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十余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各地市区都积极落实行动,这几年学生的体质有所增强,体质测试成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其中不乏暴露了体育课上一些不合理现象:体育的教学重心偏移,基本以体质测试项目为主;教学无重点,缺乏系统性;技术与体能无法平行发展,致使技术动作无法得到合理的的运用等现象。笔者总结了此类现象并进行了反思,通过解读《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罗列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了小学体育课程优化的策略,和同仁共商榷。
【关键词】优化;体育课程;策略;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
引言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对在校学生在各阶段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该标准的实施是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激励学生积极锻炼的有效手段,也是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把体质测试的成绩作为考核学校的体育成绩的主要指标。在这样的导向下,体育老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偏移:测试课”、“考核课”、“训练课”扎堆现象频出。体育课嫣然成了提高体质测试成绩的主战场,教学内容枯燥且乏味,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一、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备课上课互脱节,缺乏系统无重点
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是体育教学,在进行教学前,每位老师都必须经历备课关。备课就是要了解本节课在本单元计划中的作用,明确重难点,制定好教学目标,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场地的设施、安全问题等等的进行全盘考虑。但是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呢?与老师的交流中不难发现,现在很多老师都是备课与上课脱节,备课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更有甚者上课前几分钟才想好上什么。有的老师自己想打篮球了,那今天就上篮球课。明天我想踢足球了,那明天我就上足球课……长此以往,学生能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呢?
(二)学好技术无体能,纸上谈兵无实践
技能学习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重要途径和载体。在大纲的要求下,我们的老师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着技术动作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局限于把动作教会,动作学漂亮,那我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特别是球类方面的技术动作,以篮球为例:有些学生三步上篮动作很标准,很漂亮;有些孩子传球动作很规范。但是在实际的比赛中,在对手的全场紧逼下,他们的体力被消耗,再漂亮的动作也无法展示。在一味强调技能而忽视体能的发展。学生们空有一身本领,也只能纸上谈兵。
二、优化体育课程内容的策略
《省纲要》倡导扩大运动竞赛的教育功能、倡导在“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中更注重运用的层面、倡导在小学阶段以发展球类教学为主,注重长期发展。显然,前面所列举的几种现象与《省纲要》的理念是不相符的。那如何规范上课,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如何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呢?通过对比与总结,笔者梳理了以下几种优化体育课程内容的策略,供一线老师参考。
(一)推广校园竞技体育,提高比赛参与率
学校体育作为普及体育运动的场所,是竞技体育选拔人才的摇篮,所以学校应激发学生乐于活动的动力,创设敢于展示的舞台。通过开展各种比赛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上进心,激励学生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但是,现在学校的体育比赛只满足了小部分孩子的需求,更多的孩子只是作为一位忠实的旁观者,一位称职的啦啦队。跃跃欲试却没有平台无疑是一种打击。因此,学校应该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给孩子们创设比赛的舞台,使校园体育大放异彩。
(二)体育课上设比赛,以赛促学激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运动技能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运动技术和技能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没有技术和技能的支撑,学生的玩也是“乱玩”。没有一个统一的动作评价,就无法体现体育的公正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激发,其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在体育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领悟,在比赛中提高。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才会出现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会更强烈、更持久。
(三)开展校园体育节,你争我赶促发展
校园体育节是体育类的一个节日,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体育课的一个延伸,是体育健儿展示自我的舞台。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体育节,这是学校的文化,学校的传统。在体育节上涵盖了棋类、乒乓、足球、跳繩、广播操、田径等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进行报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在体育课上更好地锻炼。
(四)扩大比赛参与面,学生需求得满足
以往的校园体育比赛基本都是为了满足上一级比赛的选材需要,开展选拔赛。这样往往是强手中的对决,孩子们的参与度无法得到满足,很多学生享受不了大型比赛带来的内心激发。为此,无论是从学校的长期发展,还是从体育的育人功能来说,都应该让更多孩子参与到比赛当中。比如组织一场跳绳类的比赛,我们可以分小项:一分钟双脚交替跳、半分钟双飞、一分钟跳绳接力等。从参赛人数上,我们甚至可以全班参加,让班与班之间进行平均数量的比较,这样每位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都得到了锻炼。
三、落实技能教学,强化体能与运用
(一)技能之中藏体能
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与载体。而发展体能练习是运动技能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技能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学生的练习密度低,运动负荷过小的情况,长期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相对的运动量和密度的差异也非常大。如篮球运球的学习,学生无论是在老师的指挥下统一练习还是分组学练,只要学生在运球,课的密度就上去了,运动量也达到了。而如果是前滚翻的学习,老师的讲解、学生间的保护与帮助,都会耗费很多的时间,课的密度就相对较小。
(2)技术学习的等待期
体育教学,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在小组组员进行轮换练习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人练习,多人等待的局面。而处于活动等待期的学生,是不是在认真观察、反馈呢?可能一部分学生做得到,而有的学生则乘机偷懒,讲话甚至捣乱,有没有学到技术动作暂且不说,反而会影响课堂纪律。如果利用好这一时间段,防止了学生无事可做状态下的扰乱课堂秩序,又增加了练习的量,提高练习密度,发展了体能,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优化;体育课程;策略;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
引言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对在校学生在各阶段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该标准的实施是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激励学生积极锻炼的有效手段,也是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把体质测试的成绩作为考核学校的体育成绩的主要指标。在这样的导向下,体育老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偏移:测试课”、“考核课”、“训练课”扎堆现象频出。体育课嫣然成了提高体质测试成绩的主战场,教学内容枯燥且乏味,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一、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备课上课互脱节,缺乏系统无重点
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是体育教学,在进行教学前,每位老师都必须经历备课关。备课就是要了解本节课在本单元计划中的作用,明确重难点,制定好教学目标,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场地的设施、安全问题等等的进行全盘考虑。但是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呢?与老师的交流中不难发现,现在很多老师都是备课与上课脱节,备课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更有甚者上课前几分钟才想好上什么。有的老师自己想打篮球了,那今天就上篮球课。明天我想踢足球了,那明天我就上足球课……长此以往,学生能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呢?
