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以上老年患者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芬太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在≥70岁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826例采用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且年龄≥70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成2组:A组,70~80岁,618例,其中接受胃镜检查者342例,肠镜检查者276例;13组,〉80岁,208例,其中接受胃镜检查者112例,肠镜检查者96例。另随机抽取同期接受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年龄〈70岁的患者600例(胃镜检查者400例,肠镜检查者200例)作对照。总结分析胃肠镜检查情况,比较相同检查方式下各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接受静脉麻醉患者均未发生胃肠镜检查穿孔及死亡等严重事件,亦无一例因麻醉并发症终止胃肠镜检查,均能达到胃肠镜检查的满意镇静程度。对应检查方式下,随年龄增加异丙酚用量均减小:胃镜检查时,异丙酚平均剂量A组为(54.22±21.36)mg,B组为(40.22±12.46)mg,对照组为(86.44±34.26)mg;肠镜检查时,A组为(82.56±40.64)mg,B组为(45.36±15.44)mg,对照组为(102.23±46.32)mg。相同检查方式下各组心率、血压变化程度不大,组内前后两观察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SpO2影响较大,A组和B组共18例出现SpO2〈90%,主要为唾液误吸入气管引起呛咳所致,予面罩呼吸气囊加压吸氧后短期内恢复。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条件下,适当剂量麻醉药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是安全的、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小肠、结肠、回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1月住院诊断的103例患者,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对其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33例,诊断时年龄12~70岁。以20~29岁为高峰期,30~39岁次之。病变部位位于小肠(L1)的39例(38%),结肠(L2)的1
产甲胎蛋白型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FPGC),又称肝样腺癌,于1970年首次报道。其发病率国外文献统计占胃癌的5.1%~15%,国内报道发病率比国外低。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8月发现的2例AFP阳性胃癌,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如下。
患者男,72岁,因头晕乏力伴解柏油样便半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因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胃镜检查:胃底后壁见1.0cm×0.8cm浅溃疡合并出血。经治医师结合该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并间断排出柏油样便的病史,初步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考虑系由华法林副作用导致的胃底后壁溃疡合并出血。停用华法
患者男,73岁。因上腹隐痛不适、纳差10余天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170/95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上腹部触痛。HBsAg阴性,肝功能正常,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为除外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行胃镜检查。检查前常规术前准备,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
患者女性,26岁,因左下腹痛伴发热15d入院。患者于50d前在当地某医院行剖宫产手术,术中顺利。术后1个月余出现左下腹隐痛,伴高热,在当地抗感染治疗症状无好转入我院。患者食欲差,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9.5℃,血压16/10kPa。下腹有一长12cm横形手术瘢痕,腹软,左下腹触及一12cm×10cm包块,质软,有触痛,活动度可。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及。
患者男,40岁,因间断性黑便6个月,再发1d收入我院。患者于2007年12月突然出现黑便,呈柏油样,约500g。在当地医院经初步救治后,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镜未见异常,后未再解黑便。2008年4月患者出现解暗红色血便,约800g,
随着结肠镜诊疗技术的普及,伴随而来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多。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非常罕见,目前国外文献仅有数例个案报道,国内文献尚无类似案例报道。2008年3-8月我院共发现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例,本文通过回顾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外文献报道,分析其发病机理,旨在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2组,即UC模型组(H=24)和正常对照组(n=8)。以3%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UC模型,造模第24h、96h、168h,分别处死造模组(各8只);对照组正常饮水。观察其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HMGBl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HMGBl蛋白的表达
患者男,65岁,因下肢浮肿于本院住院。患者无明显胃肠道症状,腹部体检无明显异常,B超检查发现直肠壁似有占位性病变而行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近脾曲处有一约3cm×3cm×3cm大小的半透明肿物,表面黏膜光滑,活检钳触之有弹性感并可稍改变其形状,见图1,其余结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随后在上级医院行超声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气囊肿,用活检钳钳破肿物表面黏膜后肿块消失。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结合大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普查方式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对上海市松江区无症状且结直肠癌普通危险度的≥50岁人群以及40~49岁志愿参加普查者行免疫组化法粪便隐血试验,连续3次排便中任意2次粪便标本送检,对任何1次粪便隐血阳性(包括弱阳性)的患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对息肉的数量、分布位置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50岁受检者共2692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