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类管理的理论思想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而品类管理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设置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因此,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的限制,就需要从品类管理课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载体,开发出相应的课程,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品类管理课程 校企合作 改革 措施
一、品类管理概述
品类是指消费者认为可以相互代替的一种特殊的商品或者服务,而品类管理则是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获取更多的经营效益,品类管理是企业根据特定的目标和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行为等因素,对商品的价格以及促销战略等进行的同时管理。传统的品类管理活动以品牌为经营的核心手段,所有的营销都以品牌为主,而在品类管理的模式下,经营者可以通过POS系统掌握每种商品的消费情况,从而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品的制定进行调整,再开发出一系类的促销活动等。上世纪末美国的食品营销协会和较大的供应商、零售商共同经过研究提出了品类管理这个概念,因此,品类管理的发展应该追溯到上世纪末,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断加强,同时对消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个性化的消费和消费的选择里不断提升,使得产品生产和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给整个消费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经销商开始想方设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利润达到最大化,并且将生产效率降到最低。因此,很多品牌的商家开始专门研发自己的品牌特色,并且成立了自己的生产体系和配送中心,大范围的开连锁店,使得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商品流通与信息传递在短时间内难以及时匹配。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零售商逐渐将赢取利润的压力转向了供应商,这让二者之间的矛盾越发的突出,双方的不信任最终导致商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从而生产出的商品难以找到销路,同质化的产品层出不穷。在这种困境下,一些有远见的零售商和供应商意识到信息技术的真要性,开始探索运用数据库的功能来进行合作,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对数据库的量化分析,可以降低成本、降低库存的压力,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当前高职院校的品类管理课程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的限制,就需要从品类管理课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载体,开发出相应的课程,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品类管理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而有关品类管理课程的设置与品类管理相关教材的编写,都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对品类管理的专业性的认证考试也是从2013年开始的,可以说,从品类管理的思想植入我国,到品类管理课程进入高校进行课程设置和编写教材,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崛起和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使得每个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也越来越缺乏相关的品类管理专业人才,这使得高职院校对品类管理课程的开发和改革就越发的紧迫。自从2013年我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品类管理的推动,当前我国开设品类管理课程的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增多,而各个院校对品类管理课程所运用的教材也主要是中国连锁协会校企合作小组所编写的“连锁企业品类管理”教材为主,这本教材主要根据我国一些知名的大型连锁企业实践经验,并且结合了高职院校相关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共同完成的,这也是目前我国关于品類管理内容最为系统和全面的一本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在品类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由于课时的原因,要在一个学期完成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如果教师安排过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则是不可能在一学期内完成这本教材的。而实践教学环节相比较理论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课时,因此,高职院校当前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品类管理实训的教学环节,培养出高技能与应用型的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改革措施
1.开展详尽的岗位职责分析工作。高职院校要对行业及企业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围绕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结合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特点,对相关的岗位职责进行详尽的分析,深入了解相应岗位的需求,将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视为教学的最终目标,科学设计品类管理相关的实训课程,尤其是以零售业、服务业等为主的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品类管理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能够为将来迅速地适应现实工作的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建合理的课程标准。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实效性,首先需要创建合理的课程标准,以便使得高职院校品类管理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据可循。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标准应该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开发品类管理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课程相关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最终确定高职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学习后所应达到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方面的标准。高职品类管理课程标准的创建,能够促使相应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对实效高职品类管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3.科学安排实训项目。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教学是离不开实训项目的开展的。在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广泛借鉴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通过企业的实际案例,可以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今后工作实际中将要面对的项目产生最为直观和真实的认识,加强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有效过度。同时,通过实训项目的合理安排,能够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优化课程的评价体系。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评价与以往传统的课程评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同。鉴于校企合作被禁下的品类管理课程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因此在进行课程的考评的时候,也应该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价。在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评价的实践中,应该遵循教师、企业、学生共同参与,过程和成果相结合,综合评价课堂和课外表现的原则,增强评价维度的多元性,通过现场评价、软件模拟评价、企业评价、导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不断优化和完善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评价体系,让评价过程和结果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良性发展,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高职人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要促进对品类管理课程的开发,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教师、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等多个方面都必须全力以赴,并且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教师的参与需要为品类管理专业的教师建立充分的主动权机会、有利的激励制度和合理的评价机制等,同时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实践培训机制。企业的参与需要向企业提供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高效双赢的管理机制。而高职院校的参与则是高职院校应该努力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的实践学习营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各个技术人员、专家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品类管理课程的开发中,使品类管理课程的开发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同学的积极参与就是学生在校企合作创造的良好环境下,要珍惜实践机会,积极投入到实践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维朝.现代商业的品类管理与品类核算[J].商业研究. 2005(18).
[2]吴子瑛.零售业品类管理的发展战术及业务计划[J].特区经济. 2005(02).
[3]陈幼红.提升我国零售业品类管理能力[J].现代企业.2015(01) .
