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基于隐性分层的讲授策略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dininik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隐性分层讲授着眼于班级全体学生,将班内分层与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优化组合,在不改变行政班,不改变座位秩序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智能发展水平、认知风格、表现范围等差异,将学生预设为不同的小单位进行“谋划着给予”。基于隐性分层理念,探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折中”“偏爱”“代换”的讲授策略,能够提升教师的讲授魅力,优化讲授结构,打造优质高效的美术课堂。
  [关键词]美术课堂;隐性分层;讲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7-0015-02
  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有:班内分层教学模式、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分层互动模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等。这些分层模式仿佛在暗示着学生“对号入座”,容易遭到学生情绪的抵触,甚至造成反向效果。课堂教学中的隐性分层则综合分析了以上分层模式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区别于分组和个别化学习的模式,将班内分层与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优化组合,在不改变行政班,不改变座位秩序的情况下,依据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风格、表现范围等差异,将学生预设为不同的小单位。基于隐性分层的课堂讲授隐蔽性强、灵活性大,能够兼顾全体学生,在尊重教育公平思想的同时,彰显了“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为课堂讲授的适宜、优质、高效奠定了基础。现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为例,分享隐性分层讲授的一些策略。
  一、主讲部分,体现“折中”
  教学中指向目标的内容讲解、重难点分析无疑是课堂讲授的主体。比奈?西蒙量表的研究派提供的智商区间表,以及以威特金(H.A.Witkim)为代表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连续体量表,其研究的数据都表明了一种现象,处于中间值的人数始终占绝大多数,偏离中间阈值越大,人数越少。这种纺锤形结构形态实质上也是对讲授内容的难易、范围的宽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故而,在主讲部分,讲授要体现“折中”思想,一方面講授的对象要着力于智能水平发展相当的中间值学生,这部分群体占班级比例最大,教师应基于这个中间群体向两端逐级辐射,进而覆盖到全体学生。正如吴义红教授所说:“在教学系统中,分层是一个对所有人的过程,也就是说,分层只有成为一个针对所有人都起作用的过程时才有意义。”另一方面,讲授的内容宜建立在一般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这不是把所选取的讲授内容简单除以2取中间值,而是要像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曲线一样,讲授的内容要有弹性、有缓冲,能以柔韧之力触及隐性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他们全盘吸引进来,让他们参与起来,生发开来。
  比如,在苏少版四年级美术《车》一课的教学中,介绍什么车,从什么角度开始讲,按什么顺序讲,这些都需要考虑。因为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不同,以及男女生的喜好不同,对车的认知也不一致,讲解的内容就得依隐性层次来精心设计,靠讲授的弹性、张力、辐射,把处于不同层次的“小单位”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为此,我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把车子分一分类,开放作答,让他们各取所需。如一个学生说:“自行车、电瓶车、汽车。”虽然其概念不在统一的层次,但分类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加入讨论,我并没有直接纠正他,而是再拨一拨:“换一种说法,自行车是人力的,电瓶车是电动的,那么汽车是……”学生补充:“是用发动机的,是汽油车、柴油车……”我再接道:“汽油车、柴油车等烧油的车都有发动机,是机器拉动的,统称为机动车。”学生的热情被点燃,不等我说完就接道:“还有马车、牛车、驴车呢?”他们的思维逐渐变得活跃起来。我继续问:“那么人力车、马车、驴车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学生们七嘴八舌:慢、环保、自然动力……都有人。我为最后的这个回答拍案叫绝:“多精彩的思考!多有深度的发现!比别的同学的思维多转了N个轮回!”随后,我再采用开放式的话题,让学生夸一夸自己熟悉的车身上最重要、厉害、漂亮(三选一)的地方,或者“损一损”不喜欢的车,说说理由,如果有实力的学生还可以提提改进建议。
  让学生根据经验给车分类,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得着”的问题,他们就有事想、有话讲、有体验、有收获。分类的过程是求异的过程,也是勾画特征的过程,在立足于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挖掘个性、培育素养,这种折中讲授策略不是“丢两头保中间”,而是在满足相对集中的“大单位”的同时,辐射兼顾到处在两端的“小单位”的发展需求,尊重差异,兼顾公平。
  二、生成部分,选择“偏爱”
  生成部分是相对于讲授的预设而言的,是主讲部分的补充,主要是在答疑、评价、生发等情境下做出的有针对性的讲授。事实上,“参与学习过程的个体在学习需要、发展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他们以不同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为基础进行学习”,所以需要教师在语言和情感上有所偏爱。偏爱不是偏心,而是特别关注,是包容,是赏识,是呵护,是课堂的艺术手法与价值生成。要做到有效偏爱,重要的前提是读懂学生,关心他们的差异。
  在我新接手的二(4)班里,有个女孩绘画非常好,于是我想培养她做美术小助手。但闲聊时我发现,她并不喜欢画画。这个现象有悖于我的经验判断,让我深深地记住她的同时,也在心里留下了一个沉沉的“?”。这样的一个绘画高手,却不喜欢绘画,有违这一年龄段孩子的一般规律。带着这样的心结,在一次讲《贺卡》一课时,我特意在全班夸赞了她的作品,并问:“想送给谁?”她迟疑了一下,说:“给妈妈。”“好主意!”我赞道,“那我们一起写上一段话,送给你妈妈吧。”她写的是:“送给亲爱的妈妈。”我则在旁边写下:“你是我们班画得最棒的!”并落了款。没料到,第二天小女孩妈妈通过班主任找到了我,只因为我写的那句话。原来,女孩妈妈是学服装设计的,常用自己学画素描时的标准衡量儿童画,习惯批评女儿的画“丢三落四”(漏画耳朵、脖子等)、不像、不准等,言谈又未注意方式,慢慢地就挫伤了她绘画的自信心,使她对绘画丧失了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为这次“偏爱”,收获了一场意外,使女孩妈妈在认识上发生了很大转变,这转变也给女孩带来了转机,她从妈妈那儿渐渐找回了绘画的自信。明显地,她在课堂上笑容变多了、眼神亮多了、举手勤快多了,后来还成了水粉画社团里的“绘画达人”。   “偏”是出于爱,是为了爱,偏爱不是溺爱,而是教育的艺术,是对处于隐性层次里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的呵护。被偏爱包裹的讲授,有促动、有帮助、有启迪,能擦出“火花”,不管是情感上还是思维上,如果用一个程度来形容,就是“火花四溅”。
  三、难点部分,机智代换
  知识讲授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点。比如,抽象概念、罕见内容、陌生材料等,总会给讲授制造难度,若生搬硬套教材中的词汇、语句来进行讲解,不管是哪个层次、哪种个性的学生恐怕都难以招架。那么怎样化难为易呢?有一个好方法就是“代换”,等效代换。这一点,教师们都已经有意无意地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了,有时候还直接把讲授的功能归结为代换,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把书上那些不好懂的句子等效代换为容易被学生理解的句子,但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讲授的其他特点、功能、目的和任务。其实,代换除了语言之间的代换,还可以是语言和肢体、实物、直观现象等元素之间的等效代换。教师要树立一种“大讲授”观,只为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
