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与博物馆,擦出新火花

来源 :国际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ly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平台。
  博物馆长期以来对于物质形态藏品的研究与利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与方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的特性,需要依托行为人自身而存在,并通过技艺、声音等载体口传身教来得以传承。所以如何在博物馆将“非遗”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下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将从博物馆教育入手,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依托博物馆平台向公众进行传播。
  细纹刻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的不仅是收藏保管,更重要的是传承与活态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博物馆的教育活动相吻合,博物馆可借此形式让“非遗”项目在博物馆中“活”起来,这不仅拓展了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使博物馆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起来。
  “非遗”系列讲座
  “中国人的精神基因——四川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于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举办,主办方与四川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处、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挑选的主讲人有的既是“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同时对其传承的“非遗”项目又有相当的研究,能够比较深入地向公众阐述其代表的“非遗”项目的历史脉络、发展状态,并进行现场展示。
  如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南路边茶制作技艺(雅安藏茶)”的国家级传承人甘玉祥,在講座中不仅对藏茶文化做出了详细的讲解,现场泡煮了藏茶请观众们一一品尝,还专门从雅安请来藏茶制作师傅现场表演制作茶砖的过程,许多观众亲手体验了制作藏茶的乐趣。借助活动的宣传和推广,雅安藏茶从雅安“走”到了成都,使这项“非遗”项目传播得更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艺的传承人尹利萍从工作室带来了漆器制作各阶段的毛坯品、半成品、典型漆艺成品,并针对成都漆艺的历史及基本技艺为大家做出了详细的讲解。有观众表示,通过漆艺讲座,对川博馆藏的漆器有了更形象和直观的了解,真正看懂了文物。通过在博物馆的展示活动,成都漆艺获得了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关注。
  尹利萍老师正在给大家讲解漆器工艺
  “非遗”艺术赏析
  “秋宵步月—四川博物院琴动中秋古琴赏析会”是一场以“非遗”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赏析活动经过两个多月筹备,主办方通过活动册页、博物院官网、微博、掌上博物馆、教师沙龙、文博兴趣小组等方式发布活动信息,以家庭为单位接受公众通过电话和邮箱报名。除了广泛接受社会公众报名外,四川博物院还与部分“共建学校”进行前期沟通,形成对口宣传点,向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活动推广。这些宣传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活动报名仅启动一周,人数已满。
  观赏古琴
  活动当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派古琴的代表性传承人俞伯荪遗孀、古琴名家黄明康及带领的成都东坡诗琴社同仁三十余人,在四川博物院为 200 余位观众带来了古琴赏析专场活动,结合中秋佳节,打造良辰美景博物馆之夜。
  赏析会上,四川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为现场观众解析了古琴文化、历史知识,演奏家们为观众演奏、吟唱了《关山月》《史记·司马迁》《峨眉山月歌》《普庵咒》等名曲,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汉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演员们为观众表演了汉代拜月仪式。
  在博物馆里过中秋,浸润传统文化,赏析古琴艺术,很多观众反映,这是一个有文化味道的中秋节。正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始终是那轮江月;作为乐器文物来讲,文物还是那件文物,听琴者已从明皇变今人,乐声可以自由穿越古今,这是最直接打动人心的文化传承的神韵。
  演奏家为观众演奏古曲
  “非遗”走进课堂
  在社区“非遗”文化活动中,青少年缺位情况比较普遍。在博物馆举办以讲座为形式的活动中,18 岁以下的观众所占比例也是最低的,但在以互动形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青少年参与的比例最高,说明体验式的活动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四川博物院在成都高新芳草小学等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就主要以学生互动参与活动为主,如拓片、动手绘制画像砖图案、素坯陶瓷彩绘等,同时也将绵竹木版年画等“非遗”项目纳入教学计划中,在青少年中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活动走进学校
  “非遗”实地考察
  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其策划与组织教育活动的影响和优势,设计“非遗”实地考察、参观路线、制作“非遗”导览册,组织观众到“非遗”的原生地了解其生存、生产状态。通过考察前的“非遗”知识讲授,考察中的专家导览、解惑,考察后的座谈、回顾、成果展示等形式深化参与人员对考察项目的认知和了解,从而通过他们向更多的人传播“非遗”,实现“非遗”在社会公众中更深入、更广泛地传播。
  现场观看云锦织造表演
