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将琐碎的生活变成写作的养料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李洱,喜欢种菜。在他河北的农家小院里,种着南瓜、苹果、桃子、油桃、山楂……谈起种的菜,他来了精神,跟我们拿手比划着:“你们知道么,黄瓜三天就能长这么大。”
  在李洱看来,很多人每天待在家里,让写作成为最重要的生活,其实“有点不真实”。
  这些年,他从专职作家,到调入中国现代文学馆成为“半职作家”,虽然行政事务繁多,写作时间往往只能被壓缩到晚上10点到凌晨1点半,但他还是觉得,对写作者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是无意义的,做不同的工作,丰富自己的经验,能让自己的写作更有真实感的支撑。
  “写作能够不断地唤醒你的各种经验,而且这个经验不断地成长,你慢慢会有一种自己在写作当中不断丰富起来的感觉,这个过程,在我看来是写作最迷人的一个地方。”
  01写作者的自省意识
  1987年,李洱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80年代崭露头角的文坛新秀,比如格非、毛尖等作家,不少都来自这所学校。对大学时代的记忆,是校园里浓厚的文学氛围。很多同学选择写诗、写小说、写话剧,一到晚上,大家聊文学、读诗歌,有的同学一星期就能不眠不休写出个长篇小说。
  但李洱觉得80年代对文学的狂热,现在看来并不正常。在那个上升路径有限的年代,文学像是一朝科举,充满创造力的年轻人们涌上窄道想要证明自己。
  “八十年代,文学成为社会情绪的一个最重要的表达渠道,但现在,表达的渠道变得非常非常多,时间变得非常非常零碎,个人经验也变得非常零散,读者关注的问题也非常分散。”
  在这个多元、碎片化的当下,年轻写作者往往选择更短的文体,或者在平台上通过写短微博、短文的方式去记录情绪和故事。这样的写作,李洱觉得就像是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一般的文体,也是有意义的。这是他们对碎片化时代的一种应对方式。
  “他还没有获得对生活的一个比较整体的感受,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写作者一定要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当你出乎其外的时候,你会作通盘的考虑,最后再输出更完整的内容。他可能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是时间、经验和写作的训练,是有可能让他达到那一步的,我觉得对年轻人一定要有这个耐心。”
  在这种快速变动下,写作者的自省意识就变得重要。
  李洱哭笑不得地说起自己曾在网上收到文学青年寄来的小说:“几十万字的小说,说这个作品堪比马尔克斯,希望下午能够给个反馈”。因为久不登录账号未看到私信,回复不及时,结果发私信的文学青年就发来了一串谩骂。
  李洱笑着说:“这种时候,你也知道这个作品不用看了。写作者应该永远充满自省意识,这么自恋,很难有好作品。”
  02降噪,让其他问题变得次要
  “李洱的小说写出来了么?”据说一度是圈内好友、相熟编辑们打趣的话。不断被催稿是李洱的写作状态。在日常消耗里,在文学圈的中心,默默写作,李洱将琐碎的生活变成了创作的养料。李洱对于写作和时间,也有自己笃定的认知:写作时间的长短和作品的质量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但写作者需要有问题意识,花时间去沉淀思考,去打磨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写作是要解决问题的。有问题意识的时候,你就会比较专心,外面所有的问题,对你会构成干扰,但是所有干扰的问题,只会增加你对你要表达的这个问题的理解。你会觉得你的写作变得很重要,在重要的写作面前,别的问题就变得比较次要了,那么所谓次要,就是降噪。”
  03时间会给真诚冷静的写作以补偿
  在文学馆的大厅里,对于时间刻度的感受很不一般,阳光透过彩色玻璃镶嵌画,在地上投下光影,灵感都是来自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里的场景,这些作品曾经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们对自我和对外部时代的认知。
  李洱说起之前与外国作家对谈时,一位捷克作家的观点:写作,是为了自我实现和自我完成。在他的理解中,写作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写作者用文字词语,与外界建立联系,它本质上也是为了与他人完成交流,当这个交流完成,写作者的话就是有意义的。
  “真正有价值的写作,往往是一种比较冷静的,不会去哗众取宠的,这样你写作本身就容易被淹没,容易被忽视。但是都不要紧,时间会给它补偿。”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爱,看不见,只能感受得到。可是,你见过《史记》上的爱吗?我就见过。  那时,我在广东南海一个电子厂打工。厂里工作很累,工友们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娱乐生活却很枯燥。一有空,同宿舍的人,不是喝酒,就是打牌。  可是,刘小虹却不这样。他来自湖南,初中只读了两年,因为父亲生病死了,家中又穷,孩子又多,只好到广东来赚钱。他说,母亲的最大愿望,就是他能尽快赚钱,回家盖新屋,娶一个老婆,最好是外地姑娘,自由
