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弗蘭茨·梅林(1846-1919)是19世纪下半页至20世纪初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他是第二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优秀的领导人,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第二国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重要的继承者,梅林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播、阐释和捍卫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梅林所处的时代正是历史唯物主义被攻击和歪曲的时代。他说:“资产阶级世界今天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差不多就像它在前一代对待达尔文主义,半代前对待社会主义一样。它辱骂历史唯物主义,而不了解它。”针对这种现状,梅林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解读,描述其主要特征来为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辩护,以此保卫马克思主义。梅林的辩护卓有成效,列宁评价他“不仅是一个愿意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而且是一个善于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深入了解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阐发,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马克思主义时代
一、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
1.对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的阐述
面对资产阶级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与攻讦“说它是少数几个‘聪明的煽动家’所杜撰的‘幻想’”,梅林鲜明地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服从于它自己所制定的那个历史运动规律。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较早的时代,它是不会被任何最有天才的头脑凭空想出来的。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人类历史才能揭开它自己的秘密。”这就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揭开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它本身的产生与发展也服从于这个历史规律。同时,梅林将历史唯物主义放在哲学史中进行考察。他看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之前的自然唯物主义之间的关联,反对将二者彻底割裂开来的非历史主义态度。而且他注意到历史唯物主义是在以往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一次大飞跃。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是越过全部以往唯物主义向前跨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由此而产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唯物主义的全部以前的阶段占有批判者的地位。”
2.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总结主要来源于马克思1859年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及《共产党宣言》等文献。内容涉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与社会物质基础之间关系等方面。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梅林评价到:“在这不多的几句话里,把人类历史的运动规律那么清彻见底、那么明白无遗地表述出来,这是在任何其他文献中找不到的。”关于阶级斗争理论,梅林强调在《共产党宣言》等众多文本中,阶级斗争理论都是唯物史观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梅林指出马恩对时代的分析包括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对“它们的历史生存条件来发展”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马恩超越了一切理论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最后,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与社会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梅林具体地、历史地分析了宗教、道德、国家等形式自身的反作用和价值,并反对“政治依附于经济”的错误观点。
3.关于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
梅林说:“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以最后真理为其终点的体系;它只是研究人类发展过程的科学方法。”针对资产阶级学者职责历史唯物主义是“空洞的公式”,梅林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对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毫无成见地进行研究;它简直把它从基础起直到顶端,从它的经济结构向上到它的精神概念来加以研究。同时他认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被当做刻板公式来加以滥用的时候,它就会同哲学史上所有其他的刻板公式一样走向对真理的歪曲。梅林已经看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它的理论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已经有了一个坚固而不会动摇的基础了;但这样说,既不是说,它迄今为止所赢得的一切结果都是无疵可摘的,也不是说,它不必再求改进了。
4.对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内涵的解读
梅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机械的理论和“没有意志的玩物”,梅林肯定了观念的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只是指出了这个精神发展的法则,而它认为这个法则的根源,……就是直接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同时梅林也指出,只有把这种历史观在辩证法的意义上也就是将其与唯物主义“革命的、批判的”结合,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历史辩证法才能真正地确立起来。与观念的反作用一脉相承的,梅林肯定了社会历史领域中思想观念的反作用。社会决定国家,但是国家反过来也影响社会;经济事实是最后的决定因素,但思想观念也能影响经济事实;决不能因为意识形态不能发生独立的作用,就以为意识形态不发生作用。
二、梅林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启示
包括梅林在内的一批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面对资产阶级理论家的攻击时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坚持不懈和卓有成效的捍卫。然而,他们的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重大理论缺陷,这些理论缺陷影响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也使他们不能很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梅林等人所做的努力,无论是其理论贡献或是其理论缺陷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梅林作为出色的马克思主义者,倾尽毕生心血传播、捍卫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对历史唯物主义当中重要的理论精华诸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等加以强调,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永不过时的魅力。 但是,以梅林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理论家们也存在着忽视唯物辩证原则的理论缺陷。在马克思那里,辩证法不是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简单“颠倒”,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将“物质”与“绝对精神”置换,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用从事一定物质实践活动的、活生生的人对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颠倒。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既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又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通过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马克思赋予了辩证法以现实的基础,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把能动的原则导入了旧唯物主义纯粹受动性的经验中。梅林等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却忽视了这一实践辩证法的特殊意义。
同时,在对科学实践原则的理解方面,梅林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强调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们没有正确的理解“感性的人的活动”或者说“物质实践”。因此,人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通过将实践作为一种能动的“客观的活动”进行理解,马克思才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第二国际理论家并未能真正理解这一深刻涵义。
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歧呈现出隐蔽和多元化的特征。目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已经不是针锋相对的形式,这种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课题。面对时代赋予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吸收梅林以及其他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在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失误教训,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引领当今社会思潮,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时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p7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P82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P251
