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折线统计图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新数据呈现方式,教学中需要借用有价值的素材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笔者从教材地位的知识价值入手,提出素材选择的重要性,并呈现观课中出现的几种素材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折线统计图的素材价值应该明确的三个方向:大数据,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多辨析,理清两种统计图中的作用;活应用,体验知识应用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折线统计;素材;价值
折线统计图是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统计的知识,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水到渠成认识的一种新数据呈现方式。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观察,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选择、判断等,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力求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活动试图达到目标。但课后学生仍存在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应用的选择上,往往把握不准;甚至对折线统计图是否可以取代条形统计图深存疑惑。为什么呢?該怎么做?这就需要回归解决1.教师课堂选择的素材的价值意义;2.如何选择有价值的教学素材的问题上。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对教材地位的知识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一、教材地位的知识价值
1.知识的价值: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首先折线统计图是有用的,体现在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解决身边的问题。
(1)能判断:能根据时间为轴,准确判断某个时间段的变化,形成判断的依据。
(2)能估计:对大数据进行整理,能准确估计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形成估计的依据。
(3)能决策:通过对数据变化的了解,预测未来变化的趋势,作为决策的依据。
(4)能建议:进行数据分析后,对某个事情提出合理的建议是一种建议的依据。
2.知识内部的价值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那功能这么强大,是不是应该把条形统计图取而代之,不要条形统计图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该回到知识的内部——本质差别。
(1)外观差别:从外观看到的是,用高低长短不同的直条,来表示数据的多少,用起伏变化的折线来表示数据的多少,同时表示数据变化的情况。
(2)内在差别:回到这两种统计图的实质,条形统计图是横向比较看多少,是水平面的数据去比较它的大小多少的关系。而折线统计图是前后比较看变化,恰恰是就是我们要抓的关键问题。
(3)价值差别:所有的折线统计图如果说在我们认识的初步阶段,都是以时间为横轴,当某类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利用折线统计图对这类数据进行分析,就能产生一些分析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可以用于我们评估,决策,提建议,用来预测他未来发生的变化趋势,这就体现出它的价值。
二、素材选择的价值分析
基于对教材知识的价值的了解,笔者再深入课堂,选择听课的几个片断,从素材选择的价值的角度试作分析。
1.直接对比,注意语言表述,避免造成错误表象。
【片断1】
课开始,课件首先出现中山市2018年4月5日到4月9日的温度统计表。
师:除了统计表表示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呈现这些数据呢?
生: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左图条形统计图)
师:除了条形统计图,这种统计图可以吗?(出示右图)
生:可以。
师:这是什么统计图?
生:折线统计图。
师:看来除了用条形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对于这一环节处理,首先以时间为轴表示温度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进行呈现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教师在上课开始时,以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进行直接对比转化,教师的直接肯定,让学生自然把两种统计图直观地进行联系,甚至转化,错误的以为任何的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都可以相互转化,或者折线统计图可以取代条形统计图,从而产生了认知上的错误。因而此环节中,教师的语言表述尤其重要,可适当引导。
【建议】注意语言表述
师:是的,对于表示温度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进行表述。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除了外观上有不同以外,在其他方面究竟还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2.估计趋势,注意现实情境,避免盲目脱离现实。
【片断2】出示陈东0-10岁的身高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陈东的身高不断地增长。
师:是的,那么大家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估计一下,陈东接下来的身高会怎样变化?