期刊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78级摄影系学生邓伟,领到了学校配发的海鸥205旁侧取景照相机。他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为刚经历过磨难的文化名人拍照。理由很簡单:这些人多生于清末,再不拍,就来不及了。  带着惶恐与崇敬,邓伟鼓起勇气敲开了一扇扇陌生的门,门后是一个个高山仰止的名字,也是一位位秉性各异的倔强老人:巴金、沈从文、茅盾、萧军、丁玲、冰心、叶圣陶、梁漱溟、冯友兰、杨绛、钱钟书、萧乾、费孝通、艾青、李
期刊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才情并茂的先辈们留下了无数咏月名篇。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等等,可谓篇篇珠玉,馥胜茗香。“诗言志,歌咏言”,古人诗词中的月亮常常寄托着思乡怀远、高洁旷达、感喟时空等清幽的情感,多着墨于月亮的静态之美。  描写月亮运动的词句,数量相对要少一些。如“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
期刊
性格决定命运,你有什么样的脾气,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人生来不是来生气的,世事无常,何不把心放宽一些。只要脾气好,凡事都会好。  脾气别太软,学会拒绝  老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善良是人需具备的必要品质,但善良也要有度,不能过分善良。  斗米恩,升米仇,有时你的过分善良只会成为别人“绑架”你的借口。当你的好心变成别人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一次不让人满意,都会成为别人口中唾骂的“恶人”。  人先要
期刊
科举其实就是古代的高考,是真正的“一考定终生”,所以古代考生与家长都相当重视,马虎不得,特别是在临考前。古代考生在考试前几天都会做些什么?一般必做三件事。  烧高香:盼望“祖坟冒青烟”  所谓“祖坟冒青烟”,是祖坟风水显验的通俗说法。风水本是古代中国人十分朴素的建筑选址理论和基本的环境观。但到后来,与国运、家运、寿命、仕途等掺和到了一起,风水便变异成了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江湖秘術,至今都大有人相信
期刊
01  凉白开最解渴,大实话才动人。  02  人生六个字:慢慢熬,糊涂过。  03  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04  当我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说的话这么值钱。  05  能睡着,说明心安,此前问心无愧;想醒来,说明心美,当下正是所要。人生,也不过是这六字的快活。  06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07  朋友用心交,父母用命孝。  08
期刊
那是在15年前,我到这个城市出差。谈完生意,我去商场给同事买些礼物。  平时,我逛商场喜欢随身带一些硬币,因为商场附近有时会有乞讨的人,给上一两枚硬币我心里会踏实些。  这天也是一样,口袋里依旧有些硬币,于是我就将十几枚硬币散给一帮乞讨的小乞丐。  就在这时,我看见一个男孩高举着一块牌子看着我,无疑,他想引起我的注意。  我朝他走过去,看他约摸十三四岁,衣着破旧却很干净,头发也梳得整齐。  他不像
期刊
期刊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以上语句来自于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首段,余下部分风格几乎一样。但是阅卷过程中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老师给出55分,经作文阅卷大组商议后最终被判为满分。作文及专家
期刊
《人类透视》是一部基于心理学,又超越心理学的著作。  说它“基于”心理学,是因为该书从人类三大原始需要(生理、安全和感动)出发,演绎出人类行为的派生动力和新生动力,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书的全部内容。“需要”是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也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主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名著《动机与人格》,是论述人类需要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现已广泛流传,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相比之下,《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