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nhui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共识。在我国,党和政府已把“科教兴国”作为迎接21世纪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战略选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践素质教育的重点。这说明,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宗旨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施创新教育,其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多方位进行,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通过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校内的各种创造性兴趣小组之类的活动,也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一个人在学校教育中所学的知识是限的,尤其是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这就需要丰富创造性实践活动。
  1、让学生融入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田野,向大地求知,和秋叶夏花对话,与牛羊游戏,同蓝天白云问答,这些都能唤起孩子求知的欲望。要让孩子感悟世态万物之灵性,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 、在实践中探索,点燃创造力之火花。让学生走进农家院、走近农作物,参加劳动实践,在参观的同时,动眼看实物、动耳听讲解、动口尝味道、动手作劳动、动脑行思考,五官并用,亲身体验,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快乐,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精心设置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有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这三种环境设置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创造力能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1、校园环境的设置。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心理环境的总和。学校要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营造开展创造教育的适宜气候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要建立尊师爱生、宽容理解、民主和谐、团结协作、友好向上的人际关系,营造适宜创造教育的心理环境,要加强校园物质设施建设,为师生提供开展创造教育所需的教学设备、活动场所和活动材料。
  2、家庭环境的设置。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营造良好的创造教育的家庭环境,关键在于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和家教方式,为孩子提供培养创造力所必要的物质条件、心理环境、学习和生活环境,从小注意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孩子多动眼、多动手、多动脑,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形成自己的良好个性和特长。
  3、社会环境的设置。社会环境是支持学生创造的外部力量,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社会实践场所。要大力宣传创新的教育理论和动态信息,大力表扬开展创新教育的新典型、新人物,从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的角度,让社会各界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动员全民参与创新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群体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改革和完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正确理解师生关系。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种课堂气氛的创设,有赖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平等和谐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的思想,一改过去先知先觉的权威面目,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的精神处于一种十分放松的状态,想象和思维的空间获得解放,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才会有创新的可能。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作出,并且以“好”和“坏”加以区分,对听话的、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期望;对所谓的不听话的、成绩不好的“坏”学生多是冷眼和失望。这种评价方式很少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学生发展的潜能,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必须转变。教师的期望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中有很大的作用的。
  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多是被动地听或回答问题,独立思考的机会少,学生的创造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要在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教师要创设情景,提供学生创造的机会。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没有问题就没有目标,也没有思维活动,更谈不上思维活动。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去质疑,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要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素和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单位: 748100甘肃省陇西县柯寨学区桥子沟小学)
其他文献
造句是语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项训练不但发展语言,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巩固所学的词语,对发展思维、培养认识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要严格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低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受他们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各方面的限制,对词语理解也比较肤浅,所以要引导学生造句时多下功夫。    一、加强词语教学,理解词的意思    一个词语首先理解了,才能
期刊
众所周知,学校是由若干个班级组成的。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班主任。要做好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就必须加强班主任自身修养,班主任要有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有无私奉献精神,要有深厚的热爱学生的感情,关爱师生个体,要有博而专的知识结构,有全面的教育才能。另外,班主任工作又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掌握一些方法和原则。    一、热心班主任工作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都是热心。班主任工作更是如
期刊
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流过程,在教与学的各环节中,以师生双边情感体验为纽带,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体验。    1、激发动机,准备体验  
期刊
一篇文学作品往往由于读者思想的局限性、知识的片面性、认识的肤浅性,关于其创作意图的理解就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一文,其创作意图就有几家之言,其中认为文章“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基本上已成为定论。然而,本人有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本人从事语文教学的体会谈谈一孔之见。  大多数“脱离群众”观点的有力证据就是夏瑜没有“宣传和发动群众”。你看,在革命者夏瑜的周围,没有
期刊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指出:“一切其他艺术,像活的现实一样,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诗则作用于想象。”(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而黑格尔则直截了当地指出:“诗所特有的因素是创造的想象。”(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可见欣赏诗歌必须要靠想象。因为作为“无形画”的诗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但它的语言文字不是构成外在形象的符号,因此,如何通过诗的内在形象,并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想象以丰富诗歌的画面就成了诗歌教学中
期刊
【教学理念】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新地表达。(摘自《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1、了解运用常见的说明顺序;2、按要求写作说明文。  【教学重点】  1、恰当运用四种主要说明顺序;2、说明文写作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板块递进式交流教学法;2、实例导引法;3、归结式写作
期刊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每
期刊
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进而发展他们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幻灯、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如:我在教学《颐和园》一文时,先播放一组颐和园的图片,
期刊
21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着改革的浪潮,各种教学流派、各种教学思想、各种教学方法,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无论是这流派还是那思想,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学方法,这才是关键,究竟怎样才能体现新的教学方法,笔者以为要坚持“八个注重”。    一、注重读书    中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给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现实,基础不扎
期刊
【摘要】习作起步训练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教师及家长应着力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在学生的生活感受中进行习作起步训练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活感受习作起步训练    众所周知,在习作起步阶段,有些教师及家长在辅导学生习作时给学生限制过死、期望过高,总收不到自定的效果,同时不进行认真的反思,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