生:一直长高,一直长高。
(课件再出现11岁到20岁时的身高折线图)
选择身高折线统计图作为学习的素材时,时间段之间的比较是合适的,但借用这一素材进行趋势的估计,必须要考虑它的现实意义。在发育未成熟之前,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是自然现象。但身高的变化因人而异,或者说因人的生理、骨骼的变化而改变。现实的发展趋势并非如此,因而此处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补充,避免盲目脱离现实意义。
【建议】注意合理补充
人上了年纪,不难发现自己的个头日渐变矮了。在《健康杂记贴》刊登的相关研究中发现:40岁后,人的身高每十年平均下降1厘米。50多岁时平均下降1-2厘米、60多岁时平均下降2-3厘米,70岁以上会出现下降超过3厘米。
3.合理建议,注意综合考虑,避免做出错误判断。
【片断3】出示一张近五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统计图
师:同学们,根据吉吉这五次的数学成绩,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 生:成绩不理想,以后要好好学习。
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多做练习……
【建议】数据要充分
对于合理建议的前提,必须要对整个事件有深入的了解,或者应该有足够的数据进行对比,才能准确地对事件进行判断。以上的环节,教师只出示了五次的数学成绩,就能证明学生的成绩下降了吗?非也。因而对合理提出建议的素材中,必须要以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才能让学生综合地考虑,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如再出示一组班级的平均成绩,结果就会完全改变。
三、素材选择的价值方向
针对折线统计图的这一学习内容,素材的价值性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因而在教学的素材选择上,建议把握好以下的三个方向。
1.大数据,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折线统计图是数据呈现的一种方式,它能为人民带来直接、形象的视觉效果,以折线的起伏反应数据的增减变化。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因而,在素材上,尽量选择与时代同发展的信息,让学生从中感悟“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课前教师选择的“大数据时代,你还有隐私吗?”这个在网上流传的视频。通过服务员与徐先生的对话,从个人信息、身体状况、银行余额、家人信息、出行记录等多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最终为徐先生推荐订餐的服务视频。既侧面反应了时代发展之迅速,又直接指向数据收集之重要,从而让学生认同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对于新时代的人类而言是重要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多辨析,理清两种统计图中的作用
辨析两种统计图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区别?教师必须提供足够的不同类型的素材,让学生在辨析中理解,从而掌握两种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如表示温度的统计方法,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进行呈现,但前者关注的是数量的多少;后者关注的是数量的变化。这就是本质的區别。
如某电视机厂4种电视2017年销售统计表中。四种不同的品牌的数量统计,关注点是数量的多少,因而选择条形统计图。显然四个数据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不存在品牌与品牌数量中的变化,因而选择折线统计图是不恰当的。
通过大量素材的辨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不断的强化辨析中,学生自然会消除“折线统计图可以取代条形统计图”这样的错误疑惑了。
3.活应用,体验知识应用的现实价值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因而回归生活,是数学最后的归宿。在教学中选择贴近生活,或者来源于生活的真实素材,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而对于折线统计图的学习,能判断、能估计、能决策将会带给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对自身的学习会有更大的满足。
因而,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的素材如能选择体现社会需求,或者能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用新知解决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合情的估计、提出价值的决策,这种经历将会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学习,是有价值的学习。
回归于素材的价值选择,它应该是紧扣教材地位的知识价值而设计的;它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现实、社会现实需要而设计;它是为学生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像两束强而有力的羽翼,及时在学生疑点、难点处扫除障碍,为学生打开了一道敞亮、明朗的大道;也像秋叶轻轻散落在你的肩膀,悄悄地、自然地让你感觉到学习与生活建立了紧密地联系,不落痕迹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这就是最好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夏德胜.浅谈数学教学素材选择“六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
[2]李加汉.充分体验,驱动认知需求——听陈华老师“折线统计图”一课有感[J].小学数学教育,2014(2).
【关键词】折线统计;素材;价值
折线统计图是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统计的知识,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水到渠成认识的一种新数据呈现方式。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观察,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选择、判断等,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力求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活动试图达到目标。但课后学生仍存在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应用的选择上,往往把握不准;甚至对折线统计图是否可以取代条形统计图深存疑惑。为什么呢?該怎么做?这就需要回归解决1.教师课堂选择的素材的价值意义;2.如何选择有价值的教学素材的问题上。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对教材地位的知识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一、教材地位的知识价值
1.知识的价值: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首先折线统计图是有用的,体现在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解决身边的问题。
(1)能判断:能根据时间为轴,准确判断某个时间段的变化,形成判断的依据。
(2)能估计:对大数据进行整理,能准确估计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形成估计的依据。
(3)能决策:通过对数据变化的了解,预测未来变化的趋势,作为决策的依据。
(4)能建议:进行数据分析后,对某个事情提出合理的建议是一种建议的依据。
2.知识内部的价值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那功能这么强大,是不是应该把条形统计图取而代之,不要条形统计图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该回到知识的内部——本质差别。
(1)外观差别:从外观看到的是,用高低长短不同的直条,来表示数据的多少,用起伏变化的折线来表示数据的多少,同时表示数据变化的情况。
(2)内在差别:回到这两种统计图的实质,条形统计图是横向比较看多少,是水平面的数据去比较它的大小多少的关系。而折线统计图是前后比较看变化,恰恰是就是我们要抓的关键问题。
(3)价值差别:所有的折线统计图如果说在我们认识的初步阶段,都是以时间为横轴,当某类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利用折线统计图对这类数据进行分析,就能产生一些分析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可以用于我们评估,决策,提建议,用来预测他未来发生的变化趋势,这就体现出它的价值。
二、素材选择的价值分析
基于对教材知识的价值的了解,笔者再深入课堂,选择听课的几个片断,从素材选择的价值的角度试作分析。
1.直接对比,注意语言表述,避免造成错误表象。
【片断1】
课开始,课件首先出现中山市2018年4月5日到4月9日的温度统计表。
师:除了统计表表示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呈现这些数据呢?
