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ay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农业科学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促进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文章主要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实证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综合性分析,探讨科学有效的策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我国逐渐靠近发达国家,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阐述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是我国发展的基础产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需要加强农业发展的管理,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饮食问题,保证人们具有足够的精力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
   我国土地辽阔,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能够对整体的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缺乏一定的农业发展区域优势,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我国需要对地域之间农业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性进行足够重视,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相适应,加强东部区域带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人民群众餐饮问题,有效促进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同时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有效的推动作用。另外,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对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独立自主位置具有基础作用。我们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深层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理论上对农业增长的决定力量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一)生产要素影响分析
   土地在经济学中具有比较广义的表述,包含土壤、地质、水文、自然环境气候和生物等多种综合性的因素,土地养分对农作物的单产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在单产相同的基础条件下,对农作物种植的面积越大,农作物的产量越高。另外,一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规模的大小受到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在固定的资源范围内,劳动力的数量和农业发展规模不一定呈现正比的状态,部分地区存在较多的劳动力剩余情况,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劳动力的质量和效率对农业发展效率具有影响,根据相关资料证明了人力资本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金融和财政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逐渐成为学者的研究方向。人们使用农业资金购买农业商品,利用农业产品提升土地和劳动的生产率,对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农业产品采用农业资金进行购买,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进而对农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经济条件影响分析
   区域的产业结构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最直观的体现,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本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之间具有一定的联动关系,工业、服务业会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农产品在种植收获之后需要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同时需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加工和销售情况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反馈,对人民群众的实际收益具有直接影响。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产品生产提供原材料,农产品自身的进出口情况和以农业为上游产业的对外贸易情况,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影响。农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在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但是长期效果不显著。
   (三)区位条件影响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存在自然地理区位上的差异,自然资源和自然气候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因此,自然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平原地区具有广阔的耕地面积,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平原地区和山地之间是丘陵地区,可以进行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综合性发展;对于山地区域具有较高的森林覆盖面积,可以大力开展林业建设;部分地区靠近海洋和湖泊,可以进行渔业建设。另外,区域中水资源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水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效益,并且跟随时间的增加,会增长这种效益。区域中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如气象灾害对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对农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其中洪涝和旱灾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大影响,进而造成农业经济的损失,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另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具有交通发展的差异性,交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品运输销售的成本。相关学者进行交通因素的影响分析,我国福建沿海区域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农业发展比较落后,该地区比较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对农业耕地进行大量的开发利用,对周围的农民提供了较多的工作岗位,吸引大量的劳动力,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的降低,因此,整个农业生产总值在该地区占据比较小的比重,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发展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
   (四)农业科技的发展影响分析
   科学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农业经济增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农业科研加大了研究力度,取得了顯著的成绩。但是,我国正处在发展中,受到历史和传统体制的影响和限制,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处在较低的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农业科技发展不完善和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
   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需要将新型的种植技术和新机械设备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农业种植发展人员普遍是农民,接受的教育程度较低,对农业新技术和新机械设备接受能力较差,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难以将新种植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农业生产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率。    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同时能够解放大量的劳动力,拓展农民的收入来源,帮助农民进行第二、三产业的参与,从不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加强对化肥等材料的研究,降低化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灌溉技术,对灌溉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改善和完善灌溉技术,有效的节省水资源,提高灌溉的质量和效率,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较高的影响数值,同时获得显著的影响效果。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匮乏,属于干旱地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加强现代化灌溉技术的应用,对农业的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五)农业投入比重影响分析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建设加快了步伐,对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其他产业增加了投资力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建设发展,对农业投资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我国对农业建设发展投资持续呈现下降趋势,就会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农业生产率,同时对农业科技水平发展产生阻碍和制约,形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因此,我国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增加农业投资,有效的扩大种植面积,提升劳动力生产率,促进农业高效的持续发展。
   (六)政府行为的影响分析
   农业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障。政府的行为和政策对区域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需要经费的支持,同时出台相关的惠农政策,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支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在农业发展领域上政府进行多次的改革,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力进行有效的解放;对农产品的流通体制进行变革,促进农副产品进行自由赊销,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政府推行了粮棉赊销机制的有效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提升有效供给;政府废除农业税,减少了农民农业发展中的成本,对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七)经济体制和政策转变的影响分析
   我国对农村进行不断的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建设发展对农业农村发展经济政策和体制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经济体制。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矛盾。因此,我国需要以现行的经济体制为主,对传统的发展理念进行突破和创新,积极转变农业发展观念,符合我国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全面发展
   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一)增强政府引导作用
   农业建设发展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容易出现以短浅的目光重视短期的利益,忽视农业健康稳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农业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秩序进行全面维护,对经济走向进行正确引导。政府要对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制定可执行操作的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对当地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进行一定的保障;政府要根据农业项目的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市场潜力等情况进行分析,对优秀的项目进行全面的支持,加快审批流程,进行一定的补助等多种措施,实现农业项目的落实;政府加大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发展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开发,防止产生大量资源浪费。
   (二)促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业需要逐渐进行现代化发展,对农田的基础硬件设施设备进行完善,提高农田种植的标准;对农业科技水平的创新进行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加农业机械化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剩余劳动力进行第二、三产业的参与,增加收入;加强农业产业产业化的管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促进农业更加专业化、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农业产量,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符合市场和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发挥区域优势;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他们懂技术、会经营管理、有文化素养,提升劳动力质量;农业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我们需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采用针对性的策略对影响因素进行剖析解决,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贸实践,2018(01):151.
