忙脚乱之时,听见‘咔嚓’一声,人们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人挖到了一个陶罐,还有一些死人骨头,罐子里有一堆奇形怪状的石头。那个年头挖到死人骨头是常见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惊奇的。”按照惯例,平田整地时挖出来的骨头,人们一般都悄悄埋了。
  在场的人中老马岁数最大,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身上。老马先把骨头收集起来,远远找了一个地方挖坑埋了。然后又把残破的陶罐和里面的石头拿到附近的水泉沟里埋了。
  “那是墓里的东西,还是入土为安吧!”他这样说。
  20世纪80年代末,走街串巷的货郎四处收集旧货,看着货郎手中如同石头一样的东西,老马半信半疑:“这也能换钱?”
  老马想起了当初他埋在山沟中的石头。由是,这套幸存的齐家玉器才重见天日。
   “三人立猪神”出现在央视《寻宝——走进兰州》摄制现场,可以说是齐家古玉的一次精彩亮相,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齐家古玉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都有发现,大体范围在东至泾渭水流域,南到白龙江,西至河西走廊,东至青海,北至内蒙古西南部以及宁夏南部。
  甘肃古玉器研究会会长梁涛认为:“甘肃发现最早的玉器是秦安大地湾出土的,距今大约 6000年。其主要材质为甘肃本地出产的蛇纹岩,类似于今天武山出土的鸳鸯玉。”
  “在此后的2000年中,西北各个不同的文化类型中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玉器,而大批量的玉器则是在齐家文化出现的。”
  “齐家古玉是西北古玉的代表,虽然命名为齐家古玉,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齐家文化的年代范围。它是收藏界对西北地区至少在 4000年以前古玉器的统称。”
  这些年发现的齐家古玉除了被甘肃省内外的博物馆收藏以外,绝大部分都在收藏家的手中。
  
  耕地出玉铲
  
  1990年4月7日,清明刚刚过去。广河县齐家坪镇的农民早已在地里忙碌了。
  村民马德和往常一样早早就开着小四轮去地里干活了。他的地在洮河边上,站在地边上就能看见波光闪闪的洮河水。
  给地里上的肥料早已准备好了,也散开了;犁好,耙平,就可以种了。到了上午10点多,活已经干得差不多了,他在田埂上坐下歇息。
  休息间隙马德又拿起耙子,准备把地埂边上再平整一下。马德慢条斯理地干着活,不时停下,看看是否平整。一个角落快耙完时,感觉耙子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他用手抛开土,发现是一个石头片。他没敢随便扔掉,只是把这个石头片放到了田埂上。
  广河县齐家坪是齐家文化的命名地,从1924年至今,出土过不少古物,村民都知道这一点。
  马德把石片上的土去掉,又用衣衫擦去了上面的土,一个铲子形状的东西出现在他面前。
  “这是一块玉铲。”马德没有声张,就把这个石头片悄悄拿到了家里。
  
  广河县古玩城内的鉴宝斋是收藏家马少清开的。这些年,马少清收集了不少齐家玉器。
  马德从地里发现了玉铲后,一直想找个人看一下。一天马少清到齐家坪镇去办事,正好遇到了马德。马德就把这个玉铲拿给马少清看,马少清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齐家玉铲。
  “这个齐家玉铲非常典型、难得。我很幸运地看到它,就千方百计地把它收回来了。”
  马少清的藏品中他比较满意的就是玉铲。
  马德发现玉铲的地方,距离齐家遗址最远不过10里地。
  
  溯源齐家坪
  
  要弄清楚齐家古玉的来历,就必须去齐家遗址,那里就是齐家古玉的源头。
  1990年4月18日晚,一夜春雨倏然而至。19日,丽日当空,广河的黄土高坡已被春雨抹上了一层嫩绿,春天的颜色点缀在沟沟坎坎上,一股黄土气息扑面而来。
  出了广河县城,向北过三甲集,沿洮河前行,大约16公里后,就是广河县齐家镇齐家坪村。
  齐家坪就是闻名世界的齐家文化发现地和命名地。
  这个小村看上去平平淡淡,村民三三两两在聊天。人们想不到,村边的地下,曾经出土了一座座震惊世界的齐家文化墓葬。
  村子边上有一条大沟非常显眼。这条沟有三四十米深,从村庄后面的山中一直延伸到了洮河边上,大沟两边是黄土断崖,上面是村庄、农田和正在生长的小麦。
  负责齐家文化管理所工程施工的王海云说:“齐家文化遗址主要沿着这条大沟的两侧分布,古遗址的面积大约 20万平方米。”
  “齐家文化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存,形成于距今4000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一种遗存。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首次在齐家坪发现而得名。齐家坪遗址在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考古学家郎树德先生说:“齐家文化正处在文明的前夜,他们站在青铜时代的门槛上。根据碳测年代,齐家文化出现的年代大约在距今 4200~4100年到3800~3700年间。”
  从1924年安特生发现齐家遗址至今,考古发现的齐家文化玉器达到了30种以上,主要有璧、琮、多孔刀、珮、环等,涵盖了祭祀器具和生活用品及饰品。
  甘肃省古玉器研究会会长梁涛说:“齐家玉器以大量的素器为主。早期素器比较多,且不成规矩;中晚期形制有了一定的规矩。现在带工的立雕件和人物动物造型成为齐家玉器中的极品,十分罕见。”
  在广河县博物馆有一个40厘米见方的大玉琮,厚度至少有20厘米。如此大的玉器出现,说明齐家先民们已经掌握了非常高超的玉器制作技术,而且掌握了非常高超的玉器加工技术。
  “在齐家古玉中人们发现齐家先民们掌握了高超的薄片切割技术、钻孔和管钻技术,以及琢玉工艺。我们至今无法完全了解一些玉器的加工工艺。”
  