  1.语言本身代换,实际上就是“换一种说法”
  《印出來了》里面有一个难点就是理解拓印的概念。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后发现,他们其实很早就玩过此类游戏——磨硬币。于是,我用“磨印”代换“拓印”,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凹凸对于拓印的重要意义。再如,讲解“写生”和“临摹”时,可以代换成“照物画”和“照图画”进行对比讲解,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语言代换为本土语言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它本身就是一种改良,是校本化的过程,针对地区差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体现了尊重差异的思想原则。
  2.语言与物象代换
  美术是视觉艺术,把语言用物象代换,使抽象变得直观是美术课的“拿手好戏”。比如,水墨画中的“洇”和“飞白”,用语言难以表述,把“洇”的过程拍下来播放给学生看,他们便一目了然了;把润笔和枯笔线条拍好照并列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就能捕捉到“飞白”的特征。再如画声音,声音高高低低、长长短短、轻轻重重……让人好似明白却又一头雾水,难以模状。而用点、线、面,黑、白、彩与声音一一对应,就能让学生迅速找到“过河的石头”,一旦绘画的方向明确了,他们下笔就有了自信。
  3.示范形式代换
  从“大讲授”观来看,美术课讲授还有一种形式是直观示范。一般而言,示范的主角是教师,但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为了最广泛地吸引学生,我把学生拉进示范队伍中,让他们既当“演员”又当“导演”。如在苏少版美术三年级《机器人》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组队合作画画,每位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个机器人创意造型,在限定的五分钟内,成员都可以有序交替改画。在这个集体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必顾忌面对整体概念之时的招架不周,也无须害怕遭遇“宏大”主题之下的力不从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有把握、熟悉的局部去刻画、添加、完善,他们所享受的不仅是环境的宽松,更是内心的轻松。站上讲台,他们每个人都是老师;回到座位,他们每个人都是学生。角色的互换让他们主动扛起了责任、充满了斗志,为集体荣誉而“创先争优”,同组队员之间传递的不仅是粉笔和彩笔,更是情感、信赖、期待。
  《辞海》里“讲”还有一种含义是“谋划”,讲授当是“谋划着给予”,这正好与隐性分层的讲授策略相吻合。相信在隐性分层讲授的作用下,一定能还学生多彩的个性,并且让他们在生长的时光里越发光鲜。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做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理念,给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创新的思路。同时,“体育强国”的提出,也给当前的体育教学带了新的挑战。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体育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9068(2021)
“生问课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旨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并在自主总结归纳中正确地解决问题.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及时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梳理、归结、对接中完成认知内化.
[摘 要]阅读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意识,教师需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探索和设计,自主阅读、互动阅读、鉴赏阅读、实践阅读,都可以与深度学习形成关联。深度学习是一种学法应用,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在贯彻学习策略时,需要在教学观念、学法指导、阅读优化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品质。  [关键词]阅读教学;深度学习;教学观念;学法指导;阅读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快乐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写作.教师从深入观察、广泛阅读、个性表达、赏识评价四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够引领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氛围中,开创出一番新的写作天地.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肩负着启蒙学生英语学习思维、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情感的使命,推动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英语拼读能力的培养,加强语音知识、发音方法、规律剖析、构词记忆的专项指导,使学生掌握英语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助推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稳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拼读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大部分数学活动经验都是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学具,通过学具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具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试卷评析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常规的试卷评析为教师单向对学生进行集体评析,针对性低,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多向交互式试卷评析能有效结合多方面的资源,实现让每位学生进行针对性查漏补缺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试卷;多向交互式;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7-0037-02  测试是
[摘 要]对话训练是学生英语口语技能提升的主要途径,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对话训练,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喜好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英语对话的训练形式,借助多种便捷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对话情境,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自由地与同学、教师交流,增长语言技能,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优化;小学英语;对话训练;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摘 要]语篇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认识,注重思维品质培养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研究,并创新教学方法,克服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语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7-0059-02  
《桥》作为一篇小说,借助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对比、层递、通感等方法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