  另外,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不定期邀请传承人进博物馆进行“非遗”项目“活态展示”、冬令营、夏令营、进社区开展“非遗”互动活动,以及流动博物馆巡展等形式传播“非遗”,与“非遗”管理和研究机构等合作,形成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系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是博物馆事业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创新博物馆类型,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挖掘传统博物馆的潜力,创新博物馆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去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他文献
「温·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将于明天在南京博物院开展。从形塑女性、女仕日常、才媛集艺、笔端容功四个方面,通过南京博物院藏女性相关文物和借自山西博物院的珍贵的宋代彩绘壁画,展示中国传统女性的生活和艺术。  本次以女性为题材的主题展,展示的文物范围广、类型多。既有后宫内宰的用器和作品,如大雅斋的器物、御赐妃子的金册、诰命夫人的冠戴等,也有民间普通女性使用的脸盆架、纺织机、花轿等日常用具;既有集中
期刊
五月中旬,叙利亚文物局长接到一个令人惴惴不安的电话:成千上万名ISIS武装分子正穿越沙漠,向拥有4000年历史的帕尔米拉古城进军。  文物局长Maamoun Abdulkarim很清楚,保护帕尔米拉古城的文物古迹、防止ISIS损坏的重任就落在自己和下属身上。当ISIS向帕尔米拉古城进军时,文物遗产组织曾试图劝说美国领导的盟军对其开展空袭,最终徒劳无功。  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其它战斗中,军方曾动用战
期刊
4件纯金文物 拥有2000年历史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日报道,法国著名奢侈品大亨皮诺特于今年4月亲手将4件猛禽金首文物交还给中国驻巴黎大使馆。这些文物拥有2000年历史,共价值100万欧元。文章称,法国向中国秘密归还文物的背景是,中国加强了追索非法流失海外文物的力度。  法国著名奢侈品大亨皮诺特  据称,拥有古琦、圣罗兰等一系列品牌的法国著名奢侈品大亨皮诺特于2000年向巴黎吉美博物馆捐赠了这
期刊
#全球博物馆周#活动由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非政府组织“文化发展促进网络”(Culture for Causes Network)发起,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旨在提升博物馆趣味性与吸引力、增进群众与博物馆关系的交互性网络社交媒体活动。来自75个国家的3500多家博物馆和文化团体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为期七天的集中信息发布与互动。每年的博物馆周都会规定一个活动主题。在活动过程中,每天都会提出一个与博物
期刊
作为博物馆行业的旁观者,几乎每天都被行业相关的种种新闻包围。 岁末回头看看,再看看前面的路,其实是件挺有意思的事。  以下文字为个人目力所及整理、撰写,仅代表個人观点。哪些提及哪些没提及,部分也是故意的主观的裁剪(例如本文不提展览,无论多火),部分是疏漏,总之也就这样了。  回顾总是有信息做支撑的,预测虽然多了主观的成分,同样要以“过去”为汤底。  2015年和博物馆“大发展”这几年里的任何一年似
期刊
7月2日至10月18日,奥黛丽·赫本摄影展在英国国家肖像馆举行,展览用70余幅珍貴的照片展现了这位时代偶像一生的艺术生涯,也让我们再次想起她的美和与众不同。  明星和电影的关系非常复杂,有些明星,必须要依附于某些电影,人们谈起电影才会想起他们,并且把他们和角色混为一谈,他们和角色互相寄生;有些明星,却脱离了成就他们的电影或者其他作品,以独立的方式存在,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形象,一种独立的颜色、声音、
期刊
7月5日,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进入遗产申报审议环节的最后一天,全天审议文化遗产申报项目13项,其中11项为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共产生新的世界遗产9项,除土耳其项目2001年曾被评估为暂缓列入后经过十多年补充材料重新提交申报外,其余均为新的申报项目。  9个项目分别为:  挪威的留坎镇与诺托登地区工业遗产  Rjukan–Notodden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  德国汉堡的
期刊
最近什么最火?说是大圣应该不为过吧~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完成了票房逆袭,喜欢悟空的你,何不到上海来一次「面圣」之旅呢!目前,上海电影博物馆正在举办「《大闹天宫》诞生50周年纪念展」,绝对不容错过喔~  “大闹天宫”展项  位于三楼【动画长廊】展区  造型设计  展示墙的这一部分陈列了张光宇为《大闹天宮》设计的孙悟空人物造型(右上)以及时任原画设计师的严定宪当年对着镜子反复琢磨、体会孙猴子特定动
期刊
国际博物馆协会曾在2001年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与社区”。意在指其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所起到的推动发展作用。  博物馆作为社区中的特殊成员,其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要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协作精神来衡量。博物馆与社区成员互相依赖,如果没有了协作精神,双方不能从中互相学习,那么举办多少场活动都是毫无意义的。  社区,宏观社会的缩影  在美国,博物馆经常被用作社区活动中心;人们围绕着自己所感兴趣的
期刊
在下半刊中,杂志精选了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具有标志性内容的文章。以“博物馆與文化遗产关键概念” 为主题,开启《国际博物馆》杂志的新阶段。  对于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事业发展来讲,沙罗 · 高斯(1986)、迈克尔 · 埃姆斯(1985)、阿尔法 · 奥马尔 · 科纳雷(1983)等作者所阐述的观点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都对巩固博物馆学科地位,发展博物馆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