  神秘部族的制玉技艺
  
  齐家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类型。它的出现和消失都充满神秘色彩。
  4000年前,一个神秘的骑马部族带着他们精湛的玉石加工技艺出现在甘肃大地上。于是,齐家文化和齐家古玉如春笋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然而三四百年后又倏然消失,只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玉器诉说着昔日的故事。
  “齐家文化出现之前,甘肃史前文化类型是马家窑文化类型晚期马厂文化。但是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之间却没有任何传承关系。实际上,甘肃一些地方马厂文化和齐家文化还有并存的情况。在齐家文化之后,也没有找到直接继承了齐家文化的文化类型。”郎树德先生说。
  “马家窑文化类型中很少有玉质装饰品和享用玉器,而齐家文化的玉器数量猛然增多,并且新增了新的玉石器品种和样式。比如在武威的皇娘娘台齐家墓葬中玉石璧少的只有一件,多者83件。”
  郎树德先生说:“经过80多年的研究,齐家文化取得一大批学术成果,对齐家文化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但齐家文化究竟源自什么地方,学术界依旧存在着争论。”
  大部分专家认为:齐家文化在甘肃出现,和一场史前大干旱有关。
  地理学家、气象学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在距今4000年左右发生了一次气候波动,这次波动的特点是温度降低、降水减少、气候带南移、北方地区气候恶化,迫使北方的骑马部族不得不向南迁移,同时,原农业文化区也出现小范围“空白”。
  专家们复原了当时的场景:气候在逐渐变冷,原本碧绿的草原逐渐枯萎了。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向人们袭来。干旱缺水,气候寒冷,人们不得不四处迁移。骑在马背上的游牧部族从北方草原赶着牛羊,带着老人、小孩,一路南下,寻找水草。而此时,生活在甘肃中部地区的马家窑文化晚期的马厂类型居民,虽然有着高超的耕作技术,但干旱和缺水使他们放弃原有的农田,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
  于是,两种文化的部族在甘肃陇中地区发生了碰撞。
  在骑马部族面前,农耕部族的抵抗很快就被粉碎了,骑马部族取代了农耕部族,在这块土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那些农耕部族们只能在一些偏僻的角落里苟延残喘。 那些骑马部族是从今天的鄂尔多斯高原一带逐渐游牧过来的。
  然而,气候条件在继续恶化,三四百年后,人们又不得不分散为更小的部族,走向四面八方。曾经辉煌一时的齐家文化,也随着这种分散,散布到了各个地方,分别发展成了一支支独立的文化类型。玉器制作技艺就此失传。齐家文化之后的辛店文化、卡约文化等,都普遍缺乏玉器或者明显呈衰落之势。
  齐家古玉神秘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墙里开花墙外香
  