   [2]張一宁.我国区域间农业产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市场研究,2018,473(09):25-29.
   [3]刘玮.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讯,2019(09):189.
   [4]杜涛,滕永忠,田建民,等.小农户合作生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05):134-140.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政府)
其他文献
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机遇,总结了建设实践及基地运行效果,对建设与运行中易忽视的企业利益诉求、学生个性化需求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高职院校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也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政府、企业、院校三方的共同势力,只有集中发挥合力,从多层面开展协同育人,才能够取得理想成效。在三方协同过程中应当把握一个方向:落实政府立德树人根本理念;依托两个主体: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把握三个关键:统筹推进师资队伍与课程课堂建设。
REITs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美国,发展至今,全球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REITs制度。目前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但相关的法律制度仍是空白,法律制度的构建对推动我国REITs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REITs制度及发展经验进行了考察,分析了我国建立REITs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借鉴国外先进的REITs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建立REITs相关的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国国际地位地不断提升,将会有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以译作的形式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任氏传》为例,通过探究分析,认为译者要通晓上下文文意,了解相关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同时要对涉及的中国传统节日、传统医学等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挖掘,才能准确生动的传达原文的文意,做好中国文学外译.
摘要:新常态新形势下,有学者认为,世界经济秩序有向亚洲模式转移趋势,中国在“两个百年”大计指引下,继续稳步前行。“一带一路”倡议在统领中国对外布局的发展战略中,意义深远,发挥更大的作用,已取得重大进展。五通之首的民心相通取得一些进展,文章就其发展现状提出思考。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秩序;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一、新常态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力求平稳   “新常态”发展态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缓解技能人才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新形势下的重要支撑。然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下我国高职院校以“集中面授+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职业技能培训面临巨大挑战,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着重分析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传统职业技能培训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紧迫性,尝试构建了一套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期为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参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创造人类文明与美好生活的主要方式,对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劳动教育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教学讨论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后,高校劳动教育没有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做出调整,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有效衔接学生与职业人的身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阐述当下大学生劳动教育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指明方向,发挥高校教学价值,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国家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支持。理工科高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承担着培养人才、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推动力量。当前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已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对知识产权素质的需求,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缺陷,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需要探索“双创教育”背景下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特点,依托专业背景形成特色的“一体两翼全链式”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保护和风险防
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综合运用自身的知识、观念、方法,采用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企业亟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必须注重于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加强科研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提升ESP教学能力。
本文以2001—2020年期间36357个诉讼案件、1639个证券违规处罚事件以及涉诉的2341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执法效率和效果.研究发现,新《证券法》实施后,集体诉讼案件审理时间更短,被诉公司败诉概率更大,实际赔偿占起诉金额比例更大,诉讼公告日的市场反应更差.一旦涉入集体诉讼,公司更加倾向于在投资者调研中“隐瞒”信息,投资者获取的公司特质信息显著更少.进一步分析表明,尽管隐瞒行为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产生了“遮掩效应”,但涉诉公司并不能真的“瞒天过海”,相对于违规但未被集体起诉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