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艳阳里,他做了一个梦,一个火红的梦。
又回到几十年前的紫荆关村,他贫而美的故乡。又见李大爷叼着烟斗,蹲在老墙根,用恶狠狠的眼神打量着每一个人,仿佛他们都像是昨夜里偷他庄稼的小子;又见王大娘举着擀面杖,气急败坏的追着答应去放牛,却下水摸鱼的儿子;而他,还是那个跟在先生身后,念着“非也”“者也”的懵懂小儿。他们都是这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年年月月守着那几亩贫瘠坡地,他们世世代代守着这千峰耸立的关隘,还有那漫山的紫荆花。
当春天来临,紫荆花开。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夺目,远远望去,火海一般。这艳丽的火温暖了一个古老的村庄,点亮了这一片灰扑扑的土地。记得教书先生最是喜欢这花,常常感叹:“三荆欢同珠,四鸟悲异林。同胞骨肉,分而复合啊!”当时他是不大懂的,他只记得,那是他见过最美的花。
1937年的一声枪响,将安静平稳下的暗潮涌动变成真正的血雨腥风,在易县炸起的炮弹将紫荆关村变成鬼怪横行的人间地狱,他亲眼目睹华北沦丧,易县被疯狂的日军占领;他亲身尝尽日军烧杀抢掠的亡国之苦;他看着昔日驻扎在易县的威风凛凛的国民党军队消极抵抗,纷纷南逃。他听着因日军的“分割”“封锁”“扫荡”“蚕食”而不断响起的哀嚎与咒骂。家要灭了?国要亡了?他还只是个一脸稚气的孩子,他绝望,悲愤却也无助、迷茫。
可惜这些艳丽的花儿,怎经得起日寇铁蹄的践踏!美好的容颜不再,亭亭玉立的身姿不再,烂漫的花海不再,而是斑斑血迹!是累累伤痕!是弥漫的满目硝烟!乡亲们心中最美的花儿啊,眼看著就要被狰狞的战火吞噬殆尽了!
他走上山崖,看漫山紫荆,忆起幼时赵子凌先生教他的歌:黄种应享黄海权,亚人应种亚洲田,青年,青年,切莫同种自相残,坐教欧美着先鞭;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洪水纵滔天,只手挽狂澜,方不负石笔铁砚,后哲先贤。他仿佛明白为何先生最爱这花了。记忆中,那伫立天地间,萧瑟却孤傲的身影将一腔爱国热血、一身铮铮傲骨尽付其中。如今民族危急,国家存亡之际,以身许国,共赴国难,难道不是人人之责?那残忍狂妄的战火,只怕是焚不尽这花了。
1937年9月,八路军来到涞源,他成了众多新兵中的一员,他迎着鬼子的枪炮,守卫着紫荆关的每一寸土地;他举起大刀,奋力砍向妄想欺凌中国的敌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张开双臂,决绝也悲壮的将后背留给焦土千里,尸骨堆垒的故乡。
他跟随部队,在紫荆丛生的树林里伏击敌人,在青黄不接的早春冲锋陷阵,在白雪茫茫的冬天走过芦苇滩涂,他也曾遭炮弹震昏在泥泞的壕沟里人事不省,也曾抵抗坑道内拂过头顶的滚烫气流。八载深仇万千骨,百千耻辱风雨身。数年的寒风霜月带给他的,又岂不是那带着炮火余烬的身体!班长,排长,战死了;好友,兄弟,倒下了。他想哭却没有眼泪,想喊却没有声音,因为战争未完,耻辱未除,恶人犹在,人民蒙难。他只有压下绝望与悲痛,带着九死未悔的沉默站在熊熊烈焰的战场。
1940年,为粉碎日军对公路的封锁,易县一分为二;
1941年,开展地雷战,麻雀战,日军手足无措;
1944年,向日伪军开展全面进攻,割电线,拆桥梁,烧碉堡;
1945年,日军投降。
山崖之上,他独自一人,来探望那花儿,那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花儿,那些与战友们同生死共患难的花儿。多少忠魂英烈长眠,几多英雄孤胆慨叹。这是赴一场英雄的约定,逝者永安息,生者常缅怀。紫荆花更加灿然的绽放,陪伴在战友的坟茔旁,日日夜夜。
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朝阳从东边群山上跳出,万缕红霞四溢。他没有敢抬头看那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尤其是那紫荆花,更是红艳,微风吹过,就像……?