生: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左图条形统计图)
师:除了条形统计图,这种统计图可以吗?(出示右图)
生:可以。
师:这是什么统计图?
生:折线统计图。
师:看来除了用条形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对于这一环节处理,首先以时间为轴表示温度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进行呈现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教师在上课开始时,以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进行直接对比转化,教师的直接肯定,让学生自然把两种统计图直观地进行联系,甚至转化,错误的以为任何的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都可以相互转化,或者折线统计图可以取代条形统计图,从而产生了认知上的错误。因而此环节中,教师的语言表述尤其重要,可适当引导。
【建议】注意语言表述
师:是的,对于表示温度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进行表述。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除了外观上有不同以外,在其他方面究竟还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2.估计趋势,注意现实情境,避免盲目脱离现实。
【片断2】出示陈东0-10岁的身高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陈东的身高不断地增长。
师:是的,那么大家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估计一下,陈东接下来的身高会怎样变化?
生:一直长高,一直长高。
(课件再出现11岁到20岁时的身高折线图)
选择身高折线统计图作为学习的素材时,时间段之间的比较是合适的,但借用这一素材进行趋势的估计,必须要考虑它的现实意义。在发育未成熟之前,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是自然现象。但身高的变化因人而异,或者说因人的生理、骨骼的变化而改变。现实的发展趋势并非如此,因而此处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补充,避免盲目脱离现实意义。
【建议】注意合理补充
人上了年纪,不难发现自己的个头日渐变矮了。在《健康杂记贴》刊登的相关研究中发现:40岁后,人的身高每十年平均下降1厘米。50多岁时平均下降1-2厘米、60多岁时平均下降2-3厘米,70岁以上会出现下降超过3厘米。
3.合理建议,注意综合考虑,避免做出错误判断。
【片断3】出示一张近五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统计图
师:同学们,根据吉吉这五次的数学成绩,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 生:成绩不理想,以后要好好学习。
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多做练习……
【建议】数据要充分
对于合理建议的前提,必须要对整个事件有深入的了解,或者应该有足够的数据进行对比,才能准确地对事件进行判断。以上的环节,教师只出示了五次的数学成绩,就能证明学生的成绩下降了吗?非也。因而对合理提出建议的素材中,必须要以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才能让学生综合地考虑,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如再出示一组班级的平均成绩,结果就会完全改变。
三、素材选择的价值方向
针对折线统计图的这一学习内容,素材的价值性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因而在教学的素材选择上,建议把握好以下的三个方向。
1.大数据,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折线统计图是数据呈现的一种方式,它能为人民带来直接、形象的视觉效果,以折线的起伏反应数据的增减变化。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因而,在素材上,尽量选择与时代同发展的信息,让学生从中感悟“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课前教师选择的“大数据时代,你还有隐私吗?”这个在网上流传的视频。通过服务员与徐先生的对话,从个人信息、身体状况、银行余额、家人信息、出行记录等多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最终为徐先生推荐订餐的服务视频。既侧面反应了时代发展之迅速,又直接指向数据收集之重要,从而让学生认同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对于新时代的人类而言是重要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多辨析,理清两种统计图中的作用
辨析两种统计图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区别?教师必须提供足够的不同类型的素材,让学生在辨析中理解,从而掌握两种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如表示温度的统计方法,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进行呈现,但前者关注的是数量的多少;后者关注的是数量的变化。这就是本质的區别。
如某电视机厂4种电视2017年销售统计表中。四种不同的品牌的数量统计,关注点是数量的多少,因而选择条形统计图。显然四个数据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不存在品牌与品牌数量中的变化,因而选择折线统计图是不恰当的。
通过大量素材的辨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不断的强化辨析中,学生自然会消除“折线统计图可以取代条形统计图”这样的错误疑惑了。
3.活应用,体验知识应用的现实价值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因而回归生活,是数学最后的归宿。在教学中选择贴近生活,或者来源于生活的真实素材,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而对于折线统计图的学习,能判断、能估计、能决策将会带给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对自身的学习会有更大的满足。
因而,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的素材如能选择体现社会需求,或者能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用新知解决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合情的估计、提出价值的决策,这种经历将会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学习,是有价值的学习。
回归于素材的价值选择,它应该是紧扣教材地位的知识价值而设计的;它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现实、社会现实需要而设计;它是为学生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像两束强而有力的羽翼,及时在学生疑点、难点处扫除障碍,为学生打开了一道敞亮、明朗的大道;也像秋叶轻轻散落在你的肩膀,悄悄地、自然地让你感觉到学习与生活建立了紧密地联系,不落痕迹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这就是最好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夏德胜.浅谈数学教学素材选择“六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
[2]李加汉.充分体验,驱动认知需求——听陈华老师“折线统计图”一课有感[J].小学数学教育,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