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价格运行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货膨胀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_xi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无论是上游的生产资料价格,还是下游的居民消费价格,均处于持续下降的运行趋势,国民经济仍呈现通货紧缩的征兆。但是,一些重要商品如石油、有色金属、橡胶的价格同年初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特别是在全球性流动性充沛、美元贬值预期较强,以及国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和内需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下,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目前我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危险,对此,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一、价格下降是当前价格变化的主要趋势
  
  从当前价格运行的现实情况来看,价格下降是主要的变化趋势。2009年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变化分别为1.0%、-1.6%、-1.2%、-1.5%、-1.4%和-1.7%,环比自从3月份以来也是持续下降,降幅分别为0.2%、0.3%、0.3%、0.5%。居民消费价格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呈现加速下降的态势。从上游产品价格的变化来看,1—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3%、4.5%、6.0%、6.6%、7.2%和7.8%,自从2008年12月份以来已经连续7个月下降。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1—6月份分别下降4.4%、5.7%、7.4%、8.1%、8.8%和9.6%,也是连续7个月下降。从价格变化的态势上来看,无论是上游产品价格还是下游产品价格,均出现了持续加速下降的走势。而且其持续下降的时间之长、幅度之大也是历史上罕见的。尽管目前成品油、部分有色金属、橡胶、棉花等价格同年初相比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呈现大幅度下降态势。总体上看,价格下降是当前价格运行的主要趋势,短期内这种运行趋势不会改变。
  从发展趋势来看,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呈现“V”行走势,年初和年末月份价格的同比涨幅相对较高,二、三季度价格相对较低。(第一季度下降0.6%,第二季度下降1.6%),第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降幅仍将在1.0%以上,第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有可能由降转升,但幅度将十分有限,如果不出意外,全年平均价格将出现0.5%或者更大的降幅。因此从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变化来看,今年价格运行的主要特征是下降运行,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二、目前经济虽然已经启稳回升,但仍在底部区域运行,不必过早地担心通货膨胀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内需增长强劲,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启稳回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其中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来看,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这说明经济回升的态势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化和蔓延,我国经济仍将受到进一步的影响,特别是当前外贸出口持续大幅度下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很大。从发展来看,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处在深度衰退之中,下阶段走势依然存在变数。6月22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关于全球经济的预测,把2009年全年经济衰退的幅度由之前预测的1.7%,大幅提高到2.9%,预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下降幅度达到4.2%。由于世界经济的明显放慢,外需的大幅减弱将成为拖累我国经济放缓的最主要因素,影响到我国经济复苏的进度。因此,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
  同时,内需的增长虽然较快,但持续性将受到考验:一是投资增长主要限于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民间投资仍然低迷。这从上半年房地产投资9.9%的增长幅度与全社会平均投资33.5%增长幅度的巨大差距就可以看出。另外1—6月份港澳台商投资下降0.4%,外商投资仅增长1.1%,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前的投资主要依赖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不是市场自发的投资增长。二是居民消费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实施消费政策的刺激,这种刺激仅对少部分行业产生作用,如汽车、旅游住宿和餐饮业等,而不是在根本上从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居民税收等方面增加居民的购买力以刺激居民的消费,因而具有局限性,也没有可持续性。因此,我国经济的复苏还必须有持续的刺激内需政策的支持。
  价格是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在国内外经济增长均处于底部,国内外经济回暖刚刚开始,经济复苏尚未完全确立的情况下,过早的预言通货膨胀,显然是缺少依据的。高增长、低通胀是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下的常态。因此,在经济低增长时期的价格下降或低迷应该是正常的反应。由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长期以来过度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并明显慢于供给(GDP)的增长速度,导致消费品长期供大于求。加之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使得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变化基本处于低迷的运行态势。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我国价格总水平涨幅也就在2—3%,而在工业增长速度在10%左右、明显低于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情况下,出现通货膨胀是不太可能的。
  
  三、我国的价格总水平涨幅主要决定于食品价格涨幅,目前食品价格基础稳定,没有通胀的基础和条件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化主要决定于食品的变化,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价格的变化。而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价格的变化与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流动性过剩相关性很低,而主要决定于农业的收成和对疫病的防治措施。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食品价格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粮食库存充足、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明显回落的情况下,今年我国夏粮又是一个丰收年,因此粮食价格难以出现进一步上涨。同时,在目前上游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社会对价格上涨预期较低的情况下,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涨幅和工时费用增长幅度均低于去年,粮食成本增加对粮食价格上涨推动作用减弱,今年后期粮食价格将以平稳略降的运行态势为主。在国家大力扶持养猪的优惠政策措施和市场价格的激励下,生猪生产迅速恢复,生猪供给的增长潜力充足,猪肉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猪肉价格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尽管国家启动了生猪价格过渡下降的调控机制,暂时缓解了生猪价格的下降,但生猪供给大于需求的格局已经形成,猪肉价格继续下降的压力仍然存在。鲜菜、鲜果价格短期随季节变化,长期价格与粮食价格、猪肉价格高度相关,如果粮食价格、猪肉价格相对稳定,鲜菜价格、鲜果价格将保持与猪肉、粮食的适当比价关系,其价格也会相对稳定。总体上看,目前食品价格保持稳定的基础较好,没有大幅度的上涨的条件。
  