一声惊雷,他从梦中骤然惊醒,看见远处铅色浓云下仍恣意飞扬的国旗,嗯,就像这面国旗。
又回到几十年前的紫荆关村,他贫而美的故乡。又见李大爷叼着烟斗,蹲在老墙根,用恶狠狠的眼神打量着每一个人,仿佛他们都像是昨夜里偷他庄稼的小子;又见王大娘举着擀面杖,气急败坏的追着答应去放牛,却下水摸鱼的儿子;而他,还是那个跟在先生身后,念着“非也”“者也”的懵懂小儿。他们都是这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年年月月守着那几亩贫瘠坡地,他们世世代代守着这千峰耸立的关隘,还有那漫山的紫荆花。
当春天来临,紫荆花开。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夺目,远远望去,火海一般。这艳丽的火温暖了一个古老的村庄,点亮了这一片灰扑扑的土地。记得教书先生最是喜欢这花,常常感叹:“三荆欢同珠,四鸟悲异林。同胞骨肉,分而复合啊!”当时他是不大懂的,他只记得,那是他见过最美的花。
1937年的一声枪响,将安静平稳下的暗潮涌动变成真正的血雨腥风,在易县炸起的炮弹将紫荆关村变成鬼怪横行的人间地狱,他亲眼目睹华北沦丧,易县被疯狂的日军占领;他亲身尝尽日军烧杀抢掠的亡国之苦;他看着昔日驻扎在易县的威风凛凛的国民党军队消极抵抗,纷纷南逃。他听着因日军的“分割”“封锁”“扫荡”“蚕食”而不断响起的哀嚎与咒骂。家要灭了?国要亡了?他还只是个一脸稚气的孩子,他绝望,悲愤却也无助、迷茫。
可惜这些艳丽的花儿,怎经得起日寇铁蹄的践踏!美好的容颜不再,亭亭玉立的身姿不再,烂漫的花海不再,而是斑斑血迹!是累累伤痕!是弥漫的满目硝烟!乡亲们心中最美的花儿啊,眼看著就要被狰狞的战火吞噬殆尽了!
他走上山崖,看漫山紫荆,忆起幼时赵子凌先生教他的歌:黄种应享黄海权,亚人应种亚洲田,青年,青年,切莫同种自相残,坐教欧美着先鞭;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洪水纵滔天,只手挽狂澜,方不负石笔铁砚,后哲先贤。他仿佛明白为何先生最爱这花了。记忆中,那伫立天地间,萧瑟却孤傲的身影将一腔爱国热血、一身铮铮傲骨尽付其中。如今民族危急,国家存亡之际,以身许国,共赴国难,难道不是人人之责?那残忍狂妄的战火,只怕是焚不尽这花了。
1937年9月,八路军来到涞源,他成了众多新兵中的一员,他迎着鬼子的枪炮,守卫着紫荆关的每一寸土地;他举起大刀,奋力砍向妄想欺凌中国的敌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张开双臂,决绝也悲壮的将后背留给焦土千里,尸骨堆垒的故乡。
他跟随部队,在紫荆丛生的树林里伏击敌人,在青黄不接的早春冲锋陷阵,在白雪茫茫的冬天走过芦苇滩涂,他也曾遭炮弹震昏在泥泞的壕沟里人事不省,也曾抵抗坑道内拂过头顶的滚烫气流。八载深仇万千骨,百千耻辱风雨身。数年的寒风霜月带给他的,又岂不是那带着炮火余烬的身体!班长,排长,战死了;好友,兄弟,倒下了。他想哭却没有眼泪,想喊却没有声音,因为战争未完,耻辱未除,恶人犹在,人民蒙难。他只有压下绝望与悲痛,带着九死未悔的沉默站在熊熊烈焰的战场。
1940年,为粉碎日军对公路的封锁,易县一分为二;
1941年,开展地雷战,麻雀战,日军手足无措;
1944年,向日伪军开展全面进攻,割电线,拆桥梁,烧碉堡;
1945年,日军投降。
山崖之上,他独自一人,来探望那花儿,那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花儿,那些与战友们同生死共患难的花儿。多少忠魂英烈长眠,几多英雄孤胆慨叹。这是赴一场英雄的约定,逝者永安息,生者常缅怀。紫荆花更加灿然的绽放,陪伴在战友的坟茔旁,日日夜夜。
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朝阳从东边群山上跳出,万缕红霞四溢。他没有敢抬头看那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尤其是那紫荆花,更是红艳,微风吹过,就像……?
一声惊雷,他从梦中骤然惊醒,看见远处铅色浓云下仍恣意飞扬的国旗,嗯,就像这面国旗。