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知识、技术仅靠课堂或仅靠老师的传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必要的补充,而自学是一种最佳的途径。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学习能力又是其它能力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学能力;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两面者是密不可分的,互相促进的,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本身的条件,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要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这是新课标《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的。因此在课堂教育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目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作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一股使学生能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也是有效地学好数学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器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佳地接受信息,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其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能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具体操作如下: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初中学生对数学课感到枯燥乏味,其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把上数学课当成一项被动的毫无主动需求的接受。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從生硬中挖掘素材,如:通过看展览,实地参观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的关系;结合教材,介绍数学史上的名人轶事等。
2.以良好的契机入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切入点。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独立性较差,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的自学意识更差,数学学习上,多数学生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习惯,总以为数学法则老师会教的,所以大部分学生没有预习数学新课的习惯,对初一新生做过调查,只有5%左右的学生能预习新课,预习也只是阅读课文、看看例题材,很少有同学会认真通过预习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所以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学习的和种好习惯,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因此如何做好课前预习是当务之急,但课前预习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课本,而要通过预习达到如下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熟悉新课内容,能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课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同时也可以带着问题来上课,提高了听课的效果,能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课内容。所以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抓预习这一环。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出发,经常引导学生使用比较、分类、对比、归纳、推理等方法,来进行概念自学、定理自学、例题自学,通过“看题——分析——思考——解答——对照——回顾”来进行尝试,总的来说,课前的自学方法可以概括为:“读、想、写、练”四个字。以读、想、写、练几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新课推出后,由于学生已经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大部分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了基本了解,甚至部分学生对新课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因此对新课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互相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解决,随之进行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再把一些易犯的错误,或其他解题方法可以补充介绍。在课堂教学与课堂练习中,尽量做到:学生可以看懂的内容就让学生自己看;经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想;通过讨论可以解决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讨论弄清楚;可以独立完成的作业,就让学生自己去做。总之,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把原来被动的学习过程,变成自己动脑、亲自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指导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课后必须坚持不懈地组织与指导。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课外知识,譬如说些“趣味题,脑筋急转变”等等,通过这些课外学生感兴趣味读物,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同时教师也应将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譬如说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又如记忆方法,重要的概念和性质要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找出规律;再如应用方法,让学生能熟练应用,并灵活地创造性运用。通过这些课外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渐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加强监督、重视自学信息及时反馈
根据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初中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所以我们首先要对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尊重他们,不把他们不做“小孩子”对待,放手让他们去大胆实践,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对他们的优点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恰如其分地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们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点,机智地给以指导、监督和准确的批评。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重视并有计划地实施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举措,其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学生数学自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学能力;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两面者是密不可分的,互相促进的,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本身的条件,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要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这是新课标《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的。因此在课堂教育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目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作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一股使学生能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也是有效地学好数学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器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佳地接受信息,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其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能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具体操作如下: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初中学生对数学课感到枯燥乏味,其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把上数学课当成一项被动的毫无主动需求的接受。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從生硬中挖掘素材,如:通过看展览,实地参观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的关系;结合教材,介绍数学史上的名人轶事等。
2.以良好的契机入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切入点。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独立性较差,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的自学意识更差,数学学习上,多数学生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习惯,总以为数学法则老师会教的,所以大部分学生没有预习数学新课的习惯,对初一新生做过调查,只有5%左右的学生能预习新课,预习也只是阅读课文、看看例题材,很少有同学会认真通过预习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所以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学习的和种好习惯,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因此如何做好课前预习是当务之急,但课前预习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课本,而要通过预习达到如下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熟悉新课内容,能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课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同时也可以带着问题来上课,提高了听课的效果,能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课内容。所以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抓预习这一环。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出发,经常引导学生使用比较、分类、对比、归纳、推理等方法,来进行概念自学、定理自学、例题自学,通过“看题——分析——思考——解答——对照——回顾”来进行尝试,总的来说,课前的自学方法可以概括为:“读、想、写、练”四个字。以读、想、写、练几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新课推出后,由于学生已经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大部分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了基本了解,甚至部分学生对新课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因此对新课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互相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解决,随之进行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再把一些易犯的错误,或其他解题方法可以补充介绍。在课堂教学与课堂练习中,尽量做到:学生可以看懂的内容就让学生自己看;经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想;通过讨论可以解决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讨论弄清楚;可以独立完成的作业,就让学生自己去做。总之,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把原来被动的学习过程,变成自己动脑、亲自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指导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课后必须坚持不懈地组织与指导。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课外知识,譬如说些“趣味题,脑筋急转变”等等,通过这些课外学生感兴趣味读物,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同时教师也应将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譬如说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又如记忆方法,重要的概念和性质要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找出规律;再如应用方法,让学生能熟练应用,并灵活地创造性运用。通过这些课外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渐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加强监督、重视自学信息及时反馈
根据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初中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所以我们首先要对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尊重他们,不把他们不做“小孩子”对待,放手让他们去大胆实践,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对他们的优点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恰如其分地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们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点,机智地给以指导、监督和准确的批评。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重视并有计划地实施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举措,其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学生数学自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