  现在,齐家玉器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全国,齐家古玉的名气非常大,而在甘肃知道的人并不多;外省研究齐家古玉的人很多,而甘肃则寥寥无几。
  从全国来看,虽然形成了一股收藏齐家玉器的热潮,但却是鱼龙混杂,不仅一般的收藏家弄不明白齐家古玉,就连许多鉴定专家也对齐家古玉不是很清楚。有些藏家很少看到真正的齐家玉器,好多人购买了赝品。有些专家们对红山玉器太熟悉了,而对齐家玉器则相对陌生,往往把齐家古玉认为红山古玉。同时,由于经济条件制约,甘肃省民间收藏的非常精美的齐家玉器并没有真正走入专家的视野。
  这几年,广河当地对齐家遗址非常重视,把它当作广河县的名片。不仅在县城建成了以陈列齐家文化为主的博物馆,而且将原先的排子坪乡改成了“齐家镇”。
  齐家古玉不单单指齐家文化类型出土的玉器,而是专家和收藏家们对西北地区4000年以前古玉器的统一命名。齐家文化遗址的玉器是齐家古玉的核心和代表。
  宣传齐家古玉仅仅靠一个县的力量是不够的。专家和学术机构应该承担起齐家古玉的研究重任,并进一步归纳、整理出齐家古玉的标准器,让人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齐家古玉。
其他文献
新疆境内,由北到南横亘着三条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夹着准噶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广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盆地。这其中,天山几乎就是新疆的象征性符号,被称为新疆“生命的摇篮”。  坐着长途班车,从乌鲁木齐一路向东,可以远远地窥见天山黛青色的山脉和积雪的峰顶,有时候分不清是云还是山。而雪山永远占据着视线最高的地方,欲与天公试比高,云朵在它的腰间,反成
期刊
甘肃召开全省文物局长会议  2009年1月20日,甘肃省文物局在兰州召开了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传达贯彻了2008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了2008年全省文物工作,研究部署了2009年工作任务。各市、州文物(文化)局、甘肃省直各文博单位领导及甘肃省文物局机关处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杨惠福做了工作报告,甘肃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邵明发表了重要讲话。  2008年,甘肃省文博系统在抗震
期刊
珠海是一座令人动情的城市,一颦一笑间透着苏杭小家碧玉的玲珑剔透、温婉灵秀,举手投足中带着江南才子的俊秀清逸、风流潇洒。矜持中透着热烈,细腻中含着豁达,浪漫中裹着温柔。她是如此的高贵优雅、蕙质兰心,又是那样的活力四射、生机勃勃,令人陶醉于其清水芙蓉的秀色、痴迷于超凡脱俗的气质,让每一个聆听过她呼吸的人,都为之魂牵梦绕。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着珠海,清新的一天便开始了。此处是低纬度亚热带海洋性
期刊
这是我第二次自驾这辆切诺基去西藏了。2002年6月和几位朋友驾车去过一次。那次的行程不远,只去了拉萨、山南、日喀则便原路返回了。    此次行车的路线是这样的:2006年7月23日从敦煌出发,南下格尔木沿青藏线到拉萨,最后从昌都北上玉树,从另一条青藏线返回敦煌。    23日 敦煌—格尔木  翻过当金山口(海拔3400多米),就已经爬上了青藏高原,气温也比敦煌低了一点。当金山的路实在太槽糕了。因为
期刊
去泰国度假,留下至深印象的除了仙境般的蓝天碧海以及平生感受到的最强烈的紫外线之外,就是一日三餐未曾间断的美食。  说起泰国美食,我的脑海里便冒出酸甜、酸辣、甜辣等许多可以自由组合的词汇。泰餐最有名的是搭配的各种香料和各种调料,基本都以上述口味为主。事实上,东南亚各国菜肴的笼统风格都是以配料取胜,所以孙燕姿在去过印度之后才唱出“好像每个人都有特别气味,闻了才发现那是咖喱作祟”,而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在那
期刊
喀纳斯是蒙古语“美丽富饶而神秘”之意,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紧邻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三国边境。它是一处集河流、湖泊、冰川、高山、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以及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有“西域明珠”、“阿尔泰山旅游明珠”之称。    喀纳斯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奇、特、美、艳著称,既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有江南山水之娇秀。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伟长盛赞喀纳
期刊
200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将在北京召开  200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将于2009年4月26日在北京举行。该年会由国家旅游局直属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由携程旅行网独家赞助,并由搜狐旅游频道进行全程网络直播。  年会主题为“趋势与责任”,将定向邀请全国主要旅游院校和科研规划机构负责人、旅游界知名学者共100多名专家参会,共同探讨学科研究进展、发展走向、未来研究热点和难点、旅游学界担负的历史
期刊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 “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近年来,有关部门又正式确认洛阳为丝绸之路的东起点。    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 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
期刊
世界旅游组织确定中国为2010年世界旅游日主办国  2009年5月7~8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率领中国旅游代表团出席了在马里首都巴马科召开的世界旅游组织第85届执委会会议。执委会31个成员国均派代表参会,并就一系列重要议题做出了决议。  会议通过投票方式提名世界旅游组织原副秘书长、现任代理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为该组织2010~2013年任秘书长候选人;确定2010年世界旅游日的主办国为中国,主题为
期刊
作为丝绸之路系列申报世界遗产一个重要环节的工作——丝绸之路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初审文本的工作正在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开展着。设立于2006年10月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是怎样的一个机构,它与丝绸之路系列申报世界遗产有着怎样的联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程采访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简称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孙福喜先生。      “要了解国际古迹遗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