[4]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p29
[5]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p14
[6]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p74
[7]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p36
[8]梅林.德國社会民主党史: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p318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关键词: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马克思主义时代
一、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
1.对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的阐述
面对资产阶级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与攻讦“说它是少数几个‘聪明的煽动家’所杜撰的‘幻想’”,梅林鲜明地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服从于它自己所制定的那个历史运动规律。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较早的时代,它是不会被任何最有天才的头脑凭空想出来的。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人类历史才能揭开它自己的秘密。”这就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揭开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它本身的产生与发展也服从于这个历史规律。同时,梅林将历史唯物主义放在哲学史中进行考察。他看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之前的自然唯物主义之间的关联,反对将二者彻底割裂开来的非历史主义态度。而且他注意到历史唯物主义是在以往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一次大飞跃。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是越过全部以往唯物主义向前跨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由此而产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唯物主义的全部以前的阶段占有批判者的地位。”
2.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总结主要来源于马克思1859年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及《共产党宣言》等文献。内容涉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与社会物质基础之间关系等方面。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梅林评价到:“在这不多的几句话里,把人类历史的运动规律那么清彻见底、那么明白无遗地表述出来,这是在任何其他文献中找不到的。”关于阶级斗争理论,梅林强调在《共产党宣言》等众多文本中,阶级斗争理论都是唯物史观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梅林指出马恩对时代的分析包括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对“它们的历史生存条件来发展”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马恩超越了一切理论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最后,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与社会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梅林具体地、历史地分析了宗教、道德、国家等形式自身的反作用和价值,并反对“政治依附于经济”的错误观点。
3.关于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
梅林说:“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以最后真理为其终点的体系;它只是研究人类发展过程的科学方法。”针对资产阶级学者职责历史唯物主义是“空洞的公式”,梅林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对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毫无成见地进行研究;它简直把它从基础起直到顶端,从它的经济结构向上到它的精神概念来加以研究。同时他认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被当做刻板公式来加以滥用的时候,它就会同哲学史上所有其他的刻板公式一样走向对真理的歪曲。梅林已经看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它的理论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已经有了一个坚固而不会动摇的基础了;但这样说,既不是说,它迄今为止所赢得的一切结果都是无疵可摘的,也不是说,它不必再求改进了。
4.对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内涵的解读
梅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机械的理论和“没有意志的玩物”,梅林肯定了观念的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只是指出了这个精神发展的法则,而它认为这个法则的根源,……就是直接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同时梅林也指出,只有把这种历史观在辩证法的意义上也就是将其与唯物主义“革命的、批判的”结合,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历史辩证法才能真正地确立起来。与观念的反作用一脉相承的,梅林肯定了社会历史领域中思想观念的反作用。社会决定国家,但是国家反过来也影响社会;经济事实是最后的决定因素,但思想观念也能影响经济事实;决不能因为意识形态不能发生独立的作用,就以为意识形态不发生作用。
二、梅林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启示
包括梅林在内的一批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面对资产阶级理论家的攻击时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坚持不懈和卓有成效的捍卫。然而,他们的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重大理论缺陷,这些理论缺陷影响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也使他们不能很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梅林等人所做的努力,无论是其理论贡献或是其理论缺陷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梅林作为出色的马克思主义者,倾尽毕生心血传播、捍卫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对历史唯物主义当中重要的理论精华诸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等加以强调,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永不过时的魅力。 但是,以梅林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理论家们也存在着忽视唯物辩证原则的理论缺陷。在马克思那里,辩证法不是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简单“颠倒”,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将“物质”与“绝对精神”置换,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用从事一定物质实践活动的、活生生的人对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颠倒。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既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又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通过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马克思赋予了辩证法以现实的基础,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把能动的原则导入了旧唯物主义纯粹受动性的经验中。梅林等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却忽视了这一实践辩证法的特殊意义。
同时,在对科学实践原则的理解方面,梅林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强调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们没有正确的理解“感性的人的活动”或者说“物质实践”。因此,人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通过将实践作为一种能动的“客观的活动”进行理解,马克思才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第二国际理论家并未能真正理解这一深刻涵义。
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歧呈现出隐蔽和多元化的特征。目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已经不是针锋相对的形式,这种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课题。面对时代赋予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吸收梅林以及其他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在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失误教训,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引领当今社会思潮,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时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p7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P82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P251
[4]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p29
[5]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p14
[6]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p74
[7]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p36
[8]梅林.德國社会民主党史: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p318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