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前沿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求索,从而改变以往的被动教学状态,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究竟如何进行生本教育的渗透呢?文章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从自主鉴赏、背诵竞赛、自我订正、突破教材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见识浅陋,不足之处,还望诸位批评指正。
一、自主鉴赏,品析美文语言
对于很多初中生而言,阅读理解和作文是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作品赏析、如何进行语言的组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对课本里一些行文优美的文章进行赏析,并进行课外扩展阅读,多接触一些美文,品析这些美文的语言,学习这些美文的语言运用方式。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中的散文篇目《春》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中对春天进行了诸多细致优美的描绘,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一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状态和旺盛的生命力,进而很好地表现出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到这个地方时,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鉴赏,品味这种语言运用方式的美感,之后再着重就修辞手法等语句特色,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来进行理解。在课文讲述完之后,我让学生去搜集跟“春天”有关的其他写的比较优美的文章、诗歌等,文体不限,对这些美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作为写作素材的原始积累。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摘抄,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将摘抄上交,对摘抄内容进行批改,并评选出一些“摘抄之星”,在全班内进行共享,从而形成优秀资源的交流分享机制,让全班学生都能在美文鉴赏中有更大的收获。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大了。
在让学生进行自主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高度尊重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引导,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文语言赏析的探索,形成一个“赏析——积累——进步——进一步赏析”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整个语文的高效化建设。
二、背诵竞赛,发挥小组效能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经典古诗文篇目,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背诵压力。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对于这类背诵任务,往往都是死记硬背,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记忆来进行掌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背诵竞赛的方式,从而将整个课堂活跃化,提高背诵效率。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结成了许多长期的学习小组,这些小组相互之间开展背诵竞争,互相比拼背诵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诗文背诵的效率,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新背诵方法,争取提高本组的背诵效率,并定期对这种背诵方法进行评选,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授予“记忆之星”。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动脑筋,发明了许多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背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有的小组采用了对比记忆的方法,将这篇文章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记忆;而在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进行背诵时,则将诗文想象成一幅美丽的画,通过对画面的记忆来辅助诗文的记忆。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担心这种方式会舍本逐末,分散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降低课堂背诵的效率,但实践证明,这种背诵竞赛的记忆方式是卓有成效的,并且很好地发挥了小组的效能,各个小组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进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努力提高背诵效率,将原有枯燥乏味的古诗文背诵变成了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也是“生本化”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动性的发掘,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任务。只有激发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三、自我订正,激扬不竭才思
一个真正的教师应当有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进行传授,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往往都只是被动接受,学习效果有限,而通过学生间自我订正的方式,学生的潜能不断受到挑战与激发,语文思维可以得到持续的锻炼。
在刚刚开始进行生本课堂的建设时,我还担心学生自身能力不足,互相进行问答时找不到重点,对课堂效率造成不好的影响。但事实上在自我订正法实施之后,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之前的课堂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实施自我订正法之后,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结成了学习小组,有问题的,就在组内进行提问;如果组内讨论都无法解决或者互相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把问题抛给全班,几个小组一起来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则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方向性的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监督和把握。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大大提高,语文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对课本内容的把握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就像正在学走路的小孩子一样,如果一直有人搀扶,必然是无法学会走路的。进行自我订正法的课堂,是对“生本理念”的有益践行,在施行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四、突破教材,展示多元个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让学生进行自主发挥,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式的应用,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学生依托教材,而又对教材有所突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课程深度。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深入学习了课本上的内容之后,还应我的要求搜集了一些跟“冬天”有关的篇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并与课文进行对比赏析,学生对这类文章有了系统的把握,并得到了美的享受。除此以外,学生还对这些篇目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创新地运用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将自己小组所搜集到的资料,向全班学生进行报告,有的小组将这些优美的文章图像化,用笔把自己理解中的文章画出来,形成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穷的,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课堂就会更加的多元化,教学效率也能更上一层楼。
当然,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构建“生本教育”课堂必须要建立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无论运用怎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都必须实现与教学文本的充分对接,避免让课堂教学形式化。教师应当在教学大纲和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的探索,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特色运用,用心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尽力回归初中语文教学的本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学(215551)