(二)学好技术无体能,纸上谈兵无实践
技能学习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重要途径和载体。在大纲的要求下,我们的老师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着技术动作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局限于把动作教会,动作学漂亮,那我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特别是球类方面的技术动作,以篮球为例:有些学生三步上篮动作很标准,很漂亮;有些孩子传球动作很规范。但是在实际的比赛中,在对手的全场紧逼下,他们的体力被消耗,再漂亮的动作也无法展示。在一味强调技能而忽视体能的发展。学生们空有一身本领,也只能纸上谈兵。
二、优化体育课程内容的策略
《省纲要》倡导扩大运动竞赛的教育功能、倡导在“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中更注重运用的层面、倡导在小学阶段以发展球类教学为主,注重长期发展。显然,前面所列举的几种现象与《省纲要》的理念是不相符的。那如何规范上课,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如何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呢?通过对比与总结,笔者梳理了以下几种优化体育课程内容的策略,供一线老师参考。
(一)推广校园竞技体育,提高比赛参与率
学校体育作为普及体育运动的场所,是竞技体育选拔人才的摇篮,所以学校应激发学生乐于活动的动力,创设敢于展示的舞台。通过开展各种比赛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上进心,激励学生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但是,现在学校的体育比赛只满足了小部分孩子的需求,更多的孩子只是作为一位忠实的旁观者,一位称职的啦啦队。跃跃欲试却没有平台无疑是一种打击。因此,学校应该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给孩子们创设比赛的舞台,使校园体育大放异彩。
(二)体育课上设比赛,以赛促学激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运动技能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运动技术和技能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没有技术和技能的支撑,学生的玩也是“乱玩”。没有一个统一的动作评价,就无法体现体育的公正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激发,其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在体育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领悟,在比赛中提高。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才会出现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会更强烈、更持久。
(三)开展校园体育节,你争我赶促发展
校园体育节是体育类的一个节日,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体育课的一个延伸,是体育健儿展示自我的舞台。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体育节,这是学校的文化,学校的传统。在体育节上涵盖了棋类、乒乓、足球、跳繩、广播操、田径等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进行报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在体育课上更好地锻炼。
(四)扩大比赛参与面,学生需求得满足
以往的校园体育比赛基本都是为了满足上一级比赛的选材需要,开展选拔赛。这样往往是强手中的对决,孩子们的参与度无法得到满足,很多学生享受不了大型比赛带来的内心激发。为此,无论是从学校的长期发展,还是从体育的育人功能来说,都应该让更多孩子参与到比赛当中。比如组织一场跳绳类的比赛,我们可以分小项:一分钟双脚交替跳、半分钟双飞、一分钟跳绳接力等。从参赛人数上,我们甚至可以全班参加,让班与班之间进行平均数量的比较,这样每位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都得到了锻炼。
三、落实技能教学,强化体能与运用
(一)技能之中藏体能
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与载体。而发展体能练习是运动技能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技能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学生的练习密度低,运动负荷过小的情况,长期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相对的运动量和密度的差异也非常大。如篮球运球的学习,学生无论是在老师的指挥下统一练习还是分组学练,只要学生在运球,课的密度就上去了,运动量也达到了。而如果是前滚翻的学习,老师的讲解、学生间的保护与帮助,都会耗费很多的时间,课的密度就相对较小。
(2)技术学习的等待期
体育教学,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在小组组员进行轮换练习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人练习,多人等待的局面。而处于活动等待期的学生,是不是在认真观察、反馈呢?可能一部分学生做得到,而有的学生则乘机偷懒,讲话甚至捣乱,有没有学到技术动作暂且不说,反而会影响课堂纪律。如果利用好这一时间段,防止了学生无事可做状态下的扰乱课堂秩序,又增加了练习的量,提高练习密度,发展了体能,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