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移结合”筑富路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阳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的35个县区之一,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共有贫困人口7.5万人。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怀田阳扶贫生态移民工作,要求田阳克服困难,抢抓机遇,打造成扶贫开发示范,作全区表率,每年至少迁移5000人以上的贫困群众。2014年,田阳县被列为全区4个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示范县之一,当年完成项目8个,移出1700多户近8000人。山里的群众搬出来后如何留得住,怎么谋发展?
  下山进城,实现“一迁移三转变”
  周末的田阳田州古城游人如织。傍晚,各烧烤店挤满了客人,在一家烧烤店里,服务员小陈来回穿梭,满面含笑,人们不住夸赞起来。“我们的服务员能吃苦,态度好,招人喜欢得很。”店老板介绍说。
  “老家地少,往年都去广东打工。县城建了老乡家园,我们就回来了。”小陈说,她现在每月能挣2000多元,老公有3000多元。“希望老乡家园尽快建成,我们就能真正安定下来了。”小陈对未来充满期待。
  据了解,在田州古城,像小陈一样移民出来打工的有近千人,而整个古城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吸纳8000人就业。
  “老乡家园”是田阳县依托城东农民工创业园区和古鼎香物流中心打造的劳动密集型安置小区,区位优势突出,周边产业密集,用工企业众多,产业发展潜力大。项目区除了建设约300亩的扶贫生态移民居住区外,还将充分利用扶贫生态土地政策,落实安置区周边约1000亩的土地作为产业发展用地,引导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产业园区,为生态移民提供大量的用工岗位,切实解决搬迁的生产生活问题。
  项目总体规划安置扶贫生态移民2万名。一期工程项目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占地约90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5亿元,主要建筑7层步梯楼与12层电梯楼,户型面积约75平方米,计划新建住房1122套,安置扶贫生态移民约5000人。除建设安置住宅楼外,将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依照现代化小区模式对安置点进行综合建设,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后续生产生活问题,逐步实现搬迁群众“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出能稳定”。截至2015年2月13日,全县已有3054户共计127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09户5326人)报名入园。
  “我们严格按照‘产移结合’的思路,一手抓移民,一手抓产业,能接纳多少再决定移出多少。群众到县城能够实现‘一迁移三转变’,即向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城镇新型农民转变。”田阳县委书记钟恒钦说。
  全力推进生态移民,离不开田阳发展迅猛的工业。“我们工业产值做到了148亿元,本身就需要大量产业工人,‘十三五’末预计将超过500亿元,仅田阳的移民远远不能满足。”田阳县委领导对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信心十足。
  在田阳县城周边,义乌国际商贸物流城、田阳农贸批发市场、古鼎香物流园等项目都在推进中,建成后可吸纳近3万人。
  “我们给生态移民定下‘一年移民,二年脱贫,三年致富’目标,按照‘产移结合’路子,收入很快就可以翻番。”田阳县政协主席、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韦胜说。
  下山入谷,整合资源呈聚变效应
  那满镇露美村宝市屯是田阳县分散安置的搬迁屯,村民都是从大山深处搬迁而来。
  “我们搬下山后,到合作社打工,工资不少,山地退耕还林有补贴,流转平地给公司有租金。现在收入高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多啦!”村委会主任周有强感慨道。
  2011年起,田阳县决定:将大山里的叫昆、弄江屯还没搬迁出来的群众全部易地搬迁到宝市屯,建设生态移民新村。
  “我们这种条件,一步到位进城不现实,就近集中到安置点最为合适。”周有强跟农户达成了共识。
  可是山下无田、无林、无业,一些老人担心:住着好房子,吃饭靠什么?大家的担忧,其实也是田阳县领导班子的心头大事。
  “谋划生态移民,我们准备了多年。如今,我们河谷地区以芒果、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已经很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力完成种植、采摘和分拣等工作,每年务工期可以达到8~10个月,每月收入2000~3000元不等,可以保证就业问题。”那满镇书记黄振文介绍,村民移出来后,镇里鼓励大户流转他们原来的土地种植红心蜜柚、苏木等,让群众以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增收。
  山里的人聚集到各个安置点,县里千方百计给群众找更多的门路帮助其扎根发展。露美片区已引进11家企业,合作社流转8400多亩土地进行特色果蔬种植。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0元,比上年增加了1948元。
  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安置点:广新家园、那满镇安置点、田州镇老乡家园、玉凤镇城南新区等。工地上,人们捋袖挥汗、绽露笑颜,忙得热火朝天,而每个安置点,配套的产业体系振奋人心,聚变效应激发移民搬迁户的创富激情,让这片希望的田野更显朝气。
  共享工程,同城待遇无后顾之忧


  目前,田阳县委县政府已完成2014~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扶贫生态移民安置主要采取以右江河谷集中安置为主、重点乡镇分散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根据扶贫生态移民规划,到2020年,田阳将搬迁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生态搬迁户6.5万人。
  大量的家庭入驻县城和安置点,孩子上学、就医等问题怎么解决?