一、自主鉴赏,品析美文语言
对于很多初中生而言,阅读理解和作文是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作品赏析、如何进行语言的组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对课本里一些行文优美的文章进行赏析,并进行课外扩展阅读,多接触一些美文,品析这些美文的语言,学习这些美文的语言运用方式。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中的散文篇目《春》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中对春天进行了诸多细致优美的描绘,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一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状态和旺盛的生命力,进而很好地表现出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到这个地方时,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鉴赏,品味这种语言运用方式的美感,之后再着重就修辞手法等语句特色,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来进行理解。在课文讲述完之后,我让学生去搜集跟“春天”有关的其他写的比较优美的文章、诗歌等,文体不限,对这些美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作为写作素材的原始积累。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摘抄,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将摘抄上交,对摘抄内容进行批改,并评选出一些“摘抄之星”,在全班内进行共享,从而形成优秀资源的交流分享机制,让全班学生都能在美文鉴赏中有更大的收获。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大了。
在让学生进行自主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高度尊重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引导,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文语言赏析的探索,形成一个“赏析——积累——进步——进一步赏析”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整个语文的高效化建设。
二、背诵竞赛,发挥小组效能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经典古诗文篇目,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背诵压力。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对于这类背诵任务,往往都是死记硬背,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记忆来进行掌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背诵竞赛的方式,从而将整个课堂活跃化,提高背诵效率。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结成了许多长期的学习小组,这些小组相互之间开展背诵竞争,互相比拼背诵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诗文背诵的效率,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新背诵方法,争取提高本组的背诵效率,并定期对这种背诵方法进行评选,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授予“记忆之星”。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动脑筋,发明了许多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背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有的小组采用了对比记忆的方法,将这篇文章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记忆;而在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进行背诵时,则将诗文想象成一幅美丽的画,通过对画面的记忆来辅助诗文的记忆。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担心这种方式会舍本逐末,分散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降低课堂背诵的效率,但实践证明,这种背诵竞赛的记忆方式是卓有成效的,并且很好地发挥了小组的效能,各个小组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进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努力提高背诵效率,将原有枯燥乏味的古诗文背诵变成了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也是“生本化”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动性的发掘,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任务。只有激发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三、自我订正,激扬不竭才思
一个真正的教师应当有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进行传授,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往往都只是被动接受,学习效果有限,而通过学生间自我订正的方式,学生的潜能不断受到挑战与激发,语文思维可以得到持续的锻炼。
在刚刚开始进行生本课堂的建设时,我还担心学生自身能力不足,互相进行问答时找不到重点,对课堂效率造成不好的影响。但事实上在自我订正法实施之后,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之前的课堂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实施自我订正法之后,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结成了学习小组,有问题的,就在组内进行提问;如果组内讨论都无法解决或者互相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把问题抛给全班,几个小组一起来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则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方向性的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监督和把握。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大大提高,语文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对课本内容的把握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就像正在学走路的小孩子一样,如果一直有人搀扶,必然是无法学会走路的。进行自我订正法的课堂,是对“生本理念”的有益践行,在施行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四、突破教材,展示多元个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让学生进行自主发挥,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式的应用,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学生依托教材,而又对教材有所突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课程深度。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深入学习了课本上的内容之后,还应我的要求搜集了一些跟“冬天”有关的篇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并与课文进行对比赏析,学生对这类文章有了系统的把握,并得到了美的享受。除此以外,学生还对这些篇目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创新地运用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将自己小组所搜集到的资料,向全班学生进行报告,有的小组将这些优美的文章图像化,用笔把自己理解中的文章画出来,形成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穷的,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课堂就会更加的多元化,教学效率也能更上一层楼。
当然,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构建“生本教育”课堂必须要建立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无论运用怎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都必须实现与教学文本的充分对接,避免让课堂教学形式化。教师应当在教学大纲和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的探索,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特色运用,用心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尽力回归初中语文教学的本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学(21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