[4]本刊编辑部,沈奎.解析品类管理[J].时代经贸. 2014(10).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15年下半年课程建设项目<品类管理>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品类管理课程 校企合作 改革 措施
一、品类管理概述
品类是指消费者认为可以相互代替的一种特殊的商品或者服务,而品类管理则是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获取更多的经营效益,品类管理是企业根据特定的目标和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行为等因素,对商品的价格以及促销战略等进行的同时管理。传统的品类管理活动以品牌为经营的核心手段,所有的营销都以品牌为主,而在品类管理的模式下,经营者可以通过POS系统掌握每种商品的消费情况,从而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品的制定进行调整,再开发出一系类的促销活动等。上世纪末美国的食品营销协会和较大的供应商、零售商共同经过研究提出了品类管理这个概念,因此,品类管理的发展应该追溯到上世纪末,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断加强,同时对消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个性化的消费和消费的选择里不断提升,使得产品生产和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给整个消费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经销商开始想方设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利润达到最大化,并且将生产效率降到最低。因此,很多品牌的商家开始专门研发自己的品牌特色,并且成立了自己的生产体系和配送中心,大范围的开连锁店,使得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商品流通与信息传递在短时间内难以及时匹配。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零售商逐渐将赢取利润的压力转向了供应商,这让二者之间的矛盾越发的突出,双方的不信任最终导致商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从而生产出的商品难以找到销路,同质化的产品层出不穷。在这种困境下,一些有远见的零售商和供应商意识到信息技术的真要性,开始探索运用数据库的功能来进行合作,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对数据库的量化分析,可以降低成本、降低库存的压力,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当前高职院校的品类管理课程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的限制,就需要从品类管理课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载体,开发出相应的课程,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品类管理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而有关品类管理课程的设置与品类管理相关教材的编写,都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对品类管理的专业性的认证考试也是从2013年开始的,可以说,从品类管理的思想植入我国,到品类管理课程进入高校进行课程设置和编写教材,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崛起和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使得每个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也越来越缺乏相关的品类管理专业人才,这使得高职院校对品类管理课程的开发和改革就越发的紧迫。自从2013年我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品类管理的推动,当前我国开设品类管理课程的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增多,而各个院校对品类管理课程所运用的教材也主要是中国连锁协会校企合作小组所编写的“连锁企业品类管理”教材为主,这本教材主要根据我国一些知名的大型连锁企业实践经验,并且结合了高职院校相关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共同完成的,这也是目前我国关于品類管理内容最为系统和全面的一本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在品类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由于课时的原因,要在一个学期完成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如果教师安排过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则是不可能在一学期内完成这本教材的。而实践教学环节相比较理论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课时,因此,高职院校当前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品类管理实训的教学环节,培养出高技能与应用型的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改革措施
1.开展详尽的岗位职责分析工作。高职院校要对行业及企业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围绕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结合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特点,对相关的岗位职责进行详尽的分析,深入了解相应岗位的需求,将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视为教学的最终目标,科学设计品类管理相关的实训课程,尤其是以零售业、服务业等为主的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品类管理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能够为将来迅速地适应现实工作的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建合理的课程标准。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实效性,首先需要创建合理的课程标准,以便使得高职院校品类管理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据可循。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标准应该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开发品类管理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课程相关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最终确定高职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学习后所应达到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方面的标准。高职品类管理课程标准的创建,能够促使相应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对实效高职品类管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3.科学安排实训项目。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教学是离不开实训项目的开展的。在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广泛借鉴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通过企业的实际案例,可以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今后工作实际中将要面对的项目产生最为直观和真实的认识,加强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有效过度。同时,通过实训项目的合理安排,能够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优化课程的评价体系。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评价与以往传统的课程评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同。鉴于校企合作被禁下的品类管理课程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因此在进行课程的考评的时候,也应该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价。在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评价的实践中,应该遵循教师、企业、学生共同参与,过程和成果相结合,综合评价课堂和课外表现的原则,增强评价维度的多元性,通过现场评价、软件模拟评价、企业评价、导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不断优化和完善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评价体系,让评价过程和结果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品类管理课程的良性发展,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高职人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要促进对品类管理课程的开发,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教师、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等多个方面都必须全力以赴,并且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教师的参与需要为品类管理专业的教师建立充分的主动权机会、有利的激励制度和合理的评价机制等,同时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实践培训机制。企业的参与需要向企业提供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高效双赢的管理机制。而高职院校的参与则是高职院校应该努力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的实践学习营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各个技术人员、专家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品类管理课程的开发中,使品类管理课程的开发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同学的积极参与就是学生在校企合作创造的良好环境下,要珍惜实践机会,积极投入到实践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维朝.现代商业的品类管理与品类核算[J].商业研究. 2005(18).
[2]吴子瑛.零售业品类管理的发展战术及业务计划[J].特区经济. 2005(02).
[3]陈幼红.提升我国零售业品类管理能力[J].现代企业.2015(01) .
[4]本刊编辑部,沈奎.解析品类管理[J].时代经贸. 2014(10).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15年下半年课程建设项目<品类管理>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