  田阳县发展改革局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规划中,田阳将推进教育“五扩四建两迁一增”工程,即2013~2017年扩建5所中小学,新建4所学校,搬迁两所学校,增建一所初中。同时医疗网点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列了具体的方案。“我们还明确了安置点房价和安置房的贷款额度、相关部门的帮扶职责等,为移民量身定做了一套‘保姆式’服务体系。”田阳县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周武根说。
  田阳还着重考虑“人”的城镇化。抓紧落实户籍制度配套政策,为移民群众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对选择落户城镇的移民群众,执行属地管理原则,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的社区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同时,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工作,让移民更好地适应用工企业需要。
  “这几年的效果很明显。老百姓有极高的移民热情,没有一户回迁。老百姓有这个愿望,我们党委、政府就会积极引导、帮助、安排他们朝这个方面发展。”田阳县县长冉光富说。
其他文献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计时的第五个年头,青海扶贫攻坚这锅热水已烧到沸腾的边缘,时间紧、任务重,区域性贫困问题突出,特殊类型区域内整体脱贫难度大等“拦路虎”,严重制约着青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虽然难度很大,但青海却并未被当下的形势所困,思路之变、改革之力、创新之策,让一项项扶贫措施从“瞄准”到“紧盯”,再到“扎实推进”转变,由变中突围解题,以更接地气的思路创出了一条脱贫发展“新路子”。 
期刊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禄新镇大荣村辖钱村、毛村、王村、大荣四个自然屯。2014年4月,王村屯的覃阿姨提着鞋子躬身走过被水淹没的毛村屯通往王村屯道路的情景,正好被刚到村里不久的第一书记廖石金看到并拍了下来。  “一定要把毛村至王村、钱村这条道路修好。”在村两委班子会议上,廖石金郑重提出第一条建议。但一开始廖石金就碰到了钉子,修路会占用好几户农户的田地,他们都不同意。廖石金三番五次进村入户和群众交
期刊
我是甘肃省今年选派实施精准扶贫1000名干部中的一员,7月16日,到镇原县高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人生能有几回搏?42岁的我,是这次来镇原县担任第一书记的9名同志中年龄最大的,这次下农村也许是今生唯一的机会。  农村工作并不像我想得那么容易,第一书记也绝不是那样风光。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农户,没有落差是不可能的。困难也比想象的大得多。第一件事就是吃与住。我驻的村子附近有一家面粉厂开办食堂,一日三
期刊
8月29日,在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第22期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暨第2期农村电商扶贫培训班在吉林省通榆县正式开班,同时也宣布“云联乡村”APP平台项目启动。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黄祖绍,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张玉和,吉林省商务厅、白城市组织部、发改委及通榆县等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班为期3天,采取
期刊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话题,反贫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甘肃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贫困类型、成因在全国具有典型性,扶贫工作的一些探索和做法在全国也具有先创性。总结回顾甘肃30多年来的扶贫历程与实践,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启发意义。  反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从历史看,人类发展史也是一个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从自然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辖下的太仆寺旗,地处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之一。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曾是匈奴、乌桓、鲜卑、女真、蒙古等多个北方民族的游牧之所,元代诗人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的“紫菊花开香满衣,地椒生处乳羊肥”,抒写的正是这一带的浓郁风情。  自上世纪初放垦以来,原本人烟稀少的太仆寺旗开始涌入大量农耕人口,使这里逐渐成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聚
期刊
“你们赤水的竹燕窝真好吃!”  多年不见、家住上海的大学同学打电话告诉笔者,在上海各大超市,都可以买到遵义的土特产品。  “上海援遵干部倾情帮扶,才让我们赤水竹笋、务川大脚菇、正安白茶和遵义鸡蛋糕等农副产品走进上海超市!”遵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王祖彬说。  通过上海援遵干部牵线搭桥,举办上海对口支援地区暨西部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促成遵义企业2亿元农副产品直接进入上海超市。  2013
期刊
2020年的脚步已渐行渐近,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但是,青海能否如期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很大程度上要看扶贫攻坚工作做得如何。  目前,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期,必须要用“超常思维”,拿出“超常举措”,才能完成“超常任务”,青海也不例外。这场硬仗,青海该怎么打?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  青海扶贫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扶贫》:现在,精准扶贫攻坚战在全国如火如
期刊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仙河镇距中心县城76公里,与湖北省郧西县接壤,镇域面积114平方公里,是全省名副其实的“边缘镇”。穷则思变,远则思干,近年来仙河镇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充分发挥劳务大镇优势,引领创业能人回报家乡,巧用国家扶贫项目“杠杆”,撬动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奏响了社会扶贫大合唱,为“田园仙河”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仙河全镇2.3万人口,每年有8000人的劳务大军。从90年代初的“散兵游
期刊
6月26日,湖南“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致公·万婴班”学习汇报会暨“致公系列班”签约仪式在民主党派湖南省委机关举行。致公党湖南省委协调相关企业和学校完成9个“致公班”签约捐资182万,资助学生455名,标志着2015年度“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拉开了序幕。  “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由湖南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省扶贫办联合主办,旨在动员社会力量,实现对贫困家庭“资助一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