  四、大宗产品价格上涨不等于价格总水平上涨,更不等于通货膨胀
  
  流动性泛滥,过多的资金追逐资源型大宗商品以保值,因而拉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带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最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这是当前认为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危险的主要依据。但事实上,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的传导性不畅,即使流动性过剩会带动生产资料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不一定导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结构特征来看,在一般的情况下,投资的增长快于消费的增长,而且投资增长的弹性也大大高于消费增长的弹性。当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时,往往是投资的增长速度很快,而消费的增长相对稳定,会出现投资品供不应求而工业消费品仍然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投资品(上游产品价格,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而工业消费品价格则上涨很慢。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过度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即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远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高增长可以支持投资的高增长,但由于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加之社会保障不健全,居民消费有后顾之忧等等原因,使得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增长长期慢于供给增长,日益加剧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制约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另外,由于工业消费品呈现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且竞争日益加剧,工业消费品生产企业宁可通过降低其他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消化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而不愿意用提价的方法,冒失去原有市场份额的危险去转嫁价格压力。因此,上游产品价格上涨难以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这是在经济较快增长时呈现上游的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而下游工业消费品价格低迷运行的根本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2004—2008年,采掘工业出厂价格累计上涨了91.7%,原材料工业出厂价格累计上涨了48.5%,但同期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仅仅上涨了19.1%。而且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19.1个百分点中,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1个百分点(同期食品价格累计上涨了48.5%),而其他七大类消费品价格上涨仅仅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个百分点。这说明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是有限的。
  
  五、流动性过剩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性选择,是暂时的,阶段性的
  
  流动性过剩,特别是信贷的大规模投放,对于通货膨胀的产生具有根本性作用。但是,目前的流动性过剩,特别是我国信贷的大规模投放,是在特定环境下、特定时期、暂时的政策性选择。也就是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选择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对世界经济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美国和中国,一个利用美元作为世界性货币的优势采取了大量发行国债甚至印发钞票的做法,一个采取了短期内大规模发放信贷的做法。一方面使世界性货币美元产生贬值预期,并加剧世界性流动性过剩,刺激了全球资产价格和资源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使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需求明显加快,并由此产生蝴蝶效应,带动周边国家以及全球需求的回升。因此,目前流动性过剩、信贷规模的扩大,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主动采取积极措施的政策选择,是阶段性的,是暂时的,是促进经济复苏的短期现象。一旦经济运行格局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复苏达到一定程度,世界各国政府会相应的调整货币政策,会主动控制流动性。目前,多国政府的财经决策机构已经就如何在经济确认复苏后收回流动性问题发表了意见,这说明各国政府对流动性泛滥可能引发的通胀压力是十分警惕的。特别是中国政府,经过近十几年经济低迷、高涨、低迷运行的实际考验,宏观调控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财政和货币政策松紧的把握力度与时机更加成熟,会根据本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流动性,特别是信贷规模。因此不必为目前的流动性过剩而过早的担心遥远的通货膨胀。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当前价格运行的主要矛盾是价格下降而不是通货膨胀。在经济复苏尚未确认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不应受到所谓通胀预期的影响和干扰,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着力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势头。当然,对于当前全球的流动性泛滥以及国内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的现状要高度关注,要有长远的应对策略和处理预案,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在经济复苏后对经济健康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
其他文献
  本实验旨在采用Zeta电位仪研究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溶液稳定性与表面疏水性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Zeta电位值进行测定,通过分析二者
会议
草莓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习惯用的分丛繁殖方法已满足不了迅速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为寻求扩大草莓种苗繁殖系数的新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在草莓种苗快速繁殖和工厂化育苗方
  本文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焦磷酸盐(TSPP)、三聚磷酸盐(STPP)、六偏磷酸盐(HMP)对鲈鱼肌肉持水特性的影响,以可移动水的积分峰面积作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
会议
  本研究以乳清粉为原料制备酸诱导凝胶.分别对乳清粉浓度、海藻酸钠、葡萄糖酸-δ-内酯及不同钙盐浓度对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乳
建立贷款监测系统,及时反映贷款的安全度。银行在对现有信贷资产进行认真清理的基础上,划清信贷资产存量结构,设立贷款考核体系。主要运用以下指标:A.资本金比率控制。该比
“欲上青天揽明月”,怎么办? 郊游踏青,骑车辛苦,怎么办? 人潮拥挤,交通堵塞,怎么办? 俗话说农食住行,缺一不可。这次我们就来见识一下未来交通的惊人面貌吧。 What to do?
天津文甡先生撰写的《中国观赏石收藏鉴赏全集》,已于日前由北京日知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策划、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图书发行机构及新华书店同步发行。 The Complete C
  以β-环糊精、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为复合壁材,单甘酯为乳化剂,将鞣质制成微胶囊产品,考察了鞣质微胶囊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鞣质微胶囊在极性不同的溶剂中均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