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遵义会议前后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k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遵义会议的召开,曾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酝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周恩来对毛泽东在转移途中提出的战略决策的全力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同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是必要的一课。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谈谈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经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便提上了新中国的议事日程。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改造在总的方面来说是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的,它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引言 毛泽东生活的时代,正处在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转折点上。特别是毛泽东的晚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从而摆脱了外来的控制与奴役,在民族自立的角度上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同时,广袤而贫瘠的国家也面临着艰难的局面和关键的抉择。
一 毛泽东是政治家,是诗人。他不是、也不屑于成为一名刻板的学者。他的思想一泻千里,奔腾跳跃,常有惊人之笔,但语汇粗拙、笨重,始终缺乏一个规范、精致的表达形式。他几乎从未给他使用的概念以明确的界说。斯诺1936年访问延安时曾发现毛泽东有用政治名词说明问题的习惯,这种习惯显然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党的文献》1988年2、3、4期连载的《刘鼎在张学良那里工作的时候》一文(以下简称该文),我们感到是一篇珍贵的史料,对于我们研究西安事变史很有帮助。有些材料确是档案文献中所没有记载的,如安塞会议;有一些有争议盼问题也在刘鼎的札记中得到解决,如成立学兵队,但是我们认为此文有的内容还值得研讨,提出来和该文作者商榷。
1936年初,中共中央派代表李克农赴洛川,同张学良将军举行会谈,试图联合东北军,共同抗日反蒋。对“洛川会谈”,目前研究“西安事变”的有关书籍与文章普遍认为只进行了1次会谈,时间在1936年3月初。
殖民地的国民革命非无产阶级去指导不可。因为帝国主义者是要极力侵略殖民地以维持寿命,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打倒帝国主义就是打倒资本主义;反转来说西欧无产阶级也非帮助东方民族革命不可。这就是列宁主义所特到之处,也就是第三国际的西方无产阶级与东方国革命联合战线的意思。中国资产阶级都是反革命的,担负国民革命的只有无产阶级,
在罗亦农的一生中,陈独秀大概是少数对他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还在五四运动前后,罗亦农就被发表在《新青年》上的陈独秀的那些充满革命激情的战斗檄文所吸引,以致1920年,当他只身从家乡湘潭来到上海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向陈独秀求教。
在开封的省委扩大会召开的同时,各地到达许昌的有许昌、洛阳、潢川、临颖、焦作、杞县,信阳等8处的代表和省委执行委员3人以及青年团省委书记刘明佛。在商量之后,同样以各地代表集中一次不易为由,也于12月21、22日,开了一个联席会议,传达讨论了中央临时政治局11月扩大会议的各项决议。这两个会议除郑州、彰德、卫辉三处之外,各重要区域都有代表到会。就在这两个会前不久,豫南暴动失败,特委书记王克新重伤,流血过多不治而死。
1951年的毛泽东文稿,比较有内容的共计400多篇,其中大多是电报、批语、书信和对文件、文章所作的修改,讲话稿只有6篇。文稿中已经发表过的有60多篇,其余340多篇没有发表。纵观这一年的毛泽东文稿,基本的思路是为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加紧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其内容大体可概括为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